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京都有4000多个神社,寺院有2000家以上。在日本总共有8.2万多个神社,平均每1500个人就有一座神社。据日本文部省前些年的调查统计,日本信仰各种宗教的人近2.2亿,超过了总人口数,因为日本民众中有不少具有双重或多重的宗教信仰,其中神道教信仰者有1亿多人,佛教信仰者有9000多万人。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中国已经盛行儒教,而日本依然是一个许多氏族和部落组成的原始社会,没有文字,部落由酋长统治。神道教起源于氏族社会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崇拜的是神灵化的万物。古代日本人相信天上的神明会降落在大木、巨岩或高山上,并镇守着它们。从高山、大树、奇石、瀑布、海洋、田地、太阳、火、雷、各种动物到祖先的魂灵,都可以成为祭祀崇拜的对象,日本有“八百万神”之说。很多神社供奉的是土地神。泛神崇拜是任何地方古代社会的特征,但日本却保存到今天。公元五至八世纪日本吸收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后,佛教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明治维新(公元1868年)前佛教盛行,神道教只处于依附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兴起废佛毁释运动,许多原始宗教也遭到镇压,将神道教加以体系化的改造,尊为国教,成为国家神道。神道教是日本独有的宗教。神道教成为国家工具的同时,许多原始信仰依然保存下来。但今天在日本,神灵崇拜已经有着很现实的唯物的目的,商业的,职业的,升学什么的。在清水寺的时候,我花一百日圆求了一个签,这个签是与某月某日生的人有关,上面的签语明确具体直接,而且分类,希望如何、结婚如何、健康如何、出入如何、诉讼如何、旅行如何、生孩子如何、考试如何、就业如何等等。例如生孩子,直接就说如果生的话就是男孩。在中国,签语如果很具体明确的话,是不被信任的。寺院里的签上写着的都是朦胧诗,意义晦涩,求签者就是抽到上上吉的签,也不意味着吉祥如意的事就会很明确地告诉你,个人的领悟领会是很重要的。在京都,最魔幻的感受莫过于,在用高科技产品装饰起来的现代化大公司旁边,藏着矮小寒碜的神社,里面供奉着穿古代衣服的神灵,祭祀的方法也是千年延续下来的古法。西装革履前往公司履职的职员目不斜视地匆匆走过,它们之间没有丝毫历史联系性,时间不存在,只是些并列着的空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其实已经成为迷信科学的社会,东京大学的博士佐藤告诉我,迷信鬼神的人通常会被视为怪人。虽然有那么多宗教信仰者,但大多数人都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真正迷信鬼神的人并不多,宗教并非生活的支配性力量,只是文化和习俗而已。
花见小道是京都艺伎较集中的地区,街上经常可以碰到。她们引人注目,浓妆艳抹,穿着木屐,姗姗而行,看起来就像唐朝的美人,害羞似的穿过街心,消失在某扇拉门后面。日本艺伎(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妓都是男子,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艺伎的服务并没有什么色情内容,服侍客人餐饮,陪客人聊天,也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她们并非公然的妓女,但角色暧昧也是难免的,这种暧昧是男权社会造成的,卖唱卖笑卖艺被男子们想当然地认为也卖身。在江户时代,花见小路一带有艺伎服务的茶室多达700间,艺伎有3000人。现在没那么多了,只有100名左右。日本全国现有的艺伎也不过数百人,相当稀奇,一出现在街头就有许多旅游者指指点点,像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稀有动物。在京都,找一名艺妓陪一个小时的费用是每名客人500美元。有个叫岩崎峰子的艺伎曾在花见小路上生活过二十多年,2002年,她在美国出版了《艺伎:一种生活》,此书现已畅销17个国家。她说,写这本书是想告诉人们: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女性自立的职业,而不是外界有人误解的“娼妇”。
花见小道不远就是东山。那山上有神社、寺院和古老的街区,是京都的旅游热点之一。时值深秋,日本南方正是万山红遍的时候,许多人专程赶到京都来看红叶。远远望去,红色的山冈确实很美,但不太自然,树种好像是搭配过的,颜色美丽的树木被有选择地成片种植,形成了强烈的效果。日本历史上曾经大量砍伐森林,后来又重新种植,生态恢复得很好,但在恢复的时候,也许就有了许多人为的因素,根据审美和利用对植物进行了选择。从前看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画,感觉日本的风景很整齐,也许就是自然被人为地设计过的原因吧。
