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当代妙用
5789300000002

第2章 第二辑 它与文化(2)

8.没有行为就没有价值

●雪漠:当然,爱的同时,还必须有智慧。没有智慧,盲目地去爱,有时反而会对你爱的对象造成一种伤害。那么,什么是智慧?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聪明,它是一种生命本觉的显发和妙用。它不是一种情绪化的冲动,它是一种从诸多表象中洞察事物本质的本体智慧。

我相信,专门著文来抨击我的某些评论家们,对社会、国家、人民也有着一种刻骨的爱,他们的抨击就是他们爱的表现。我理解他们,但我不认可他们的观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物、某个特定的国家、某个特定的民族、某个特定的区域。当你用这样一种有局限的爱,来面对整个世界时,你就很难看清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背后的规律,也很难分辨什么才对你爱的对象真正有益。

为什么我们要局限自己的爱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份爱遍及整个人类和宇宙呢?我举个例子,我们一定希望自己到国外旅游时,能得到当地人的尊重和善待,也希望自己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当地人的帮助,就是说,我们期望自己爱着的这个群体之外的人,也爱我们。假如我们期待这样的一份爱,为什么我们自己却不能这样地去爱呢?如果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愿主动去爱,又能从谁那里获得这样的一种爱呢?

我相信,认为被动的屠杀值得歌颂的那些评论家们,心中也有更大的爱,也有他们坚守的良知,但问题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屠杀的歌颂、对暴行的维护,恰恰违背了这样的一种爱与良知。

爱与良知,是人类天性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不能一方面向往它们,一方面又在行为中拒绝它们。如果你不但向往它们,还将向往付诸行动,用行为来表现你承载的文化,就实现了大手印的“手”。你有很大的胸怀,有很大的爱,却没有半点相应的行为,仅仅是待在屋子里空想的时候,不叫“手”。大手印的“手”,是你不但认可这种文化,还要用这种文化来改变自己的心灵,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言一行中诠释你心中的善与爱。

“光明大手印”系列的第三部——《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也要出版了,这本书有四方面内容:让世界成为调心的道具、让生命成为修行的道场、让死亡成为解脱的良机、让放下成为往生的助缘。前面两者中谈到的,就是如何在生活中改变自己。对于大手印的实践者来说,生命是自我完善的载体,人生是灵魂修炼的道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借以检验、调整心灵状态的道具,它们会告诉你:遇到顺境时,你会不会得意忘形?遇到困境甚至苦难时,你会不会伤心欲绝?遇到不平时,你会不会恼羞成怒?遇到利益冲突时,你会不会损人利己?遇到诱惑时,你会不会不能自拔?人生的一切,都在训练着你的心性,都在验证着你是真的实现了心灵的自主、真的改变了自己,还是用一种知识填充了自己的信息库。经过生活的历练,你的心才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定,所以佛教认为,烦恼即菩提,逆缘即顺因。

过去有很多大成就者,在证得空性智慧之后,都会到红尘中历练,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如不动。比如,禅宗的二祖将法印传给三祖后,岁数已经很大了,但是他仍然到屠门、妓院去调心,看看在那种环境中,心是不是仍然如如不动。如果在任何条件下,你的心都如如不动,你就是心灵的主人;如果外部条件还会影响你,比如美女还能诱惑你,辱骂还会激怒你,你就没有达到完全的自主,还要继续修。当你真正实现了心灵的自主,摆脱了贪执的控制时,你就自然会用你的行为,来实现你人生的价值。没有行为,就没有价值。

假设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的价值是零,随着他的成长,这个数值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他对世界有贡献,他的价值就是正数;如果他的贡献等于他的消耗,他的价值就是零;如果他给世界带来了罪恶和灾难,他的价值就是负数。如果你的价值是正数,对世界来说,你就是一个有益的存在;如果你的价值是零,对世界来说,你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如果你的价值是负数,对世界来说,你就不如不要存在。所以,你用什么样的行为,填充从生到死的这段时空,决定了你的生命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一定要明白,世界不在乎我们的肉体本身,它在乎的,仅仅是我们创造的价值。

因此,中国哲人认为人类有“三不朽”:第一,立功,建立不朽的功勋;第二,立德,完善自己的人格,为世界提供一个升华自己的案例;第三,立言,让那些承载了你的胸怀、境界、智慧的话语,像火把一样照亮世界。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活,像苍蝇飞过虚空一样,留不下任何东西,就要为世界创造一种真正的价值,让这个世界因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但是,你不能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你要关注这个世界,真正地做一些你该做的事。如果你关注这个世界,对世界有着很多美好的祝愿,但你既不做事,也不说话,你的关注就没有任何意义,你的祝愿也没有任何意义。哪怕你的境界再高,闭上眼睛不看这个世界,你就是一个善于幻想的瞎子;塞上耳朵不听所有声音,你就是一个善于幻想的聋子;一句话都不说,你就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哑巴。

所以,大手印文化的“手”,是对“大”的呼应和证明,没有“手”,就谈不上真正的“大”。

9.在红尘里历练

●雪漠:想要用实际行为贡献社会,我们就必须入世。可是我们一旦入世,就难免被红尘的诸多现象所迷惑,被世俗的各种诱惑搅得心乱如麻。有时,我们不但贡献不了社会,还会不由自主地堕落。所以,我们在入世的同时,还必须拥有一种出世的智慧,学会用一种超越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一切。否则,我们就分不清什么样的行为才对社会有益,或者说,我们未必能心甘情愿地那样去做。比如,被人误解,甚至受到诋毁、攻击时,你会不会觉得心灰意冷,会不会觉得失落?你还能不能毫无埋怨、一如既往地付出,尽心尽力地做好你该做的事?因此,只有具备了一种超越的智慧,能看清世界的虚幻,对一切都不执著时,你才可能用正确的行为,去诠释你的大胸怀、大境界、大悲悯。这种超越的智慧,就是大手印文化的“印”,它是实现“大”和“手”的前提。

超越智慧就是明空智慧,它是佛教独有的东西,被称为“出世间智慧”,属于无为法。《金刚经》中说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说,所有宗教在有为法的部分都差不多,大家无非都在追求一个“善”字,只有上升到无为法的层面时,才会有所不同。因为,所有宗教当中,只有佛教才主张超越。佛教认为,当你证得超越智慧,也即证得空性智慧的时候,就有了“印”,证不到就不叫“印”。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我:“雪漠老师,您父亲去世的时候,您痛苦吗?”我说:“痛苦。不过,我已经安住在那个不痛苦的东西里面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其实有两个心——当然,我说的不是肉眼可见的肉团心——痛苦的心,与那个能观察到自己痛苦、但其本身却不痛苦的心。痛苦的心,被令你痛苦之事所牵引,它就是妄心;不痛苦的心,虽然也能感觉到痛苦,但它却如如不动,这就是真心。觉悟者明白了真心,能安住于真心,还能让真心生起妙用;凡夫则不明真心,更谈不上生起妙用。生不起妙用,你就不是觉者,而是凡夫,就算你做到无念,也没有任何意义。诸佛菩萨与凡夫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心始终非常宁静,不会被外物影响,但它又是非常灵动的,能随时生起妙用;后者要么热恼熏心,要么像石头一样昏沉、压抑,这都不是真心。真心是什么?真心就是“印”,就是出世之心,是毫无执著的那颗心。

大手印文化主张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就是说,你要用实际行为来贡献世界,但你同时又要超越世界,不能有一丝执著。我经常用池塘和莲花,来比喻世界与超越之间的关系:世界是个巨大的池塘,超越是在池塘中长出莲花。如果莲子甘于和污泥、泥鳅、蝌蚪等东西为伍,它就无法超越;当莲子不甘心被池塘所束缚,在污泥的滋养下,一天天成长,最终超出水面,绽放出美丽的莲花时,它就实现了超越。注意,莲花要超越池塘,长出水面,但是它不能离开池塘,一旦离开了池塘,它就会变成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是会枯死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这样。你不能逃避世界,去找另一种超越,而要汲取世界的营养,在世界中调心,在红尘中历练,以此来实现超越。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世界,就谈不上修炼人格。因为,不在生活中检验自己,你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觉得应该那样做,但你是不是真的做得到?你觉得不应该在乎,但你是不是真的可以不在乎?所以六祖慧能才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意思是,你在生活之外找究竟智慧,就像找兔子头上的犄角一样荒唐。

那么,池塘是什么呢?是人在生活中生起的诸多烦恼。莲花又是什么呢?是让人超越烦恼欲望的智慧。

人有五种烦恼:贪嗔痴慢妒。佛教也有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平等性智、法界体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五种智慧不是想出来的,不是读书就能读出来的,也不是躲起来就能修出来的,而是在红尘里历练,真正去证得的。就是说,你要敢于面对那些激起烦恼的情景,真正去验证自己还烦不烦恼,还有没有执著,还有没有二元对立。你知道情绪是无常的,“我”是无常的,世上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你是不是真的不在乎?没有经过验证的东西,就是你的假设,智慧不是假设,更不是想象,它们有客观标准,能经得起验证。你只有在世俗的纷扰中,在红尘的历练中,或者说,在痛苦与失落中,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无常,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留不住任何东西,才能真正明白世界的真相。关键是,你看到这一切之后,要超越它,而不是陷入它。能超越它,就是智慧,是莲花;陷入了它,就是愚痴,是污泥中的莲子。所以,没有污泥,就没有超越;没有众生,就没有佛;没有烦恼,就不会有智慧。

真正的修行,真正的超越,应该像莲花那样,扎根于世界的池塘,吸收污泥的养分,升华自己,超越自己,最终长成莲花。当你真的变成一朵莲花,超越了水面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悲悯。因为你会发现,污泥中有很多莲子,它们都可以成长为莲花,但偏偏没有这样。这时你就会发愿,希望它们也能长成莲花,希望它们也能用一种超越的眼光,看看大千世界,呼吸一种不一样的空气。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普度众生”,也是我所说的“有大悲悯而无热恼,有大快乐而无欲望”。

10.放下俗乐

●雪漠:好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够超越,也不认为自己应该超越,因为,他们觉得痛苦和烦恼是人生中的必然,而且,他们放不下俗乐。

什么叫俗乐?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快乐,就是俗乐。比如,有人夸你聪明,你很快乐;抽奖时抽到一部手机,你很快乐;有个美丽的女孩子爱上了你,你很快乐;买得起房子,买得起小车,你很快乐。诸如此类的快乐,就是俗乐。俗乐的特点是:得到这些东西时,你很快乐;一旦失去,你会非常痛苦;得不到时,你也会非常失落。世界是因缘和合的,因缘不俱足,或因缘开始消散时,俗乐就必然会发生改变。没有不变的物质,也就没有永恒的俗乐。

