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的艺术
55530400000006

第6章 增进记忆力

“一般人在平时对于记忆力的利用还不到10%,浪费了其余90%的大脑资源,这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这个观点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路·西修提出来的。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是的话,在社会和商业竞争中奋斗,你一定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你对本章所讲内容一定非常关心,你必须认真读完,它将使你受益匪浅。本章所讲解的内容是解释记忆力的自然法则,并结合商业和演说上应用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这些记忆的自然法则很简单,只有“印象”“复习”“联想”三条法则。“记忆的系统”便是建立在这三条法则上面的。但是做到这一点,也并不简单,你必须要全神贯注。

老罗斯福总统能有惊人的记忆力,便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个法则。当他开始对一个事物有了一个印象的时候,就像镂刻在钢板上一般难以磨灭。他曾经花了极大的精力锻炼自己在杂乱的场合保持聚精会神,一心不乱。

1912年,芝加哥举行富鲁·姆斯大会(富鲁·姆斯的意思是大鹿,这是革新党组织象征符号),当时,老罗斯福总统住在一家旅馆的楼上,街上到处都是狂乱的群众,他们摇旗高喊着欢迎他的口号,军乐高声演奏,人们忙碌地在马路上穿梭,因为这场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即便是如此,他却能安心坐在房中的摇椅上,从容地读着古希腊史学家希洛特多斯的传记,对外面的喧嚣充耳不闻。如果换作一般的人,恐怕早已紧张得坐卧不安了。

还有一次,他旅行经过巴西的一片荒林,在一株大树下,他选了一个清静的位子坐在一把小椅子上读吉鹏的《罗马帝国兴亡史》,当时,他全神贯注地读书,竟全然感觉不到大雨袭来,雨点打湿树叶,淅淅沥沥作响,他丝毫没有发觉。他这样读书,当然会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了。

5分钟的专注,胜过几天心不在焉的苦读。

亨利·毕吉牧师说过:“一小时专注的工作,胜过几年恍惚的生活。”

伯利恒钢铁总裁葛休斯先生每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他有一句名言:“我学到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我都每天照着去做,就是——每时每刻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工作。”

这是获得“力”的秘诀之一,尤其是“记忆力”。

Section 01 培养精准的观察力

大科学家爱迪生,手下有27位助手,半年中,这些助手每天从电灯厂到研究所,两点一线。在电灯厂到研究所这条路上,有一株樱桃树,有一次,这些助手被问到关于这株树时,他们竟无一人能回答出来。这株樱桃树每天就在路边,可他们竟全然没有注意到。

爱迪生说过:“一般人脑中所记忆的事物还不及他眼中所见的千分之一,从这一点看出来,我们的观察力真是贫弱得可怜。”

通常情况下,我们被介绍去认识两三位新朋友的时候,往往不到两分钟就已经把他们的名字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由于我们一开始就没有集中注意力,也不曾做到精准观察的缘故。也许你会把这件事归咎于自己记忆力太差。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完全是因为你的观察力太差了,像雾里看花一般,抓不住一件事物的特点,怎么可能记忆深刻呢?

纽约世界杂志总经理比例斯哈,在编辑部每个职员的桌子上写下了“精确!精确!精确!”这样的字样,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做到的一点。你想记住陌生人的姓名,就得做到精准观察,抓住特点。当你没有听清楚人家的姓名时,就一定要问个明白,被问的人往往会因为你对他这样的注意而格外高兴回答,同时他也会因此而不由自主地加深对你的印象,把你的名字也深深印在脑海中了。

Section 02 林肯的记忆秘诀:高声朗读

林肯年轻的时候,在一所乡村学校里读书,那所学校非常简陋,地板是用木块拼成的,窗子上贴着用油涂过的旧报纸。学生们没有教科书,上课的时候,由老师高声朗读,学生们也随后跟着老师高声地念,声音很大,听起来吵吵闹闹,搅扰了附近住户们生活的清净,因此,大家给这所学校取了一个别名,叫作“市场学校”。

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林肯被迫养成了一个终身无法摆脱的习惯——凡是他想记住的知识内容,都必须要高声朗读出来才行。因此,他在春田市做律师期间,也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晨走进律师事务所的第一件事就是,身子仰卧在一张破床上,一条腿搭在跟前的椅子上,拿着当天的报纸就开始高声朗读起来。他的一位同事抱怨说:“我每天被他吵得心神不宁!”于是,这位同事便跑去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高声朗读?林肯回答说:“我这样做是同时在利用两种感官的功能,一是‘看着’自己在读什么,二是‘听着’自己在读什么,这样比默读更容易记忆。”

