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美国父母家教的科学方法
5820300000004

第4章 开启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的。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美〕爱因斯坦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的遐想:蓝天中朵朵白云像成群的牛羊,绿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绿色的地毯……小孩子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总是瞪大眼睛怀着一种要发现世界奥秘的愿望,去观察、去想像,去发问。实践证明,富有想像力的孩子一般创造性也较强,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在孩提的时候都极富想像与创造性,然而,这种想像与创造又常常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出现。

开发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美国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与苦心值得全世界的孩子家长借鉴与效仿。

美国父母的教子智慧

一个不敢想,不敢干,只会机械模仿,只会在一定的框框内思想和行动的孩子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只有那些敢想、敢干、敢别出心裁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对孩子提出问题的最佳应对方法,就是联系实际,给孩子生动有趣地进行讲解。如果可能,和孩子一道去实地探索和想像。

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造性个性,就算是具备创造性的想像和创造性的思维,也只能是光说不练无济于事,有创造之心却无创造之胆,等于浪费了一个聪明的脑袋。

运用发问的技巧,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鼓励孩子多方面追求各种事物的新,分析探索知识的功能,去发现新知识和新事物。

提供各种悬疑或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孩子思考。提出各种开放而不一定有固定结局的情景,鼓励孩子发散性思维。

美国父母的家教理念

1.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的。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世界上凡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是想像的结晶。没有想像,人类就没有预见也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艺术创作。人们在实践生活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需要,而想像是解决这些问题和需要的非常必要的条件。总之,人的一切实践都是离不开想像的。

想像力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想像力应用到实际中去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区: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像区。大部分人只是较多地动用了前面三个区域,想像区的运用率尚不足15%,还有大片的可开发的处女地,大量的潜能有待开发。所以,开发孩子的想像力,大有潜力,训练孩子的想像力也大有可为。

孩子有时不能把想像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而会把童话故事当成真的,也会把自己臆想的事情,渴望的内容当成真的,并以肯定的形式加以叙述。例如,孩子常常说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如“我看到了什么什么……怎样怎样……。”他们生活在想像的世界中,有时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幻的想像。有时候他们玩起游戏来是那么认真,那么忘乎所以,他们正沉浸在他们的想像之中,以这种想像过程为满足。

2.创造力能成就人的一生

现代科学认为,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涵义很广泛,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具体来看,判别创造力的标准是看其产品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有个人或社会的价值。

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创造力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

专家见解什么样的人具有创造力

具备充沛创造力的人,通常具有下列12种特质:

敏觉:凡事由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注意到别人所没有注意的。敏觉是机警过人、观察入微、旁敲侧击。

流畅:能想出多项可能性或答案的能力。流畅是思路通畅、洋洋洒洒、旁征博引。

变通:能发现方法,改变观念、事物与习惯来适应现实情况。变通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随机应变。

独创:有新颖的想法,有出人意外的答案或反应。独创是独特新颖、与众不同、推陈出新。

精密:能周密考虑各种事情,花心思添加新的装饰,将原来的事情做得更好。精密是深思熟虑、周密详尽、精益求精。

冒险:有猜测、尝试并面对批判的勇气,敢坚持己见,以及应付未知的状况。冒险是勇于尝试、大胆假设、勇往直前。

挑战:能从混乱中整理出头绪,并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挑战是抽丝剥茧、锲而不舍、自强不息。

好奇:对事物会产生疑惑,并努力探询、调查、寻找解答。好奇是追根究底、打破沙锅问到底、探究真相。

想像:能将脑中意象构思出来,甚至具体化,想像使人超越现实限制。想像可以是超越现实、异想天开、海阔天空。

分析:会检查事物的每一部分,并探讨、了解彼此的关系。分析是分门别类、相互比较、依序排列。

综合:会把事物的细节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综合是组合重建、包罗万象、综合归纳。

评鉴:能根据自己的标准,评估出事物的好坏优劣。评鉴是分析判断、品头论足、评估好坏。实践证明,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具有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动力、兴趣和态度等个性特征方面的优势。有创造力的人并不一定学习出众,但都有自己的兴趣。因此父母只有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的意志力和独立性,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优秀孩子来。

