一、教育功能的异化倾向。我们倡导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当前,教育的选拔功能不断扩展,比如初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升入好的高中,高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升入好的大学,甚至大学的考研功能也在不断强化。现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分数至上,升学第一,教育育人却在弱化,全面发展成为次要。
二、教育观的庸俗化倾向。引领社会和服务社会是教育的两项基本职能。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过多地强调服务,而轻视了教育对社会的引领。中小学生处于重负之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和家长要孩子接受“更高更好”教育的诉求在不断增长。从科学的教育观来说,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研究生教育绝无好坏之分。就连最发达的美国教育,也是几种教育并举。如何破除对“最好”的迎合和追求,如何真正引领社会,教育的使命任重道远。
三、教育追求的功利化倾向。教育的追求应当是多元化的,但其主体追求应当是非功利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拘一格出人才。
四、教育内容的教条化倾向。教育内容既要立足传统,传承科学,又要紧紧把握现实和未来,它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组合。有些考试所谓的标准答案,使生龙活虎的学生被“产品化”了,创造性被扼杀了,想象力被抑制了。
五、教育体系的僵化倾向。表现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大系列之间互相封闭,无法沟通。这无疑制约着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应该建立互相贯通的教育体系,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在不同时段、不同条件下选择最为合适的学习方式。
六、教育理性的弱化倾向。教育的理性就是不媚俗、不唯上、不唯钱,真正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一些大学盲目跟从就业需求,不从教育规律和本校实际出发,一味强调以就业岗位需求为方向设置专业和课程,结果适得其反。
七、学校设置的层次化倾向。教育的层次化表现为我们的学校是按层级划分而非按类别划分。把学校分成一级一级的,人为地形成高下优劣,导致了学校的攀比心态、定位混乱、贪大求洋、改名换姓,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我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分成不同类型的,不同类型学校有不同的分工,各按其位,各行其道,有培养精英型人才的,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各类学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培养人才类别的不同,都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西方发达国家就是这样,像美国这样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有世界一流的私立、公立大学,还有优惠本州居民的很好的州立大学。实在上不了这些大学,还有第三条路子,也就是所谓的社区大学。几种路子互相融通,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经济能力选择学校,从而使美国教育充满生机。
八、学校的行政性倾向。学校的行政化是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思维来解决教育和学术问题,比如政府像抓GDP一样抓教育,导致学校成了行政权力的延伸,政府对教育管理简单化、数字化、长官意志化,而不是依法治教,依教育规律办事。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校管理变得僵硬,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校避免行政化刻不容缓。
剖析这些弊端,目的是除弊兴利,使我们的教育逐渐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也在不断变革教育体制。美国资深的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珀特·默多克就提出了以乔布斯方式变革教育体制,这在美国教育史上又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知道,史蒂夫·乔布斯是美国苹果帝国的传奇缔造者,他创造了IT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商业奇迹,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为美国的教育体制变革开拓了崭新的思路。他们正在重定教育游戏规则,他们要让技术进入教育系统,他们新的教育标准就是引发创新。简单地说,美国正在用史蒂夫·乔布斯对待他所涉足的每个行业的态度来对待教育,通过正视民众对教育的呼声和社会需求,不断摧毁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无用之物或拦路虎,以无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也应如此。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关乎千家万户。自己出于对教育的关注,在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目的是以一己之见为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添点意见。强国必须强教,教育牵系着国运兴衰,这是自古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的屈辱史也包含着教育的兴衰史。振兴教育,人人有责。
当代国人对学校教育寄予了无限厚望,注重子女教育成了生活中的首要动力,本意不错,应该倡导。目前教育环境也在逐渐宽松,不少专家学者、社会贤达都为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卓有见地的探讨,提出许多应对策略,我们应该看到希望。我们每个人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都应该当己任去研究、去解决,而不是只指责,不出智。
我们应该直面一代科学大师钱老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老还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来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真可谓一针见血!钱老的这段话据说还引起了一些争议,可见顽疾之深!
中国崛起太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明确,教育培养不出人才,国家崛起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中国教育界广泛存在的症结问题,已有数不清的批评性和建设性意见。然而,现实的问题还不见真正解决。有人全盘否定中国教育,这有些极端。但我们看到的确实是,目前学校里,关心科技发展的氛围形成不够;提得出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人数量不多;关心的往往是创业问题,而科学研究火候不强;搞科技创新的手段也十分乏力……总之,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绝不可能造就出像牛顿、诺贝尔、爱因斯坦这种伟人的。联想到一些官员也当选院士,却让颇有一些建树的科学家落选,这确实是悲哀!当局、国人都有重责!
