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与传奇
60136600000005

第5章 李渊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

史书说玄武门之变,一般就说到李世民杀兄与弟,李渊大惊,很快把位子传给了李世民。大家往往慨叹:世民的确英明,但也真狠辣。

哪位会问了:李渊的儿子死了,只是少了储君而已,又何必忙着传位呢?

反过来,李世民如此一不做二不休的狠人,会如此浅尝辄止?杀完兄弟,等爸爸传位?

且说武德九年夏天,李世民因为军功卓著,已当过三公之一的司徒、尚书令与中书令——后两个实际上是宰相了——以及可以开府的天策上将。到此已然功高震主,且有自己的派系班子。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联手跟李世民斗,已非一日,朝廷内部纷纷站边,已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两年前的武德七年,李渊跟李世民说过一个建议。鉴于在长安这么兄弟斗下去,迟早出事,所以:世民你去洛阳吧,自己建天子旌旗。

李渊这个提议是真心的吗?不知道。但一般天子话说到这份上,“要不要我让你去东边当皇帝啊?”无论当儿子还是当臣子,情况都很尴尬了。

到武德九年,李世民势力已经很大了。建成与元吉那边,也开始有动作,对付李世民那派将军了:尉迟恭一度被陷害下狱,程知节(我们熟知的程咬金)要被外放康州刺史,房玄龄、杜如晦已遭放逐。到武德九年初夏,李元吉已谋划将李世民麾下大将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和秦琼,一起拿到自己麾下。

到此地步,你死我活了。

玄武门之变前夜,房玄龄、杜如晦和尉迟恭是偷偷摸摸到秦王府的,于是策划动手了。别怪世民狠:夺储之争一开,就谈不到兄弟,而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了。

李世民首告,说建成元吉与妃子私通乱伦,李渊答应说,六月初四审问此事。

此时建成、元吉应该不知道,李世民已经策反了玄武门总领常何。

一般史书都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一堆人先入朝,在玄武门伏兵;李渊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召来,准备仲裁;建成、元吉来到玄武门,发现不对,调转马头。李世民赶来呼唤。李元吉要射世民未遂。世民先射建成:因为建成是太子,他才是第一目标啊。

之后尉迟恭射杀元吉。建成的太子府诸将开始进攻玄武门,还意图攻击秦王府。尉迟恭拿了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太子府的人看,太子府的人崩溃了。

这些情节,史书一般不加讳言:李世民杀了兄弟。

那么,李世民怎么处理父亲的?

《旧唐书》很简单:“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诏立秦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李世民诛杀建成和元吉,李渊于是立李世民为太子。

《新唐书》详细些。李渊的角度:“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大赦。癸亥,立秦王世民为皇太子,听政。”李世民的角度:“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没说建成和元吉害世民,却说李渊大惊,才立了李世民为太子。

为什么高祖大惊后,要立刻立太宗为皇太子呢?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七月》与《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杂录》都提过一点:

李世民看了史官直书的玄武门之变,很不满意,给房玄龄说了一堆指导意见,要改史书。

即,我们现在看到的玄武门之变——世民杀兄弟——依然不是完全的真相,是比较温和的说法。

好,我们看《资治通鉴》比较温和的原文,世民是怎么对付父亲李渊的?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

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

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皆罢散。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

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还原现场。李世民在外头杀兄弟时,李渊在海池泛舟——明明是要带重臣们仲裁儿子,为什么要在海池泛舟?

世民让尉迟恭去宿卫,尉迟恭披甲带兵器,到李渊面前——战斗在宫外,尉迟恭进宫去宿什么卫?还带兵器去?

所以李渊也问了:“你来干什么?”尉迟恭回答了。

李渊问左右该怎么办,群臣很聪明,“建成元吉本来没啥功劳,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陛下只要把国务委托给他,就没事了”——提问:把国务委托给世民和没事(无复事矣),有啥必然的联系吗?

