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赵武灵王作为雄踞一方的霸主,被围困的3个月期间,竟然没有一个忠于他的亲信前来搭救,也没有任何大臣挺身而出,更没有任何援助势力前来干预,这固然说明了公子成军力的强大,也反映出当时多数人对赵武灵王持否定态度。
但不管怎样,经过赵武灵王对赵国的整体改造,赵国有了全新的形象,这让赵国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具备了与秦国等争霸的资本。这份功绩,是无法抹杀的。
项羽——西楚霸王,乌江自刎成遗憾
人物志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他身高6尺,力大如牛,能轻松举起几百斤重的铜鼎。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公元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风云榜
“力拔山兮气盖世”。在历史上,项羽是一个因失败而被称之为英雄的异类。
项羽由叔叔项梁养大,从小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于是,他的叔叔项梁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
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说,学写字只够记个姓名罢了,学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对抗上万人的本事!”
在叔父的教育下,项羽不断学习兵法,这时候,他的抱负更大了。当他在吴城看到始皇帝的英姿,潜伏于体内的功名欲立刻极大地震动了他,于是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项梁连忙掩住他的嘴,说:“毋妄言,族矣!”
项羽那时不过是个青年,却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代表了所有楚国人的心声。从那时起,项羽正式走上了自己的“霸王”之路。在秦末大革命中,他顺应形势,很快成为一名杰出的领袖,让项羽这星星之火很快烧成了燎原之势。
在救援赵国的巨鹿之战中,项羽利用“破釜沉舟”之计,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声。公元前208年9月,当项梁引兵进至定陶西北时,遭到秦军章邯优势兵力的袭击。项梁战死,起义军失利。这时楚怀王已迁都彭城,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领兵北上救赵。
当宋义率领大军行至巨鹿时,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旺盛。但是宋义却是个极端自私卑劣的人。他一面用甜言蜜语获得了楚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一面又和齐国勾搭,寻求自己的外援。
当他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想等秦军和赵军打上一仗,让秦军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进攻过去。
这一停就停了46天,宋义每天只是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之事。项羽耐不住性子,就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然而,自大且自私的宋义却拒绝了项羽的请战,还把他羞辱了一番。随后,齐王田荣见宋义手握重兵,正想拉拢他,就请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去做相国。宋义得知这个消息,高兴万分,亲自把儿子送到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并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
此时,项羽为救赵的事心急如焚,他气愤地对将士们说道:“我们本应齐心协力,攻秦救赵,可是宋将军却不引兵渡河,整日饮酒,还说什么让秦赵相拼,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一个小小的赵国,怎能抵挡得住虎狼之秦呢?秦赵之战,胜败昭然,有什么渔利可收?宋将军手握重兵,身负重任,却心怀不轨,我看他是个不效忠国家的臣子!”
第二天,项羽趁升帐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给杀了。他提着宋义的头,对将士们说:“宋义背叛大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将士们大多是项梁的老部下,所以自然都很赞成项羽的做法。
接下来,项羽表现出了十足的霸气,决定与兵力数倍于自己的秦军决一死战。他深知秦军筑道至巨鹿城下,布阵严密,无懈可击,可他却把手一挥,对赵国的使者说:“你回报赵王,项羽一定不负贵国厚望!”
随后,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3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们说道:“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3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结果大败秦军。
在项羽的勇猛之下,秦军接连败退,两天之内就吃了9次败仗。项羽见秦军已经溃不成军,就派英布、蒲将军夺取秦军甬道,杀秦将苏角,活捉王离,涉间葬身火海。章邯见大势已去,被迫率领20万秦军投降项羽。
这次战役,项羽利用过人的勇气消灭了秦军主力,对于推翻残暴的秦王朝统治起了关键作用,而项羽本人也赢得了威名,这为他以后当上“西楚霸王”打下了基础。此战过后,项羽被一致推举为“诸侯上将军”,一下子成为了反秦阵营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和领袖。
不过,随后在与刘邦争天下时,项羽的直率个性却愈发强烈,不断地支配着他的行为,给人的感觉是一眼就能看透,把自己陷于极度危险之中。因此,在楚汉相争之中,他虽然占尽优势,却不断丧失机会,最终在乌江兵败自刎。
悲情史
综观项羽一生,既可被称之为“霸王”,又可被称作为“没有心机的人”。
项羽打下自己的“霸王”名号后,能与之抗衡的对手少之又少,而他的大军到了函谷关,却受到刘邦手下的阻拦,自然怒气冲天。于是,他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在攻下城池后,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道:“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闻,大骂刘邦,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l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可以说主动权完全掌控在项羽手里。
刘邦得知此事后惊慌失措,于是请张良陪同,想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100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北作战,我在黄河南作战,却没有料到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项羽见刘邦如此“窝囊”,心中的怒火自然消除了大半。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作陪。不过在酒席上,项羽的手下范增一再使眼色,并且举起玉佩,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见项羽心慈手软,只好决定自己下手。他走出营门,召来项庄行刺。项庄于是进去祝酒,祝过酒,说:“大王跟沛公一块喝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的,让我来舞剑吧。”项伯见此情况,也拔剑起舞,准备阻挡对方行刺刘邦。
谋士张良自然明白其中的缘由,于是主动起身向项羽告辞,离开酒席,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闻知此事,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直竖起来,眼睛瞪圆,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这时候,项羽没有大怒,反而有些吃惊,问道:“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什么?”张良已经跟了进来,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项羽听罢,赐酒赐肉。