在教育发达国家,政府投入、个人捐助使学校资金丰厚,教授、学生潜心努力,成果不断。那里的人们不会把院士头衔看得那么重,更不会因为你做了院士就一切都有了,比如说地位、名誉、待遇等。我们的当选院士待遇丰厚,足见国家重视程度。看到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还是那么淡定,忠于操守,不懈追求,不断进取,而联想到我们的“院士效应”“院士乱象”行为,我们真正要反思了!我们缺乏的是有效机制和学术精神。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须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经济精英”的高度重视,据200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戴蒙德《奔溃》一书,中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0%,但对教育的投入只有全世界教育经费的1%。我们的各级政府应该确实加大教育投入,也要鼓励社会成功人士、有识之士积极捐资助学。
三、社会教育
这又是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开放,功不可没,中国终于走上了一条发展复兴之路。中国社会迎来了活力四射的春天,各种禁锢正在被打破,被抛弃,经济发展,国力提高,民生改善,影响力提升,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楷模,值得庆幸。
但从另一方面看,作为礼仪之邦,现在却是缺失了一种最最重要的精神和情怀。大家都有直观感受:人们拥挤在高节奏的、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可精神却缺少关怀,人心却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许多人的价值观判断标准已经一路混沌一路后退,只剩了本能,心灵、精神、信仰被抛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思想道德失范,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正误杂陈,虚实难辨,物欲横流,贪污腐败,诚信俱失,丑恶的东西沉渣泛起……令人焦虑。
当代中国人的心态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社会不公和官场腐败毒化了道德意识,导致产生这样后果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社会教育的扭曲和失误,这种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也是极其可怕的!
我们看到,由于改革不彻底出现的诸多问题,发展至今,很多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弊端凸现出来。我们知道,如果社会教育赶不上去,人就会失落了信仰,也就失去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那么,社会怎能和谐稳定?发展怎能协调持续?由此可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最大的失误就是社会教育没有跟上。
为此,从以下四方面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加强社会教育的议论,权当感悟之言: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需正本清源。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成了主流思潮,许多人在混沌中迷失了方向,没有理想和信念,心中没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不讲奉献,只为自己。过去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是唯我至上,唯利是图。我们必须在社会教育中好好补上理想信念这一课。我在美国看到几乎每家每户在门前都挂国旗,每个人都为自己是美国人而骄傲,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国主义情结。我们的国民呢?我们应该反省,我们应该把淡化了的信仰找回来。
二是在诚实信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着力加强。当今社会上“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扰乱和损害了社会风气,必须通过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狠加整治。社会诚信教育是一门大课,国民素质必须全面提高,在全社会实施强势监督和制裁的机制不能手软。
三是在官场腐败方面存在的问题需强力制约。这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官场腐败必然导致民心向背,行政权力膨胀必然带来严重后果!务必保持古人所说的“夙夜震畏、不敢荒宁”的清醒认识,着力把权力“关进笼子”。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无论上层下层,都要把革除政弊当为己任,为振兴国运敢于横刀立马,敢于冲锋陷阵,敢于向一切腐败行为斗争。针对性的社会教育必须发挥出震慑效果。
四是在法制与人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须彻底根除。对这个敏感话题,我们必须一针见血破解。我们过去曾在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这在当时,有过也犹可。但改革的终极目的,就是实行宪政。长官意志如果没有从根本上受到司法反制,有法不依,司法不公,治民不治官,置宪法法律于不顾,进行运动式的治理,不可能是科学发展,唯有依法治国方可长治久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落实法律、规范权力就是社会教育的大道理。社会发展至今,政治家们应从人治的惯性中走出来,以全新的观念判断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对当下中国而言,完完全全落实宪法,走法治大道,才是在社会教育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我们不妨学学新加坡的治国之道。新加坡70%是华人,因为长期而深入的全民教育,新加坡才有今天的美好。多年来,新加坡一直被国际社会评价为管理最好的国家之一。所谓管理好,正是由于治国理念和共同价值观得到制度性贯彻,从而带来廉洁的政府、和谐的政治氛围、清洁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秩序。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日中国,人们需要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建设更加美好的精神世界。一个物质与精神同时富有的社会,才是人类理想的家园。
在这里我们联想到雷锋精神,我们应该让雷锋精神照亮心灵,雷锋那些助人为乐的“凡人小事”,体现着人性中的善良品质。在这个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的特殊时段,尤其需要通过赞颂“凡人英雄”促使一种正面力量的茁壮生长和发扬光大,唯愿全社会都成为社会教育的纯净课堂。
修养心得集录·写在感悟篇之前
修养——即才能的修炼和道德的涵养也。具体讲,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学术方面的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能力、思想品质、学术见解,还包括一个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的风度、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人们在思想、精神、学术、技术等文化领域所付出的自觉努力和已达到的境界。它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的活动和结果。
以上说的,不知当否?这只是我的粗浅见解。
希伯来在《旧约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隐忍不怒的人,胜于勇者;修己治心的人,胜于攻城略地的将领。”可见修身养性的伟大力量。把自己的一些感知陈述如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信用道德修养
人无信则不立,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从孔子的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知道守信的重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发达,有些人的品质却是越来越低下,信用在他们看来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只看利益,不重信用的行为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大大毒化了社会风气。各种不讲信用的行为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就会导致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越来越不放心,这是一个严重的后果。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作为社会人,我们应如何?
我们必须清楚的一点是,不管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信用,那么都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确立威信。人们都需要在一个有信用的社会里生活,所以为了利益而抛开信用的人都不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支持、帮助,最终将会自食其果!在欺骗信用的同时,可能就付出了极大的道德成本!
在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叫《学生比树少的大学》。说的是在19世纪90年代初,美国南部休斯敦,棉花巨富威廉·马歇尔·莱斯捐资建立了莱斯大学,这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学校之一。
修建校园时莱斯规定,原址上的橡树一棵也不许动,要精心维护。从学校始建到完工,橡树一棵没少,共689棵。
于是,第一年学校就招了689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