明白这一点的人,就会追求一种比俗乐更永恒的快乐,一种无条件的快乐;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就会像池塘中的蝌蚪一样,满足于眼前的一切,束缚于眼前的一切。池塘中的蝌蚪不向往更大的世界,不向往更高的视野,它们觉得池塘就是整个世界,却不知道池塘里的水早就发臭了。世界也是一样。

眼下的这个世界,是个充满了欲望的时代,池塘很深,诱惑很多,能超越的人不多,能生起超越之心的人也不多。但是,不超越欲望的束缚,就意味着我们会因贪执而痛苦。比如,一旦你执著于这些诱惑,就会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是比你过得更好的人,这时,你的心里就会出现一种不平衡感,我们称之为“分别心”。分别心的存在,会让你感到压力,感到焦虑,变得浮躁。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在疯狂买房,但你却买不起时,你就会觉得自己吃亏了,这种贪婪和不甘心会给你带来压力,让你生起巨大的烦恼。如果你不能正确地处理这种烦恼,一旦情绪失控,就可能会做出一些很邪恶的事情,例如贪污腐败、偷窃抢劫等等,有的人还会自杀。有些股票贬值、楼房贬值的人,也会自杀。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快乐建立在贪欲上面,一旦贪恋之物发生了改变,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失去了依靠,变得失落、焦虑、恐惧,想要逃避。这样的人,心灵是不能自主的。

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心灵,那么,他们的心灵被什么所控制呢?答曰:欲望、执著、分别心。世界忽而兴起这个,他们就一窝蜂地追求这个;世界忽而兴起那个,他们又一窝蜂地追逐那个。自己需不需要?不知道。他们只是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欲望的牵引。在对欲望无穷无尽的追逐,或者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失落当中,好多人都变得非常焦虑。所以,现代人的心理大多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有些人就是因为长期的焦虑与压抑,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患上了恶病。这样的人多不多呢?非常多。许多人的心灵正面临着一种巨大的困境。

在这种不断被欲望牵来引去的过程中,我们忘记了自己需要什么,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文化也忘得一干二净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好多人却懵然不知。显然,面临巨大困境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心灵,还有中国的文化。

我们的心灵,需要一种真正的滋养,我们的文化,也呼唤着新鲜的活力。这就是我弘扬大手印文化的原因,也是当代社会需要大手印文化的原因。

11.当下飞翔

●雪漠:大手印文化强调两样东西:第一是当下关怀,第二是终极超越。

什么叫“当下”?《金刚经》里说过:“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不可得”是什么意思?就是抓不住,没有永恒,不可执著。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留不住过去,控制不了未来,也抓不住现在。

过去是什么?过去是一点点记忆。半小时前,我和一些朋友在餐馆里吃饭,谈中国文化,但那时的情景现在已经变成记忆了,这个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所取代;昨天你和朋友、亲人欢聚一堂,但当时的场景也变成记忆了,那个记忆也会很快被遗忘取代;此刻我讲了很多话,有的人可能觉得非常震撼,但过不了两天,这些震撼就会被遗忘取代,好多人又会变得非常麻木,又会开始追逐欲望。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各种条件的聚合。组成的条件一旦改变,事情就变了。往日的恋人,今天可能形同陌路;至交好友,可能因利益冲突而反目成仇;今天青春貌美,几十年后就会变得鸡皮鹤发……我们抓不住任何东西,也留不下任何东西。我们只能把握当下。不留恋过去,不计较未来,仅仅安住于每一个拍响巴掌的当下,做到清明、快乐、放下的时候,你就抓住了生命。因为,我们的生命,正是由每一个当下组成的。同样道理,当你抓住每一个当下的时候,也就抓住了永恒。

大手印文化强调“当下”,它认为,未来只是一个向往,过去只是一点回忆,此刻也必然飞快地成为过去,我们能控制的,只有当下。所以,有人问我以后的好多事情时,我总是告诉他们:“不要急,不要急,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我也老是对儿子说:“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事,瞅中目标,然后抓住每一个当下,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天才。所以,你每天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只管坦然入睡。”不但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而且尽量多做些利众的事情,多帮助身边的人,就叫“当下关怀”。

那什么叫“终极超越”呢?在佛教的话语体系中,终极超越就是“解脱”,也叫“涅”。在现代话语体系中,终极超越则是“无条件的自由”。

今天上午,有一位北大教授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他问我,佛教的圆满与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对话的可能性吗?我告诉大家,佛教也追求自由,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由。不过,佛教追求的自由非常特别,它跟一般意义上的自由不太一样,它是一种心灵的绝对自由。佛教认为,心灵的绝对自由就是解脱。如果你不但能控制自己的心灵,还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实现了一种“心气自在”,就是圆满。

不过,好多人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要是没有身体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就是一种自欺欺人,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可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西方社会在制度上保障了公民的自由,但问题是,这个制度还是由人来决定的。人的想法总是在变,那么,一旦定制度者有了不一样的想法,现行的制度就会发生改变,公民的自由或许就会受到影响。我去法国时,法国工人就在罢工,因为他们的某种福利被取消了,这让他们非常烦恼。因为这是他们自由的基础,这个基础一旦改变,他们就不自由了。

世界上的一切永远都在变化,如果我们将心情交给外物来决定,就一定会陷入一种非常被动的局面,有时难免失落痛苦。比如,一个女孩子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人家对她好,她就快乐;对她冷漠,她就痛苦;一旦男孩跟另一个女子非常亲密,她又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不但痛苦,而且愤怒。显然,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绪不断因男孩态度的变化而起伏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她真的跟那男子在一起,也不可能感受到一点点自由。

一定要明白,爱情是一场游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场游戏。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认真地对待一切,而是说它们不断在变,我们没办法执著,它们也不值得我们去执著。执著于爱情,就会因爱情的无常而痛苦;执著于友情,就会因友情的改变而失落;执著于金钱,就会因得不到或失去了金钱而苦恼;执著于认可,就会因得不到认可而痛苦。所有事物都是这样。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各种各样的游戏时,规则就会束缚我们,让我们得不到自由。但束缚我们的,并不是规则本身,也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我们对游戏的执著——比如对爱情、金钱、权力、地位、名誉、物质的执著和渴求。我们的渴求越是强烈,就越难挣脱规则对我们的束缚,因为我们害怕得不到,也害怕会失去。只有真正地明白,世界是一场巨大的游戏,我们渴求的一切都是游戏,它们跟快乐与自由没有必然关系的时候,我们才能摆脱这种束缚。

摆脱束缚,就是随缘,积极,但不强求。得也好,失也好,都是一种梦幻般的记忆。何必痛苦,又有什么好痛苦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随缘地脱离任何一种游戏,也可以随缘地参与任何一种游戏。这时,规则就变成了工具,它让我们能在任何一个舞台上,跳出自己最美的舞蹈,但它无法束缚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教追求的自由,也是大手印文化强调的“终极超越”。

12.心灵自由是智慧

●雪漠:心灵自由与精神胜利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智慧,后者仅仅是无奈。

心灵自由的人会尊重别人,会从经历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也会为别人着想,但是,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不在乎别人怎么对他,所以,你没法诱惑他,没法控制他,也没法改变他。心灵的自由,让他有了一种主动选择的力量,他永远都知道自己应该拒绝什么,应该接受什么,因此不会被一切事物所左右,永远都是自己的主人。但精神胜利法不是这样,它会告诉你:如果觉得失落,就制造另一种幻想,让自己好受一些。这跟佛教的主张刚好相反。

为什么呢?因为,精神胜利法是创造幻想,而佛教却主张窥破虚幻。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体,所以,没有永远不变的“真”,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假”。某人这时觉得你非常善良,如果你令他失去了某种利益,他就会觉得你非常阴险,如果你帮了他一个忙,他又会觉得自己可能对你有所误解。人就是这样,人的心总是在变。此刻的“真”,很快就会变成下一刻的“假”,所以,世界上本无绝对的“真”,也无绝对的“假”。唯一的绝对真实是什么呢?是因缘和合。你做出某种选择,就创造了某种因缘,这种因缘碰上其他因缘的时候,就会出现某种结果。因此,任何现象都没有真正的意义,有意义的,仅仅是你当下的选择。

当然,一般意义上的自由也很好,正是因为有了一批为争取人类自由而努力的人,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才能不断推进。所以,我很尊重他们,也很尊重那些维护人类良知、敢于和强权抗争的人。大手印文化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它做而不执著。就是说,你可以有正义的行为,但不要有仇恨的心,不要执著于结果,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行为,都要坦然地接受命运。

坦然面对一切,不执著结果,这需要一种出世间的智慧,也就是超越世俗束缚的智慧。我们称之为“明空智慧”,或“空性智慧”,它属于出世间法。

建立在外部世界——比如制度、法律、金钱、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基础上的自由,是有条件的,是因缘和合的,我们称之为“世间法”。世间法的特点是,一旦组成条件消失或变化,自由的状态就会改变。比如,一个人热恋时觉得自己充满力量,非常自由,也非常满足,可是他一旦失恋,就会变得非常痛苦,可见,爱情控制了他的心;一个人非常有钱的时候也很快乐,他觉得自己很成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可是一旦破产,他就会非常痛苦,自由也消失了,可见,金钱控制了他的心;就算一个人很有钱,而且没有破产,一旦他失去了健康,也还是会非常痛苦的,因为他发现,如果没有了生命,金钱没有用,地位没有用,什么享受都没有用,这个时候他也会失去自由。温州有个企业家就是这样,他非常有钱,但是三十多岁就死了,临死时,他仍然是亿万富翁,可金钱也罢,地位也罢,对他来说,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这些东西换不来他的生命。

这些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它们就像一个又一个路标,不断提示着我们:你是不是走错路了?你追求的一切,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你追求楼房、小车、金钱、地位,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一份满足吗?难道不是为了一份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感觉吗?难道身处喧嚣都市的你,不向往乡野、林间的那份自由惬意吗?我们可以拥有物质,可以享受物质,但不能依赖它们,不能以为它们就是自由的全部定义。否则,我们一辈子,都只能活在外物的奴役中,因为各种失落、不甘、不满足而感到痛苦。

所以,佛教不追求世间法,它追求出世间法,也就是一种无条件的自由和快乐。它也叫“涅”。很多人都以为,涅是一种神神道道的东西,非常神异,其实并不是这样。所谓“涅”,就是息灭烦恼。只要你扑灭了让心灵热恼的烦恼之火,就实现了“涅”。