具有惊人记忆力的林肯这样总结自己的记忆经验:“我的大脑就像一块空白的钢板,想在上面刻画一些事物不太容易,但是,一旦刻上以后,就很难被抹掉了。”这就是林肯的记忆秘诀——高声朗读,充分利用两种感官的功能。我们也不妨可以试试这个妙诀。

其实最理想的增强记忆力的方法,不但应该用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在这同时还应该用肢体触到、用鼻子闻到、用舌头尝到。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到”,因为我们的大脑最容易受视觉支配,所以由眼睛接收到的信息一定印象最为深刻。比方说,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遇见一个人,常常觉得似曾相识,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他的名字,这不恰好证明视觉器官要比听觉更为灵敏吗?

把你要记住的亲友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抑或是你要演说的演说大纲写下来,然后仔细默读一遍,再试着回想一遍,你会发现,那些你需要记住的内容会像霓虹灯一样闪耀在你的脑海中,令你挥之不去。

Section 03 马克·吐温的记忆秘诀:联想记忆

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马克·吐温,他在早年间每当需要演说的时候,必须要带着演讲稿才能上台。后来,他发现了一个能够帮助记忆的妙诀,既简单又实用,自那以后,上台演说他再也不需要带演说稿了。

他这是采用一种联想记忆法。比如说,“一个”的单词“one”与“双关语”单词“pun”发音相似,他就联想到:老罗斯福总统很喜欢用双关语玩文字游戏。如此,记忆就形成了。你看,已经记住了吧,就是这么简单!

Two与Zoo相似,就假想,爱迪生正在动物园里面凝视着一棵樱桃树。

Three与Tree可以联想为林肯的住所当然是在树上。

Four对上Door。门的对面,马克·吐温正揩着指甲做演讲。

这个秘诀的要领就是在心中“描绘出一幅图画”。一定会有人对这个方法感到不可思议吧!但是,你越是觉得事情无聊,就越容易刻进脑海里达到记忆的效果。很奇怪吧!越是荒唐的事情就越容易记忆!

对一切的事情都要勇于尝试,你也不妨试一试吧,让大家对你的记忆力有一个全新的印证,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记忆的过程是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的。

Section 04 巩固记忆的方法:背诵加复习

安鲁·阿富哈大学是坐落于埃及首都开罗的一所回教学府,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之一,拥有在校生2.1万人。这所大学的入学考试有一个科目是要背诵全部的《可兰经》。这是一部回教的经典文字,和《圣经》差不多一般长,通常的一个人要将他们全部背下来至少需要两天全神贯注的时间。在中国,古代私塾里的学生也要背诵整部古书,中国学生和阿拉伯学生都不具备特殊的记忆天赋,他们凭什么快速牢记这一整本的书呢?

能够发挥如此惊人记忆力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简单的两个字:复习。

记忆自然法则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复习”。不管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篇幅有多长,只要充分进行复习,一定可以牢牢记住。

如果你想记忆的事物,比如一些新的词汇,要试着在会话时要实际用到它。如果想记住人名,就要试着反复念叨他的名字。

对于一篇演讲也是如此,总要事前反反复复地练习你所要说的几个重点,这样,站在台上时,你才能充满自信,挥洒自如。这样,当你实际使用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印象已牢牢地留在脑海里了。

Section 05 有效的复习方法

然而,没有一定的章法,只是反复做些机械式的演练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演练,也就是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配合我们人类记忆力的特点,而不是盲目地进行机械性强化。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测试者制作了一些表,上面列有许多没有任何意义的词汇,然后把这些表分发给受测的学生,希望他们全部都记住。结果发现,3天中反复记忆38次的学生群,与一次做68回反复记忆的学生群,最后所记住的词汇数目是一样的。在其他的许多心理测试中,也都显示同样的结果。

这是记忆学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人类反复一件事情想要把它记住的时候,可采用分割法帮助记忆,一口气背下一段文字所花费的时间比用适当而间歇的复习要多花出一倍以上的时间。

人类大脑的这样的记忆特点,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具体说明:

其一,在反复记忆中间歇的时间里,我们的潜意识在不断地进行着“联想”。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所说:“我们冬天学滑冰容易,夏天学游泳容易。”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其二,反复作业是把整体的任务分割成几个小部分,然后以一定的间隔分开进行记忆,这样,“量”的减少能使得压力减轻,因此大脑能获得间隔的休息,不会感到疲劳。

以翻译《一千零一夜》而闻名的巴登亮,是一位语言学名人,他可以把27个国家的语言当成母语一样运用自如。他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每一种语言的学习、练习,不会超过15分钟。

