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5分钟让宝宝远离疾病
49585800000012

第12章 5分钟远离心理疾病(6)

(2)游戏治疗:游戏是最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一种形式,也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好活动形式。游戏已成为孤独症儿童的一种治疗方法。孤独症儿童有与周围人建立不起情感联系的特点,在游戏中,大人将布娃娃抱在怀里,拍拍、亲亲和给布娃娃讲话。孩子模仿大人的姿态,也作同样的动作。他们在交往中常回避眼对眼凝视,故大人要孩子“望着布娃娃的脸,娃娃好看”。通过布娃娃游戏,其目的是使孩子对布娃娃发生兴趣,后将感情转移至父母身上。有年龄相仿的孩子与患儿一起做游戏发挥“同伴”作用,对增进社会交往和重建合适行为将起重要作用。经验证明:患儿在游戏中某一行为的改善将引起连锁反应,而使其他行为也得到进步。

儿童婴儿痴呆症崩溃性精神病的防治

婴儿痴呆虽然名称上叫“婴儿”,但不常发生在婴儿期(出生后第一年为婴儿期)。这类儿童一般在3岁以前的发育是正常或接近正常,大多在3~5岁时期发病。起病较急,常有器质性的基础,先有一段时间精神异常,表现倔强、易激惹、多动、不合群等。几个月后出现智能下降、语言功能退化、缄默、呆滞、退缩,最后表现为痴呆状态。

例:一个4岁半的男孩,幼年发育佳,1周岁会独立行走并会叫人,对父母亲热,平时聪明,好模仿。于4足岁起,无明显原因而渐渐很少与其他小孩玩,常独坐一处,不声不响或独自玩手帕等。不大理人,也不叫人,变得不如以往活泼,求知好学现象也比以前差。与此同时出现痴笑,有时喃喃自语,内容听不清楚。常在房内徘徊,并不断用手去碰墙,爱东跑西闯。虽简单生活尚能自理,但表现心不在焉。口齿清楚,但话少常问之不答。

表情生动,行动灵活,也能理解别人的语言,就是一言不发。这小孩在初诊2年后复查,情况更差,甚至不会讲话,大小便也不知道叫了。

婴儿痴呆是很严重的病,因为病因不明,所以没有特效治疗。大部分患儿病情都是进行性恶化的,少数可以不进行而停留在某一水平上。预后较差。

儿童反应性精神病的防治

有一个8岁女孩,自幼娇生惯养,性格倔强好胜体质较差。

某日因哮喘发作,次日上体育课没有力气,老师不知实情责备了她几句,她当即与老师顶起来,情绪很激动。其后老师责令她写检查,她不服。回家后又被家长责怪。为此,很感委屈而哭泣。

第二天夜里,口服敌敌畏自杀,被家人发现后送医院抢救。昏迷醒后立即出现精神不正常,重复讲:“做人没有意思,还是死了的好”,“一点不讲道理”。而且伴有阵发性吵闹,胡言乱语,时哭时笑。这孩子被诊断为:“心因性精神病”。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痊愈。

心因性精神病是由于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而引起的精神异常,又称反应性精神病。这些精神刺激因素可以是使病人惊恐或威胁性的事件,如自然灾祸、亲人的突然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内心矛盾和情感负担,如父母不和睦对小孩的刺激,以及生活中的不幸遭遇等所引起的。

精神刺激是否致病,取决于它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所引起病人情感反应或内心矛盾的深度。后者和病人的性格心理特点有关。此外和病人当时健康状态有关,例如当患慢性躯体疾病以及过度疲劳状态时,比较容易患此病。

上述女孩所受到的精神刺激是很常见的,为什么别的孩子同样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而不患疾病,她却会患心因性精神病呢?

这存在内在因素,她的个性特点是脾气倔强而情绪不稳定,又加上哮喘发作,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精神刺激就易患此病。

为预防此病,家长对孩子必须从培养健康的性格着手,对小孩绝对不能百依百顺,娇生惯养。要培养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经得起表扬,也要经得起批评。从小就能正确对待和善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坚强而愉快的精神状态,这些对预防心因性精神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儿童怪异癖的防治

癖是不正常的、过分的嗜好,是影响学习、生活的无意义的单一的行为。儿童期常见的癖,有以下几种:

1.拔毛癖

儿童喜欢无故拔除自己的头发、眉毛和体毛。除了有情绪焦虑、抑郁之外,不伴有其他精神症状。例如:明明才6岁,头顶上已有一大片头发失踪。是脱发?不可能,年纪太小。是斑秃?

