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料,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出现了,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用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配以精美蔬菜一同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常带着吃。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的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
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的128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