释迦牟尼佛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道证得了神通,他可以观察任何一个人死后到哪里去了。有一次,他看到一堆骨头,发现那骨头的主人在天道;又看到另一堆骨头,发现其主人在畜生道;再看到一堆骨头,发现其主人现在是非人;但是对于某一堆骨头,他却什么都看不到。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释迦牟尼佛,佛陀告诉他:“那是阿罗汉的骨头啊,他涅了,不在六道中,你当然看不到他。”外道又问:“那涅后,他到哪里去了?”这次,释迦牟尼佛没有回答他。佛陀不是答不出,而是无法回答。为什么呢?因为涅的境界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一说就错。不过,释迦牟尼佛虽然没有回答,却给那外道打了个比喻:他拿起一根点燃的蜡烛,说了声“注意”,就突然把烛火给吹灭了。吹灭后,他问那外道:刚才那烛火到哪儿去了?外道无语。涅就是这样。烦恼息灭之后,就是涅。

涅的境界有“常乐我净”四种特征,非常自在。达到涅境界的人,已经没有了我们一般人的烦恼之心。因为,他真正破除了欲望,做到了少欲知足,消除了分别心。阿罗汉的境界就是这样。对此,佛经中有两个比喻:黄金与牛粪同值,虚空与手掌无别。做到这一点时,就是阿罗汉。证得这种境界,分别心全部消失,又具有前面说过的五种智慧时,才叫涅。这种境界,就是大手印文化所提倡的自由,是息灭烦恼后的究竟自由境界。

我经常引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种境界跟大手印境界是相似的,就是说,修行的目的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当你减到再也没有什么好减的,只剩下一颗平常心时,才叫证道,才叫证得了究竟自由。

13.大手印不但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

●雪漠:有人觉得非常奇怪,我们从小就接受“助人为乐”、“舍己为人”、“付出比得到快乐”之类的教诲,但是这些教诲没有改变大部分人的心灵,为什么大手印文化就能滋养当代人的心灵,让一个人变心变命呢?

因为,大手印文化跟好多哲学、文化不一样,它不但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就是说,大手印文化不但会告诉你,怎样生活,人就能得到快乐、清凉,它还会告诉你,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真正地这样去生活,首先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你做到这一点。

大手印的方便法门非常多,它们会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实践大手印文化,你都必须首先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老师,我们称之为“上师”。

所谓“上师”,就是你从灵魂深处认可他,愿意用整个灵魂去信任他的那个人,他会引导你向上,会为你的实践之路点燃一盏盏明灯,会让你知道自己该怎么走,向着哪个方向走,假如你走错了路,他还会随时为你纠正。所以,上师必须是“过来人”,他必须实证过大手印。

对于“上师”,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比如,我在小说《西夏的苍狼》中就谈到,上师是教会你如何取舍的人。

取舍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由他的取舍来决定的。他取什么,舍什么,就代表了他到底想向上,还是想堕落。要是想向上,他就必须做出能让自己向上的选择,舍去那些诱惑自己、使自己向下的东西。每个人在其生命时空中,都会做出无数的选择,每一个当下都是选择。你取了这个,就要舍去那个,不可能什么都要。那么,你能不能放下对所舍之物的牵挂,能不能守住所取之物?你是不是甘心于每一个选择?如果你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且能在每一个选择中,毫不犹豫、毫无悔意地守住它,你的人生就会变得非常充实,不再浑浑噩噩。但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智慧没有觉醒,不知道怎样才能破除执著、放下所有牵挂。所以,我们需要找到能为自己开示心性,让我们认知真心,唤醒我们本有智慧的那位老师。

佛教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绝对自由的可能,每个人都像等着发出光明的灯泡,但是这个灯泡它自己不能发光,只有进入供电系统,通上电流的时候,它才会发出光明。这供电系统,就是我们所说的清净传承;电流,就是传承中的加持力。

有一天,一位朋友问我,如果人必须要有上师的话,释迦牟尼的上师又是谁?我告诉他,释迦牟尼佛也有上师,他跟几位大师学过禅定,学过当时印度流行的许多瑜伽。那些人虽然没有成佛,但他们都非常伟大。释迦牟尼佛跟他的上师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实现了最后的超越。超越什么?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执著,包括我执,也包括法执。破除执著,就是自觉;把自觉的智慧告诉别人,就叫觉他;告诉那些该告诉的人,点亮他们的心,就叫觉行圆满。

在“光明大手印”系列研讨会中,有一位老先生说,普度众生很难。他说得很对,普度众生非常难。大手印行者不是在普度众生,而是在救度自己。不过,大手印文化认为,只要每个人都点亮自己的心灯,照亮自己的人生,世界也就被照亮了。当然,仅仅点亮自己还不够,你还需要把自己实践的经历和方法传播出去,因为只有传播,才能让更多需要这种文化的人知道它,知道世界上有着这样的一种可能性,知道自己可以活得快乐、明白。要知道,需要它,但找不到它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叶曼老师。她今年已经九十七岁了,但是她坦言,自己寻觅一生,仍然没有找到那个能让她身心受用的真理。因此,她感叹道,人身难得,能找到善知识,就一定要珍惜。所以,为了让她那样的人能找到这种文化,找到这种真理,我们必须传播,而且要以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方式传播,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

我举个例子,今天的这个讲座,如果没有那么多人,如果没有这些录音、录像设备,我一个人自言自语,不管讲得多么声嘶力竭,表演得多么歇斯底里,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留不下什么东西。但是,今天来听讲座的这些人,可能会把自己听到的东西告诉身边的人,把自己的感悟也告诉身边的人,而且这次讲座的录音还会被整理成文字,将来会出书,录像也会被做成视频,这个文化就会被传播出去。缺乏传播,多好的东西都不会有人知道,也就不能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益处,那么,多好的文化都没有意义。所以,即使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的书、知道我的思想,也仍然会尽自己的能力进行传播。我必须让那些需要这种文化的人,知道他们寻找的东西在哪里。我认为,每一个受益于这种文化的人,都应该这么做。

不过,我同样认为,我们尽力去做的同时,不能执著结果。就是说,我们不能计较这件事能不能成功,能获得多大的成功。一定要明白,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我们的努力,仅仅是为大手印文化的广传提供一种助缘,影响这个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不能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也没必要去控制。我们能做到的,是照亮自己的心灵,照亮自己的人生,然后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生命温度,感受到你灵魂的热度,感受到你的向往和你的快乐。当每一个你都这么做,都有了改变时,这个文化就有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先照亮自己,才能进一步照亮世界,但能不能照亮世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照亮自己的心灵。

大手印文化认为,自己的心跟世界是一体的,它们不是相互独立的双方。因为,你明心见性、证得空性时,也就证得了法身。这时,你证得的法身跟诸佛的法身是一体的,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你就是佛,佛就是你。你一旦照亮了自己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了,至于别人怎么看你,那是别人的事。

我从不在乎别人怎么看雪漠,因为那是别人的事,跟我没有关系。跟我有关的是什么呢?是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比如,我看到了一个非常鲜活的大漠,它有着呼吸,有着心跳,有着能感动我的东西,这样的大漠愉悦了我。当我把自己看到的大漠,用文字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读者或许就会被大漠的美所感动,因为这份感动,他们就会拥有一种快乐,一份向往。如果我的心里没有一种诗意,一份感动,就无法把诗意和感动传递给他们。所以,最重要的,是先感动我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要去猜测它有没有实现的可能,你只要问自己,它是不是符合你的价值观?是不是符合你的人生方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因为,没有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但不跨出第一步的话,你就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14.灵魂战场上的自性之王

●雪漠:虽然大手印文化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论,它们都是经过前人的无数次实践,证实了是真能奏效的,但是,它能不能对你奏效,还要看你能不能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面对真理时,我们不但要“欢喜”,而且要“奉行”。就是说,你不但要为这样的一种真理,以及实现绝对自由的可能性而感到喜悦,还要真正地照着这个方法去做。不做,多好的方法都起不了作用。这就像即便为你治病的是华佗,你不吃药,病也好不了一样。

所以,你一旦找到自己的上师,上师告诉你该怎么修,你就要非常踏实地、按照他说的去修。你的修法可能跟别人不一样,有时看起来它根本就不像在修行,但是没关系,古代印度八十四个大成就者的故事里面,就有许多非常有趣的例子:有人听声音成就;有人观想自己颈上的瘤子成就;有人补鞋成就;有人吃鱼肠成就,等等。你有怎么样的根器,上师就会教给你什么样的教法,这种教法往往是你最能专注其中、最能对你发挥作用、也最切合你实际情况的——比如你的生活习惯、你的工作情况、你的心病等等。

如果你仅仅在道理上明白了世界的真相,明白了该怎么做,却不愿持之以恒地训练的话,你就改变不了自己。因为,你即使能控制了心,也不一定能控制你的身体。

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所有抽烟的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就是戒不了烟,因为身体不听话;有的孩子老是玩游戏机,老是做一些危险的事情,父母老是揍他们,骂他们,他们也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但他们还是改不了,因为身体不听话;好多人都知道早睡早起对身体好,但他们晚上十点前就是睡不着,早上五点时也起不来,因为身体不听话。

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总是不听话呢?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真心,也不能安住自己的真心。妄心,就是欲望之心;真心,就是觉悟之心。真心远离思辨,远离逻辑,远离迷惑;妄心却只想满足欲望,只想获得更好的享受。即使你能认知到真心,这两个心也会不断地纠斗。有时候,我们还会像人格分裂似的,有两个“自己”在对话。A说:“十点了,该睡了,晚睡对身体不好。”B说:“再玩一会儿,这个游戏马上就通关了,没事的。”A说:“这明摆着是在坑别人,别挣这些钱了,挣了你会付出代价的。”B说:“为啥有钱不能去挣?房贷还有几十万没还完呢。谁都这么做,我为啥不能这么做?再说,人家咋知道我在坑他?就算知道了,他也没办法。”……修道者的一生,就像是真心与妄心的战场。你能不能战胜自己?你能不能守住良知?你一生的行为,你一生的轨迹,就是对这一点的不断验证。有的人在中途放弃了,抛弃了自己的良知,但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抗争,一辈子都渴望向上,渴望升华。假如一个人有非常坚定的向往,又有很好的参照对象、很好的训练方式,他就一定能战胜自己,改变自己,成为灵魂战场上的自性之王。