美国父母的家教方法

1.帮助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

现在许多的家庭与学校,都把教孩子学习科学知识搞得索然无味,这对孩子想像力的激发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孩子自幼都热爱自然科学,而且天生好奇,富于想像,渴望探索他们周围世界的奥妙。帮助孩子热爱科学,其实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深入那些太艰涩的东西,我们所做的,就是认真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我们下面介绍美国父母培养孩子想像力的几种方法:

(1)多接触生活,多接触大自然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无穷的遐想:蓝天中朵朵白云像成群的牛羊,绿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绿色的地毯……父母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有意识地引导他去观察,去想像,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变成无数美好而奇异的童话。让孩子多接触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整天关在一个小房间,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想像的天地会更广阔。

(2)鼓励孩子敢想、多想

实验表明:一个唯唯诺诺,头脑呆板,不敢想,不敢干,只会机械模仿,只会在一定的框框内思想和行动的孩子是很难有所创造、有所作为的。只有那些敢想,多想,敢别出心裁,敢与人不同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因此父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要鼓励孩子发挥想像,解决问题,并且当孩子的想像表现出新颖性、独创性时要大大予以表扬。假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让孩子尽量多想一些解决办法。比如,玩具飞机挂在树上了,怎么办?找一根竹竿就够,用小石头或小木棒扔上去冲,用力摇动树木等都是办法,看看孩子能想出几种办法。

(3)通过游戏发展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角色游戏和造型游戏,随着扮演角色和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儿童的想像异常活跃,游戏的内容越丰富,想像就越活跃。父母和老师应该积极组织、引导儿童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想像力。

游戏离不开玩具。给孩子的玩具并不在于它的价格是否昂贵,重要的是看它能否满足孩子想像力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利用废旧物品和孩子一块制作玩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制造的过程中,就是激发孩子想像的绝好时机。

不同类型的玩具,对儿童想像的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结构玩具、拼装玩具,可以使儿童自由想像,组成自己喜爱的各种形状。这种通过儿童自己的设想和创造构成的形象,符合其想像的需要,因此他们可以长时间地沉湎于自己创设的玩具形象中。现在流行的插塑玩具,也很适合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同时在家中可以自制许多的玩具。孩子有了许多玩具和材料,他们会任意组合,并能发明新的玩法。

(4)提供锻炼想像力的条件

发展想像力的机会和条件都很多,只要父母注意利用,就能使孩子得到锻炼。例如常常讲一些谜语给孩子猜,猜的过程,就是孩子展开想像的过程,谜语给孩子创造了广阔的想像空间。在玩积木时,父母可以只示范搭个小房子,而后让孩子搭成各式各样的小房子;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当讲到关键紧张之处时,突然停止,让孩子去想像故事将如何发展。歌德的母亲就是运用这一让孩子续讲故事的方法的高手,培养出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5)培养孩子有目的地想像

想像不能停留在胡思乱想的阶段上,方向和目标是相当重要的,目标不对,方向搞错,想像越是活跃,就会迷失得越厉害,甚至南辕北辙,谬之千里。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一个能保持正确道路的瘸子,总会把走错了路的善跑的人超过去。不但如此,很显然,如果一个人跑错了路的话,那么愈是活跃,愈是跑得快,就会愈加迷失得厉害!”这些后果不能不及早注意。早期培养孩子有目的地想像,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环境,让孩子自己去想像。例如,你说:“一个挑担的壮汉和一位小朋友,同时面对面地走到了独木桥的中间。这座桥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不用一个人退回而两人同时通过呢?”有的孩子也许会想到,让小孩坐进壮汉的提筐里,壮汉一转身不就把小孩送过来了吗!有些小孩不一定会这么想,但这总会刺激他在实际情景中的想像。又如你说“小花猫偷鱼吃,不小心掉进了鱼缸里,小花猫会怎么样呢?”孩子会去想像它在鱼缸中挣扎起来,浑身上下湿淋淋地乱游乱抓,吓得鱼儿东窜西逃,惊恐不已……。

训练孩子想像的目的性,可以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随时进行。这样训练的孩子不但敢想,而且会想,想得有根有据,又发展了他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