因此,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在自己即将演讲的前夕,做延长准备的愚蠢行动,否则,他的记忆力往往还没等正常发挥就已经狼狈不堪地败下阵来了。

现在,我反而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帮助大家如何忘掉一些事物。

迄今为止,各种心理测验反复证明:我们对于新知识的记忆力往往在最初的8小时比30天以后更容易忘掉。或许你会不相信,但这千真万确。因此,在演讲之前,一定要重新复习一下相关数据和演说的重点,这样才会加深最初8小时的印象。

林肯总统就是活用了这套记忆秘诀。在盖茨堡的那次演说中,在林肯演说之前的恰好是那位具备学者风范的参议员艾佛雷特,当艾佛雷特的演说接近尾声时,随后即将出场的林肯和每次演说之前一样忽然感到特别紧张,他急忙扶正眼镜,从口袋里掏出原稿一边默念,一边拼命地做最后一次的复习,以达到出场前最后一次的重新记忆。

Section 06 增进记忆力的秘诀

下面所要讲的是“联想”。这第三个“联想”跟前面提到的两个一样,是完成记忆必不可少的要素。实际上,对于“联想”的解释说明就跟对“记忆”的解说是一样的。下面,我们用詹姆斯教授关于增进记忆力的秘诀加以说明。他说:我们的头脑,本质上就是一台联想的机器。比如说,处于静默中的你,突然接到如此这般的命令:“回想!”“回想过去!”

这个时候的你,会因此而产生任何清楚的印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你的“记忆力”此刻正处于一个空白的世界里,完全不明白要去回想怎样的事。这意味着对回想的事情要具体化或者有某些暗示,比如说:

“你的出生日期?”

“早餐吃了什么?”

“哆、来、咪、发……的音阶如何?”

这些对于回想的暗示或者线索,相当于是为你的联想引领了一个方向,以便于使你的记忆力迅速寻找到目标,轻而易举地牵引出答案。

我们对大脑的运用,也无非是受到这些联想线索的牵引,因此,凡是有了训练的记忆力都靠着一个完善的联想系统,而这个联想系统的性能优劣,还要取决于两种特性:一是联想的固定基础,二是联想的数量。概括说来:良好的记忆秘诀,便是把我们要记忆的东西发挥很多的联想。具有相同经历的人,谁能把过去经历的事情或者学过的知识记得最深而且最有系统,那便说明谁的记忆力好。

1.名字的记忆法

那么,我们怎样把所知道的各种事情结合起来,使它成为方便高效的记忆系统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找出事物的意义来加以思考。比方说,当你接触一件新的事物时,可以对自己提出下面这样五个问题进行作答。这样,就可以把那件事物纳入组织的一个连贯的系统。

它是怎样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

什么时候发生的?

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是谁说的?

就拿人的名字来说,当我们听到一个名字的时候,如果那个名字很常见的话,我们就可以在记忆中搜寻相似的名字进行联想。反之,如果那个名字听起来稀奇古怪,那么,我们可以向对方请教一下他的名字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特别的含义加以联想,以便于更深刻地记忆。如此讨论起名字的典故来,即使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会因为彼此有互相交流的话题而相处得更为和谐融洽。

我的生活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介绍,我跟一位名叫苏恩达的妇女认识。我向她请教她名字的拼法,她回答我后,我随口赞叹道:“好特别的名字哦!”她听了以后,主动向我解释说,她丈夫是雅典人,而祖先则是希腊的达官贵族,等等。因为这些信息,我也马上记住了“苏恩达”这个不太常见的名字了。

跟一个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你首先观察到的一定是这个人的外貌特征,比如五官、身形,其次是什么款式什么材质的衣服以及聊天谈话的方式,等等。这些关于这个人的容貌和个性的特征,一定要清晰明确地记在脑海里,这些印象如果跟名字结合起来就更容易记牢了。如此一来,再次见面时就可以通过对第一次见面时产生的印象的联想,然后那个人的名字自然而然就脱口而出了。

你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同一个人都见过两三次了,甚至连他的职业都能说出来,但是,偏偏想不起来他的名字。因为职业是固定而且具体的,所以不容易忘。可是姓名却是很抽象的,没有什么特定含义,也很难跟一件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因此,要想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最好是想方设法把他的名字跟职业用某种特定的语言联结起来,这样,你就会牢牢地记住对方的名字了。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70位彼此互不相识的男性召集在一起,在佛罗里达的运动俱乐部举行一场聚会。他们采用司仪事先的建议,在依次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名字跟某种职业用某种活泼有趣的语言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发挥想象加深记忆。比方说:

矿氏(矿业)——矿氏迅速地钻探矿山。

黄金树(木材业)——木材生意布满黄金。

用这样的方法大家依次自我介绍,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出席者都轻松地记住了其他所有人的名字。

时隔一段时间再见时,他们不但互相喊出彼此的名字还能说出对方的职业,而且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都是由于彼此牢记对方名字和职业的缘故。

2.记忆日期的方法

最好的记忆日期的方法,就是与自己脑海中早已记牢的某一个重大日期联系起来。比如,对美国人来说,“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通航”这个年号没有任何特点不太好记,但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年号却是美国人心中永远忘不掉的记忆。如果把这两个年号这样联系起来“南北战争结束后第四年开始有船通行在苏伊士运河”,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

“最早有人迁入澳大利亚的时间是1788年”,单凭这一句话而记住这个年份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如同汽车掉落了一个无足轻重的零件一样,很快就会忘掉了。但是如果把它跟另外一个重大日期——1776年7月4日——连在一起记,就是入迁澳大利亚是在独立宣言公布后的第12个年头。或者以“大约十年后”这样的方法来记,也会比硬记那句话效果要好得多。

我觉得,记忆电话号码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如1492、1861、1865、1914等,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当告诉别人电话号码时,不妨这样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年”,这样一来,要比单说“1492”这个抽象的数字更容易记住了,对方即便想忘都忘不了了。

3.记住演讲要点的方法

当我们回忆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只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外界刺激的作用,另一个是由大脑中储存的另一件事情联想到的。

既然如此,把它应用到演讲上也是可以的吧!

首先,拿备忘录来说可以说是外界的刺激,如果据此来想起内容,进而加以思索。但是,对于备忘录,听众们并不太喜欢……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和您脑中早已储存的某种记忆一起联想,以此来记住演说的要点。这样的情形,就如同您把一扇扇的门依次打开,想要到达你要去的房间一般,将要点依次列出,按照1、2、3……的顺序,以此类推,这样要点不会想不出来。

这办法听起来颇为简单,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却是非常的不容易。因为初学者面对听众都会有恐惧心理,因此思考力也会大打折扣。唯一可以采用的办法,就是先把你要说的要点,利用一些有趣的联想串联起来。

假如你要说的几个观点非常零散难记,毫无章法和脉络,如“牛”“雪茄”“拿破仑”“家”“宗教”等这些毫无关联的词汇时,您就可以作下面这样的滑稽好笑但没有任何意义的联想:

“牛”抽“雪茄”,喝一杯“拿破仑”,“家”和“宗教”是分不开的。

现在,请先回答这样的问题——这些话的第三点是什么?第四点、第五点还有第一点都是什么呢?

怎么样?是不是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不管多么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只要想办法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样,再复杂零散的碎片都被串联成一个故事,不怕它有多滑稽,越滑稽可笑越容易想出内容。如果想增进自己的记忆力的话,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4.忘词的急救法

一个演说者,即使事前已有万全的准备,但是在面对听众开始演说的时候,也难免会有意外发生,比如说,可能突然脑海一片空白,僵立在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样的悲剧一旦发生,即使是女性也无法简单地以一句“不行了!”就此放弃坐回位置上去,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尊,她一定会想方设法挽救这个尴尬的局面,她或许会花上10秒或者15秒来努力回想她下面想要说的要点,换句话来说,如果此情此景能在听众面前沉默15秒,这就接近投降的边缘了,那么,到底该怎样挽救这悲惨的局面呢?

前不久,某位知名的国会议员就曾遭遇过类似的情形。当时他便向听众们问道:“听得见我的声音吗?后面的先生小姐们都听得见吗?”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声音传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他却借此来思考以下内容的要点,以便从容不迫地继续自己的演说。

所以,一旦遇到这样的窘境时,一定要想办法自救。或者,你也可以把自己刚才讲过的最后一句话或者最后一个概念作为下一段讲话的开端。这样,你的讲话就会像小河一样前后连贯而绵延不绝了。

打个比方,假设你演讲的题目是“成功的商业”,当你讲到“一般的商人不太会提升绩效,是因为自己的干劲不够,欠缺积极性所致”这句话时,便突然忘了接下来该说什么了,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用“积极性”这个词语进行开端,想办法把话题引申下去。这个时候,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法来总结谈话的内容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把话题进行下去。与其半路中断投降,不如随便发挥一段,就像这样:“所谓的积极性……就是独创性,能独自达到某个境界。并不是等待别人告诉你这样或者那样……”

