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6245900000019

第19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侠客篇(3)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他曾经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不过,他的脾气也不大好。有一次,他在榆次和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荆轲扬长而去。

接着,他又在邯郸和鲁句践下棋赌博,结果互相争吵起来,鲁句践怒斥他,他仍扬长而去。

从这些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荆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浪子”形象,很难规规矩矩地生活。后来,他又游历到燕国,和当地擅长击筑的狗屠夫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

荆轲喜欢喝酒,每天和高渐离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着唱着就哭了起来,认为天下没有知己。燕国处士田光也认识荆轲,认为他不是平常人。

就在燕国的这段时期内,燕国的时局出现了一定的动荡。当时,适逢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唯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和田光商议如何抵抗秦国。

在荆轲的人生中,田光对他有知遇之恩。太子丹对田光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

“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向你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大喜,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

就在田光离去时,太子丹突然对他说:“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接着,田光找到了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您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

“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

田光说完这些话,当场自刎身亡。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丹大哭,为田光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而伤心。

等到情绪平稳后,太子丹对荆轲说:“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

王翦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

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

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

荆轲沉思了片刻,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这才让荆轲答应了下来。

听到荆轲应允,太子丹非常高兴,尊他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地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然而过了很久,荆轲并没有去行刺的意思。这时候,秦将王翦攻破邯郸,俘赵王迁,并入赵国土地,而带兵向北到燕国南界。

太子丹很担心,就对荆轲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虽然想长久地让您享受,但没有时间了。”荆轲说:“太子的意思我知道了。但一定要有信物,否则秦王不会相信。从秦国逃来的樊於期将军,秦王悬赏金千斤邑万家来要他的首级。如果用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接见我,这时我就可以报答您了。”

太子丹很欣赏樊於期,因此自然没有同意这个要求。见太子丹犹豫,荆轲竟然自己找到了樊於期。他对樊於期说:“秦王对您可以说太狠毒了,父母和同家族的人都被杀害了。现在又听说秦王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

荆轲的话,让樊於期不由泪流满面。他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恨入骨髓,考虑再三,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报仇罢了。”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不但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而且可以为您报仇,您看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您究竟想怎么办?但说无妨。”

荆轲说:“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进献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就会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您的大仇可报,燕国遭受的耻辱也可以洗刷了。将军可有这番心意呢?”

眼见自己有机会报仇,樊於期没有犹豫,咬了咬牙,拔出宝剑抹脖自杀。太子听说这事,急忙赶来,伏尸痛哭。可是他明白,人死不能复生,所以只好用匣子把樊於期的头盛了,依荆轲之计行事。他又让工匠用毒药水淬染匕首,尽量保证万无一失。

一切准备妥当后,太子丹派荆轲为正,以13岁的勇士秦舞阳为副,出发去秦国。所有人都知道,这次行动几乎无生还的可能,于是太子丹和宾客都穿上了送葬的白衣到了易水河边,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

荆轲又踱上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完,他上车而去。就这样,荆轲踏上了行刺之路,更踏上了悲情之路。

悲情史

荆轲和秦舞阳到达秦国后,立即带着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收了贿赂,蒙嘉自然替他们在秦王的面前说起了好话:“燕王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和各方诸侯同列,像秦国郡县一样进奉贡品,只求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

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向大王陈述,特地斩了樊於期,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都封装在匣子里,燕王又亲自在朝廷送行,派来使者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换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封藏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舞阳突然脸色陡变,浑身发抖。毕竟,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场面,不可能不紧张。

这时候,荆轲灵机一动,回过头朝秦舞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谢罪说:“大王请息怒,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于是,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秦王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又叫荆轲拿地图来。

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见到匕首,秦王当即吓得跳了起来,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的胸口直扎过去。秦王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而荆轲,自然是紧紧地逼着。

这样的场景,让在场的所有秦国官员都愣住了。他们想帮忙,但手无寸铁;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的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用手中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趁这个机会,大臣们才对秦王大喊:“大王把剑背起来!”秦王这才把剑背起,拔出剑来砍荆轲,一下子砍断了他的左腿。

这一剑,让荆轲站立不住,摔倒在地上。不过,他依旧没有放弃刺杀的机会。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过去。秦王往右边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秦王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8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

荆轲话音刚落,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被武士们杀了。

这次刺杀,让秦王大为震动,对燕国更加仇恨,于是增派军队赶往赵国旧地,命令王翦的部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精锐部队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燕王一时手足无措,只好采用代王赵嘉的主意,杀了太子丹,打算将首级献给秦王。但秦军仍旧继续进攻,5年之后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秦国统一天下。

可惜荆轲一身侠义,却因为行刺失败,导致自己的国家反而更加迅速地灭亡。

评说台

虽然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并且自己也命丧黄泉,但自始至终,他一直是作为反抗强暴的英雄形象出现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就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

当年唐雎当廷怒斥秦王时曾经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而与专诸、聂政、豫让相比,他们的行刺纯属“士为知己者死”,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大事”,因此,他自然名列“四大刺客”之首,是人民心中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