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中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等组成,以广州菜为代表。
粤菜的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靠近南海,雨量充沛,物产富饶,所以广东人的饮食材料,一向得天独厚。
秦汉以前广东人就有杂食的习惯。在唐代,诗人韩愈被贬至潮州时,在他的诗中就描述了潮州人好食鲎、蛇、蒲鱼、江瑶柱等数十种异物,而且当时还多采用原始生食的方法,虽然到后来生食猪、牛、羊肉的已不多,但生食鱼片,包括生鱼粥等的习惯仍保留至今。
唐代以后各朝各代的更迭,令大量的移民从北方南迁至此,也带来了各式的食物,这使粤菜的烹制技术得到丰富和发展。
唐代开始,广州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进出贸易口岸,这也推动了当地饮食业的发展。宋、元之后,广州成为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业日益兴旺,饮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也发展起来,从而为粤式饮食特别是粤菜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场所。更重要的是宋朝南迁,使众多御厨和官府厨师云集于粤,特别集中于羊城广州,因此粤菜的技艺日趋成熟。
明清时期是粤菜、粤点、粤式饮食真正成熟和发展的时期。这时的广州已经成为一座商业大城市,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一个体系。闹市中通常遍布茶楼、餐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争奇斗艳,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
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内,地域最广,用料庞杂,技艺精良,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不淡,油而不腻。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要求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
潮汕地区以前曾属福建管辖,所以饮食习俗与闽南相近,在隶属广东之后,又受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所以潮州菜接近闽、粤,汇两家之长,自成一派。潮州菜尤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
东江菜又名客家菜,因客家原是中原人,在汉末和北宋后期因避战乱南迁,聚居在广东东江一带,其语言、风俗尚保留了中原原有的风貌。东江菜在烹制时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客家饮食中除了其菜肴吸引人外,客家小吃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家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以下几种:元宵节的汤圆,汤圆有甜的和咸的两种,取“团圆”之意;清明节的艾糍,是用艾草捣烂和上面粉填上用碎花生仁黄糖做成,香甜可口;端午节则会吃粽子;中秋有吃月饼的习惯,还会吃板栗、柚子、山梨等;重阳节大家喜爱吃九重皮;冬至前后萝卜收成,所以这时人们就吃萝卜糍。现在,许多小吃都不再受时节的限制,如汤圆、粽子、萝卜糍等时常都能吃到。
总之,经过长期的发展,粤菜形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现在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以及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