那么,为什么良知之心总在跟欲望之心交战?因为我们天生有肉体,肉体天生有欲望,有动物性。它想吃好的,想穿好的,想拥有各种感官享受,它不想失去,不愿改变,也不想受苦受累。这种种欲求,左右了我们的大部分行为,构成了我们的选择与命运。而且,人在社会上生存,总是会面临各种精神污染,例如恶友的信息、生存环境中各种集体无意识的恶,等等。它们会占据一个人大量的精神空间,把他内心的爱与善一点点掩盖住,就像灰尘把明珠的光芒给挡住了一样。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他的心灵遭到污染时,他的欲望之心就会不断与良知之心相争。当欲望压过良知、并且一天天增长的时候,人就开始堕落了。堕落,是随着良知对欲望的让步产生的,就像一头瞎眼的毛驴摆脱了缰绳的束缚,用尽全力冲下悬崖一样。

我举个例子:一个小男孩本来很善良,也很乖巧,但后来有个朋友告诉他,如果父母不给你玩某个玩具,你又很想要的话,你就偷他们的钱,自己去买。那孩子听了这番话之后,心里就开始挣扎,他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他不想偷钱。这时候,假如他忍不住,去偷了,就会发现,原来这么简单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他就会不断地偷下去,心里那股理性的按力也会越来越小。最后,他会把伤害别人满足自己,看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进入社会的时候,他虽然发现伤害别人的代价比偷父母的钱要大,但是社会的“惯性之恶”仍然会不断告诉他:追逐欲望是对的,你应该尽量满足自己,即使伤害别人也没有关系,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那么,一旦他成为医生,就会漠视病人的生死;一旦他成为法官,就会罔顾公义、公正;一旦他成为政府官员,就会贪污受贿。总有一天,他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社会上充满了这样的孩子,他们本来非常纯真,有着非常干净的心灵,但是在罪恶信息的不断熏染下,他们一天天走向了堕落。假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另外一种强有力的声音告诉他们,欲望带来的快乐是不长久的,恶的行为肯定会有恶的结果,另一种活法会让你更加快乐,那么,他们的选择可能就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自己,影响他人,影响社会。这就是传播善文化的重要意义。

但是,假如善文化仅仅是一种道理、一种观点、一种思想,而没有相应的训练方法的话,它对人们的影响就很难与人类的动物性相抗衡。所以,大手印虽重视慧理,重视见地,但它更强调的是方法论,需要我们去真正地实践。

佛教将实践称为“实修”,什么是实修呢?就是说,利用“习惯”的力量,真正地影响自己的生命状态。就是说,对大手印文化持之以恒的实践,会让你养成一种善的习惯,拥有一种智慧。这种习惯和智慧会影响你的心,进而影响你生命的状态。

西方科学家发现,只要坚持某种行为超过二十一天,也就是三个星期,人的生活习惯就会发生改变。比如说,我在你住的地方挖了一个很深的坑,你一开始肯定不习惯,但二十一天之后,你就会习以为常,要是我再把这个坑填平,你反而会觉得平整的地面很奇怪。可是再过二十一天,你又会习以为常。这就是人类的一种心理规律。所以说,有的女孩子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刚开始很痛苦,但慢慢地,她就会觉得很正常。假如有一天,这种生活发生了改变,她反而会觉得非常痛苦。佛教的宗教仪轨,就是借助这样的一种心理规律,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不同的是,它向人类心灵传达的信息,是大善的信息,是大爱的信息,不仅对生命个体有益,对世界也有巨大的益处。因此,人们总是把佛教修行称为“自净其意”。

15.大手印的意义在于“生起妙用”

●雪漠:佛教的修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熏习,比如每天诵经、发愿、供养等等。其目的是让大善的信息包围你的心,熏染你的心,放大你心中的大善与大美,一点点收回被“恶”占据的心灵领地。远离了欲望的干扰,你本有的智慧就会慢慢苏醒,你就会一天天变好、变善、变得明白而坦然。这种方式也叫渐修,就是慢慢地修。

第二种是修复基因缺陷。人类个性中的很多缺陷,比如说暴力倾向等等,其实都跟基因有关系。西方的心理学家专门做过这方面的实验。有人发现,所有杀人犯的染色体中,都存在着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他们在受到外来刺激时,血液中会分泌出一种类似于激素的东西,让他们控制不了自己,进而冲动杀人。这说明,有些罪犯,不一定只是心的问题,生理上也存在着某种问题。这一发现,是西方一些国家废除死刑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不只杀人犯是“病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病人,因为我们也有很多毛病,有时候也控制不了自己。比如说,有的人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有的人嫉妒心很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有的人很贪吃,生病了,也不肯忌口;有的人感觉不到爱,别人对她多好,她都毫无感觉。所有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毛病的人,基因中都必然有着某种缺陷,一定要明白这个东西。

藏传佛教也认为,人的烦恼跟“脉结”有关。“脉结”有基因的成分,也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大手印的方法论,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打开一个人的脉结,修复他的基因缺陷,改变他产生烦恼的生理基础,进而改变他的生命状态,达到“身心自在”。道家也认为,修炼能让人“脱胎换骨”。

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发现,当蛲虫被放在缺氧环境中的时候,它身体中的某个基因就会被激活。这个基因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它才会“苏醒”,让身体拥有更强的生命力,进而延长寿命。这种虫子虽然非常细小,但它们的染色体和人类的染色体绝大部分相同,只有一点点不同。就是很小的一个差别,让它们变成了虫子,而我们则成了人。这意味着,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事情,同样会在我们的身上发生。西方科学家还发现,当人类处于缺氧、极度饥饿、极度寒冷等特殊状态,生命面临一种巨大危机时,人类本有的自我保护“程序”就会激活某个休眠的基因。这个基因主宰着人的健康、长寿、快乐等等,它一旦被激活,就会像太阳一样照耀着你的整个生命。

人称“第二佛”的密勒日巴就是这样,他光着身子住在山洞里,仅仅以青草为食,极度饥饿,极度寒冷,但是他仍然快乐地高歌着。这就是因为他通过实践修复了自己基因的缺陷,激活了那个太阳般的休眠基因。这时,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他了,他的生命状态已经彻底改变了,佛教中将达到了这种生命境界的人,叫做“成就者”。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圆满”状态。所谓“圆满”,就是人类修复基因缺陷之后,俱足成熟的智慧、功能以及心理、生理上的诸多因素,所达到的一种状态。

你的生命——心理与生理的结合体——就像一个圆球,基因的缺陷使这个圆球表面变得坑坑洼洼,当外部世界的干扰,像雨水一样进入你的生命时,你生命的圆球上就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水洼,这些水洼就是你的烦恼。你无法让外部世界不下雨,但是你可以填平圆球上的坑洼。当你通过对生命基因的修复,一点点填平这些坑洼的时候,有一天,圆球表面就会变得非常平滑,再也没有了一丝缺陷。这时,你生命的圆球就会变得非常完整,不管外部世界下多大的雨,下多少场雨,你的圆球表面也不会再出现水洼。这就是“圆满”。

当然,这只是世间法上的一种表述。这种表述对不对?对,但不完全对。因为,它仅仅是对这种状态的形容,是一种说法,而不是这种状态本身。这就像我们用“甘香”来形容茶味,但“甘香”并不是茶味本身。你不喝茶,就不知道什么叫“甘香”,也不知道自己想象中的“甘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甘香”。同样道理,证得了圆满状态之后,你就会觉得这种表述是对的,但是这种表述又不能代表那种状态本身。就是说,如果你用这种说法来印证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就错了。真正的圆满状态超越语言,语言能描述它的一些特征,但并不代表你有了这些特征,就达到了圆满。好多人在看到《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对“真心”的描述后,就觉得自己经常在真心状态之中,是不是真的这样?不一定。这一点,必须要让上师为你印证。

所以,我提倡的大手印文化非常强调“手”。这个“手”就是你实践真理的行为,其中不但包括贡献社会、贡献世界的行为,也包括完善自身的行为。一定要明白,所有的“大”和“印”都要体现在“手”上面。没有“手”,“大”和“印”就毫无意义。而且,没有“手”的“大”和“印”,就是画上的火炬,没有真实的光明和热量,不是真东西。如果你不在生活中脚踏实地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行为,多好的方法论,多么有益的世界观,多么优秀的文化,都对你毫无意义,因为你仅仅是把它们吸纳进自己的知识库,而没有让它们变成你生命中的营养,也就无法让身体听你的话。

大手印的意义在于“生起妙用”,就是说,这种文化要能改变你的生命态度、生活方式,让你的心灵和身体都听自己的话,让你的心属于自己,让你的生命充满快乐和明白。能做到这一点时,我们才说,大手印文化对你生起了妙用。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知道游泳的一切技巧,比如该如何呼吸、如何运作等等,可以口若悬河地说上一整天,甚至可以用这些知识来写书,但是你偏偏一下水就沉底。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按照自己说的那样去做。假如不能学以致用,一切知识和道理都没有意义。所以,思想也罢,文化也罢,最终的意义就是“用到实处”,就是对你的生命状态发生影响。做不到这一点,就是空谈。这就是大手印文化的实践者和空想家的根本区别。

16.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雪漠:大手印实践者在所有的生命时空中,都做着同一件事:打碎。打碎什么呢?打碎自己的执著,打碎自己的烦恼,打碎这个世界对自己心灵的束缚,擦掉涂抹在心上的各种色彩,还原心灵本来的颜色,让自己的心属于自己。打碎一切执著,还原心的本初清净时,你就是太阳,你就是佛。

“光明大手印”研讨会上,有一个女作家问我,释迦牟尼佛是太阳,那么我是不是太阳呢?我告诉她,你也是太阳,但是你被乌云遮住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就是说,我们都是太阳,只不过都被乌云遮住了。什么是乌云?烦恼、执著、习气、概念这些束缚心灵的东西就是乌云,它们让我们生起贪婪、仇恨、愚昧等干扰心灵宁静、清醒的东西,遮住了我们的光明,让我们陷入了黑暗。偶尔,我们心灵的太阳也会透过云缝,射出一点点光芒,如果你找到了上师,这时上师就会告诉你:“注意!你的太阳出来了。”这个太阳就是你的真心,你见到太阳的那一刻,就是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同时,就开始了真正的修行,此前的一切训练都算不上修行,它们只是在为修行做准备,就像你在旅游之前,必须准备好必备的行李一样。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你积累信心,还会帮你找到能让你看到太阳的那位老师,这位老师就叫善知识,或者上师等等。当你找到了这位老师,并且在他的开示和印证下认知了真心,也就明白了什么是智慧的光明,知道了太阳在什么地方时,你就能用智慧之风,吹散烦恼的乌云,终有一天,你心灵的天空就会云开日出。这个过程,就是修行。