八坂神社非常醒目,山门是橘红色的,有一种卡通的效果。里面的庙宇密集地挂着许多白色的灯笼。祈愿的时候拉动一根连接着神龛的绳子。这是日本著名的神社之一,已经不知道它是哪一年建起来的,只知道在公元877年的时候,这个神社因为显灵驱除了京都流行的瘟疫而名声大振。从那时起,八坂神社就被奉为能除瘟祛病的宝地。许多人来到京都,都要参拜八坂神社,环绕着八坂神社,附近形成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八坂神社最著名的,是每年一度的祇园节,当年瘟疫流行的时候,人们举行祈求驱逐瘟疫的仪式,从八坂神社抬出66座神轿送往神泉苑。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保留了这个古老的仪式。每年7月祭神仪式开始,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才结束,是京都一大节日。作家川端康成小说《古都》中,描写过祇园节的活动。
在京都,许多古老的节日持续到今天,每个月都有节日。1月4日,在下鸭神社举办初蹴鞠,表演者互踢鹿皮制作的球使其不落地。蹴鞠在中国唐宋之际十分流行,就是杜甫诗中说过的:“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1月8日至12日,在惠美须神社祭祀惠美须,惠美须被日本人奉为商神。2月25日,在北野天满宫举办梅花节。4月,春舞,以歌舞来庆祝春天。5月3日,流镝马神事,是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祭神活动。5月15日,葵节,葵叶装饰衣服,游行,祈祷农作物的好收成。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三船节,追忆古时王朝公卿以诗、歌、管弦等三船游乐的雅兴。6月1日至2日,京都薪能,薪能就是在篝火映照之下,表演日本传统能剧、狂言剧。7月1日至31日,祗园节。8月7日至10日,陶器节,节日期间,有陶器展销会,在五条大街上摆满了全国各地500多家陶器商店的摊位。8月16日,五山送火节,纪念阿弥陀如来佛。9月在大觉寺举办“观月黄昏”,在大觉寺的大泽池上,乘船饮茶、吹笛、赏月,游吟俳句。10月22日,在平安神宫举办时代节。大约两千人身穿着京都1100年中各时代的服装,从京都御所出发,行走3小时抵达平安神宫。10月22日,鞍马火节,意味着送走了秋天,迎来了冬天。11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岚山红叶节。12月1日,献茶节。等等。
各神社与居民区是相通的,穿过八坂神社,就是古老的街区,青石板的道路,高矮参差的两层木屋,被洗得干干净净。日本是个有洁癖的国家。我曾经看到有人搞自家门前的卫生,那不只是扫地而已,而是把大门两边墙上的每一条砖缝都抹得干干净净。这种情况,我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中是第一次见到。日本到处都是非常干净,散发着消毒液的气味,体现出对物的爱惜崇拜,偶尔看到衣着可疑的人,那必是流浪汉。我在东京上野公园曾经经过一个流浪者的露天营地,他们也是收拾得整整齐齐。现代化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对人性的改造、对生活方式的规范。日本已经见不到中国普遍的那种自由随便鲜活的脏乱差的现象,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就是卫生化。但还是看得出来,过去的时代是不规范的,与四方盒子的现代房屋不同,过去的房屋盖得歪歪斜斜,高高低低,顺从着地势,如同书法。底层大都是铺子,上着门板,卸下来就是铺面,很像云南丽江的大研镇,或者拆迁以前的昆明。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铺子出售的都是旅游商品,店员热情地向行人招徕着,请你品尝他店里做的点心。旅游工艺品做得相当精致,色彩艳丽。有许多可以信任的百年老店,那就是一直都在从事某一行的老店。当然,许多店都是全国连锁了。这令人有点失望,如果任何地方都有连锁店,也就不那么珍贵了。游客摩肩接踵。蓦然回首,歌舞伎们浓如樱花,旋即逝去,坐着人力车走了。主道上游客摩肩接踵,但一拐进旁边的支路,就即刻杳无人迹,风在吹。这种热闹有一种刻意的放松,似乎是集体的没有灵魂的假面舞会。一离开旅游区,日本就回复到西装笔挺,彼此彬彬有礼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