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格的特征
阿基米德和牛顿、高斯并列为有史以来三个贡献最大的数学家。
他的生平没有详细记载,但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却广为流传。据说他确立了力学的杠杆定律之后,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据说,国王请人打造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了假。如何能不破坏王冠而证实其真假,这个问题难倒了国王和许多大臣。最后,国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很久也不得要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坐进澡盆后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他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接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我知道了)。
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在阿基米德70多岁的时候,他的祖国叙拉古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当时罗马人与迦太基人争夺海上霸权,叙拉古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因上层决策失误,与后来日益强大起来的罗马结了仇。公元前215年,罗马军队在统帅马塞拉斯的指挥下围攻叙拉古城,但屡屡受挫,原因是阿基米德用“新式武器”装备了叙拉古军队,使罗马海军望而生畏。这些新式武器有投石机、大吊塔、反射镜。投石机比一般的弩射程远得多,用石头做炮弹杀伤力也大得多;大吊塔能够把整个一艘罗马军舰从港口的水面上提起来,“干晾”在那里;由一群老人妇女各持反射镜把太阳光集中照在同一艘船上,能够把木船烧着。由于这些奇奇怪怪的新式武器,罗马人的攻城行动久久不能得逞。马塞拉斯苦笑说,这是一场整个罗马军团与阿基米德一个人之间的战争。
攻城三年后,由于内部出现叛徒,叙拉古城终于在里应外合下被攻破。马塞拉斯知道阿基米德的价值,下令不得伤害这位神奇的老人。可是命令尚未下达到基层,城池已经攻破。当一位罗马士兵闯进阿基米德的住宅时,阿基米德正在沙地上演算一道几何难题。他由于过于专注于演绎的逻辑,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迫近。杀红了眼的士兵高声喝问没有得到答复便拔刀相向,沉思中的阿基米德只叫了一声“不要踩坏了我的圆”便被罗马士兵一刀刺死。
阿基米德光着身子从澡堂里跑回家,临死前还在说“不要踩坏了我的圆”,还有那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都彰显了阿基米德与众不同的性格。
性格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客观事物的态度极其行为方式,如阿基米德在祖国受到外患威胁的时候,毅然将自己的智慧用于捍卫祖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健全的性格支配下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合乎社会规范的,且果敢坚定。
所谓性格,指个体在对人、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
一个人是否成才,往往不一定由智力因素决定,这是因为智力因素无论多么好,但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环境,主体缺少进取心等,其智力因素有可能被埋没或被扼杀。大量的研究证实,非智力因素在个体的成长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
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性格形成的内在基础是生理素质,形成的外在基础是社会环境。性格与个性有时是难以明确区分的,但个性作为个体比较固定的特征,形成的基础主要是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性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集中反映了其精神面貌。
性格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具有独特性,而独特性的集合就是个体的性格特征,且这种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归纳起来,共有如下表现:
1.态度特征
个体在现实中对己、对人、对事都有各自的态度,如对己有谦逊、自负,自豪、自卑,大方、羞怯;对人有诚实、虚伪,乐群、孤僻,无私、自私;对事有勤劳、懒惰,细心、马虎,创新、守旧等。这些性格特征是个体品德方面相对稳固的部分,所以我们也把这些性格特征看成是个体的道德特征。
2.理智特征
个体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所调动的智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智特征。反映在性格上,则是认识事物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表现,如观察事物或精细或粗疏,或敏锐或迟钝;想象或浪漫或现实,或具有再造性或具有创造性;思维或独立或盲从,或富于经验性或富于理论性等。这些性格特征是个体智力方面相对稳固的部分,所以我们也把这些性格特征看作是个体的能力特征。
3.情绪特征
个体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所产生的某种心理状态,即为性格的情绪特征。如对待事物或热情或冷淡,或乐观或悲观;处理事务或冷静或急躁,或沉稳或浮躁;感知事物或满意或失望,或愉悦或悲戚;评价事物或公正或偏激,或坦然或怅然等。这些性格特征是个体心态方面相对稳固的部分,所以我们也把这些性格特征看作是个体的情感特征。
4.意志特征
个体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即为性格的意志特征,一般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如面对困难或坚强或懦弱,或勇敢或回避;行动或自觉或懈怠,或坚持或拖延等。这些性格特征是个体品行方面相对稳固的部分,所以我们也把这些性格特征看作是个体的品格特征。
二、性格形成中的外界影响
在德国,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此,他被老板解雇。
正当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能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份,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
外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时是不可低估的,像这个故事中的德国工人一样,许多人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件事的成败,还可能是性格,甚至是命运。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德国工人被老板解雇后,他的朋友不是劝他改变想法,而是陪着他唉声叹气,结果会怎样。故事中的老板和朋友都是环境因素,如果我们试想的结果真的出现,那么这个造纸工人就等于受了外界环境的连续影响,即双重打击,有可能从此失去信心,一蹶不振,性格自然不会向有利于这个故事的实际结局方向发展。
相信,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的故事许多人从小就熟悉。为什么会熟悉?环境教育使然。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在强调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对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之重大。
