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青少年心理健康护照
49478600000027

第27章 青少年如何进行人际交往(3)

4.以异性为对象的角色交往

将儿童期的同性兴趣与玩伴转向异性的关怀与情谊,是青少年期人际交往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亦是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角色需求。

特别是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学习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及技巧,寻求表现被接受的性别角色,有利于促进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益于未来择偶与婚姻的成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青少年以异性为对象的角色交往不同于其他交往,因为这种交往是建立在角色差异的基础之上的。异性之间的交往活动是有许多“限制”的:这种交往既要遵循平等原则,也要体现得体的要求;既需要方法和技巧,也需要理智的参与;既需要纪律的约束,也需要道德的约束。因而与异性的人际交往,无不打上“限制”的烙印。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限制,就不能产生正确的角色心理;没有限制,就不能建立健康的性别意识;没有限制,就不能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人际关系。

总之,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受情感、理智、法律、道德等诸多约束,遵循这些约束,是进行正常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了解和把握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上述特点,有利于形成一种极为牢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人际交往的原则

弗兰西斯·培根是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和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培根为了出人头地,费尽了心机,竟然找到他姨夫的政敌、女王的宠臣艾塞克斯勋爵作靠山。23岁,培根出任了英国下议院和艾塞克斯勋爵的私人顾问。艾塞克斯经常送钱给培根,把挥霍无度的培根从债主的手中解救出来,还赠送了一笔财产和一套华丽的住所。然而,当艾塞克斯失去女王的宠幸时,从艾塞克斯那里得到好处最多的培根,竟然见风使舵,在法庭上指控艾塞克斯阴谋篡夺王位。培根的演说引起群情激愤,艾塞克斯被判死刑。培根以为把自己的恩人送上了断头台,可以得到一大笔奖赏,但这次出卖良心的举动仅仅换得了1200英镑。

有人说,这个故事反映出培根具有双重人格,这话不假。但培根的双重人格是怎样形成的,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了。虽然双重人格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却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我们来看故事中的培根:为了出人头地,费尽了心机,竟然找到他姨夫的政敌、女王的宠臣艾塞克斯勋爵作靠山;这还不算什么,他竟然在其恩人失势时落井下石,出卖良心!这些行为都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表现了一种不自尊、不自爱的人格缺陷。

与其相反,美国总统布什在自己的农场刚下飞机,就遇到了雷雨大风,刚把雨伞打开,一阵大风就把伞面吹翻,他尴尬地嘟囔一句后,把伞面翻转过来,转身给来访的女士撑起伞,自己的大半个身子露在雨中。布什的行为就体现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因此不失一个政治家的风范。

友好交往是人际交往的实践准则。青少年要遵循这一交往准则,就应该了解人们交往的普遍的心理规律,把握那些与心理学相关的交往原则。只有了解、把握这些规律和原则,才能在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1.真诚原则

所谓真诚,指以尊重为前提的真实诚恳的交往。哪怕掺了一丝的虚假,人际交往都无法正常延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高度看重真诚,因为“真诚”等于“安全”的代名词。人们在交往中无法预见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就是因为与之交往的对方不能让其放心,有某些“安全”顾虑。可见,真诚是赢得信任的前提。用欺骗的手段只能蒙蔽一时,而真诚却能赢得长久的友谊。以真诚换真情,接纳的是理解和信任;以虚假对真情,接纳的是厌恶和背叛。待人真诚作为人际交往的一条基本准则,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保证人际关系的延续和深化。因此,青少年要十分注重在人际交往中贯彻真诚原则,以巩固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2.尊重原则

所谓尊重,指在人格上尊敬、重视自己和他人。尊重自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重自爱,其前提是尊重和维护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主要体现在对他人的各个方面(如工作、习惯和爱好等)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在强调尊重原则。在人格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管种族、性别、职务、权力、能力、生理或其他条件有什么不同。有的青少年因为自己的父母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就自以为是,瞧不起普通家庭的同学;有的因为自己的遗传优势,就自命不凡,瞧不起在遗传方面不及自己的同学;有的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优良,就自视清高,瞧不起学习能力不如自己的同学……凡此种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根源于不能自重自爱。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物理学讲究的作用与反作用力原理表明,轻视他人必然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因此得到的回报也必然只有一种可能——被轻视。现实生活中,你疏远别人别人也疏远你,你关心别人别人也关心你,你歧视别人别人就仇恨你,可见彼此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3.宽容原则

所谓宽容,指在非原则问题上不计较或追究,宽厚大度,有气量。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与人交往的目的是得到他人的确认,这是由维护自我价值的需要决定的。因此,任何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包括对自己的过错的宽容和谅解。反之,则产生抵触情绪,形成交往障碍。青少年由于成长环境、阅历见识和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都可能出现错误,因此造成的误会或矛盾,都需要对方谅解和宽容,否则交往的裂隙将无法弥补。宽容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格,是一种懂得尊重的胸怀。会宽容的人,首先是善解人意的人,因为理解他人往往是人际交往中比较难以做到的事情。古人所谓“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其实就在提示我们,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和尊重他人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奉行的准则。会宽容的人,具有坦荡大度的胸怀,因为从不吹毛求疵,所以才能容得下他人的过失,大度而不计较才能容得下别人对自己的冒犯。古人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就是在告诫我们,胸怀宽广,坦荡无私,从谏如流,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磨炼的品格。