(6)训练孩子表达想像的技巧

光是想像是不够的,也不能提高孩子整体的智力水平。要求孩子把想像的东西表达出来,不但能训练孩子想像的清晰、明确度,而且能锻炼其他的许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绘画能力。例如,孩子想像出一种会飞的汽车,可让他用口述或画画来表达这种汽车的模样。想像力丰富加上善于表达,等于如虎添翼,优秀的父母会引导孩子往这方面发展的。

另外一点需要年轻的父母们重视的是用美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美术又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一举多得。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些画笔、粘泥、彩色纸或小积木,让他们去画、去捏、去折叠,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形象。例如让孩子画意愿图,让孩子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把自己即时的内心意愿用画表达出来。可以让他画添物图,父母画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孩子想像并添加其余物体,教孩子泥塑、折纸等,各式各样的技能都可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动手能力,既健身又健脑。

(7)生动形象地给孩子讲解,而不是索然无味地

照本宣科即使你知道孩子所提问题的答案,你也要抑制住自己那种想立即说出答案的冲动,通过和孩子一块讨论,逐步得出正确答案。在校学习常常给孩子们一种误解:科学只不过是成人头脑中储存的一系列事实。如果你在听到孩子提出的问题后,立即照本宣科地把答案背给他或她听,那么只能加重孩子的这种误解。你应当学会循循善诱,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形象地给孩子讲述科学道理。在一次飞往欧洲的旅途上,一位学有所成的专家利用坐飞机的时间,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计算器,分析起做实验要用到的一些数据。坐在我座位旁边的,是一位刚上初一的男孩,他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专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忍不住问道:“当你分析完这些数据时,你从哪里查找答案?”

“我所研究的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任何书本中都是查找不到的。”专家答道。

“那么你的老师将告诉你,你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吗?”男孩好奇地问道。

“不,”专家回答说:“我将把我得出的结果让其他一些专家看看,并且向他们解释我的答案,而且我们还要在一块进行认真讨论。”

“随后你的老师将判定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吗?”男孩仍固执地问道。

“不,恐怕不是这样。”专家耐心地回答说。

男孩对专家充满同情,然后慨叹:“你知道,如今的有些老师可真是不负责。”在这个男孩看来,世界上充满了正确与错误的答案。他并没有认识到,科学并不只是书本上所写的事实,它还包含人们赋予这些事实的内涵。通过阐述,向人们说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可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对孩子提出问题的最佳应对方法,就是联系实际,给孩子生动有趣地进行讲解。如果可能,和孩子一道去实地探索和想像。例如,当你的孩子对蜜蜂住在哪儿感到困惑的时候,你就可以对孩子说:“让我们跟着它们去看看,或许能找到它们住在哪儿。”

(8)陪孩子出去放风筝

每一项活动,都能给孩子上一堂有关科学的、生动有趣的课。孩子们只需通过参加放风筝这项简单的活动,便可学到许多有关物理及工程方面的科学知识。找些较轻的木条、绳子及纸张,自己动手制作风筝。选择一个好天,陪孩子走出家门,到野外放放风筝,能让他或她学到很多十分有用的科学知识。他或她知道如何辨别风向,风力在不同的高度又是如何转化的。而且风筝也有其内部结构:你越改进它的内部结构,它就飞得越高,姿势也越优美。放风筝并不是惟一可给孩子带来这些收获的活动。和孩子一块制作一个小童车,让孩子看一看,小童车的内部装置是如何影响着它的前进速度的;鼓励孩子种些花,并观察一下水与阳光对花的作用;让孩子采用不同风格,用小木块搭建一座摩天大厦的模型,并观察一下按哪种风格搭建的模型最为牢固。

可给孩子买些各种各样的小方块——可以是木制的,也可以是塑料的,作为孩子搭建多种模型的材料;在给孩子选购玩具时,最好能购买那些孩子可以安全拆装的玩具。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想像思维。