李渊赶紧说,是啊我一直这么想,尉迟恭又请李渊写手敕,李渊“从之”——李渊不肯的话,尉迟恭会怎么办?

这大戏演完了,世民才进来了,李渊安抚他,世民就哭了。

请注意,这还是说得比较温和的。20世纪敦煌出土的《唐太宗入冥记》虽是虚构作品,却有这么句话:“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在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

囚慈父于后宫?唉。

所以咯,真相更可能是:

世民入玄武门埋伏兵马对付哥哥弟弟的同时,已经派人将李渊请到海舟上去了。

杀了哥哥弟弟,世民自己不出面,让尉迟恭披甲持刃去见李渊,把情况说明白了——这时候的尉迟恭,披甲持刃一身血,也许还提着建成元吉的人头,去见李渊。

李渊问群臣怎么办,群臣很聪明啊,赶紧说事情都这样了,把国务委托给世民就没事了——就安全了。

李渊就认了。尉迟恭问他要手敕,那就大局定了,李渊从了。

李世民出来哭,父子又好了。

李世民是一代英主,但做事素来不手软。玄武门之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不可能杀了哥哥弟弟,剩下的让父亲自己处置。“囚慈父于后宫”这句话有点儿夸张,但世民的确是得到了该得到的东西后,才会罢手。

玄武门之变三天后,世民为太子,而且得到了所有军政处理权,成为大唐实际掌权人。

九天后,李世民的大功臣屈突通镇守东都洛阳,从此关东也不会有异变了。李世民的手下都得到了封赏,尤其是让李渊大惊的尉迟恭。《旧唐书》里李渊说尉迟恭“卿于国有安社稷之功”。好大的功劳。

十二天后,李渊第一次表达了退位的想法:“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

一个月后,秦琼、程知节、尉迟恭封将军。又三天后,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们分别宰相尚书地上任了。

世民的人已经完全控制军政大权。

这时李渊传不传位,还有啥区别么?

玄武门后两个月,世民登基:这只是最后的结果。而一切早在玄武门那天,就已尘埃落定了。

这里可以展开一下,回溯唐朝如何开国,李渊与李世民父子,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按唐统一战争,主要发生在公元618—624年。

唐初据山西与长安,然后向西平定关中破薛家父子,回马山西平定刘武周、宋金刚,东向破王世充得河南,顺手破窦建德影响关东、河北大局,破刘黑闼初定关东——到此为止,全是李世民为主。

李孝恭与李靖南破萧铣与辅公祏,杜伏威定李子通和林士弘归降,李建成定刘黑闼于关东。至此中原初定。

说李世民是唐开国最锐利的剑,毫无问题。妙在他的打法,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防反追杀王。

李世民打过四大战役:浅水原破薛家父子、柏壁破宋金刚刘武周、虎牢关一战擒二王拿下王世充与窦建德、又打走刘黑闼。四场大战里,有三场是靠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对峙反击。

618年秋天第二次浅水原大战前,李世民与西秦薛家僵持两月,西秦已缺粮。李世民之前不理宗罗睺的挑战,此时先以麾下梁实诱敌,再用庞玉牵制,李世民得到机会包围夹击,再亲自带数十骑突阵。打赢之后,一不做二不休,一口气追杀,直到薛仁杲投降,一举定了西方:耐心坚韧、果断出击、速度机动、个人的勇武、追击的果决,都在里头了。

619年11月,柏壁,李世民开始与宋金刚对峙。继续耗粮。其间在美良川和安邑两次截击尉迟恭:那大概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这对门神的初次对决。