大手印的训练方法很多,比如说各种观想、持咒、念诵、持宝瓶气、修气脉明点等等,它们都能让你扫净乌云,见到真正的太阳。这个太阳首先照亮的,必然是你自己;如果你发了心,它也会照亮你的亲人、朋友;如果你的发心非常大,它还有可能会照亮整个世界。当你心中的太阳照亮了整个世界的时候,你就是大师,是真正的大成就者。

所以,大手印最重要的,就是让你知道如何见到太阳,你实践过,真正见到了太阳,才谈得上用这个太阳去照亮世界。这意味着,你必须对自己进行一种非常严格的训练。有人问,不苦修行吗?也行,但是你必须找到能为你指路的善知识。找到了这个善知识,你就能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还省略了自己摸索的过程,但你仍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

我说的必要训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训练你对自心的认知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具备一种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的能力,不能想当然,更不能自欺欺人——这一点,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讲得非常清楚,此处不再赘述。第二,训练你的主体性。什么叫“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上面谈到的,让你的心属于自己,让你真正地实现你自己。

我告诉大家,世界上能真正主宰心灵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外部世界的奴隶,包括好多世俗标准中非常成功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人都有自己非常在乎的东西。这个东西或者是金钱,或者是爱情,或者是地位,或者是社会的认可,等等。一旦你在乎某个东西,就会被它束缚,得不到时会痛苦,得到了又害怕会失去,或者还想得到更多。这时候,你就是规则的奴隶。任何人都不例外。

有个朋友曾经问我,我不想陪客户喝酒,但是不得不喝,怎么办?我说,那你就不要喝。他说,可公司领导非逼着我喝。我告诉他,那你就换一家能把你当人看的公司。他会不会换公司?说不清。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一定敢这么做。

好多人都是这样,为了赚钱,为了更好的享受,不得不做很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或者伤害自己的健康,或者伤害别人的利益,到最后,身体垮了,人格也破产了,有的人受不了压力,就自杀了,有的人得了重病,有的人非常抑郁地活着,快乐、自由的人并不多。最后剩下了什么呢?剩下了存折里面的一串数字,或许还剩下了几栋楼房、几家公司、一个老婆、几个孩子。有时候,他留下的许多财物,还变成了老婆的嫁妆,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为他人做嫁衣”。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对那些死者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人生就是这样。穷人也罢,富人也罢,都是这样活着的。每个人都被自己想象中的“不得不”压得动弹不得,活得非常压抑。有的人以为自己只要混出头,就不用这么活了,但到头来他会发现,无论自己挣了多少钱,都无法脱离世俗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因为你在乎它,因为你的快乐和自由都来自于它。没有它,你就不快乐了,也不自由了,所以你只能去追求它,只能去遵循它,只能非常无奈地接受它。不管你甘心,还是不甘心,都必须承受这一切,因为这是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就要面对什么;你选择了什么,就要接受什么。

有一个年轻的朋友对我说,有钱人只要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活,他们就快乐了。我告诉他,没错,但是他们能转换得了吗?如果每个人都能转换角度,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不管有没有钱,都可以活得很快乐。问题是,你怎么转换看待事物的角度?当事情落到你头上的时候,你是不是明白,自己的痛苦都源于某种看待事物的角度?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你愿不愿意坦然地面对这一点?能够坦然接受与面对的人,自然能活得快乐一些。

所以,自由还是不自由,并不取决于你是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而是看你心中有没有许许多多的“不得不”。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得不怎么样,你就是不自由的,因为你的心灵在外物的束缚之下。有多少“不得不”,就决定了你不自由的程度。

自由是什么呢?自由是不被这个世界所动摇,也不在乎这个世界流行什么,时刻安住于自性,安住于真心,心如如不动,证得了空性光明。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大手印成就者,不管你在形式上有没有修过大手印。当然,你必须真正地达到一种客观的标准,才是真正地证得了空性光明,证得了明空智慧,自己想当然地觉得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了,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大手印成就。

大手印行者在所有的实践中,都是在追求这样的一种超越智慧。当他们真正证得了这种智慧时,世界就变成了他们调心的道具。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陷于逆境,他们关注的,都不是境遇本身,而是每时每刻心灵的状态。他们非常明白,从本质上说,人生并不是由事情构成的,而是由自己对事情的体会和解读构成的,换句话说,构成人生的,是每个当下的心情。所以,他们把苦难、顺缘都当成了训练心性的道具,在人生的每个瞬间观察着自己的心,看看自己到底是如如不动,还是充满贪婪、仇恨、愚昧、傲慢、猜疑、嫉妒;看看自己的心会不会被欲望和执著所牵引、所动摇,是不是总能坚守自己坚信的东西。他们在各种人生经历中,检验着自己是不是能将证得的智慧用于实践,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了。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生活中继续调心。明白并且能够这么做的人,就是真正的大手印实践者,也是真正的修行人。

17.即身成佛必须双修吗

◎听众:很多人对密宗都存在误解,说密宗的双修是破戒的行为,污秽不堪等等。关于“双修”这个问题,我的心中也一直存在着困惑,并且曾经跟很多人探讨过。刚才老师说,双修仅仅是大手印中的和合大手印,但是网上也说,如果想要即身成佛就必须双修。请问真是这样吗?

●雪漠: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所以好多著作都没有说清楚。不过,关于“双修”,我在小说《西夏咒》中有过一番描述,当然不是用宗教的形式,而是用小说的形式来写的,许多读者都认为那段内容非常美,虽然看起来是一对男女在做欲望之事,但却读不出一点欲望的感觉。这是对的,而且这正好体现出双修与男欢女爱之间的本质区别。

人类的所有力量中间,最为强大的,就是爱和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遏制的。对于一些贪欲特别重的人来说,你要让他避世清修是很难的,因为他放不下世间的情爱。好多人宁愿选择世间的情爱,而放弃清修,故而古人常说“只羡鸳鸯不羡仙”。六世达赖也曾在诗中写道:“多情自恐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上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就是说,我害怕自己的多情损害了清净之心,但想要弃世清修,又害怕耽误了你的青春美貌,佛陀呀,世上有没有一种两全之法,既不辜负你如来,又不辜负我的美人?对于这些想保全爱情,又不愿舍弃梵行的人们来说,双修就是一种很好的修证之法。但是一定要明白,双修绝不是在满足修行者对爱情的渴望,而是借助爱与性的力量,实现对欲望与概念的超越。

不管一个人修到多高的境界,他对“空性”的知识化理解,都会妨碍他在身体上真正品尝到空性的滋味,这种障碍,我们称之为“所知障”。我举个例子:当你拘泥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技巧的时候,它们就是你的“所知障”。有了这种障碍,你就很难真正地享受写作的乐趣,也很难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因为你将“文学”知识化了。

现在有好多非常有才华的文学青年,能把文章写得很漂亮,但也仅仅是漂亮而已,其内涵非常空洞,这反映出的,正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种空洞与空虚。真正的文学修炼,应该以作家的人格修炼为主,不应拘泥于技巧和理论,修行也是如此。理论上明白什么是“空性”,也很好,但还不够。因为,你个人化的、理论化的定义会局限你对“空性”的理解。比如,人类学家会用人类学的某种局限去定义空性、真理和智慧;化学家会用化学家的习惯思维去定义空性;医学家会用医学的知识去定义空性;心理学家亦然。这都是错的。所有的知识都不是本具的真理,都不是空性本身。

那么,什么是对的?远离知识和思辨,像品茶那样品尝到的空性就是对的,超越语言、超越所有知识的局限性的空性,就是对的。用宗教的话语体系来说,当你破除细微无明和所知障,让生命中本有的空性和大乐焕发出光明的时候,就是对的。当你证得这个境界的时候,不用别人跟你说些什么,你都会知道空性是怎么回事;证不到的时候,无论别人怎么说,你还是不知道。“双修”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对方证得生命中的俱生乐、俱生空和空乐不二,尝到那个究竟的、正确的空性是怎么回事。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修和合大手印的。

双修的人,必须达到很高的境界:第一,双修的主体方——扮演引导者角色的那一方——必须证悟空性,要是没有证悟空性而行双修,就变成了纯粹的男欢女爱,根本不是双修。因为,证悟空性之后,他(或者她)在与符合双修条件的伴侣结合的那个生命瞬间,会让对方实现气入中脉,就是让智慧气进入中脉,让对方尝到空性的味道,知道真心是怎么一回事。在那个瞬间,他(或者她)会马上告诉对方:“注意!这就是空性。”要做到这一点,他(或者她)必须有相当的功力和证量,必须明白空性、证悟空性。而且,他还必须能不漏明点——按照世俗的说法,就是不射精。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没有红尘中其他漏乐的东西,就是说,这里面没有欲望。假如有欲望,就不是真正的双修。不过,在举行某些仪式,或者有着某种特殊需要的时候,双修的主体方也可以自主地放些明点——他可以自己选择放还是不放,而不是平常人在男欢女爱时的那种不由自主。能以双修之法修行的人,必须达到“空乐不二”的境界,双修者的生命也已达到无二无别,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任何执著,这时他才能真正尝到空性的滋味,真正契入空性。而且,因为双修的主体方会在某个瞬间告诉对方:“注意,就是这个东西!”所以,他不但能感受到这个东西,还会认知到这个东西。就是说,他能借助爱和性的力量,很快地明白空性,明白空性之后,就能安住于空性进行修行。

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双修就像一股强风瞬间吹开了烦恼的乌云,让你看到“空性”的太阳。不过,这时见到的“光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义光明”,而是“喻光明”。换句话说,这时候,你仅仅明白了什么是空性,还不一定能安住空性,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地如法修持。

香巴噶举有一种说法是,一些人业障深重,或者自身的能量不够,就必须借助爱和性的力量,让自己的智慧气进入中脉,再进入不坏明点。进入不坏明点之后,生命中本有的光明——也就是母光明,修成的光明叫子光明——焕发出来,达成“子母光明会”,才叫证得光明大手印,才是大手印成就。“子母光明会”并且“打成一片”之后,就没有了妄念,无需保任,行住坐卧都在光明中,无论吃饭、睡觉、说话还是做其他事情时,都不会离开那种光明。那个时候,他和诸佛就是一体的,他的智慧是从自性中流出来的,这才叫即身成就。如果你如法而修,还可以证得一种幻身——就是心气构成的另一个身子——光明和幻身双运,也能获得究竟解脱。

香巴噶举的历代上师中,有一位叫做司卡史德的女上师,她六十岁遇到大成就者毕哇巴的时候,就是通过双修的方式一夜开悟,然后回去再修,最后证得虹身的。这种身子像彩虹一样,看得见,却摸不着。当然,你也可以将它当成一个故事,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向往。