总而言之,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勾起他或她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来让他或她在探索求知领域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2.如何赋予孩子创造力的魔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对近千人的追踪研究认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一般来说,如果把17岁的个体所达到的平均智力水平看作是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便获得了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获得30%,余下的20%则是从8岁到17岁获得的。环境对智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婴幼儿时期被剥夺或忽视给予智力刺激的儿童,将很难达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而在其他阶段,造成的影响则相对较弱一些。总之,教育越晚,儿童生来而具有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也就越少,反之亦然,良好的早期教育则有助于儿童潜能的开发。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家庭对孩子智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十分巨大。家庭实施早期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我们不失时机地给儿童充分发挥智慧潜能的机会,使儿童不虚度智力发展的最宝贵的关键期,充分发掘其潜能,为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创造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与一个人的想像力、思维力和个性特征关系非常密切,需要在此处多花笔墨说清创造力与这三者的关系,才能让诸位父母掌握创造力的本质,也才能自己找到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超常的创造力。

(1)伯顿的创造力培养“十要点”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培养他们克服困难、追根究底的冒险精神。美国儿童的创造力是世界有名的。他们是如何培养出有丰富创造力的孩子的,请看伯顿的“十要点”:

①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儿童被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使他受敬重,并作为小组的成员受重视;

②使每个儿童都懂得自尊并学习提出自己的思想、看法;

③每个儿童应当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应当允许他们进行创造性尝试;

④儿童需要利用和体验其能力和环境的自由,以及学习自由;

⑤儿童需要对他的新奇念头、想像力和别出心裁进行称赞和鼓励;

⑥应当鼓励儿童去探究,选择新途径,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⑦好的态度应当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⑧应当避免引起儿童害怕的压力,害怕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儿童通向新的思想,而敢于认识可导致探险;不安全感会导致儿童产生模糊主张和阻塞儿童选择答案的途径;

⑨父母、老师应当能做到倾听、观察和沉默;

⑩应当在评价儿童中避免迷信权威的做法。

(2)创造力教育八对策

上述的伯顿的“十要点”是一个原则性的指导。美国《教育文摘》1984年第5期就儿童创造力教育的观点与措施问题,提出8条对策。

①用儿童读物和玩具等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儿童易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问题并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②鼓励儿童自己去探索,去行动,从而树立起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信心。

③对儿童提出的问题,甚至是一些荒唐的问题,也应该重视、鼓励,有时不置可否也是一种鼓励。

④允许儿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表示后悔,鼓励他嘲笑自己所犯的错误,引导他从中吸取教训。

⑤给儿童布置一定的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但完成任务的时间不能过长,应让儿童用大部分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⑥给儿童订立略微高于同龄孩子所能达到的目标。

⑦提供同一问题的几种答案,让他自由挑选,使他产生信任感。

⑧对于儿童的任何想像力都必须给予鼓励。创造力的培养与思维力培养的办法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提高思维力的同时也就提高了创造力,还有,孩子想像力的培养方法也是创造力培养的方法,诸位父母可口头再重温一下这些培养方法,相信您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已胸有成竹了。

3.倍受推崇的十八种创造力策略

美国学者威廉姆斯曾为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而提出了一种三度空间结构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十八种教学策略,现解析及举例说明如下:

(1)矛盾法

即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事实,包括不合理的事情,自相矛盾的现象,让孩子发现一般我们认为对的观念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例如: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有时免不了“以貌取人”,你认为“勿以貌取人”是绝对正确的吗?提出你的看法和理由,可举个例子来说明。让孩子从报纸、电视、杂志中,发现存在于现今世界的种种互相矛盾的现象,如:少数服从多数,但有时多数的意见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意见。

引导孩子去思考世界上有些发明创造既有利于人类又会危害世界的发展,如火药、核电厂、汽车等。

引导孩子思考今后有哪些事物会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中继续发生,并且超出我们的控制,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太空污染等。

(2)归因

即指导孩子注意事物的许多属性或特征,并加以归类。这些属性包括事物的固有特质、相似的情境、传统的看法或象征性的意义。例如:让孩子列举出有洞的东西,并归类为哪些东西的洞是有用的,如轮胎、气球、鞋子,哪些东西的洞是无用的,如衣服的破洞、椅子等。收集许多东西并试验它们能否被磁铁吸住。把能吸住的放一边,不能吸住的放另一边,并狂想尚未收集到的哪些能被磁铁吸住。

让孩子假设他们被放逐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他们没有日常用品,怎样才能逃离这个荒岛,要求他们想出别人没想过的方法。

