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49493000000018

第18章 孩子“不听话”了?其实是你没有看到他的“好”(3)

孩子四五岁时,还是会时常出现混乱。他们有时会沉迷于自己幻想、期望的事情,有时候他们甚至真的忘记了刚才发生了什么。比如孩子在墙上涂鸦被母亲指责时矢口否认:“那可不是我干的!真的!”他可能想的是:“但愿这件事不是我干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甚至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的这些错事。

面对孩子幻想或记忆有误而“说谎”的时候,家长往往因担心孩子会养成说谎的习惯,而急于教育孩子,并指出他的错误,其实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这时,父母不必反应过度,孩子不是真的在说谎,父母不必担心,也不需强加制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他辨别事物能力的逐渐增强,随着他记忆力的逐步完善,他会停止说这类“谎话”。请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关注的事情上,并帮他解决。父母可以平静地坐下来和孩子聊聊,让他说说这之前都发生什么了,或者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件事的什么细节。孩子没有恶意心理,说一说,事情可能就真相大白了。

这个阶段,孩子说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逃避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用各种谎言去欺骗父母或老师。

王妈妈有一个4岁半的女儿。一天,女儿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你能不上班在家陪我吗?”“妈妈要上班,宝贝要上幼儿园哦!”女儿沮丧地去上学了。上午十点多,王妈妈在办公室接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女儿在幼儿园不停地抽搐,还说头疼,可能是病了。王妈妈火急火燎地赶去了幼儿园,把女儿带到了医院,但是大夫给女儿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女儿有什么毛病。出了医院,王妈妈带女儿到了麦当劳,看着女儿兴高采烈的样子,王妈妈被心里突然闪出的念头吓了一跳:难道女儿在说谎?

王妈妈女儿的撒谎源于物质欲望和精神需要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满足,而试图用谎言来达到目的。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妥善应对,而不是责备孩子撒谎。当孩子说哪里疼的时候,父母首先需要检查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疼,如果不是,就告诉他去了幼儿园会有小朋友和一些快乐的事情等着他;如果孩子坚持说疼,不愿意去幼儿园的话,那就让孩子待在家里,但是要提前告诉他,病了就不能出去玩,不能看动画片、玩玩具、吃好吃的东西,只能躺着休息,甚至要去医院。这样,孩子也许就会吸取教训,以后不再说类似的谎言了。

5岁左右的孩子还会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比如为了得到某种食品、玩具等。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需要交90元活动费用,而赵老师班有一个叫小琳的学生为了拿钱买玩具,却向父母说:“老师说,这次春游我们要交100元。”

遇到这种情况,你尽量跟孩子解释,让孩子慢慢把实情说清。在表达时要婉转些,当他告诉你实情时,不必大怒,无论如何,你应谢谢他告诉你事实真相。如果你大声喊叫,他可能感觉他说实话是不值得的。

5岁~6岁的孩子,可能会为了逃避惩罚,而用说谎来挡驾。这种谎言在儿童身上最常见,而且大多数是“被逼”出来的。通常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父母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当孩子通过这种掩饰而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时,他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便会再以说谎来求得宽恕了。所以,父母不要赋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过于严厉的惩罚,逼着孩子说谎。

过了初级的“说谎”阶段之后,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说谎技巧会更加高超。比如:二年级的学生因为贪玩而忘了做作业,为了避免父母或老师的指责而撒谎,但在这个阶段他不太会寻找理由掩盖。进入四、五年级后,他会为了隐瞒真相而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理由替自己辩护,甚至制造假象,迷惑父母和老师。所以,只有了解并掌握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需求,才能正确教育、有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希望家长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没有必要对家长撒谎,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给孩子制造撒谎的机会;当发现孩子说谎时,家长也不应该一味地进行说教与批评,应让孩子说明撒谎的原因,同时要让孩子知道,真话永远比谎言更值得原谅,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大人不爱听真话,只爱听假话的误解。

那么,你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孩子学会撒谎了呢?绝大部分孩子在2岁左右就会说谎了,但他们说谎很少出于恶意,与其说他们在说谎,不如说他们只是提供错误的信息而已,很多时候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

厨房里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宝宝又把杯子摔破了;房间里,妈妈买的娃娃被宝宝的颜料笔浓墨重彩地“打扮”了一番……面对“案发现场”,查询“审问”,从“肇事者”处听到的答案却是:“这不是我干的!”“不是你干的,那是谁干的?”“嗯……是小狗!”“是外星人!”“不清楚,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别指望从一个5岁孩子的口中诚恳地听到:“对不起,是我干的。”面对小过失,孩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否认、编撰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诚实面对错误,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孩子否认打碎了东西,家长更需要从自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找原因。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孩子会说谎,说明他的思辨能力长进了,知道如何规避当前所遇到的一些风险。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责备而不惜撒谎耍赖。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内疚的,是爸爸妈妈愤怒中隐藏的沮丧和难过。孩子出现这类过失再平常不过,父母反而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比如,你可以问自己,是不是没有把易碎的物品收拾好?如果孩子说了实话,对他有什么坏处?他怕什么?孩子不说实话有什么好处?

所以,别急着给孩子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请在心里默数10个数之后,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我想听你说说。”给他安全感和不变的信任。孩子实际上知道自己是有过错的,他只是希望能首先得到你的原谅。你再告诉他:“如果你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我。今天我有一点儿生气,但是,如果你能诚实地告诉我一切,我会很高兴。”

总之,父母要相信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谎,应带着好奇去探究孩子说谎的理由。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1.2岁~4岁的孩子,他们说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常常把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来描述。他们还常常有记忆错误的时候,因为记忆得不够准确,或由于语言表达不准确,许多经历过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回忆起来,而让大人误以为他在说谎。

2.5岁~6岁的孩子,他们说谎的原因有哪些?