对于项羽的赐酒,樊哙说:“我连死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楚怀王曾跟各路将军约定,‘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封他做关中王。’如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东西分毫都不敢去碰,把皇宫封闭起来,将部队带回霸上,等待大王到来。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沛公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啊。”
樊哙的话,让项羽无言以对,只好说:“坐吧。”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霸上去了。范增知道了,很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说:“唉!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项羽原本可以除去对手的最佳机会,就这么丧失了。如果能听范增所言杀了刘邦,那么以后天下就是他的了。鸿门宴的迟疑,为他的悲情结局埋下了伏笔。乌江自刎,更将他的悲情色彩推至顶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韩信十面埋伏,困于垓下不可动弹。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可对方各处严阵以待,根本没有突围的机会。于是,项羽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
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项羽的兵士逐渐减少,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听到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这时候的项羽,已经没了霸王的气概。他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他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随后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800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5000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等到他渡过淮河、赶到东城时,只剩下28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深知自己没有逃脱的机会,对手下骑兵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8年,经历过70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3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4个方向。
然而,虽然他杀了一名大将,却依然无力回天,带着不多的将士,最终逃到了乌江边(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于是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1000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谁知,项羽苦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8000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说完,项羽令将士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几百人。忽然,他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面向项羽,指着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儿好处吧!”说完就自杀了。
项羽个性强烈、爱恨憎明,无愧为一代英雄。但是,他却没有身为枭雄的收敛、心机和心计。
评说台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如项羽这般的军事统帅少之又少。他能征善战,豪气盖世,叱咤风云,一生大战数十次,巨鹿之战、楚汉之争,都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
然而,这些胜利却不能掩饰他的缺点。项羽的悲情,不在于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自己。
后人在评论项羽时,对他做出了这样的结论:暴躁易怒、有勇无谋、爱慕虚荣。当他听说刘邦已经入居关中时,想的不是如何对付刘邦,让刘邦从中让出,而是大怒,立即下令犒劳士卒,要去破刘邦的军队。这充分表现了其暴躁易怒的性格。
而当他听说刘邦所占据的关中有许多金银财宝时,更是愤怒之极,也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之人。
与此同时,目光短浅也是项羽不可回避的性格弊端。他不听范增的忠告,就已经注定了他悲剧英雄的下场,充分表明了他的自满自得,缺乏从谏如流、足勇少智的领导性格,反而衬托出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沉着冷静,樊哙的忠诚勇敢。
就是因为项羽的这些性格缺限,让他在与刘邦“争天下”时,一步步错失机遇,从主动变为被动。刘邦以“先君子后小人”的手段取得了胜利,突出表现了项羽的憨直、妇人之仁和粗疏寡谋。
当然,虽项羽在乌江自刎,却不能抹杀他的英雄气质。他有情有义,面对虞姬的自刎,心中痛苦万分;有尊严、有志气,不失男儿本色,即使大难临头,也不会委曲求全,而是选择最有尊严地死去,以保自己宁死不屈的形象。所以,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学家、戏曲家在不断歌颂项羽,歌颂那份震撼人心的英雄形象。
项羽的形象,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未曾磨灭,无怪乎著名诗人李清照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朱由检——勤政君王,魂断煤山
人物志
朱由检(公元1610年~公元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为明朝末代皇帝。
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公元1627年~公元1644在位,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情皇帝”。
朱由检在位17年,一生颇多抱负,然无力回天,不能阻止明朝灭亡之势。李自成大顺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卒后,南明弘光年间谥思宗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清改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
风云榜
朱由检为了重振明朝声威,改善父兄传给他的“烂摊子”,可谓费尽心机。
1627年,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病故。因为朱由校无子,所以这个喜欢做木匠活的天子将皇位传于五弟朱由检。那时,朱由检不过17岁,还只是一个孩子。尤其是面对明末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很多人都悲观地以为,明朝马上就要完了。
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尚未成年的皇帝,却表现出了过人的抱负,他从哥哥手上接过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朝。但他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亲政之初就采取韬光养晦、以守为攻,怀柔和麻痹权臣的策略。待政权根基稳固之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漂亮地解决了客氏和魏忠贤集团,展现出了成熟而高明的政治智慧。
魏忠贤(公元1568年~公元1627年),原名李进忠。由于擅做木器,颇受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明熹宗朱由校的喜爱。就是皇帝的纵容,让他拉开了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谀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
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迫害东林党、陷害皇后,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