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智
5407600000007

第7章 知(智)者乐水:用灵活的智慧来面对人生(1)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爱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喜欢运动,仁爱的人喜欢安静;智慧的人常常快乐,仁爱的人活得长久。”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就是智慧,也是仁爱。作为学习、谋划、思考的智慧,其灵敏、迅速、流动、变迁犹如水,同时创造无限的快乐。而智慧所传递给我们的,正是面对人生时灵活的态度。“智”的含义相当丰富,生活中处处都有智慧的存在,生活中时时需要智慧的协助。可以说,智慧的修炼是永无止境的。让自己更加宽厚、适时地选择与放弃、忍耐与担当,等等,无处不需要一颗智慧之心来面对人生。

1宽可容人,厚可载物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宽松地要求别人,则怨愤自然就减少了。”

国学链接:

儒家倡导的对人对己的品质

孔子认为,君子要宽大为怀,宽厚为人,宽容对人,同时,于己则应严格。

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要像曾子所做的那样,一日三省,进行自我检查。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了。

孔子提倡自戒,能自戒便不会走入人生的误区。孔子在回答樊迟问如何“辨惑”时,讲的不是分辨是非之道,而是自戒。他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克己”还要自省、自责、自讼。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前者是积极地向善,后者是积极地自防。曾子还更明确地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表明曾子注重内在修养,时时反省自己。反省,是人的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经常反省,有错改之,无错加勉。孔子也语重心长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诸子之言:

朱熹曰:“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程颐曰:“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可见孔子是从学与礼的相辅相成中来谈的,学要博,以礼约。“约之以礼”与“克己复礼”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以礼来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由此可见,儒家自古以来就提倡自戒。

延伸思辨: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这里,孔子教育人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是儒家倡导的重要品质之一。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总是严于责人,宽以待己。要知道,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矛盾和纠纷,所以,为人处世要宽容一些,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也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能够“躬自厚”的人是很少的,往往倒是“厚”责于人的多;把功劳多归于自己,把失误推给他人,这样怎么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孔子才语重心长地教诲我们,要多批评自己,少指责他人,每个人都以这样的心态来处理事情,自然能很好地与人交往,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了。

精彩典故:

深明大义,不计前嫌

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也是从奴隶到皇帝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人。他是出生于上党武乡(今山两榆社北)的羯族人,在公元319年称王。

称王之后,石勒派人把武乡老家的邻居故旧都接到襄国,欢饮笑语平生。却发现年轻时为了争麻池天天与自己打斗的老邻居李阳没来,石勒对家乡父老说:“李阳是一名真正的壮士,今天为什么没来?为争夺麻池而结下仇怨都是过去的事了,我现在都登上王位成为一方之主了,怎么会计较从前那种小事呢?”他马上派人把李阳请来,聚众欢饮,拍着李阳的肩膀说:“我从前吃足了你的老拳,你也备尝我的毒手。”说完,赐李阳宅地一处,拜为参军都尉。由此可见,石勒为人不念旧恶、宽以待人,正是这种可贵的品质,使他能够招徕人才、收服人心,从而帮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和考验,成就了大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他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由于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他不仅能和士兵同甘共苦而且待人和气,一点也没有大将军的架子。每次朝廷给他赏赐,他都将这些赏赐统统分给自己的部下和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受渴。每次打仗,他都是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们一个个都勇往直前。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老百姓也纷纷自觉自发地去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他人,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李广将军就是以他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

当代镜鉴:

厚道为人,厚德方能载物

孔子认为,智者要宽大为怀,宽厚为人,宽容地对待他人。

厚道为人,这是对人们为人处事的一贯要求。但是,社会上在大众褒扬做人厚道的同时,有些人却对厚道产生了片面的认识,有的甚至视厚道为懦弱、愚钝,赞许中常常流露出不屑,谈论中时常夹杂着嘲讽。其实,厚道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文化知识、社会阅历、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是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高尚品格,是充满内涵的教养,是多年诚心修行累积所达到的境界。

厚德能载物。做人达到了生长万物的土壤之厚、遮风挡雨的博大之厚,自然得道。厚道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如同大河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人只有不断地丰富内涵、提高修养,成为容纳百川的大河,方能达到厚道。与厚道人相处不需要心存防范,没有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平静、安详,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小同,实现的是社会的和谐。