到620年4月,宋金刚粮尽退兵。李世民不眠不休追击两天,一日八战,三日不解甲。打到宋金刚崩溃,尉迟恭投降:又是耐心+果断+斩尽杀绝。对峙小半年,奔袭就三天。

虎牢关之战。620年夏天,李世民东征王世充。耐心蚕食,到621年春天,李世民包围洛阳,围点打援。窦建德自河北来,李世民奔袭虎牢关,再次跟窦建德相持。一个月。之后广武诱敌,窦建德出击,李世民待敌;中午,李世民反击,三千骑冲阵,一战破之,追击三十里,活捉窦建德。回马取洛阳,一战基本定下了河南、河北大局:所依仗者,还是耐心+果断+斩尽杀绝。

乘胜追击不可怕,可怕的是此前的耐心。

考虑到打这三战时,李世民是二十岁到二十二岁之间,再考虑到李世民自己到年老时都是个容易动感情的性格,则他的自制之强、内心之坚,匪夷所思。

说他对大唐功高盖世,并不为过。

虽说李世民是大唐最锐利的剑,但执剑的手,还是李渊。

刘邦定天下时论功,许多人说曹参身上七十多处伤,攻城略地无算,功劳当排第一。但刘邦坚持坐镇后方的萧何功第一。刘邦吹嘘说:萧何坐镇后方,转输军粮,是所谓功人,负责指明猎物;诸将皆功狗,负责捕获猎物。李渊就是李世民坚实的大后方。

当然,李渊不止是大后方那么简单。

比如,李渊起兵的时机很鸡贼。613年杨玄感起兵反对隋炀帝时,天下已经扰乱,但李渊没乘机跟着闹。当时群雄纷起,如翟让、孟海公、窦建德、李密、徐圆朗、萧铣、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朱粲们——这些名字在各色隋唐评书里可都是威名赫赫,是所谓“十八路反王”——都起来闹了。李渊是熬到617年才起兵:其间招纳人才、安排亲族、招降流亡势力。打的旗号也不是推翻大隋,而是勤王定乱:“乡亲们!我不是要反对大隋!是天下太乱了,我出来定乱来了!”

出手晚不怕,后发制人得及时。

起兵前,李渊先跟突厥示好,获得突厥的支持;再跟当日瓦岗势力的枭雄李密客客气气,请李密去关东跟另两大势力王世充与宇文化及狗咬狗。李渊明明比李密大十六岁,却在书信里称呼李密是兄长。李密在关东跟对手打得两败俱伤,李渊自己慢慢平定西边,最后李密完蛋了,只好来投李渊,当了臣子,出奔之时死掉了。

想李渊的手段,真是兵不血刃。刚才说到浅水原之战:其实那是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了。第一次浅水原之战,世民和刘文静是败给薛举的。败了之后,唐都长安一度危险,李渊是这么救场的:

联合西凉李轨,叫他“从弟”;封赏李轨的弟弟李懋做大将军,册封李轨当凉王,请他们一起去扛西秦薛家。

等李世民第二次浅水原之战赢了,局势好转,李渊就翻个脸,让安兴贵劝李轨投降唐朝,之后安兴贵搞了点把戏,把李轨收拾了,送到长安,斩了。距离李渊认这个“从弟”,也就一年。

世民的反杀追击在战场,李渊的反击追杀在朝堂。父子俩都是扮猪吃老虎的狠人。

所以,玄武门之变真正的双方对手,从来不是世民与建成+元吉,而是世民与李渊。旁观过李轨和李密(李密投降李渊后不久就出逃死掉了)这几件事后,世民也知道:自己这个爹跟自己一样,看着容易动感情,跟人称兄道弟,但真要狠起来,那也是手段多变、赶尽杀绝。

这时再想李渊建议世民去洛阳、自建天子旗帜这主意,乍看体贴入微,细想毛骨悚然。

所以武德九年玄武门,所以要闹得那么绝,要兄弟死尽、父亲上海舟,简直要逼宫让位,是因为这对父子联手打下大唐时,早已明白彼此的厉害——但凡给对方这个狠人,留一点点翻盘余地,那就后患无穷。要斗,就是不死不休。毕竟,整个天下都被父子俩绝杀过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