简言之,双修就是借助爱和性的力量,将自己的这杯水泼入诸佛的智慧大海,与之成为一体,这时就达成了法身成就,证得法身了。当然,真正的成就,其实也成就了法、报、化三身。对于这一点,《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已经作过非常详尽的解释,有缘者可参阅此书。

在某些特殊的训练中,一些人必须借助双修的方式,才能获得足以突破细微障碍的力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这种方式来修行。比如说,上根之人、上上根之人本来就是电脑,只是没装程序而已,当他找到了具德上师,连上虔信的“数据线”,直接接收了上师的智慧信息时,只需直接安装智慧的“程序”,就能成就光明大手印。上师通过心灵、语言、文字、生命感受及诸多形式,让弟子尝到他证得的那个东西,就叫光明大手印。这类人不需要双修也能即身成就。

如果有些人对上师没有信心,烦恼又重,放不下执著,该怎么办?这些人既没有办法通过光明大手印成就,也不能修和合大手印,那么上师就只能叫他们从磕大头修“四加行”开始,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然后修拙火,达成气入中脉之后,有了四喜四空,他就能尝到空性的味道——“噢,原来是这样!”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根器,都可以证悟空性,只不过修行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有的人买得起机票,就乘飞机去北京;有的人买不起机票,但他买得起火车票,那么就乘火车去北京;有的人机票和火车票都买不起,那么他就乘长途大巴,一样能到达北京。既然大家都能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坐火车的人就不用为坐不起飞机而感到痛苦,坐大巴的人,也无需为自己连火车也坐不起而感到痛苦。

换句话说,不能直接修光明大手印也不要紧,不能修和合大手印也不要紧,从集资粮开始修也非常好,每一种方法都很好,都能让你实现自由解脱。所以,谁也不用羡慕谁,谁也不用瞧不起谁,每个人只要如法地修,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左顾右盼,不要瞻前顾后,就都能明心见性,都能尝到空性的滋味。而且,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尝到的空性,都是同一个东西,是无二无别的。虽然每个人看到的光明可能有大有小,但其体性都是一样的,都是光明。不同的是,有的人看到了门缝里透出来的光明,有的人看到了窗户外面的光明,有的人却已经站到了门外,沐浴着光明。当然,光明还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关于这一点,《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也讲得非常清楚了。

在这里,我补充一点,传统意义上的双修,对修行者有极高的要求,能真正达到这要求的人寥寥无几。现在有一些骗子,以双修为名而行淫欲之实,已严重地影响了密宗的声誉。对此,我们必须遣责。我在这儿谈双修,是因为有人问这个问题,并不是我提倡它。就我个人来说,也倾向于清修,我从来不倡导双修。我最看重的,还是小乘的别解脱戒。没有戒,便没有成就。所以,对于修行,我们先从学会拒绝诱惑开始。

18.仓央嘉措写的是情诗还是道歌

◎听众:请问您如何看待六世达赖的情诗?在您看来,他写的真是爱情吗?还是一种“双修”过程中的体会?有好多人都认为,他写的其实是一种看起来很像情诗的道歌。

●雪漠:六世达赖的证境非常高,修得很好。他当年从青海逃出来之后,在我们甘肃武威的一个庙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们那里就流传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他写的是不是情诗呢?我告诉大家,爱情就是爱情,不要把成就者当成没有感觉的石头,也不要以为成就者不懂爱,其实,成就者是最懂爱的人。释迦牟尼佛就最懂爱,但他懂的是一种大爱,一种包容、无我的爱。六世达赖也是这样。

不懂爱的是谁呢?

我以前常讲一个禅宗的故事:有一个和尚,一直在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苦修,根本不知道自己修的是枯禅。有一天,供养他的那个婆子找了个小姑娘来试他,看他到底是个什么境界。那个小姑娘就从背后抱住他,问他有啥感觉,那和尚说:“枯木倚寒崖,三冬无暖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像是枯死的木头靠着寒冷的岩壁,像是严寒的天气没有一丝暖气。换句话说,他啥感觉都没有,像是冷水泡着一块石头。婆子从小姑娘口中得知此事后,就把和尚赶走了,还放火烧掉了自己供养和尚的那间草屋。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因为她发现,自己供养了二十年的和尚,只是个陷入了顽空的凡夫。这个和尚,就是不懂爱的人。后来,这个不懂爱的和尚皈依明师,得到点拨,明白了一些东西,又回来找那婆子,请她继续供养自己,婆子答应了,给他建了一间新的草屋,继续供养他修行。过了一段时间,婆子又叫小姑娘去试探和尚,看看他有啥变化。于是,小姑娘又从背后抱着和尚,问他有啥感觉,和尚这次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小姑娘回去告诉婆子,婆子就知道和尚确实开悟了。

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空”,而是“无常”。所以,和尚虽然有感觉,却不执著于那感觉,更不会因此生起贪念。这就是真心生起了妙用。成就者就是这样。他们最懂爱,但是他们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情爱,他们的心就像明镜一样,能照出众生的一切,却又不执著。

不执著地爱,才会明白真爱,才有可能正确地去爱。

好多人口口声声地说自己很“爱”一个人,却因为一点点利益冲突,就去伤害对方;有的人还以爱的名义,限制对方的自由,强迫对方满足自己的每一个要求,令对方感到窒息,活得非常痛苦。这是爱吗?当然不是,它只是一种占有欲和控制欲。或许,其中也有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但那只是好感,谈不上爱。真正的爱,是奉献,是多为对象想一想,是真诚地希望对方能活得幸福、快乐,而不是陷入一种巨大的执著,不择手段地想要定格某种状态,更不是把对方当成满足自己某种期待的工具。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你绝不忍心看到对方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更别提自己亲手去伤害她。你会呵护她,珍惜她,珍惜与她相爱的每一分每一秒,你会尽自己一切的力量,让她生活得非常快乐。就算她要离开你,你也会尊重她的选择。

不要因为对方不爱你了,就仇恨她,报复她,诋毁她,把她当成骗子。一定要明白,爱情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存在时,爱情就存在;这种感觉消失了,爱情也就没有了,无论你如何强求,都留不住它。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这样,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因此是无常的,是不断变化的。相爱的时候,你们是真诚的,所有的山盟海誓都是发自真心的,可是一旦因缘改变了,爱情也就消失了。它就像流水——不管你多么努力,都抓不住手中的流水,那么,何不淡淡一笑,把它放下?

我对一个学生说过,来了当他不会走,走了当他没来过。就是说,珍惜,但不要执著。永远都要明白,让你痛苦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的执著。因为执著,所以不想放手,但好多事情,不是你不想放手就可以不放手的。要知道,世上一切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你的努力,仅仅是因缘链中的一环而已,它能造成一些影响,但它不能控制结果。如果你非要控制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就会非常痛苦。

我举个例子。如果你害怕变老,就应该调整作息习惯和饮食结构,并且调整自己的心情,不去加速身体的衰老,但是你无法改变衰老的趋势,因为这是生命的规律。当你硬是想要改变这一点的时候,就会生起无穷无尽的烦恼,这些烦恼反而会加速你的衰老。所以,一定要明白,我们可以并且应该积极地、如法地尝试和进取,但不能执著结果,因为你执著不来。只有真正地接受这一点,才有可能息灭烦恼,得到自由。

所以,六世达赖的诗中写的既是小爱,又是大爱,也是空乐之爱,就是说,那既是情诗,也是一种道歌。但你不用去分辨这些东西。读诗时,你只管好好品味,仔细感受它对你心灵的触动,没必要去定义它。定义是一种局限,它限制的不是作者本身,而是读诗的人。况且,诗是一面镜子,你从中看到的,永远都是你自己。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尼姑去求赵州和尚开示,赵州和尚顺手掐了她大腿一把,她大惊,叫道:你怎么还有“这个”?赵州和尚答曰:我没有“这个”,是你还有“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心中的世界,每个人都习惯用自己的逻辑解读别人,如果小尼姑觉得“掐”是情欲化的行为,恰好说明她自己的心中还有情欲。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的人看到别人捐了一大笔钱,而且非常高调地宣传自己的善行,就认为对方一定图名。对方是不是真的图名?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想的人,自己一定非常在乎那好名声,因为他们觉得这东西值得别人去贪。

所以,你怎么解读这个世界都可以,但你至少要明白,你的解读正好代表了你自己。读六世达赖的诗歌时也是这样,你把它当成情诗来读也行,把它当成道歌来读也行,它就像一面镜子,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心。

19.侵蚀和对话有什么区别

◎听众:您之前谈到,西方文化正在对我们国家进行着文化侵蚀,可是您传播的佛教文化不也来源于印度,属于一种外来文化吗?而且,您的思想当中也吸纳了多种文化的营养,这是不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种体现?这样说来,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我还想请问,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

●雪漠:我希望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那么,我为什么要用“侵蚀”这个词,而不像你那样,用“进入”来描述当前的情况呢?因为,西方文明非常强势,它想用自己的理念来取代其他民族的文明理念,想用自己的文化取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文化。这样对吗?对他们来说,这是对的,而且还很好,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文化非常优秀,其他文化非常落后。但是,中国有中国的特征,西方有西方的特征;我们的文化适合我们的心,西方的文化适合西方的心。每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每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彼此之间没必要分个优劣上下,更没必要相互取替。所以,我反对的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取替,而不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我也不是在号召大家拒绝一种优秀的文化,而是建议大家用时代的活水,洗去传统文化的糟粕和那些不适合当下需要的东西,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换上一套适合现代审美的新衣,让它重新受到现代人的关注。因为,只有这样,现代人才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于心灵的营养,传统文化也不至于被西方文明的车轮所碾碎。仅此而已。

至于大手印属不属于印度文化,我告诉大家,印度的佛教从十二世纪之后就渐渐消失了,印度现在的佛教徒,是从中国过去的。所以,印度仅仅为佛教提供了一种基因,但佛教的种子,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的,它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大量营养,才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因此,大手印文化不是印度文化,它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交融后诞生的新东西,它有着中国文化的烙印,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一支,而不是一种外来文化。

我非常赞成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相互启发与相互促进,我反对的是什么呢?我反对的是文化之间的相互“侵略”,尤其反对宗教内部的教派之争。我认为,所有宗教都是为解决人类的心病、为传承某种伟大精神而存在的,各种宗教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之间可以交流,可以对话,但没必要相互否认,或者相互诋毁,更没必要相互取替。

儒家和道家都从释家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但是它们都没有被释家所取替,而是发展出融合了释家文化精髓的新东西。比如,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心学”,就从禅宗的思想里吸取了很多营养;王重阳的全真派,也有很多禅宗的东西,只是表述方式有所不同,其修行法门,跟大手印也非常相似,尤其是丘处机的修炼方法——我不但有香巴噶举的传承,还是全真派的传人,所以在这方面我有发言权——大手印文化也是这样,它吸收了所有人类文化的营养,诞生出非常独特的东西,又不是任何一种文化的克隆品。

所以我认为,文化与文化之间是可以交流,可以对话的,好多文化也都有融会贯通的地方,既不应该有一种非此即彼的想法,也不应该用一种强势的文化来取代其他文化,应该让每一种文化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中,创造出一种更具新鲜活力的景象,促进多种文化的共同繁荣。

至于大乘与小乘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你明白了之后,是想自己偷着乐,还是想让别人也明白,也快乐?明白之后不告诉别人,自己偷着乐,就是小乘;明白之后,把自己明白的东西说出来,想让大家都快乐,都明白,就是大乘。

20.前六个包子有用吗

◎听众:我有个关于苦行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在创立佛教之前,也曾通过苦行来证悟,但他发现苦行这条路行不通,后来他找到一个中庸之道,最后证悟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创教之始,是反对苦行的,可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就越来越趋向于苦行,比如噶举派中有好些成就者就是通过苦行证悟的。这一点跟释迦牟尼佛强调的中庸之道是不是互相矛盾,有所出入?