用一个适当的话题把演说进行下去,这个话题当然不需要多么才华横溢,也不能期望靠它一炮成名,但是只要说下去总比尴尬地干站在那里强。

再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刚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来着?哦,是“等待别人告诉你这样或者那样……”既然这样,那么就以这句话作为下面话题的开端:“没有任何独创性的商人,也总是等待别人告诉你这样做或者那样做……”

这时候,我们便可以用一个关于危机什么的事例来把这个话题成功过渡到另一个话题——

“想象力……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必备的一种能力,也可以把它说成是展望性吧!所罗门王也这么说过:‘没有展望,不如死亡。’”

对!就是这样。请继续——

“很多人在所谓的商场上,目睹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深感遗憾。遗憾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不论是谁,只要你还有一点点忠诚,一点点野心,外加一点点热情,就可以在成功与失败的窄缝中引导自己走上成功之路。但是,商场上失败的那些人,都认识不到这一点。”

怎么样?就是利用这个要领,可以不断地、一边说一边引导自己回到自己本来的话题上。

这样的思考方法,有时可能会把你引导到逛街、吃蛋糕等话题上,然而,这仍不失为一种急救法,能把你从因遗忘而产生的窘境中解救出来。

Section 07 联想记忆最重要

本章一共叙述了三个增强记忆力的法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联想记忆法。詹姆斯教授也说过:“我们无法改变天生的记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联想来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比方说,如果我们每天背一句莎士比亚的名言,便可以把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记忆力提高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度。每记忆一个词组,就可以为我们关于文学方面的联想提供很多素材。那么如果把从哈姆雷特到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台词全都背下来,对增进政治、经济方面的记忆力有作用吗?遗憾的是,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这个问题不太好确定。

值得强调的是,本章讨论过的许多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如能活学活用的话,便能对增进记忆力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是毫无关联的两个领域,则无法用联想联系起来。比如,不管你在棒球方面的知识有多丰富,对于公司市场方面的记忆则毫无用处。原因很简单,棒球和股份完全无关,根本无法联结起来。但是我们还是要记住詹姆斯教授的这句名言:“人类的头脑,基本上是一架联想的机器。”

备忘录:

1.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路·西修说:“人类对记忆力的利用平均不到10%,剩余的90%全都被浪费掉了。”

2.所谓的“记忆力法则”包含“印象”“复习”“联想”三项。

3.将要记忆的事项,在自己的心里烙上深刻而生动的“印象”,这一点很重要,这是记忆力法则之一。所以——集中精神。这是老罗斯福总统惊人的记忆力的秘诀所在。

仔细观察。正确地把一件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不要像雾里看花一般,似是而非。若有若无。眼中有雾如同心上有尘埃,这样是不能留下完整的印象的。

用感官的功能来加深印象。林肯通常把所要记忆的事情大声地念出来,同时利用眼睛和耳朵两种感官的功能来加深印象。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从视觉得到的印象更容易被深深印在脑海里。眼睛要比耳朵的灵敏性高出25倍。马克·吐温演说时,用备忘录无法记住演讲的大纲,但是后来他把备忘录改成图示的方式,便很快就把演说大纲记了下来。

4.记忆法则的第二条是“复习”。要点如下所述:

对于长篇段落如果想一口气背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如把长的篇幅切成几个小段,再逐段去记诵,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演说之前再看一遍原稿,这样更能加深印象。

5.记忆法则的第三项是“联想”。解释开来就是说把要记的内容和其他比较容易记忆的事情关联起来。詹姆斯教授也说过:“记忆的秘诀,就是尽可能的使要记的东西引发出很多联想。”

6.产生联想时,可以先根据下面的一系列问题做自问自答:

是什么?

怎样变成那样的?

什么时候发生的?

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这件事情是谁说的?

7.记忆陌生人的名字的时候,不妨问问对方有关他名字的来历或者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然后再观察对方的形象外表,与名字联系起来一起记忆。相对来说,职业名称比较通俗好记,也可以把职业跟名字联系起来一起记忆。

8.记忆日期年号也有秘诀,可以把要记忆的日期年号跟历史上的重大日期联系起来记忆,这样记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9.记忆演说的要点,必须把演说稿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出来,使他们逐条递进、互相关联,能自然而然地由前一条就想到下一条。而且,还可以根据要点做一段有趣的联想文章,这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比方说“牛抽雪茄、喝杯拿破仑、家和宗教是离不开的”,总之,越是荒唐可笑的文章越是容易记忆。

10.虽然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一旦站到讲台上,演说中途却突然忘词。这种时候,可以把忘记前的句子重复一遍,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发挥下去,这样便能使自己从窘境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