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导部属的人,对于管理原则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一套明确的方法,并本着确定的经营方针行事;否则,即无法推行其业务。
所谓信念,比较抽象,其意就是指要有工作信条。有的公司在信条里列有“尊重他人”、“多花点心力”等项目,这些条文务必要具体可行,使部属容易了解才是。譬如:
要爱公司如家。
要注意节约。
要养成工作的主动性。
坚守贯彻始终的工作态度。
视质量为生命。
像上面的信条,有些比较平稳可行,有些而趋向极端。从信条中,亦可以看出主管的个性。除此而外,这些信条与主管所属的企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信条的制定,一定要出自主管之手。若随随便便将古今中外贤人君子、英雄豪杰的座右铭搬过来,然后说:“这是我所订下的信条”,则毫无价值可言。
拟订信条时,要考虑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本身个性和工作性质,然后再订出信条,方能收到具体的效果。
所订出的信条要能通过工作来实行方针,因为再好的信条若纯属空谈、毫无用处,反会招致下属的窃笑。所以记住:通过实践,信条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所以,在形成工作信条时,一定要有客观的标准可以检验。这使人想起“滥竽充数”的故事。齐宣王听竽,想其一定颁布过“吹不好的人不能入选”的条令,但因他听竽的方式根本无法辨别谁吹得好,谁吹得不好,致使南郭先生这样根本不会吹竽的人也能混迹其中混口饭吃。到了齐湣王,由于工作方法变了,要一个一个听,南郭先生就再也混不下去了。
我们现在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工作信条的问题,也就是在一个公司里,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何种行为是值得鼓励的,何种行为不受鼓励。这是从道德角度“教化”员工朝什么方向发展,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从成功企业都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看出来。
建立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国内企业成立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所以无法与国外那些动辄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相比。可以采取的一个比较简洁实用的方法就是制定《员工手册》,把你希望员工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以文字形式写入这个手册,使员工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坐标。在这个手册中,既可以有硬性的即规章制度性的东西,如迟到多长时间扣多少钱,出一个次品罚多少钱;也可以有软性的东西,比如讲明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公司好评,或公司赞赏什么样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员工手册》就好比是员工行为的“宪法”,它在你公司内部通用,成为你公司向上发展的一种引导性力量,久之,自会生发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员工手册》在制作之初,不必要求那么完善;随着企业的发展,它会逐渐地完备、发展起来。你可以发动公司员工来共同做这件事情,这样,“群众”自己制定的“规则”,自会更加用心地去遵守,这是很好的一次员工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