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教授错在哪里
6098600000030

第30章 策略管理学教授错了

机会总是躲在风险背后,保守的决策者,就像戴着眼罩的马匹,没有周边视野,当然只见风险,不见机会。积极进取的决策者,看机会胜于风险,只要衡量机会大于风险,或者风险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会勇于前进。

1977年,美国策略管理学教授Richard Rumelt在EMBA(高阶经营管理研究班)期末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题目是“本田机车应该跨入全球汽车市场吗?”

当时,日本的本田公司尚未开始生产汽车,但已有此企图与规划。另一方面,那时候全球汽车市场已经呈现饱和状态,而且既有的日系、美系、欧系车厂都各有所长,整个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本田既无特殊汽车制造技术,又必须要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上,以大量资金和辛苦的过程布建汽车经销体系,实在是让当时的汽车同业与管理学界普遍看衰。

所以,Richard Rumelt教授自己也承认这道考题是“送分题”,明显已经知道答案,学生只要根据学理,将否定的原因推论分析出来即可得分。相反的,如果有学生的答案是本田应该进入汽车市场,他的考卷将会得到零分。

可是到了1985年,Richard Rumelt教授发现自己错了,不但本田汽车已经成功上市,在美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他自己太太所开的汽车竟然也就是本田的产品。

怎么回事?难道所有的策略管理学说都错了吗?那些论证、逻辑分析都不管用了吗?还是本田公司有特殊经营能力,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

在大学企业管理系、管理研究所度过六年,又在大企业浸淫于策略管理业务二十余年,却眼看着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愈来愈大,愈觉得所谓的“策略规划”其实是“策略鬼话”,或者是“打高空”,不踏实,而愈来愈感茫然之际,加拿大McGill大学Henry Mintzberg教授著作的《策略巡礼》(Strategy Safari)一书,终于让我豁然开朗,解开心中的谜团。

如同书中所述,原来“策略管理是搞得盖天价响、成本其实很高的失败游戏”,而且“策略之于组织,就像眼罩之于马匹,可以让它保持直线前进,但是很难激发出其他周边的视野”。

事实上,策略管理学说没有错,错的是应用管理学说的人。运用同样的策略分析方法、工具,不同的人可能会导出不同的结论,差异在于“周边视野”。

机会总是躲在风险背后,保守的决策者,就像戴着眼罩的马匹,没有周边视野,当然只见风险,不见机会。积极进取的决策者,看机会胜于风险,只要衡量机会大于风险,或者风险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会勇于前进,这就是周边视野的价值。

以台塑集团的六轻投资案为例,当初从宜兰县被赶到桃园观音,再被赶到云林现址,厂址从现成土地变成填海造地,投资金额由新台币四百亿膨胀至二千余亿,如果按照我们这些学习管理科学的人,依循科学方法计算投资成本、收益与报酬率,这个案子绝对没有经济效益,遭到搁置。可是,因为王永庆先生有过人的周边视野,坚持推动,以致造就今日台塑集团的盛势。

回顾台湾钢铁公司第四阶段扩建计划,当年在各单位提供的数据下,怎么计算也难有令人满意的投资报酬率,经当时任职企划处,包括我在内的三人项目小组,自行寻找数据论证,以每吨热轧钢品售价400美元(长期平均水平推估),取代业务部门提供的360美元(当时的国际行情),终使该计划通过层层审查,而后于1997年5月完工,以致台湾钢铁公司能够安然度过亚洲金融风暴,并在2003~2004年市场景气中,获得空前的效益。

目标管理,在管理学和成功学上的定义不同。管理学上的目标管理,是以看得到的现况去拟订未来的目标;成功学的目标管理,则是根据自己心目中的企图、愿景设定目标,然后寻找资源与方法去实现;两者的差异在于,是否戴着眼罩以致遮住周边视野。

管理学上的目标管理,可以在学校里学习,成功学的目标管理,则须在企业实务中历练,并且要跟对有远见的老板、有愿景的企业才能学到。

21世纪是一个快速动荡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愿景领导企业,颠覆传统循序渐进的时代。传统管理学上的目标管理,已经降格到只能适用于中低阶层的管理,而企业高阶层的领导,需要转换为成功学的愿景领导模式。

任何人或组织,只要有旺盛的企图心、有愿景、勇于设定目标,自然就会尽一切努力去寻求方法和资源,以实现目标,同时也会有一些可用资源与助力,自动向他们靠拢,这就是成功学所讲的目标管理,也是“天道”的一部分。

相反的,一个企业或个人,如果没有勇气追求成长目标,必然就不会有成长的可能,而且不进则退,连他原来所拥有的也将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