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告诉我们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因为“意”、“必”、“固”、“我”的共同之处均在于过分,不知权变,没有韧性。我们应该多一点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太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只是很坚硬,还有一些弹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渡过更多的难关。杜绝这四种毛病,得到的便是中庸之道,达到的便是“和谐”之美。
此外,孔子还告诉我们,不要主观臆测别人的动机,也不要听信别人的闲言碎语,要以平静而宽容的心境对待面临的一切。认真地做事,客观公正地面对事实。既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求全责备,对别人过分的苛求是一个人心胸狭隘的表现。仁德的修养重在“克己”,在于摒除私念。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天下的事不可能尽遂自己的心愿。固执己见只会导致偏激。如果人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会造成更多的是非。思想要有原则,而所谓的先入之见多是不明智的。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乐趣。
然而生活中有些人对事情总有极深的偏见,这就遮蔽了他们的视线,禁锢了他们的心智,使他们偏离了成功之路。所以,要培养自己宽容的心态。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需求、冲动和欲望,接受能力的局限性,理解世界是多样的,对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锻炼自己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时,不要盲从,不要感情用事,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要锻炼自己冷静客观的心态。
精彩典故:
樵夫与棉花
有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了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因为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如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够每人支撑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于是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他们又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细看才发现,竟然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其中一个樵夫非常欣喜,建议他们都放下背上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但他的同伴却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经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再丢下棉花岂不是枉费了自己先前的辛苦,所以他决定不换麻布。于是,两位樵夫一个背着麻布,一个依旧背着棉花回家。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着麻布的樵夫看见离他们不远处有个东西在闪闪发光,他走近一看地上散落着两坛黄金,心想这下可真的发财了,于是他决定放下麻布改背黄金,并让他的同伴也不要再背着棉花了。但他的同伴仍然不同意放弃棉花,因为他觉得改背黄金的话,以前的努力就白白浪费了。同时,这个固执的樵夫还怀疑黄金是否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起了两坛黄金,他的同伴还是背着棉花一起赶路回家。当两人快到山下时,突然下了一场大雨,两人都被淋湿了。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所背的大包棉花,吸了雨水后变得很重,而且被雨水浸泡过的棉花颜色、品质都会变差,很难再以高价出售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有的人失败了,并不是没有本事,而是选择了错误的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应该经常检查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真理。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正确的,也就是说要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如果不是,就要及时修正、变通。如若不然,即使你再有才干,付出很大的努力,也难以获得成功。刘墉智告贪官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命令和珅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
和珅深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接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三天后早朝时,和珅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以供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边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翻新项目就提前竣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珅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喜,连声称赞。
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
和珅得意扬扬,名利双收,连忙谢恩。谁知过了几天,此事的内幕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珅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一下,把下面的路基整平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如此一来,工期缩短,成本也节省不少,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刘墉决心将此事揭露出来。第二天上早朝时,他等大家走进太和殿后,飞快地脱下了身上的朝服,翻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细一看,却是协办大学士刘墉。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翼翼。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穿反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细节很快被向来看着皇上眼色行事的和珅发现了。因为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朝服不正的人,要判罪受罚。他心想:刘罗锅,这下你可要倒霉了。于是幸灾乐祸地说:“刘大人,你今天怎么啦?”和珅这么一咋呼,群臣都反应过来,纷纷为刘墉捏了一把冷汗。奇怪的是,刘墉本人却低着头,置若罔闻。如果是别人,乾隆皇帝早就发火降罪了,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责备的语气问:“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刘墉这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换好了朝服,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穿反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仅仅将御道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敢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然发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但恐怕就没几个人会察觉吧?”刘墉话音一落,刚才还趾高气扬的和珅,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
乾隆皇帝追问事情的原委,和珅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赶紧跪地请罪。直到这时,群臣才知道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
乾隆皇帝早已怒气满胸,可和珅一向深谙自己的心意,凡事不能离开他,只得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大胆和珅,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将贪污和赏赐给你的银两退回国库,并免去你的官职一级。御道须按你原来的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银两罚你个人承担。下不为例,否则严惩不贷。”
和珅只得自认倒霉,表示认罚,并连连谢罪。刘墉假借反穿朝服一事揭露了和珅的贪腐罪行,无疑充满了政治智慧和权变技巧。如果他不做任何铺陈,没有堵住各种情由和托词,直接上殿控告和珅欺上瞒下、贪污公款的罪行,那么在和珅专宠于乾隆皇帝、擅弄威权的大背景之下,这次行动的结果未必能如此圆满。
当代镜鉴:
中和之美,处世必须务实权变
有些事情,虽然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终却发现自己仍然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线是行不通的。这时候,最明智、最正确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寻找新的成功机会。
有许多有才华的人,他们也很有毅力,但由于不善于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
人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找不到新的解决办法。成功者的秘诀就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并且能够及时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从而轻松地走向成功。
智者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心态自然和谐。和谐中正在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的眼里,早已超越生产、生活,成为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为人处世要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环境,并且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要以和谐中正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永不停止自我改进的努力,因为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而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