心存厚道,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待人诚恳,内心要朴实无华。老子说:“处其实不居其华。”这是生活中的又一智慧。在人际关系中要处在朴实、笃实中,而不要“居其华”,也就是不要居处虚华、浮华中。

我国著名的学者,被人们称为“布衣教授”的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个一辈子朴实无华的人。有一次在新生报到时,一个外地来的学生,看到一个像学校工友样子的老人,就请他为自己照管一下行李,他自己要去办一下入学手续。结果去了很久,当他回来的时候,那个老人还在那里为他看管着行李。后来这个学生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季羡林先生。

做人要厚道是指心态而不是指形式。土地不厚,承载不了山川海岳;人心不厚,得不到道义情谊。厚道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厚道是以德报怨,以善报恶。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心存厚道了,必然内心是质朴的。一颗质朴的心体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能处处让人感受到亲切的灵魂。

2勇于改过,善莫大焉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而所学也就不可能达到一定的高深境界。为人当以忠厚诚信谦敬为本。人皆有长,总有我可以借鉴学习之处,不能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谁也不可能不犯错误,知道自己错了,就勇于改正,切勿自我忌讳、畏怯而苟且掩饰。”

国学链接:

孔子对塑造性格的看法

我国先哲认为教育可以改变气质。因为我们可以主动掌握自我教育,由此塑造自己的性格。《论语·述而》记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译:孔子温和厚道但仪容肃穆,威严但不显得粗暴,谦恭而安详。)

“温而厉”是对学生的态度。即老师对待学生以温和为贵,使学生如沐春风,乐于受教,继志述事。而同时又需要“厉”,因为“教不严,师之惰”,若无严格要求,学生容易避重就轻,投机取巧。“威而不猛”则是孔子在社交场合的表现。“威”是由庄重所透显的威仪,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沉稳内敛,不苟言笑,举手投足合乎礼的要求,使人望而生敬畏之心。行动如此,说话亦然——孔子所下的判断,凛凛然有正气,闻者足戒。至于“恭而安”,则是孔子闲居自处的情形。“恭”是客气、谨慎、矜持的意思。如果一心求恭,可能显得退缩、懦弱、迁就。修养固然必须顾虑人我关系的和谐,因此谦退、恭敬是应该的,但是一味如此,就会丧失自己的原则,内心缺乏定见,无法自得其乐。孔子的“安”来自不假外求的精神与超越俗世评价的智慧。 人的性格修养必须先界定积极明确的目标,如“温、威、恭”,努力以赴;同时要避免走向极端,如“不厉、猛、不安”,以免利害并陈,两相抵消。以孔子来说,这三方面的特质又是分别针对他与学生的关系、他与社会大众的来往以及他自处时的态度。合而观之,正是他生活内涵的三个焦点,塑造性格也应该有此考虑。

诸子之言:

朱熹曰:“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又曰:“轻乎外,必懈怠于内,则所学不深,所知肤浅,所行虚浮,自然德威无所从树。”(译:为人轻浮,治学必然会懈怠,也将不能深刻领悟所学知识,因此,在品德行事上很难有所建树。)程颐曰:“人道唯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又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译:要做好学问并无其他捷径可走,不过是知道了不对、不好的地方就快快改正,选择对的方向去努力而已。这也是君子修行自我品德的方法。)

延伸思辨:

建立自己的人格和信心

在此,孔子谈论了作为一个君子如何进行自我修养的方法问题。

人之别于动物,就在于做人的尊严,故当自尊,努力活出自己的尊严。但是也不应当因此就变得虚妄,或装腔作势。应该躬行忠信,襟怀坦荡。人皆有所长,任何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值得学习的方面。“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尊重别人,对照别人之所长而反躬自省,发现自己有所不及,立即学习弥补。“无友不如己者”,有人曲解为“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照此逻辑,那么谁与我为友?如果我们认为不如自己的人都不与之相交,同一道理,我们想要与自己认为很高明的人交往,对方会认为我们不如他而不与我们相交。由此,则天下无可交之人,天下人皆无可交往。显然这种说法是荒谬的。所以,孔子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要端正态度,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谦虚谨慎,学习他人所长。

而且,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差别是错误的大小和多少,更大的差别还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上。犯错误人人都难免,有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犯了错误不能改正,那就是错上加错了;犯了错误,能正视并且客观地看待错误,不但对事情有所补救,而且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其实都是从错误中学习到生活的经验,从而取得进步让自己变得非常有智慧的。

