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的第一个电话局,也是由盛宣怀建立的。1899年11月,督办电政大臣盛宣怀上书奏请开办电话业务,区区一本488字的奏折,却涵盖了开办电话业务的意义、电信业务发展的趋势以及电信业务经营管理的方式等。之后经过4年多的努力,1904年1月,清政府终于在北京东单二条安装了100门磁石式电话交换机,开办第一个官办电话局。在100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这样的设想,就足见盛宣怀的前瞻性无人可及。
除了在政界和实业领域一展拳脚,盛宣怀还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慈善之心。在上海图书馆保存的近18万件《盛宣怀档案》中,有两万多件档案都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慈善事业相关。光绪三年至四年(公元1877年~公元1878年),华北遭遇极其严重的旱灾,饿殍千万,史称“丁戊奇荒”。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指派下,盛宣怀在献县主持赈灾,并提出“劝捐”。
所谓“劝捐”,就是在民间开展募捐义赈。此后,依托上海工商界的财力,通过绅商集资和社会募捐来进行义赈,成为盛宣怀赈济灾民的主要途径。
从1900到1901年,陕西又暴发旱灾。这时候,盛宣怀与严信厚、施则敬等人在上海募集善款,组织义赈。1906年,苏北水灾,灾情奇重。盛宣怀同吕海寰一道全面主持了对苏北的义赈,一方面筹措赈灾款,一方面选派义绅前往赈济。在这次救济中,盛宣怀前后捐助铜钱达1000万串。
直到晚年时,盛宣怀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公益心,对江南地区的绅商长期以来乐于参与灾赈活动屡有褒言:“江南义赈,闻于天下,垂四十年,凡遇各省荒歉偏灾,一经官绅布告,靡不竭力集资,四出拯济。”
这是基于他数十年来主持义赈活动事实的基本结论。正是因为热衷公益活动,1910年,清廷降旨,任命盛宣怀为“红十字会会长”,这是对他慈善事业最高的褒奖。他的一系列成绩,让他在官场中荣膺邮传部尚书,成为省部级高官;而商场上,清末最著名的各大企业、金融机构均为其所控制。可以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能够如此轻松行走于政商两界的,盛宣怀是第一人。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盛宣怀对于当时的洋务运动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他,也许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还要再晚上几年。
不过,盛宣怀实业兴国的愿望是好,但是对于已经病入膏肓的清政府,仅凭他和几个洋务派领袖,是不可能挽救大局的。再说,他的自己的某些行为也谈不上优秀,例如贪污。这,正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哀。
悲情史
盛宣怀在实业方面的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他也能做好其他方面,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众所周知的大英雄,而不是引来众多非议。因此,有人说为何盛宣怀不如他的对手胡雪岩出名,关键就在于他的爱贪、善贪,以至于让自己的英明毁于一旦。
清末年间,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所以从上至下各个部门贪污腐败之风日益滋长。虽然盛宣怀有振兴民族之梦想,然而身处这种环境之中,他也无法免俗。每每巨额交易,盛宣怀都会大吃回扣,可一夜暴富、天天翻番,以至硕鼠大如虎。
不过,盛宣怀虽然贪得无厌,但是他却很懂得关系学。每有进项,他首先向李鸿章孝敬一部分,以此巩固官场上的铁杆靠山,然后用金钱打通四面八方的人脉,与许多要员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形成暗中存在的关系网。有史料记载,在盛宣怀执掌上海招商局的19年,全局有股金2万股,他一人就占有11000股。
无论在哪个朝代,巨贪都是被有识之士所鄙夷的。因此,两江总督刘坤一多次弹劾盛宣怀,但就是扳不动他,可见官商巧妙的结合是何等难以攻破。同时,这件事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清朝的病早已深入骨髓。贪官横行,就意味着政权即将颠覆。
比招商局更有“油水”的,自然就是铁路局。盛宣怀作为铁路督办大臣干了9年,这期间同样敛财无数。据台湾学者凌鸿勋先生所著《盛宣怀与中国铁路》一书中统计,从光绪二十二年至三十一年,盛宣怀共修筑铁路2200公里,他从英国借了1065万英镑,盛宣怀吃回扣5%,折合中国的白银440万两,如此巨贪,世罕其俦。
盛宣怀之所以敢如此“贪”,关键就在于清政府知道他的重要性,所以有的时候不免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也正是因为他,导致大清王朝的覆灭导火索被点燃。宣统三年四月,时任邮传部大臣的盛宣怀突然下令,把“官督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
这样一来,投资粤汉、川汉铁路的股东们,一下子被剥夺得两手空空,由此引发了四川剧烈的“保路运动”。绰号“屠夫”的四川总督赵尔丰实行武力镇压,引起了更加激烈的反抗。四川兵力不足,清廷则派湖北的新军到四川参与镇压,由此造成湖北军备空虚。这一年农历八月十九武昌发生兵变,辛亥革命爆发。如此说来,盛宣怀无意中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他成了大清王朝的第一个掘墓人。贪官危及政权,这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证明。
辛亥革命后,清朝宣布灭亡,而盛宣怀的社会地位自然也是一落千丈,他在常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地产、当铺均被没收。逃往日本避难后,他致函各地的亲朋为他藏匿财产,真是爱财如命。盛宣怀死时有一份冗长的遗产清单,仅其家乡的一处住宅就有240间,一个田庄有地3000亩。他在上海的租界内的房产价值白银1000余万两。由此可见,在他任官的那些年里,他贪污了多少巨款!