他们会为了逃避惩罚,用说谎来挡驾;他们还会为了逃避不愿意做的事、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

“闯祸宝宝”最可爱

情景再现:

诚诚的爸爸孙先生常常因为孩子的捣蛋行为被叫到学校去受“教育”。这一天,诚诚又因为在教室里讲冷笑话破坏自习课纪律而被点名批评。下午,孙先生就被诚诚的班主任李老师紧急召到了办公室。孙先生在耐心听完班主任李老师历数的诚诚的种种“劣迹”之后,平静地问他:“老师,您是教数学的,您能不能帮我计算一下,在我家诚诚的所有行为中,他的不良坏行为占有多大比重?”李老师稍为思考了一下,说:“20%吧!”孙先生说:“哦,那也就是说他80%的行为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位老师觉得自己被下套了,气愤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家长……”的确,这样的家长不多见,但就是这样的家长,永远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最优秀的!当孩子偶尔在外面闯了祸,被人告状或老师找上门时,做父母的都会感到无地自容,而常常闯祸的孩子就更让父母头疼了,天天想着用什么办法才能稳住他,用什么方式才能不让他惹事。

在我眼里,偶尔淘气捣蛋的孩子其实很可爱。假如一个孩子一点儿也不调皮,一天下来,衣服一点儿没脏,坐在那儿不太动,那倒是真有问题了。调皮,正是孩子童真与童趣的一种自然状态,是他们的天性。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什么都想试一试,这一试往往会给家长带来“麻烦”,会做出家长认为调皮捣蛋的事情来。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淘气宝宝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是在给家长带来“麻烦”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事实上,孩子具有这样一种本能:通过和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行各种直接的接触,来经历和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这些行为在父母眼里显得非常古怪、反常,从而对孩子进行惩罚。但是,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所以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就注定不会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因此,当孩子偶尔的“过错”给家庭带来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时,父母不妨将此看作培养孩子必交的学费。

不过,这里父母还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看待孩子的这一系列“捣蛋”行为?

首先,父母要善于发现“闯祸宝宝”的闪光点。冰心曾说过:“疯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淘气的孩子的经验性评价。只有在和淘气的孩子的相处中,你才会发现,这些淘气宝宝身上往往有许多闪光点,比如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大部分淘气宝宝精力特别旺盛,在家里喜欢向家长提问,在学校里喜欢回答问题。

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寻找孩子身上的长处而不是短处。家长不应该担心孩子淘气和“不听话”,而应承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各种麻烦和危机,并在麻烦和危机之中看到积极面而不是危机。家长要积极地看待孩子,从孩子身上看到最优秀的东西,期待未来会变得更好。

其次,要宽容。孩子渐渐地长大了,突然有一天,你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告诉你孩子的作业没有做完,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和同学打架……你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有时居然还不肯认错!

对孩子类似的行为,家长要学会宽容,接着分析原因。有的行为是孩子生理机能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有的是孩子自制力差,很难管住自己;有的是孩子做错事后怕受惩罚,所以不敢认错。对此,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说明其错误的危害,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如果你特别在意孩子无意之中的错误,往往会扼杀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子六七岁时,我也老当着他的面指正他的错误。当我说他这没对那有错的时候,孩子明显表现出了不悦和反感:“你就知道说哪个哪个好,就只晓得说我的缺点,我也有优点啊……”是啊,当面批评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潜意识中往往会这样反应:瞧,我妈妈总是批评我,让我抬不起头。所以说,不管孩子闯了什么祸,父母的粗暴言行,往往只会暂时解决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在表面上,孩子似乎接受了这种处理结果,而在心理上却感受到了莫大的耻辱。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孩子爱闯祸是情绪受到某种压抑的结果,而这种压抑大多来自家庭,这种压抑导致他们很少与外界进行正常交流,即使在家里也一样。这些压抑会使孩子的骚动情绪日趋增长而变得不安分,他们寻找任何能够得到刺激的事情,譬如打斗、砸东西等,以发泄他们压抑过久的情绪。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如何对待爱闯祸的孩子,如何把他们过剩的精力派上用场。

第一,父母可以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身处这样的家庭氛围,孩子能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闯祸的“火药味”才能逐渐消失。父母可以设计一些全家可以同时参加的活动,并把它坚持下去。具体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可以促进沟通和联络感情的就行,比如每天晚上分享一个故事,周末一起做一顿简单的晚餐。总之,它应该是孩子喜欢的活动,让你和孩子都能从中享受到快乐。在活动中,父母要多点儿耐心,并把这种相互间的交流视为乐趣。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谐的气息,让孩子有了想法便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

第二,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常常闯祸的孩子往往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强,他们希望通过与别人的交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但本身采取的方法不妥当,才给人一种爱惹事的感觉。

王林家的小龙今年4岁了,是个远近闻名的淘气鬼,无论是在小区,还是在幼儿园,都经常惹出一些麻烦来,弄得王林今天被这家找去,明天又得向那家赔不是。为此,他也没少打骂小龙。王林担心小龙再闹事,所以他都会尽量减少小龙参与集体活动的次数。这样,小龙施展才能的机会更少了,让人觉得似乎除了调皮捣蛋之外,他做什么事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