精彩典故:

郭晞知错必改

唐代宗时,吐蕃、回纥兵犯邠州(今陕西彬县),唐朝副元帅郭子仪派他的儿子郭晞带兵去协助邠州节度使白孝德防守。郭晞仗着他父亲的地位,又遇到很多人恭维,就渐渐有了骄傲情绪。而且,这种不好的风气在他带领的队伍里也逐渐传播起来,他的士兵纪律松弛,有的甚至还在外面欺负百姓,士兵干了坏事,郭晞只当不知道。邠州地头有些地痞流氓,觉得在郭家军里当个兵士,既没有约束,又有个靠山,就纷纷找熟人想办法去郭晞的军营挂个名,穿起郭家军的服装来。那批流氓和士兵勾结起来,大白天就敢在街上为非作歹,遇到他们看不顺眼的人,就动手殴打,甚至把人打成残废。街上的商铺,也常常遭到他们的抢掠。邠州节度使白孝德为这件事很头痛,但是他自己也是郭子仪的老部下,不敢去管郭家的人。

邠州旁边是泾州(今甘肃泾州北)。泾州刺史段秀实听到这些事情,就派人送信给白孝德,要求接见。白孝德便把段秀实请了来,段秀实说:“白公受国家的托付,治理这块地方,现在眼看地方上被郭晞等人弄得乱七八糟,您倒若无其事。这样下去,我看天下又要大乱了。”

白孝德知道段秀实是个有见识的人,就向他请教。段秀实说:“我看到您这里这样乱,心里也很不安,所以特地来,请求在您手下做个都虞侯(军法官),来管理地方治安,怎么样?”白孝德连忙答应了,因为他正不知该怎么办,正需要有个智勇双全的人来帮助他呢。

于是,段秀实在邠州当上了都虞侯,这件事并没有引起郭晞手下将士的留意,一些士兵还是胡作非为。有一天,郭晞军营里有17个士兵在一家酒店里酗酒闹事,酒店主人要他们付酒钱,他们就拔出刀刺伤了主人,还把店堂里的酒桶全部打翻了。段秀实得到报告,立刻派人把这17个酗酒闹事的人全部逮住,并给予严重的处罚。老百姓看到这些害人的家伙受到惩罚,个个称快,都非常高兴。这消息传到郭晞军营,士兵们一听到有人居然敢处罚郭家的人,都穿戴好盔甲,只等着郭晞发出号令,他们就去跟白孝德的士兵拼命。

白孝德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怪段秀实给他闯了祸。段秀实说:“白公不要害怕,我自会去对付。”说着,就准备到郭晞军营里去。

白孝德要派几十个兵士跟随段秀实一起去,段秀实说:“用不着。”他解下佩刀,选了一个跛脚的老兵替他拉着马,一起到了郭晞军营。郭晞的卫士们全身盔甲,杀气腾腾地在营门口拦住段秀实。段秀实一面笑,一面走进营门,说:“杀个老兵,还用得上摆这个架势!我把我的头带来了,叫你们将军出来吧。”卫士们看到段秀实泰然自若的样子都呆住了,连忙去报告郭晞,郭晞便请段秀实进来。段秀实见了郭晞,作了一个揖说:“郭令公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大伙都敬仰他。现在您却纵容手下士兵横行不法。这样下去,城中人心不安,也必将影响国家的安危。如果国家再发生大乱,你们郭家的功名也就完了。”郭晞听了,猛然惊醒过来,于是说:“段公指教我,这是对我的爱护,我一定听您的劝告。”他边说,边回过头对左右士兵说:“快去传我的命令,全军兵士一律卸下盔甲,回自己营里休息。再敢胡闹的处死!”当天晚上,郭晞把段秀实留下来请他喝酒。段秀实把带来的老兵打发走了,自己在郭晞的营里过了一夜。郭晞怕坏人来暗算段秀实,自己不敢睡,专门派兵士在段秀实宿营地巡逻保护。第二天一早,郭晞还跟段秀实一起到白孝德那儿道歉。从此以后,郭晞严肃军纪,严格要求自己的士兵,他的军中再也没有人敢违法闹事。邠州地方的秩序也安定下来了。

段秀实不畏强权的精神值得敬仰,郭晞这种明辨是非、知错必改的行为尤为可嘉。

当代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