●雪漠:必须明白一点,释迦牟尼佛那六年苦行,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我举个例子:有个人吃了六个包子,还没吃饱,于是吃了第七个包子,终于饱了。那么,你能不能因为第七个包子填饱了他的肚子,就说前六个包子没有用?当然不能。六年苦行,就相当于这六个包子,它为释迦牟尼佛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苦行,就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成就;没有苦行,就没有密勒日巴。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这样,你想要即身成就,就必须苦修。

那么,佛教为什么不提倡苦行呢?这是为了顺世。你想想看,世界上有多少人愿意像密勒日巴那样苦苦修行,多年以青草为食,修到身体都变成绿色?所以,佛教不提倡苦行。但是这么说并不准确。佛教不是不提倡苦行,而是不提倡极端的苦行。就是说,佛教不提倡用一种折磨生命、伤害生命的方式来修行,它提倡中道——既不做懒汉,也不像外道那样极端地修行。比如,佛教并不提倡“燃指供佛”。什么叫“燃指供佛”?就是烧了自己的指头来供佛。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佛教不提倡这类的苦行。但是,必要的苦修还是少不了的。比如,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第一大弟子大迦叶,就被称为“苦行第一人”。不过,这并不是说谁都要像密勒日巴那样弃世清修,而是说,你想要成就,想要解脱,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坚持修行,不要嘴上说修行,却没有一点行为,更不要把修行抛诸脑后,也不要随便糊弄一下就当完成了任务。这样的修,是毫无意义的,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

而且,所谓的“苦”,只存在于修行刚开始的阶段,修到后来,外人看起来觉得你很苦,但是你自己却一点都不觉得苦,反而有一种乐:禅乐。当你证得空乐之后,就会发现,人世间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乐了。所以,好多出家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清苦。在他们看来,红尘中所谓的“乐”,反倒是一种苦,因为它非常短暂,时时变化。拥有它的时候,你就像天人一样,非常快乐,但是你必然有一天会失去它。失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俗乐像手中的沙子一样,不断从你的生命中“哗哗哗”地流走,你什么也抓不住。你想要抓住俗乐,却抓不住的时候,心里就会出现一种巨大的失落,这种失落会让你非常痛苦。但是,你就算知道欲望让人痛苦,也肯定斩不断那贪求的烦恼丝,因为你没有破除执著。苦行就是为了破除执著。没有苦行,就没有定力;没有定力,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不可能破除执著。一旦你破除了所有执著,就会拥有一种恒常的清净之乐,从红尘的诸多烦恼中解脱出来。

其实,释迦牟尼佛证悟后仍然会坐禅,他每年都会结夏三个月,但这不属于苦行,而是一种必要的修行。现代社会的修行者也是这样,每天至少要出离两个小时,不一定要到山野中去修,也不一定要到某个特定的地点去修,在自己家里修也可以,只要每天坚持就行。否则,久久浸泡在红尘当中,难免会被环境所同化,难以生起或者保持出离心。没有心的出离,就谈不上修道。所以,坚持对于修行来说非常重要,坚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行。换句话说,佛教所提倡的,并不是吃苦,而是坚持。

21.修行真能改变生命和命运吗

◎听众:禅宗谈到“悟后起修”,那悟前的修行是不是在积累资粮、忏悔业障?悟后又该如何修行?

●雪漠:开悟就是见到真心,见到本元心,见到你本有的智慧,此前的修,也是修行,它的目的是积累资粮,让你开悟。

禅宗有很多积累资粮的方法,比如参话头、坐禅、修念佛三昧等,其中有些积累资粮的方法非常有趣,例如,马祖道一给他嫂子传过一个“听鸡蛋开悟”的方法:他叫嫂子用绳子把鸡蛋拴住,吊在一个地方,然后告诉她:“你要专心听这个鸡蛋的声音,什么时候听到它的声音了,你就开悟了。”于是,他的嫂子就全神贯注地听,听呀听呀,有一天绳子突然断了,鸡蛋掉在地上,“啪”地碎了,那个瞬间,她就开悟了。

这种积累资粮的方法很特别,跟密乘的方法不一样,不过殊途同归。总之,不管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积累资粮的这个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

佛教有五级证道:第一,资粮道,建立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信仰;第二,加行道,有了信心之后,你还必须修定力和专注力,没有定力和专注力,你就不可能见道;第三,见道,明心见性,见到智慧光明,见到空性;第四,修道,保任你尝到的东西,将它慢慢延长;第五,无修道,对于这时的你来说,空性状态已经变成了呼吸一样的本能,你无时无刻不处于这种光明境界中,不再需要刻意地保任,行住坐卧都不离光明,这时你就证果了。

◎听众:业障是如何消除的呢?

●雪漠:禅宗的大德心中没有业障,他们认为“业障本空寂,因果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他们的心中没有“业障”这个概念。业障能束缚的,只有那些心中有这个概念的人,只有那些在乎业障的人,它束缚不了禅宗的成就大德。当然,在你没有破除所有执著的时候,业障仍然会束缚你,因为你就算背出了禅宗大德那样的话,也没有他们那样的心。所以,见地可以很高,但仍然要踏踏实实地实践。

◎听众:之前您谈到气入中脉,那么能不能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中脉?

●雪漠:人体的头顶和生殖器之间,有一条功能性的通道,这条通道主宰着人的精神,诸多神经都会从这里通过,诸多能量流等东西也会从这里通过。当你打通这条通道的时候,就会和法界中一种功能性的力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暗能量”、“暗物质”——达成共振,你就能实现超越。这种说法,现代科学也认可。佛教认为,你只要通过一种特殊的训练,让智慧气进入中脉,就能开悟。智慧气在中脉间上下流通的时候,你会产生诸多乐、空的觉受,所以,气入中脉时,你不用求乐,自然有乐,不用求空,自然证空。那时,你自己就会知道什么是空性,上师也会给你印证:“对,就是那个东西。”它是你生命本有的,不是别处得来的,也不是别人给你的。你不用从文字中求,只要如法实修,就肯定能见到它。

◎听众:您在书里写过,证悟之后,自己便和本尊无二无别,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一直不理解,本尊是怎么观想出来的?还有,您说观想能改变人的命运,这两者之间真的有很强的联系吗?

●雪漠:如果你成为一个密乘的修行者,你的上师就会叫你观想一个佛,或者菩萨,并持与他们有关的咒语来修行。但是,这些佛菩萨并不是人格化的神,他们代表某种精神,是佛教精神与智慧的载体。比如,观音菩萨是诸佛慈悲的总集代表,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的总集代表。当你向往观音菩萨的时候,就念“嗡玛尼呗咪”,慢慢地,你就会跟观音菩萨相应。在这种相应中,你的心灵会一天天成长,有一天,你会变得跟观音菩萨一样,藏传佛教称之为“你与本尊无二无别”,这时你就成就了。

那么,为什么密宗行者要观想呢?第一,西方科学家证实了,观想会激发人类的大脑潜能;第二,当你观想佛,向往他所代表的那种精神时,他就会影响你,他所代表的精神也会熏染你,你会渐渐被这种精神所同化。

现代社会中充满了欲望化的集体无意识,人们很容易就会被环境中的恶所污染,所以,修行者们用观想、持咒等方式,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大善的环境,让观想对象所承载的精神不断熏染自己,净化自己,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恶所同化。比如,当你整天观想着观音菩萨,希望自己能变成她那样,而且每天都以实际行为向她靠近的时候,你就会一天天变得慈悲。总有一天,你就会跟她达成共振,那时你们就会相应。

相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和《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讲得很清楚,但我所有的“讲”和所有的“写”都只是一种表述,不能代表相应本身。你只有真的相应了,才会明白什么是相应。正如我多次强调的那样,相应是一种远离文字的生命状态。你不要用任何文字、任何定义,来约束一颗自由的心灵,你只要把自己置于一种巨大的向往中,用最真诚的心灵,不带一丝怀疑地,触摸佛菩萨的真诚,感受伟大存在的脉搏,捕捉伟大存在的气息,踏实地观修,虔诚地祈祷,有一天你自然会豁然开朗。那个时候,你与他之间就建立了一种联系,非常像打电话、电脑联机那样,不同的是,你们是心灵之间的沟通,也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时,你们就可以超越时空,直接进行心灵的交流。

有些本尊法修得很好的人可以看到本尊,并且能与他面对面地交流,这看起来非常神奇,但是在藏传佛教的说法中,这种境界并不高,仅仅属于中级层次。为什么呢?因为这时行者仍然有分别心,将自己与本尊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存在。密宗行者修到最后,要把所有的二元对立都破除,没有了一丝执著,一丝分别,才会摆脱所有束缚,得到彻底的自由。

所以,当你通过观想,一步一步接近佛菩萨的境界时,你的心灵就会发生变化,你的选择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那么,你行为的反作用力就会发生变化。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我们的行为及其反作用力的集合,当各种条件都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命运轨迹自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观想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新闻报道:活在当下的文化

——“光明大手印”书系研讨会暨第二届香巴论坛开幕式摘要

“雪漠文化网明子报道”