给孩子三角板,鼓励他们以三角形画出一般人很少想像到的东西,也可增添某些细节。

给孩子一个长方形,要他们运用想像力尽量添加细节,画出最有趣的东西。

(3)类似

即指导孩子比较类似的情况,发现事物间的相似处,做适当的比较。例如:手套对手和鞋子对脚是一样的,衣服对人和毛皮对动物是一样的,指导学生想出其他的类比。指导孩子共同讨论,说出类似的事实。如:眼睛对人体和窗户对房屋是一样的,化妆品对脸犹如灯罩对灯是一样的。

用图解说明一架钢琴和一把梳子的相似处。

给孩子一张纸,要求他尽可能写出与动物有关的形容词,如慢得像山羊、狡猾得像狐狸、忠实得像条狗。

指导孩子收集矿物标本,然后说出它们相似的性质,并写在黑板上。

要求孩子尽可能地把他所想到的各种汽车的名称列出,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决定自己的分类方法而且决定每一分类的特性。

(4)辨别差异

即指出事物间的差异或缺失,包括发现知识上的不足或缺漏,各种资料遗漏部分,以及未被发现的部分。例如:让孩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季节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让孩子想一些现时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记下可能的结果。如:地球没有了吸引力,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有一天早上醒来,你发现有10个太阳,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要求孩子假想在太空中如何生存,然后再比较地球和太空中各项不同的生活环境:地质、水利、空气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差异。

放一套故事录音带的头和尾,接着要孩子回想他所听到的故事,列出他想要知道故事中哪些要点还没放出,然后再把整盘录音带完整地放一次,让孩子做一个比较。

让孩子欣赏一篇短故事,想像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就故事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作一比较,写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5)激发性问题

即运用发问的技巧,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鼓励孩子多方面追求各种事物的新意义,分析探索知识的功能,去发现新知识和新事物。例如:提出“如果所有的树都因人类的疏忽而被破坏了,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一个士兵,夜里站岗,发现有人偷越国境线,他该怎么办?”提出的方法愈多愈好。

“海”使你想到了什么,你能说出多少就说出多少来。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如你重新排列,你喜欢哪一种排列,为什么?可能会有小朋友说冬、夏、春、秋,因为……,也可能有的会说春、冬、秋、夏,因为……等。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除了用“光阴似箭”来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外,你还能说出形容时间的成语吗?越多越好,越特别、越吸引人越好。

(6)变化的事例

即提供变化的事例,演示事物的动态本质,使孩子充分表现选择、变通、修正及代替的能力。

即假如我们没有带量尺之类的工具,要测量长颈鹿的脖子有多长,你有什么办法。鼓励孩子尽量想出各种不平常的方法。

每年年底,大家都忙着找日历。如果印刷厂不再印日历,也不再有日历,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孩子除了用纸、笔做功课外,你还可以想出用哪些不同的材料、方法来做功课?

(7)习惯的事例

即讨论习惯对思考的影响力,建立敏锐的感受性,避免功能固着的现象,以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如果从今天起,每个人都长了一对翅膀,可以像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那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如果从今天起,地球上的海水全部干了,那将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如果从今天起,世界上只有白天没有夜晚,或者只有夜晚没有白天,那么将会有什么情形产生。

如果从今天起,所有的轮胎都从世界上消失了,会产生什么情形呢?

(8)有计划性的随机探求

即同一种熟悉的结构,随意引导至另外的结构,从随意的一些新方法中获得一种新范例。例如:让孩子选出他们最喜爱的一个电视广告,要求他们运用想像力,构出一张图来描述这个广告的主题。他们可以利用许多方法来表达。

(9)探索的技巧

即探索从前的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历史的研究),探讨某事物的现状(描述的研究),建立实验的情境,并讨论其结果(实验的研究)。例如:孩子在报刊杂志上阅读考古人类学家利用挖掘到的古物来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情况的方法,从而指导孩子从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文物如雕刻、图画、衣饰、用具……等资料去研究了解当时的文化。家长事先准备一些东西(或成语卡片、新词卡)让孩子猜猜是什么?孩子要猜之前可以提出问题,例如东西的形状、用途……等有关线索,而家长只能回答“是”或“不是”,而孩子可根据家长回答“是”的有关线索来判断是什么。

