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脑公司的前任研发处处长查理,描述了一个典型的情节:“我还记得这个重要的研发计划已经到了最后关头,预定一星期之内公司的科技成果将在国际贸易展中展出,我们仓促地建立原型,但却一直面临失败,这是我们在科技领域中立足的最后机会,公司基本上已经耗尽资金了。
“公司的每个人都怪罪我,我只有转身离开这一团混乱,我甚至没有去跟公司交涉便离职了——这一切实在太痛苦了,况且,别的机会已经在呼唤我了。”
这一类型的人做事难以有始有终,他们有做事的热情和动力,却没有坚持的勇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就会放弃。他们比九型人格中的其他类型更常换工作,甚至改变整个职业领域。他们的活跃程度使人们保持警惕,因而难以赢得信任。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就要学会等待。
然而,人生很无奈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需要耐心,有时候等待是很无奈的事情,尤其是没有结果的时候。其实,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也许,生命就是一种等待。讨厌等待,删除等待,避开等待都不是明智之举。
从前有个年轻的农夫,他要与情人约会。
小伙子性子急,来得太早,又没耐心等待。他无心观赏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春色和鲜艳的花朵,一头躺倒在大树下长吁短叹。
这时,他面前出现了一个侏儒。“我知道你为什么闷闷不乐。”侏儒说,“拿着这纽扣,把它缝在衣服上。你要遇到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只要将这纽扣向右一转,你就能跳过时间,要多远有多远。”这很合小伙子的胃口。他握着纽扣,试着一转:啊,情人已出现在眼前,还朝他笑送秋波呢。真棒啊,他心里想,要是现在就举行婚礼,那就更棒了。他又转了一下: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席,他和情人并肩而坐,周围管乐齐鸣,悠扬动人。他抬起头,盯着妻子的眸子,又想,现在要是只有我俩该多好!他悄悄转了一下纽扣:立时夜阑人静……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我们应有座房子。他转动着纽扣:房子一下子飞到他眼前,宽敞明亮。我们还缺几个孩子,他又迫不及待,使劲转了一下纽扣:日月如梭,顿时已儿女成群。他站在窗前,眺望葡萄园,真遗憾,它尚未果实累累。偷转纽扣,飞越时间,生命就这样从他身边急驰而过。还没有来得及思索,他已老态龙钟,衰卧病榻。至此,他再也没有要为之转动纽扣的事了。
回首往日,他追悔自己的性急失算:我不愿等待,一味追求满足。眼下,生命已风烛残年,他才醒悟:即使等待,在生活中也有意义。他多么想将时间往回转一点啊!他握着纽扣,浑身颤抖,试着向左一转,扣子猛地一动,他从梦中醒来。睁开眼,见自己还在那生机勃勃的树下等着可爱的情人。然而,现在他已学会了等待,一切焦躁不安已烟消云散。他平心静气地看着蔚蓝的天空,听着悦耳的鸟语,逗着草丛里的甲虫,他以等待为乐。
所以说,即使等待,在生活中也很有意义,一方面你可以积蓄力量;另一方面,只有经过努力和历尽艰辛实现的愿望,才更令人满足。
一位世界知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一场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说: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过后,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又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就气喘吁吁。
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地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敲打着,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似乎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过了40分钟,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霎时间,会场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轻轻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就只能终生与失败相守。
等待是一种美好圆融的哲学。喜欢垂钓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使水清鱼稀,只要肯临溪静坐,波间的浮标总有被牵动的一刻。而一个心浮气躁,不肯耐心等待的人,是永远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等待是于失败中寻找到新的希望,等待也是一种力量的沉淀,更是一种信念的酝酿。经历风雨历程,为的是等待雨后的彩虹,为的是收获一份坦然的心境。心中太多的等待,其实就是与所等待的真实相拥,等待虽然漫长,但终会有所收获。
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功近利
好玩的活跃者,做事欠缺耐性,因为很怕沉闷。所以,活跃者做事往往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
渴望成功的心态谁都能理解,但是,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容易,所以不要一开始就盯着成功不放,而要学会潜心修炼,练好武功再出山。做事若急于求成,就会像饥饿的人乍看到食物狼吞虎咽地吞食,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
做事迅速的人,并不是事事贪多图快的人,而是办事富于成效的人。赛跑中率先抵达终点的人,并非因为步子迈得大、脚步跨得高,而是身体的协调使他能在最后一刻冲到对手的前面。因此,不能以耗时长短来论英雄。