不过,盛宣怀的实业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孙中山先生也无比佩服。1912年秋,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受孙中山之邀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1915年日本曾试图拉拢盛,但遭到盛的拒绝。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他的葬礼极其盛大,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也许九泉之下的盛宣怀得知此事,一定会很后悔自己的贪污行为。否则,自己在后人的心中,一定是完美无瑕,而不是被扣上“贪官”的帽子!
评说台
对于盛宣怀的评价,史学界和舆论界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但长期以来,对他的评价主要是负面的。
还有的人说,盛宣怀只不过是一个商人,与其他商人没什么不同,仅仅是一个彻底的逐利者。他会通过官商的身份牟利,甚至牺牲民间商人的利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盛宣怀作为一个高层官员不算太失败,在当时内外交困的窘境下,他灵活利用手中的资源,同时也采取一些具有超前意义的做法,突破保守派的阻拦,引进了许多新生事物,使近代工业逐渐深入中国。
但是,从企业家道德的角度看,盛宣怀为自己牟取利润的方式和数额是有污点的行为。即便排除意识形态的因素,这些污点也足以使盛宣怀始终无法摆脱被批评和诟病的阴影。
不过近年来,盛宣怀渐有被平反之势,这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实业之举。盛宣怀一生致力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营,对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盛宣怀之所以积极地创办和经营洋务企事业,是由于他认识到中国一定要变贫弱为富强,变落后为先进,才能不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为此,必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并根据“将本求利”的原则,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经营企业。所以,盛宣怀举办了中国近代社会非常需要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适应了时势的要求;他在经济上强调商办,强调与洋商争利,是符合了民族利益和客观经济规律的。
盛宜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式教育文化等事业,在中国当时都是前人所未做过的新鲜事,因此,可以说,盛宣怀是处于非常之世,做了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总的来说,盛宣怀的一生既有辉煌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当学习他的那种积极进取、科技兴国的态度,以此振兴中华。但是,他的那种贪得无厌,我们也应果断摒弃。
乔致庸——悲喜交加的晋商传奇
人物志
乔致庸(公元1818年~公元1907年),字仲登,出身商贾世家。
乔致庸自幼父母双亡,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在他的经营下,“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又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一时间乔致庸成为晋商代表。
20世纪初,随着列强入侵中国,大笔银子流向海外,乔致庸意识到国将不国,于是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1907年,89岁的乔致庸去世。
风云榜
提起乔致庸,看过《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的朋友不会陌生。由陈建斌主演的乔致庸,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晋商在清末时期的风云兴衰史。历史上的乔致庸正是如此。
乔致庸出生于商业世家,他的祖上乔贵发在乾隆年间,就已开始商业之路。当时,乔贵发为做生意走西口,在包头一个当铺当店员。十余年后,乔贵发开了小字号广盛公。后来生意不景气,广盛公面临破产。但广盛公的许多生意伙伴认为广盛公东家为人处世不错,不忍看他们破产,相约3年后再来收欠账。3年后,乔贵发不但还清欠款,生意还重新复兴,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而乔致庸,正是乔贵发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