当家长教自然“植物”时,要孩子收集各种树叶,用显微镜观察,比较每一片叶子均有其不同的纹路。然后,家长再提出另一个问题:“你能想出有多少种方法来记录或辨认一个人?”有的孩子可能会说用指纹,家长应趁此机会指导孩子印出自己的指纹,并用放大镜加以观察。归纳结果:任何人的指纹都不相同,因此可利用它做更多的事。

(10)容忍负面的事物

即提供各种困扰悬疑或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孩子思考。提出各种开放而不一定有固定结局的情景,鼓励孩子发散性思维。例如:某国正在闹饥荒,假如你是该国的总理,你会如何处理?孩子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了解该国地理环境、经济政治、人民的生活习俗及闹饥荒的原因,再作发散性思维。

如果你是探长,你如何侦破某件银行抢劫案。孩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收集材料,了解案情发生经过,追寻线索及可能发生的情况。此例可训练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

(11)直观表达

即运用各种感官感受事物,使其具有表达情绪的技巧,并能启发对事物的敏感性。例如:选择一些有插图的儿童读物给孩子看,要求孩子想像自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让其想像自己在故事中的情境,要求他不单用视觉来感觉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而且还要运用其他的感觉,如嗅觉、听觉、动觉、触摸觉等,以增加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并将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让孩子欣赏有关采煤的幻灯片或录像带,并要求孩子把自己想像成里面的一位矿工,利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觉,身临其境想像煤矿的作业情形及周围环境与地面上有什么不同,矿工如何生活?进而推想出如何改善设备及发生灾难如何求生……等。让孩子尽情想像,并将这些想像记录在纸上。

(12)对发展的调适

即辅导孩子从错误或失败中学习,强调发展胜于调适,积极发展多种不同的选择及可能性。

(13)研究创造者与创造过程

即分析著名的创造者的特质,研究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介绍一篇著名科学家的传记给孩子,并讨论此人一生成功的原因。带领孩子访问专利发明人或创造新产品的人,了解其发明过程。为了增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家长可以分别提出下列几种日常生活用品:圆珠笔、书包、雨伞、排球、手套。请孩子分别说明各种物品的不寻常的用途,能列出越多、越独特的用途表示越具有创造力。

让孩子读一位艺术家及一位发明家的生活传记,从中比较促使他们进行创造发明的动机的异同。在孩子了解了这些人的共有的人格特征后,家长可进一步要求孩子对于今天世人对他们作品或发明的价值评价作一番比较。

(14)鉴情境

即根据事物的各种结果及含义来判断其可能性,以及检查或验证原来的猜测是否正确,以便指导孩子在分析利弊得失后作出决定。例如:暴风雨对人类生活危害很大。家长应指导孩子尽量列举暴风雨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并将这些损害加以分类,对于损害的原因,也可以作一探讨。为了增加孩子对地理的兴趣,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地图上找出国内外大事的发生地点,然后引导孩子讨论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最后,要求孩子判断每一件事情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15)创造性阅读技术

即由阅读中发展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产生新观念的技巧。例如:辅导孩子剪报,请孩子将阅读中所看到的比较好的文章或图片剪贴下来,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读后感。选择有插图的儿童读物,让孩子阅读,并要求他们想像自己是故事中的一员。充分运用他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听觉……等,以增加阅读的兴趣,然后将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

选择几本名人传记给孩子阅读,然后分组研究。每一组专门研究一位伟人的生平事迹,并请孩子用最佳的方式向同学报告。

(16)创造性倾听技术

即辅导孩子从学习及听别人讲话中,产生新见解及获得由一事物导致另一事物的资料。

家长提出一个题目“天才与勤奋哪个重要”让孩子们讨论。全班可分成正方与反方两组,轮流举手发言,提出理由进行辩论。

家长辅导孩子在音乐欣赏中,想像出音乐所描述的景物,并让他们把最精彩的部分说出来。

(17)创造性写作技巧

即利用写作的方式,学习沟通观念、表达意见以及产生观念的技术。例如:家长任意提示一个标题,如“农夫见到外星人”,让孩子写一篇假想事件的新闻报导,让孩子学会利用“假如……”的方式写作。家长随意给孩子一些词如“早上,黑猫,花狗,山洞……”让孩子根据这些词撰写一个小故事,并替故事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利用“假如我是市长”的题目,要求孩子即兴演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18)视觉化技术

