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诱人的海洋
5810500000072

第72章 潜浮自如的“海中蛟龙”——潜艇

小问号

是为了对海洋的爱恋,还是为了掠夺?人类从借助一根圆木漂流,到制造出一叶小舟,再到远洋巨轮,一步一步地成了海洋霸主,这该是多么骄傲的进步!可是,人的欲望永难满足,探索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息,完成了海面征服之旅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大海深处,模仿海豚的体形、游姿等制造出了能够在海洋中上升、下潜、浮游的潜艇(可参考阅读《奇妙的大自然》中《大海里的游泳“高手”——海豚与潜艇》一文)。虽然潜艇的诞生,使人们远离了海上观光或装载货物丰富人类生活的初始目标,点燃的是一次次海洋战火,让大海在痛苦中沸腾,可是它毕竟有太多的神秘面纱,无法拒绝的诱惑:潜艇怎样在水下活动?它为什么不会在漆黑如墨的海底迷路?人在潜艇里为什么不会被“憋”死?世界最大的潜艇“长”得是什么模样儿?这一串问号无疑是扣人心弦的。

面对大海,回眸潜艇的制造史,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尔在英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船。它用羊皮囊做水舱,用注水排水的方法来控制潜浮。它是潜艇的雏形。到了1776年,潜艇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而且是第一次把人类的战场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1897年5月17日,在现代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诞生。从此,潜艇得到了各国的垂青,不断以崭新的面孔浮出海面。

潜艇被美誉为“海中蛟龙”,是因为它特别善于在水下活动。它的个子虽然又矮又小,在水中航行起来,却能够像一条鲸鱼或海豚那样,既快,又自如。它潜伏在水下遨游靠的是舵翼,也就是升降舵。这种舵翼能够自如地控制它的上升或下降,能让潜艇保持在水中一定的深度航行。可是,仅仅有了在水中上下升降的本领也不行,还必须能够掌控它的方向。它的方向舵就像鱼的尾巴一样,只要在水中摇一摇就可以改变潜艇的方向,当然,要是不摇摆,就能让潜艇保持原有的方向。另外,称潜艇为“海中蛟龙”,还与它的动力有关。传统的潜艇是靠柴油机、电动机来提供动力的,跑的快慢与动力的大小直接有关。因此,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采用核动力作为潜艇的动力,这种核动力能够让潜艇保持足够的航行时间和速度,让它像真正的蛟龙那样在水下神出鬼没地游来游去。

在茫茫的大海下,暗礁丛生,波涛汹涌,潜艇怎样才能不会迷路呢?潜艇在水下航行,有三种方法使它不会迷路。一是航行的时候清楚自己航行的路线及航行速度,只要根据航行时间就知道航行到哪儿了;二是潜艇里装备潜望镜、雷达、声纳等现代化的观测设备,能够对岸上的目标或天体进行观测,找准参照物,便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了;三是用导航的办法来确定自己的方位,当岸上的导航台发出无线电信号时,潜艇上的导航设备就能接收到这种信号,从而明确自己的位置,这种方法是最准确的。有了这些方法,潜艇就能知道哪里有暗礁,哪里有岛屿,应该从哪儿往哪儿绕,都会一清二楚,不会发生意外,也不会潜到别的国家海域里“惹事生非”。

我们都知道,人在呼吸的时候,吸进去的是氧气,吐出来的是二氧化碳。可是,生活在潜艇里的人员,没有新鲜的空气补充,二氧化碳又无法排出,时间长了,潜艇里的氧气怎么能保证供应呢?潜艇里的人会不会“憋死”呢?潜艇里的空间虽然非常小,可是科学家设计了多条妙计来保证人在潜艇里能够通畅自如的呼吸。一是潜艇的舱里储备着一片片氧化钠的薄板,叫氧气再生药板。只要把这种板放到再生装置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与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氧气,保障潜艇里氧气的供应。二是在潜艇里配备氧气瓶,把氧气经过压缩处理,可以供给潜艇上的工作人员使用。一般情况下,氧气瓶里的氧气足以能保证艇中人员90天使用的。三是用电解制氧的方法来解决氧气问题。通过电解海水,也能够制造出氧气来。这种方法是一般情况下不用的,因为这要消耗一部分电能。所以,生活在潜艇里的人并不担心会没有氧气而被“憋”死。

潜艇在海洋深处神出鬼没,令海防国提心吊胆。美国的“俄亥俄级”核潜艇,让所有的海军大国敬畏三分。可是,前苏联的“台风级”核潜艇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台风级”核潜艇是前苏联在1975年研制成功的,1980年9月下水试航,1983年正式服役。它是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被称为世界上核潜艇的“老大”自有其理由。首先,从体积上讲,“台风级”核潜艇比美国的“俄亥俄级”核潜艇要大一半左右,有20具导弹发射管,而且这种核潜艇的冲击力特别大,能冲破3米厚的冰层。其次,“台风级”核潜艇的武器系统也堪称世界一流。一般的潜艇在15秒钟以内,只能发射一枚弹道导弹,而它能发射20枚这样的导弹,并且是在水下一边航行,一边发射。一艘“台风级”核潜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射180枚核弹头。想一想,这威力有多大,可谓无坚不摧。

潜艇作为“海中蛟龙”,除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如海上扫雷、海上救护等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携带的鱼雷、水雷或导弹等武器突然袭击岸上的目标,攻击水面上的大型或中型舰艇、运输船等,成为海洋大国的进攻利器。

海洋,令人着迷的蔚蓝色,安宁、淡远,像一幅画,潜艇却是海洋里的一条鱼,不停地卷起让人不安的神秘浪花……

“小档案”

在茫茫大海中,经常有潜艇出没。它们藏匿在大海的深处,来无影去无踪,给海上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可是,不论哪一种潜艇,在水下活动都会发出声音,排出废气,放出热量,还会使当地的地磁感应发生变化,这些就是潜艇在水中活动时无法藏住的“尾巴”。人们正是抓住潜艇的这个“尾巴”,才研制出专门用来搜索潜艇的设备——声纳。它可以安装在直升飞机上,在执行某项任务时,飞机飞到预定的海域再把声纳装置吊放到海水中的一定深度。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声纳上的换能器可以把电信号变成声波,相关的设备又能把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的声波,变成能够听到的声音,能够看到的亮点,飞行员便能判断出潜艇离飞机的距离和方位,从而向潜艇投放炸弹,实施打击。声纳还可以固定在海峡和岛屿附近,这样,即使核潜艇在几百里外,我们也能知道它的行踪。如果把声纳装在水雷上,当敌人的潜艇离水雷一定距离时,水雷上的声纳就能测出潜艇的位置,感受到它的声音,从而自动发射,将潜艇摧毁。因此,声纳是水中的侦察兵,是潜艇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