2011年11月25日,雪漠大手印文化研究著作“光明大手印”系列作品研讨会暨第二届香巴文化论坛开幕式在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北京世纪拓普文化公司、雪漠文化网联合举办,和、叶曼、陈全林、宫玉宽、潘蛟、施用勤、史原朋、蒋晖、莫林虎、崔涛等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精彩讲话,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海洋主持。

雪漠闭关二十年,悟后起修,实修实证,被誉为“当代大手印之父”,最新著作“光明大手印”书系之《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共二卷)、《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共二卷)于2011年10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本书阐发古老智慧,贯通古今文化,打破宗教界限,揭示了千年来佛教实修从未明示的奥秘。

1.激活民族传统文化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海洋老师认为,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的“光明大手印”书系,展示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这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正处于创新、转型时期,提倡文化建设。而推动文化建设的有两个主要动力,第一是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第二是国际先进的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不仅引进了很多国外文化,而且激活了各种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繁荣中华文化不是一句空话

中央编译出版社和社长谈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召开的一个月,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精神被落实到中央精神中,而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好是中央编译局的出版社,其宗旨是:做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即向中国引进和传播先进文明。今天的研讨会就是要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更高意义上的研究成分、提升成分,并与社会、百姓的生活有更多的结合。

振兴中华,繁荣中华文化不是一句空话。雪漠的书与叶曼先生的书有很多共通之处,他们都不是在拾人牙慧,而是在原创,并且与现代生活紧紧地扣在一起。中华文化非常优秀、博大,但西方人对中华文化了解甚少,造成了东西方文化信息传递的不对等,因此我们更有责任为社会、为专家学者提供更丰富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这是今天的学者、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3.“当代达摩”

道教研究专家陈全林说雪漠老师是“当代达摩”,为了表达敬意,他向雪漠老师供养了收藏已久的达摩像。

在读过“光明大手印”系列作品后,陈全林总结出几个要点:第一,他以自己二十多年阅读和研究佛教经要的经验来看,“光明大手印”书系的见解完全正确和纯正,是佛教的正见;第二,他认为作者有非常清晰、殊胜的法脉传承,这与其他讲佛、讲道者有根本的区别;第三,通过阅读此书,他感到作者是有实修实证的,是真正明心见性、悟得空性的人,而且书中文字非常优美,偈颂高雅有晋唐诗歌之美,可见作者文字般若的境界非常高,因为只有实修实证者才能从圆满的自性,从慈悲心中流出甘露般的语言。另外,除有偈颂、讲解外,作者还引用了佛教经典来印证所讲之法;第四,这套书将“理”与“事”、文字般若与比喻说法、禅与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顿入地讲理,亲和地讲事,把非常高深的佛教见解用现代生活化的比喻表述出来,正如古人云“极高明而道中庸”,《金刚经》亦言“知我说法,如筏喻者”。虽然大手印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的教法,但作者又引用了禅宗的见地,将禅与密圆融无二地结合,使读者既能得到大手印的心髓,又能得到禅宗的心髓。

陈全林说:“在阅读中,我感到非常喜悦、清凉,也非常惭愧,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修行问题,同时也在书中找到了补足的方法。香巴噶举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雪漠先生本着弘扬古老文化的心、本着救世的心写下了这部书。为此,我发愿传播雪漠老师的书,弘扬大手印文化。”

4.奠定当代大手印文化的基础

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董巍介绍道,现已出版的“光明大手印”书系有《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和《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虽然大手印文化来自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香巴噶举文化,但作者结合了自己实践的体会,使得此书系成为当代大手印文化的基础。随后即将出版的“光明大手印”系列书目为《参透生死》、《智慧人生》、《当代妙用》、《文学朝圣》、《五大金刚》、《空行心髓》等,近二十部,将陆续地呈现光明大手印的修行体系。

董巍还强调,出版“光明大手印”系列图书的原因在于,无论是从世界文明的发展演进,还是从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以西方现代技术为技术,以物质文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缺陷,人们都在寻找医治时代疾病的良方。他作为出版人,愿尽力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面,让大家能够吸取到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光明大手印”系列正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富有原创精神的作品。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光明大手印”书系特约编辑陈彦瑾说,在编辑这套书系的同时,也是接受大手印文化熏修的过程。这套书的特点是教证合一、理事并重——将释家文化的精髓与雪漠先生独特的修行体验相结合。雪漠老师曾按照释家传统修行的要求,闭关二十多年,实践大手印教法,并三次阅读《大藏经》,抓住了大手印最核心的思想及价值。

本书的内容不仅深入浅出,雪漠老师还大量运用释家文化传承体系的偈颂体,深得释家文化的精髓和意趣,并且非常巧妙地将传统的佛教话语转化为适合当代人的人文话语,把佛教修行的方法及智慧的见地应用到现实生活,解除当下生活中人们的烦恼及心灵困惑。

另外,雪漠老师不仅用当代人文话语对大手印文化进行阐述,还以小说,如“大漠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等作品传达大手印的精神,并以讲座、网络等形式进行传播,为此吸引了很多读者。现在他们作为文化志愿者加入到大手印文化研究与弘扬中,自发地创办了雪漠文化网、雪漠网、雪漠禅坛等。他们正如一个个被大手印文化点燃的火把,充分体现了大手印文化的与时俱进与经世致用,并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文化现象。

6.大手印很难得

国学文化大师叶曼老师谈到,自己年轻时曾苦苦地寻觅过心灵解脱之路,后皈依佛教。她认为大手印告诉我们不只要在理论上明白,而且要在事上真能明心见性,从“有”中见到“空”,妙有真空,而不是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叶曼老师说,大手印很难得,希望雪漠老师多多地教授大手印文化,希望人们好好学习这种文化。

对于密宗的男女双修问题,叶曼老师特与雪漠老师进行了交流。

雪漠就此回答道,大手印包括三种,第一,实相大手印,如中国的禅宗,以悟教理而入道;第二,和合大手印,通过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由双修入道;第三,光明大手印,区别于前两种,弟子通过对上师的信心与上师相应,上师直接把证量光明传递给弟子。西方的科学家发现人类的思维波、磁场可以传递人的生命信息,为光明大手印提供了生命科学的依据。但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解释,光明大手印的内涵远深邃于此。

7.站在世界宗教研究的最前列

宗教文化出版社史原朋副总编提议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既要发扬传统文化的特质和优点,避开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利用现代的传播手段,加强传统文化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交流。他说:“我从雪漠的著作中发现,他在这些方面都具有很深的造诣,不仅对汉藏文化进行融合、实践和印证,而且在著作中引述了西方当代著名的、先进的宗教学术探讨资料,打破了宗教传统传播方式,站在世界宗教研究的最前列。”

8.任重而道远

中国艺术研究院施用勤老师认为,西方文化的兴盛与强势在于能满足人的欲望,而中国的宗教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提倡摒弃欲望,要求修学之士有慧有德,标准很高,因此弘扬大手印文化任重而道远。

9.传佛心印

清华大学崔涛老师说,大手印是诸佛心印,以前要在故纸堆中找,而雪漠则通过自己鲜活的文字把佛之心印传播出来,这是很殊胜的。

他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不能停留在背诵的层面上,要有实修实证。实修实证是生命科学,弘扬文化是社会科学。雪漠正是以菩萨身,并重生命科学与社会科学,既有实证又弘扬文化。

10.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央民族大学潘蛟老师指出,在科学研究中,基本上是把宗教文化当作一个课题研究,研究者本身并没有站在宗教信仰的角度理解问题。现在,西方人对藏传佛教文化的欣赏和接受,更多的是源于西方社会面临的危机。而当代中国人对藏传文化也有新的理解,这种趋势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11.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启发

北京大学中文系蒋晖老师认为,东西方在宗教文化上有很大差异。第一,西方文化认为人的最终价值是自由的实现。自由不仅是个人问题、哲学问题,还是政治问题,西方的政治制度就建立在对自由的理解上。宗教实际上是政治哲学的根基,如果只是就文化谈文化,文化是不可能深入影响社会的。

第二,现今西方的宗教发展越发趋向于伦理学,人们更多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实践,将教义融入于现实生活。如果用佛教文化提出的“空”、无善恶分别等理念去指导生活,是很难的。

第三,在智信方面,虽然佛教文化中也讲智,但在反思上是无法与西方宗教文化相提并论的。另外,西方宗教文化中没有身体印证的说法,一直在理论上思辨。我认为,从身体上感受到佛的存在,是佛教文化的一个重大意义。这些差异正是东西方宗教文化能更深入交流的契入点。

12.因势利导,方便说法

中央财经大学莫林虎老师提出,由雪漠提出并弘扬的大手印文化对当代社会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他非常赞同雪漠老师说的:活的文化必须是能够影响当下生活和现代人灵魂的文化。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现在的社会是严重拜金、趋利,大众对佛教文化没有概念,那么大手印文化如何为大众接受?这是一个问题。因此,他认为大手印文化必须要因势利导,抓住人们在当下需要什么,再方便说法。

13.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世纪拓普文化公司安凤影女士希望,“光明大手印”研讨会能使文化合作更加紧密、更加默契,为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14.超越语言的佛教文化

中央民族大学宫玉宽老师谈到,宗教实际上是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不应该与宗教文化有关系。佛教是超越道德的,不只是包括人际关系,而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平衡的问题。而证悟的“道”也不可能用语言全部尽其意。

15.宣扬传统文化是义务

华夏出版社房力副社长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是我们的义务,基于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将要做更多的事,对国人、对世界作出贡献。

16.清新的大手印文化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赵万波先生说,佛教文化很好,但有些人把佛教文化搞得乌烟瘴气,不正信,不智信,迷信,让人很反感。他说自己亲近大手印文化的原因,是凭借六十年的生活阅历,深刻地感受到大手印文化的清新。雪漠老师将大手印文化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提供给世人。

17.改变自己的同时改变世界

大手印文化志愿者心印法师认为,大手印文化没有要去改变人什么,而是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改变世界。她表示,自己向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捐赠善款,不是一时的想法,而是一直以来的希望。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她非常开心。

18.每个人都是太阳

作家沈思源说自己多年来,在文学方面及修行方面一直自学,以释迦牟尼佛为师,以老子为师,以一切圣贤为师,她问道,我们是否一定需要现实中的有形上师?如果需要,那么佛陀的老师又是谁?

雪漠老师说,需要。一个灯泡要在进入供电系统——也就是进入传承——打开开关,接通电流后才会发光,否则只是在折射光,很难被点亮。这个世界上的大智者,本身就是太阳,就会发光。当你破除了二元对立,证悟了空性后,也会发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太阳,只是被乌云遮住了,只要把乌云扫除,你这个太阳就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