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弗·德里克(Arif Dirlik):《世界资本主义视野下的两个文化革命》,林立伟译,见《二十一世纪》1996年10月,总第37期。
艾森斯塔特(Shmuel N.Eisenstadt):《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轴心》,刘锋译,《二十一世纪》2000年2月号。
艾森斯塔特(Shmuel N.Eisenstadt):《知识分子——开创性、改造性及其冲击》,余英时等《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联今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对现代性的重新反思》,王丽亚译,《文学评论》2003年第1期。
瑞恩·赛格斯:《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身份建构》,王宁译,《跨文化对话》1999年第2期。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1993年10月,总第19期。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文化研究:两种范式》,陶东风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专着
阿城:《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
陈思和:《鸡鸣风雨》,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戴锦华:《隐形书写——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戴锦华编:《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邓小芒:《灵魂之旅》,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
韩毓海:《从“红玫瑰”到“红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何言宏:《中国书写: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
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
李扬:《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
梁丽芳:《从红卫兵到作家》,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刘禾:《跨语际实践》,宋伟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刘青峰编:《文化大革命:史实与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年。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刘再复:《放逐诸神——文论提纲和文学史重评》,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95年。
陆贵山主编:《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谭国根:《主体建构政治与现代中国文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
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汪晖,余国良编:《90年代的“后学”论争》,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
汪晖,余国良编:《全球关系中的中国处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
汪行福:《走出时代的困境——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反思》,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王德威:《众声喧哗——三十与八十年代的中国小说》,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8年。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王晓明编:《人文精神寻思录》,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年。
王晓明主编:《批评空间的开创》,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王晓明主编:《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一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岳川,尚水主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岳川:《中国镜像——九十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徐友渔,周国平,陈嘉映,尚杰:《语言与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
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下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许子东:《当代小说与集体记忆:叙述文革》,台北:麦田,2000年。
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赵汀阳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朱耀伟:《当代西方批评论述的中国图像》,台北:骆驼出版社,1996年。
Lentricchia,Frank & Mclaughlin Thomas 编:《文学批评术语》,张京媛等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台北:麦田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戴维·哈维(David Harvey):《后现代的状况》,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佛克马(Douwe Fokkema)等编:《走向后现代主义》,王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佛克马(Douwe Fokkema),蚁布思(Elrud Ibsch):《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俞国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弗·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现代性的地平线》,李安东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卡尔·博格斯(Carl Boggs):《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李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马歇尔·伯曼(Marshall Berman):《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米洛拉德·帕维奇(Milorad Pavic):《哈扎尔辞典》,南山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
韦恩·布斯(Wayne Booth):《小说修辞学》,付礼军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伊夫·瓦岱(Yves Vade):《文学与现代性》,田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