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那些时光教我的事
6188300000022

第22章 人生无常 (2)

当然,我无意于批评他人的生活路径,也不想向人们推举他的选择。我只是想说: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都在行走着,但别忘了一定要选好自己的方向,一定要选准自己的道路,走出自己生命的精彩。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倾听自己心灵的召唤,千万不要在茫茫的人海和纵横交错的路网中,迷失了自我。

行走,只为心灵的召唤。多么简单,又多么艰难。仅仅是想一想还不够,还需要真真切切的行动。

在我家楼后面,有一排排农村里常见的那种瓦房。那年春节前,我刚失业,一个人在屋里待着,便时常听见楼下“咣咣”的劈柴声。起初,我还没有太在意。在随后的几天里,那声音开始很无情地折磨着我。有时吵得我心烦意乱,我就索性站在窗口,看那个老人劈柴。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老人身边的木柴却不见多。很显然,她是在为自己准备过冬的柴火。可新年马上就来到了,这个时候还在做着劈柴的事怎么说也有点“不合时宜”。

父亲和母亲都在为过年做着准备,街上也是一片喜庆的样子。可我却不可自拔地陷入一种对理想与前途迷惘的困境中。

今年冬天少雪,外面的阳光暖暖的。有一天早晨,父亲叫上我一起跑步。我懒懒地跟了去。跑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小山上时,太阳才探出头来,发着冷冷的光。淡淡的雾把太阳围了起来,像一圈斑斑的锈。我触景生情,感叹了一番。父亲拍拍我的肩膀,说:“送你四个字——阳光不锈!不知你有何感想,这是我刚看到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多余的话,父亲没有说。回到家,我伫立窗前,一直在想着父亲意味深长又充满诗意的话。像往常一样,耳边响起了“咣咣”的劈柴声。

我反复咀嚼着那四个很诗意的字——阳光不锈,心灵深处有一丝清冽的甘泉注入我的血液。楼下的老妇人还在做着她不厌其烦的“工作”,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她似乎并没太在意,或许她能悟出“阳光不锈”的韵味吧,所以才如此眷恋着阳光下的劳作。

多日来潮湿的心竟忽然被“阳光不锈”和劈柴妇人的动作引发的思考烘暖了。我读到了老妇人用她单一而重复的动作为生命押上的韵脚——这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吧,每天都做一点,才能把生命中那些平淡的日子串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哪怕寒冬在即,也不该忘记准备过冬的柴火,虽然准备的过程中会有丝丝的寒意袭上心头,可只有准备了,生命才会在寒冷里尽享暖意——而且永远不要觉得晚,不要因为冬天已来临,就以为接受寒冷才是唯一的命运,更不要让属于自己的阳光生了“锈”。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漫天的雪花飞舞时,我看见窗外老人家的烟囱上正飘着一缕白烟,她的屋子此刻一定充满暖意吧!而我心中也正温暖如春。因为我知道,阳光不锈,明媚的阳光会永远照耀着我的每一天。

日前笔者参加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一个合肥笔会,此间碰到河北衡水老乡,有幸打听到了失去联系三十多年的一位中学老师的电话号码。喜出望外,饭后赶紧拨打手机,很快梦想变成了现实。电波在千里之遥的空中来回穿梭,传递着我们那些老师同学的近况,F在中国美术学院留教,T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J成了有名的私企老板,H已是省里教坛的名流……士别三日,还当刮目相看,更不用说三十二年时间!有的沉沦下去,有的浮出水面。沉沦下去的,那时很有口碑;浮出水面的,当初并不显眼。我和老师围绕他们靠的是什么这一话题议论了半天,还是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坚守”两字能够解释一切。

“行文看结穴,为人重晚节。”这说明,节操对于个人来说,十分重要。是啊,人生多少失败者最后长吁短叹后悔的不都是对当初的志向不够坚定吗?坚守乃是人生的一大课题,谁能把握得好,他的人生必定收获甚多;谁若把握不好,注定就是人生路上的失败者。

历史上许多人物,包括一些声名卓著的帝王将相和农民领袖,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虽能慎初,却未能坚守。晋武帝司马炎就是一例。晋武帝初即位时,以恭俭著称。一次。太医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毛精心装饰的衣服,武帝认为太过华丽、奢侈,不仅当众把太医斥责了一番,还命令即刻将这件华美的衣服焚于殿前。后来灭了吴国,天下太平了,晋武帝便开始追求奢侈的生活,沉湎物欲,声色犬马,日日宴饮,夜夜笙歌。晋武帝之初俭终奢,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历代封建王朝从兴到衰的必然规律。李自成、洪秀全也是因为不能坚守而导致国破身亡。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则可以说是我们党的队伍里未能坚守的典型。