也不像,没见斑痕。原来是他自己拔掉的。他就是喜欢拔自己的头发。他还爱拔眉毛,把双侧眉毛拔得一根不留。问他为什么要拔毛发,回答是“不知为什么,不拔心里难过,拔了心里舒服。”

引起拔毛癖的原因不明,可能与情绪焦虑、抑郁有关,也认为与母子关系处理不好有关。要寻找原因,进行对因处理。

2.洁癖

有些孩子怕脏,过分爱清洁,就出现了重复的、刻板的清洗行为。尤其是洗手,称为强迫性洗手行为。这种儿童的特点是:

怀疑自己的手中有不少脏物和细菌。有时明知这种怀疑是不切实际的,但又非去清洗不可,于是一遍又一遍地洗手,直洗到满意为止。严重地影响孩子的生活及学习,但又无法控制,否则会感到心烦意乱、焦虑不宁。

例如:小强今年6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不断地洗手的现象。从幼儿园回来,已逼得尿急难受,但怕手中脏物沾污衣裤,不敢解尿,一定要先洗手。为了怕父母来催促,干脆把卫生间的门锁上,然后开始一遍遍地冲洗,一次次地擦肥皂,一次洗手时间可以长达半小时之久。

产生洁癖的原因主要有:

(1)儿童先天素质不良。如过分拘谨、胆小、呆板、思考过多等。

(2)对儿童的教育不当。如家长过于苛求,对生活作息过于刻板等。

(3)受父母的影响。这些父母有性格不良因素,有强迫症或强迫性素质。

3.恋物癖

有些儿童特别喜欢某些物品,到了不可思议甚至犯法的地步。例如:14岁的双双,平时学习及为人均还不错,某次竞被派出所传唤,原来是偷了别人的内衣、内裤、袜子及胸罩。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衣物,却使双双失魂落魄,牵肠挂肚。双双一犯再犯,民警对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只偷些“小物件”,而且他的态度认错又是那么诚恳,总是哭着求饶,反复保证今后改掉。

父母对儿子的举动,深感不解,于是偷偷观察。某日深夜,母亲听到房内有动静,张眼看到儿子的影子,他在戴胸罩,然后照着镜子,时走,时扭动。半小时左右,他把胸罩解下来,藏到橱柜的一角,就上床了。母亲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偷这些东西,是为了这个目的。她怀疑儿子有心理障碍而去门诊咨询。

恋物癖是一种异常的行为,患儿通过这些行为可以得到类似性快感的满足。由于青春期以前的儿童,第二性征尚未发育,故这些性行为表现及快感的情绪与成人不完全相同。恋物癖早期发现,尚有希望纠正。年龄大后,病程较长,症状较严重者,不易纠正,严重时可引起法律纠纷,造成违法行为。治疗应注意早期发现,及时纠正,也可借助行为治疗。

儿童思维障碍的防治

思维障碍是一种病态,常因精神疾患引起。思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特征。正常的思维一般都会具有目的性(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连贯性(思维过程中,前后概念互相衔接)和逻辑性的特点。思维的主要表达形式是语言,也可以通过写作等表现出来,因此思维的异常也表现为言语和书写等方面的异常。儿童若出现言语不连贯,或者画一张不可理解的图画,是不是也属于思维障碍,请家长不必过分着急,需仔细观察您孩子的行动,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前后比较孩子的言语和行为有哪些变化?综合分析一下,目前孩子的言语及行为是否达到思维障碍的程度了。那么孩子的思维障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要想了解孩子是否有思维障碍。首先要知道正常孩子在发育过程中思维发展状况。婴、幼儿时期是儿童思维发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2~3岁的幼儿,产生思维低级形式,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再例如,没有小床,他们就想不到让娃娃睡觉,他们不能先想好了再行动,只能边做边想。例如,问孩子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玩具拿下来,他并不回答你,而是马上跑过去拿。