前面我们提到,性格形成的外在基础是社会环境。性格作为个体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形成与发展与后天的环境因素密不可分。青少年阶段的外界影响主要是学习、生活的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已经工作的青少年还涉及工作环境的影响。
当然,性格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实践的锤炼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其中,家庭是性格形成的起始性外界环境,学校是促使性格发展的外界环境,社会是促进性格成熟的外界环境,工作岗位(不同的职业)是稳定性格类型的外界环境。
1.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一出生,就直接受到家庭的熏陶,这种环境教育是个体无法改变的。因此,社会普遍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从“岳母刺字”和“孟母三迁”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其对个体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必然也是不同的。
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原因很简单,家庭是独生子女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且其影响因素中有许多共性特征,如娇宠、溺爱等,对个体乃至群体的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
和谐、民主、文明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如勤勉、自尊、谦虚、礼貌、诚恳、宽容、热情、独立、勇敢等优良表现;反之,则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有消极影响,如懒惰、自私、傲慢、粗俗、虚伪、偏狭、冷漠、任性、怯懦等不良表现。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性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物质条件也是影响性格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学校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外界影响因素。现代社会,大多数青少年已经无法回避学校教育,因此对个体而言,学校的校风、教师的素质、同学的品行等因素都是影响其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个体就读的学校的校风(特别是所在班级的风气)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和谐的集体氛围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进取、热情乐观、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勇敢坚强等性格特征,混乱的集体氛围导致青少年形成消极懈怠、冷漠悲观、漠视法纪、粗俗不逊、自私狭隘、软弱怯懦等性格特征。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外界因素。因为在个体性格形成的诸因素中,最直接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他人的表率作用的影响,一种是客观的评价机制的影响,而教师的职业特点恰恰包含了这两种因素。教师的素质按类型划分,大体分为民主型、专制型,严爱型、放任型。在民主型教师的影响下,学生的情绪稳定、举止文明、态度友善、行动果敢、敢于承担;在专制型教师的影响下,学生的情绪紧张、举止粗俗、态度冷淡、行动迟疑、胆怯推诿;在严爱型教师的影响下,学生热情大方、自尊自爱、宽容大度、知恩感恩、严谨谦逊;在放任型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心情涣散、目无组织、纪律松懈、自私自利、随波逐流。
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步入不同层次的学校,必然会有各层次相对固定的同学关系,而这些同学的品行、情绪会直接影响个体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称这种影响为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就个体而言,受外界影响的表现具有多样性,但最有可能会出现两种形式:一是认同,二是模仿。同学关系的影响与师生关系的影响大体接近,优良的品行与恶劣的品行对个体性格的影响截然相反。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般,我们把社会环境的教育影响称之为无意识影响。因为个体在接触社会时,耳闻目睹的某些社会现象、某些思想观念的呈现形式是自然的、非人为的,与学校教育中那种目的明确、主题明确的教育影响不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性格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许多属于道德特征范畴的方面,有益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恶劣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性格的影响具有消极作用,如封建迷信、违法乱纪、自私冷漠等许多属于道德特征范畴的方面,必然会毒化青少年,使之背离优良的性格发展轨道,形成消极的性格。
因为社会环境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加以辨别,如舆论就有正确与错误、健康与灰暗、高雅与低俗、积极与消极等方面的差别,有的鱼目混珠、是非混淆。所以青少年应有主动防御意识,远离那些消极的性格影响因素。
4.职业环境的影响
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少年,面对的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对直接,同事之间性格的多样性较为普遍,因此与学校相比,这时的性格特征的可变性也较大。例如职业岗位的道德教育等内容对人的影响就比较直接,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世界观倾向这类性格特征或确立或改变,都存在可能性。经常性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教育活动,对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起促进作用。集体氛围对个体的性格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某些性格就是在集体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团结协作、宽容友善、积极进取等集体作风,就对个体形成了监督、约束、改造等影响,使其性格中的不良成份受到抑制,逐渐达到集体的要求;反之亦然。这都属于教育熏陶对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职业环境中的舆论因素对个体性格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其可能直接引起个体对现实态度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和行动方向的选择。强有力的舆论对个体性格的改造作用也是巨大的。
总之,环境因素对青少年性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职业岗位,都有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要青少年自身重视行为习惯的自我培养,拒绝不良习惯,就能使优良的习惯演变成优良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