如今在这充满诱惑的年代,坚守对于人们来说依然是件艰难的事情。如果我们不甘随波逐流,远方还有梦想的话,那么只有坚定地守住自己。回想学生时代,哪个不是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憧憬未来充满幻想。彼时我们都很努力,很快就取得了学业上的初次成功。可这仅是人生的开始。踏上人生第二起跑线,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坚守才具有现实的挑战意义。我们目睹许许多多有才华有潜力的青年,一旦接触社会这个舞台,逐步意志消沉,处世圆滑,生活情调庸俗,活得简直就像一辆失控的马车。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不仅青年难以经受坚守的考验,纵是许多身居要职的中年抑或老年,也难做到坚守如初。一份材料显示,某市自打1994年以来已被查处的局级以上干部当中,59岁以上的犯罪案件竟占2/3。这些“老字辈”的领导干部中,有大半辈子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也有长期兢兢业业,清廉自守的,还有不少人还因此获得过崇高的荣誉的。可是到了晚年,却经不起诱惑,意志消沉,私欲膨胀,在财色面前败下阵来,堕入了犯罪的深渊。《反腐败导刊》载文报道,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原总经理孙信昌,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能保持质朴的作风。

出差在外,他不住高档宾馆;每当渔汛旺季,他带头奔波在生产现场。不认识他的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也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模。然而年过五十后,孙信昌却“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有权不用过期就要作废了”,于是放松了思想改造,开始放纵自己和妻子,对贿送的钱物“来者不拒”,终于在功成身退之际,晚节不保,身败名裂。不知这老头儿少时可否读过公孙仪吃鱼的故事?要是读了,回想起来。一定是很后悔的。可见,坚守并非易事。一人一时一事谨慎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没有坚强的意志支撑坚守,说啥也是瞎子点灯。

唐朝名相魏征认为“善始者实繁,善终者盖寡”,这也许是一时之“事实”,并不就此说明“自古而然”;然而,它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如朱熹所说的“保初节易,保晚节难”。坚守其实就是一种境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含义自然也是不同。年轻时坚守,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前进方向:中年时坚守,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人生退路;老年时坚守,则是进退自如品自高了。一人要想保持内心的清静,品格受人尊重,一辈子都能安逸地生活,他就必须学会坚守。明末清初,一位有名的诗人活到七十多岁去世。时人评价他说,“如果他四十岁死,是烈士;如果他五十岁死,是名士;如果他六十岁死,是弄臣;如果他七十岁死,是小人。”由此可见,在特别看重气节与操守的中国,有时长寿未必就是一件幸事。一个官员懂得坚守,他会拒绝贪占成为一个清官;一个商人懂得坚守,他会放弃投机,财源细水长流;一个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懂得坚守,他会拒绝慵懒和浮躁,时间久了,必能弄出洛阳纸贵的佳作。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一百多年以前说过:“只有抗拒诱惑,你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未能坚守,究其原因,有人对比自己的所得,内心失落,心态失衡,于是产生了赶快补偿的错误心理。再一种是抗不住诱惑,产生了及时行乐的想法,特别是在灯红酒绿面前,失去定力,“心花、头晕、目眩”,对奢靡的生活由向往到痴迷,热衷于上赌场、进舞厅、泡小姐,终于“潇洒”掉了自己的晚节。再有一种是侥幸、冒险心理作怪,一些人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或自恃德高望重,无人猜疑;或者抱着“冒险一次,享受终生”的念头。企望通过“博”一把来“安享晚年”,结果,自然是伸手必被捉,不仅赔进了自己的晚节,还连累了自己的子女。对此,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特别让我感到痛心的是,有的人表现一直是好的,快要离休退休了,本来可以功成名就,可以很好地安度幸福的晚年生活,最后却搞得自己身败名裂。”

关于坚守,作家鲁先圣先生曾写过这样一段精辟的文字:在尚未成功的时候坚守自己,才不会失去希望;在紧要的人生关口坚守自己,才不会与机会失之交臂;在大功告成之时坚守自己,才不会功亏一篑。在没有成功的时候坚守自己,是人生的意志;当功成名就之时依然能够坚守自己,则是人生的大意志和大智慧了。

有一个青年,师大毕业后一直不顺利,一开始是在县里的某个中学任教,后来莫名其妙地被辞退,原来是有人顶了他的位置。他于是四处说理,可是碰触到的总是一堵堵冰冷的墙。就在此时,和他相恋了三年的女友弃他而去。本来他以为就算事业上有再大的挫折,也有一份爱情作为他最后的退路,能给他以温暖,可是此时他却真正地一无所有了。

那些日子他也曾四处去找工作,可是总是遭到拒绝,于是他年轻的心便有了沧桑感,觉得世界就是这样冷酷,根本毫无温暖可言。他想到了逃避,正巧在黑龙江最北端的一个小镇有个中学招聘教师,那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工资低,待遇一般,环境恶劣,根本没有人愿意去那里。而他却毫不犹豫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