一位智者说过,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没错,有的人为了显示效率,凡事草草了事,结果得不偿失,使得一件本需一次完成的事情,要回头重复多次。所以说,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如果急于求成,浮躁,反而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也就让自己失去了成功的最佳机会。
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决定外出寻宝,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他终于在热带雨林中找到了两棵稀有的树木。这种树木的树心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把它放入水中不浮反沉。这个年轻人非常兴奋,就拖着这两棵树到集市上去卖。然而,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了,年轻人的这两棵树却无人问津。这时他看到旁边卖炭的人生意很好,就把自己的树也烧成了木炭。结果,这个年轻人很快就将木炭卖光了。他揣着钱袋,回家高兴地把此事告诉了他的父亲。
当父亲听说情况后却连声惋惜,他遗憾地说:“孩子,你所找到的正是世上最珍贵的沉香树啊,从它上面切一小块磨成碎末,价钱也顶过你卖一年的木炭。”年轻人听后追悔莫及,只恨自己有眼无珠,白白糟蹋了珍贵的宝物。
这就是急功近利的后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急功近利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放走了无比珍贵的机遇,结果只能是后悔不已……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就如何成为一流的剑客,师徒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师傅,我努力学习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剑师?”柳生问道。
“你的一生。”宫本答道。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解释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到目的。如果我当你的忠诚仆人,需要多久?”
“哦,那样也许要十年。”宫本缓和地答道。
“家父年事渐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柳生不甘心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更加刻苦地学习,需要多久?”
“嗯,也许三十年。”官本答道。
“怎么会这样呢?”柳生问道,”你先说十年而现在又说三十年。那么,我决心不惜任何苦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通此艺。”
宫本说:“那样的话,你得跟我七十年才行,像你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达。”
“好吧,”柳生这才明白自己太过心急,“我同意了。”
开始训练后,宫本给柳生的要求是:不但不许谈论剑术,连剑也不准他碰一下,只要他做饭,洗碗,铺床,打扫庭院和照顾花园,对于剑术却只字不提。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宫本仍是做着这些苦役,每当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内心不免有些茫然。
有一天,宫本悄悄从他背后溜过去,以木剑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第二天,正当柳生忙着煮饭的当儿,宫本再度出其不意地对他袭击。自此以后,无论日夜,柳生都得随时随地预防突如其来的袭击。一天二十四小时,他时时地练习之后,终于成了全日本剑术最精湛的剑手。"
可见,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欲速则不达,只有耐得住寂寞,潜心苦练,才能达到目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耐得住寂寞,无论处于人生的巅峰还是低谷,这句话都是对人生的最佳忠告。刘墉曾经说过:“年轻人要过一段‘潜水艇’式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住寂寞,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也相继过世。辗转于亲戚之中的胡佛,因为坎坷的童年经历,过早地成熟并学会了自立。他白天在伯父开办的俄勒冈土地公司里当办公室杂役,记账、打字,晚上读商业夜校。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当过薪水低廉的矿工。通过逐渐积累的经验和学识,他又成了工程师,管理人员……这些经历使他丰富了视野、练就了精明圆滑的处事方法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这为他日后竞选总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司马迁受宫刑后,潜心努力19年,方有传世佳作《史记》;李时珍历时四十年的辛苦著述,才造就了医学圣经《本草纲目》;诺贝尔多次死里逃生,废寝忘食数年,终于研制成功TNT炸药;爱迪生失败了无数次,才发明了电灯泡……
大画家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他衰年变法,十载关门。声言“饿死京华,公等勿怜”,成为中国画之巨擘。23岁就获得哲学硕士学位的黑格尔,躲在偏僻的伯尔尼当了6年家庭教师,于缄默中摘抄了大量卡片,写了大量笔记,终于成为集德国古典哲学大成的伟大理想家和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