4.对应原则

所谓对应,指人际交往中的双方在情感投入、评价取舍、行为倾向等方面都是相当的。不对应的交往是无法深入进行的。你不喜欢某人,指望人家反过来喜欢你,这可能吗?所以,喜欢或厌恶、接近或疏远、支持或排斥、尊重或鄙视,在交往中都是对应的。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实就是在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对应原则。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也证明了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对应原则的重要意义。总之,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喜爱他人和被他人喜爱、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支持他人和被他人支持等都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对应是由人际关系保持平衡的合理性要求决定的。因为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倾向,即要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保持在对应的状态下,也就是保持我们通常认可的“合理性”状态。否则人际关系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我们向别人打招呼,对方以问候回报,这就是行为倾向上的对应。如果我们的友好举动没有得到对方的相应“反应”,这就破坏了我们期望的心理平衡,就可能产生与之继续交往的障碍。别人接纳我们并能与我们延续交往,道理也是同样的。

5.互利原则

所谓互利,指人际交往中的双方在利益上的互相交换。这种交换是用来保持交往双方的心理平衡的前提条件。小到个人之间,大到国家之间,互利互惠都是保持和发展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人际交往本质上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交换过程。换句话说,任何付出都是有回报的,这种回报就是在物质或精神方面进行的“交换”。所以有些心理学家也把互利原则称为交换原则。每一个人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都会形成一种利益评价,即与之交往是否值得——值得的就延续,不值得的就中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某人只知索取,不知给予,人们渐渐地疏远他,人际关系自然紧张;某人乐于助人,主动关心他人,人们渐渐地亲近他,人际关系自然和谐。所以利益互换是维持交往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需要强调的是,坚持互利原则,是以正常交往和平等对待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无论是精神层面的还是物质层面的互利,都必须符合正常和平等这一前提条件。那种靠权钱交易建立起来的关系则是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的。青少年要建立人际交往的平等意识,努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思想情感,争取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工作上友好协作,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五、人际交往的技巧

柏拉图年轻时就非常有成就,为了表示对他的肯定,一位朋友特意送给他一把精致的椅子。

一群人到柏拉图家里做客,发现了这把漂亮精致的椅子。得知这把椅子的来历后,其中一人突然跳上了那把椅子,疯狂地乱踩乱踏,还恶狠狠地叫嚷:这把椅子代表着柏拉图心中的骄傲与虚荣,我要把他的虚荣给踩烂!

众人惊愕,不知该怎样办。

柏拉图不疾不徐地找来一块抹布,温和地把被踩踏得脏兮兮的椅子擦拭干净,然后温和地请那位激动不安的人坐在他刚才踩踏过的椅子上,诙谐地说:“谢谢您帮我踩掉了心中的虚荣,现在我也帮您擦去心中的嫉妒,您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和大家喝茶、聊天了吗?”

当人际交往出现尴尬局面的时候,柏拉图用一块抹布和温和的态度化解了这场尴尬,真让人钦佩。作为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柏拉图不愠不火的睿智和他娴熟的社交技巧对化解突发矛盾的功力。

作为客人,发生恶意踩踏主人心爱之物的行为确实有些不近人情,而且事发突然,柏拉图却在众人的惊愕中“不疾不徐”地取来抹布,“温和”地擦拭被踏脏的椅子,然后“温和”地请对方坐下,“诙谐”地说出了颇具深意的话。这里所传达的信息告诉我们,柏拉图巧妙地运用了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技巧和语言技巧,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一场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深谙人际交往技巧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密切人际关系的前提是人际交往,因为只有人际交往才能实现达意传情的目的。人际交往大体上可分为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两种方式,前者重在达意,后者重在传情。所谓达意,指行为主体用语言或文字传递具有鲜明表意性质的信息,如表达思想,一般以传达消息性和评价性信息为主;所谓传情,指行为主体用非语言文字传递具有鲜明表情性质的信息,如眉目传情,一般以传递情感性信息为主。

通常这两种交往技巧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发挥达意传情的功能。

1.语言交往技巧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目前,还没有比语言更便捷的交流沟通形式,因此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对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

语言交流的技巧大致分为说和听两个方面:

(1)说的技巧

说,就是用语言表达意思,即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用“话”表达出来。说的目的是让人听,而让人听得懂、感兴趣,就应符合简明、连贯、得体和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具体而言,说要突出口语化的特征,越简明、越通俗越好,即话不在多,要说得简单明了;话题不在意义大小,只要对方感兴趣就好;选词不在考究,只要合时宜、得体就好。当然,说的目的主要是要拉近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感距离,所以说的过程中要善用敬语,以自己的谦恭有礼来营造亲切友好的气氛,并通过对客体的适度赞美,增强主体魅力,减少或消除交往阻力,以融洽人际关系。

(2)听的技巧

听,就是用心去聆听他人讲话,即把自己对他人的尊重用听的方式表达出来。听的目的是让人说,而让人乐于“说”、肯于“说”,就应该符合人际交往中聆听要专心、用心的要求。具体而言,听要体现专心、虚心和耐心原则,即专心、用心去听,是对讲话人的尊重,认真聆听就是在用行动告诉讲话者,“你是一个值得我尊重的人”,满足了对方自尊心的需求,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虚心去听,是对说话人的一种肯定,即使对方说的内容不如自己了解得深刻,也不去刻意打断,要善于在对方的表达中发现其思想的闪光点;耐心去听,是对说话人的一种鼓励,即使对方有明显的表达缺陷,也不能流露任何不耐烦的表情,任何“冒犯”都是导致人际关系疏远、恶劣的原因。所以听的过程要辅以表情,以自己的积极反馈来营造亲和的气氛,增进交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