从3岁左右开始,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起来,3至4岁幼儿能依靠实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并且依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幼儿在做泥工、绘画中,事先想好事物的形象,然后根据自己想象去进行塑造;幼儿在讲故事中,依靠头脑中关于故事人物及其言行的具体形象,表述故事。但在叙述过程中常会中止话语,因为此期孩子的词汇还不很丰富,叙述时突然停止,是在想下一句如何说,这些是生理性正常现象。

5至6岁的幼儿,在孩子知识经验范围之内,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这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此期孩子思维联想速度比言语表达快,在叙述过程中出现一个概念没有说完又说下一个概念,使人觉得讲话没有中心,不连贯。但是叫孩子慢慢地讲,他完全能叙述完整。

学龄期儿童言语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联想速度与言语表达可相一致。但儿童或青少年在疲劳时,精神紧张或注意分散时,出现言语突然中断或言语不连贯,但其中断常有原因可寻,而且经提醒后常可按原题接下去。这是暂时性现象,不属于思维障碍。

为让家长能识别孩子是否有思维障碍,下面举两个例子,以供参考。

有个6岁男孩,父母反映,最近孩子经常说:“我要当乾隆皇帝。”一定要妈妈给他买一把大纸扇,拿了纸扇后在幼儿园对小朋友说:“我是乾隆皇帝,你们要听我的话。”上画画课时,不按老师要求画,画了张乾隆皇帝的画像,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并表示乾隆皇帝就是自己。于是父母带孩子来咨询,孩子整天想当乾隆皇帝,是否孩子精神反常了?

有个10岁女孩,上四年级。她平时调皮,某日弄坏堂哥的东西,被堂哥打了一顿,以后猜疑堂哥要害她而患病,怀疑父亲要害她,而不肯吃饭,只好在邻居家寄吃,但也不肯与人家一起吃,不时趁人不在时吃,就是提早返家先吃,称:“这样他们来不及放毒”。晚上坐在门口“防贼”,调换新锁后仍不放心。不许其父探亲访友,怕父亲讲她的坏话。患儿进病房后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凡是送到她面前的饭菜一概拒吃,经常突然抢其他病员饭菜,躲在墙角狼吞虎咽地大吃,以防别人趁机放毒。问她:“医生怎会害你?”答:“因为我聪明,学习成绩好,还担任中队长,所以坏人要害我,想把我脑子弄笨。”

如何识别上述两个孩子是否是思维障碍呢?

观察分析孩子言行表现与当前环境有何联系?正常孩子言行与环境有联系,思维障碍的孩子言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

上述那位6岁男孩,模仿乾隆皇帝,与当时电视台正热播“戏说乾隆”有密切的关系,不属于思维障碍。而10岁的女孩,言行与当时环境不相符合,虽然被堂哥毒打了一顿,但并不存在堂哥甚至父亲或医生要害她。而且她坚信有人偷窃,病人出现被害妄想,是思维障碍的一种表现。

1.引起儿童思维障碍的原因

(1)遗传因素:父母双方家族中有患精神病者,其子女比没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子女患病率高。

(2)气质因素: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婴幼儿的气质与以后是否发生精神病有很大关系。2岁以内属于“难带儿童”,长大后对新环境反应较差,遇事易消极退缩,适应环境较慢,行为反应较强烈。2岁以内属“易带儿童”,对新环境反应较好,积极接触环境,适应较快,行为反应较温和。易带儿童在长大后较少产生行为障碍。婴幼儿期的气质差别与遗传及环境均有关系。

(3)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有影响。

根据研究资料表明:丧失双亲或子女长期与父母分离能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家庭关系不良,对孩子缺乏爱心,也可产生同样的后果。据有关调查,社会经济情况差的地区的儿童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贫困、拥挤、缺乏少年儿童的正常活动场所,这些与儿童品德障碍很有关系。各个学校的学生中行为不良的比率高低不决定于学校规模的大小和校舍的好坏,而常决定于其所处的地区社会环境的好坏。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和精神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直接病因。

(4)精神刺激因素:精神刺激只是儿童期精神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而对此病的进一步发展或恢复并不起主导作用。另外,各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可能是儿童精神异常的诱因,如严重的脑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