即辅导孩子用具体的图或实例的方式来表达或说明各种观念、思想、情感或经验。例如:孩子听家长讲述一个神秘的故事,讲到一半时,家长突然停止。要求孩子运用他们的想像力,把故事说完,并编个结局。同时让孩子闭目想像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并能加以形容描述。家长讲述一些情绪色彩很浓的词时,如“欢欣鼓舞”、“伤心”、“沉思”……要求孩子用画画的方式体现出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学习如何把抽象的词汇形象化。

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即他们都有希望、幻想……等。让孩子发表各人的梦想,并提到画家经常把他们的梦用图画表示出来,作家用笔写出自己的梦想,希望孩子也学习把自己的梦用笔记录下来。

家长出一个题目,如“欢欣鼓舞”,要求儿童想出节日比赛得奖……等各种欢欣时的情况,并把它写下来。

创造力的强弱是衡量人素质和价值的一项主要指标,并与其对社会的贡献成正比。美国的教育专家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他们认为,注重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就是给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4.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动手、多思考

多听、多看、多动手、多思考是培养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良好手段和方式,孩子容易接受,所以父母应重视这几方面的教育,以便为孩子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多听

从孩子出生前就要进行胎教,母亲要多听音乐和文学作品朗诵等,出生后父母要有意识地和婴儿说话交流感情,让孩子经常听音乐,给孩子讲小故事,介绍玩具,介绍声音,孩子不懂的事反复介绍给孩子听,讲多了、听多了孩子自然会理解,这样对孩子的智力、想像力的发展有很大益处,对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及以后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做父母的不要怕麻烦,要耐心的为孩子创造条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进行听力的练习。

(2)多看

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观察日常生活用品、自然现象(天上的云,地上的花、树)、动物、矿物、人物及人的内心活动的变化都是观察的对象。通过看,孩子会说:“这是什么呀?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反复让孩子观察和想像,引起孩子对客观事物的兴趣。只要引导孩子多观察、会观察,培养他们主动积极的精神,这样他们不用大人提示就会主动去观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养成爱观察、爱探索的习惯。

(3)多动手

凡是孩子能动手做的事,父母要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做,千万不能养成事事包办代替的习惯。要为孩子创造条件,不会做的教孩子做,鼓励他们反复练习,如穿、脱衣服,2岁左右就要练习,洗手、洗脸也在2岁左右开始练习,画画、收拾玩具、扫地,自制玩具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多引导孩子自己动手活动,不要怕乱,不要怕麻烦,事事锻炼孩子自己动手,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对养成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都有很大的好处。

(4)多思考

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当孩子问题多的时候“那是什么呀?在哪呀?为什么呀?”父母应该高兴,有兴趣地、准确地给孩子答复,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嫌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遇事也应该给孩子多提思考的问题,注意提的问题要有利于孩子思考,不要把简单答案说出,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鼓励孩子思考问题的创造性。这能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中国家长的启迪

不要粗鲁地对待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

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往往粗暴地说:“这个你不懂!”“那是你问的吗?”“去、去、去!这么小的孩子,乱问什么呀!”等否定的方式来阻止孩子想像力的发挥,岂不知你这是在扼杀孩子想像的欲望,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很难想像一个唯唯诺诺、头脑呆板,不敢想、不敢干、只会机械模仿,只会在一定的框框内思想和行动的孩子会有所创造、有新作为。因此中国父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要学习美国家长的一些科学方法与创新理念,积极地鼓励孩子发挥想像,解决问题,并且当孩子的想像表现出新颖性、独创性时要大大予以表扬。比如,孩子在生活中提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使遇到你不懂的或很不好回答的问题,也要通过柔和的方式表扬他的提问,千万不要粗鲁地对待孩子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如可以说:“这个问题你问得真好,但是对不起,妈妈也不能回答你提的问题,等你长大了,读很多很多的书,你就会回答自己的问题了。”只有那些敢想、多想、敢别出心裁、敢与人不同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