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6245900000005

第5章 九五之尊气短,山河破碎心寒——帝王篇(5)

但是,由于骄傲腐化,战略决策失误,仅一个多月便在与满清政权的较量中败下阵来。这正应了近代民主人士黄炎培的那句名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洪秀全——传奇领袖的悲喜两重天

人物志

洪秀全(公元1814年~公元1864年),原名洪仁坤,广东花县官椿人。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

金田起义后,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称天京,一时拥兵数十万,有韦昌辉、石达开等大将,为清政府心腹大患。

l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渡过难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冬,天京为清军围困,弹尽粮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

风云榜

洪秀全,一个屡试不第的乡下人,居然掀起了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起义,可谓是一种“奇迹”。

洪秀全祖籍广东,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他3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时已经是25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

洪秀全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或许是因为屡试不第,或许是因为幻觉中的老人,从这以后,洪秀全的性情大变,言语沉默,举止怪异。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洪秀全最后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最后,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之下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随着对基督教的理解加深,洪秀全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

1847年,“拜上帝教”的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山区传教获得成功,信徒日增,形成“拜上帝会”。洪秀全闻之,不禁大受鼓舞,在1845年至1846年间,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宣传了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消灭“阎罗妖”的革命思想,这为他争取到了更多老百姓的信任。

随后,洪秀全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由于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决心掀起一场革命。

在这期间,洪秀全与冯云山及广西人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形成了领导核心,逐渐明确了推翻不信上帝的清朝统治者而另建新朝的目标。为了使信徒们坚定信念,洪秀全自称天父次子、天兄耶酥胞弟,其余5位首领为天父之子。

由于洪秀全所领导的革命军将矛头直指腐败的清政府,同时革命军对待农民阶级也是以安慰为主,可以说与当地人民水乳交融,因此,洪秀全在农民阶级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终于,在1850年夏天,洪秀全正式发动了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的首要目的,就是“反封建”。所以,洪秀全得到了百万农民的大力支持,当时许多农民都愿意追随洪秀全,这让革命军的势力大增,清军不战而乱。同时,洪秀全还颁布了简明军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无犯;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1850年1月13日,太平军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东山大湟江口,开始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因金田起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金田起义,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皆为壮族人。从此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拉开序幕。

由于洪秀全深知农民阶级的重要性,于是太平军所到之处,出现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的斗争场面。不少地主唉声叹气说:“丰收于我无份!”除此之外,太平军把一些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发挥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更让太平军的革命斗志越来越高。

1851年一月十一日,随着革命形势越来越好,洪秀全正式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第二年,他统率所编制的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入湖南进湖北,沿长江攻占了南京,并在此建都,改号天京,从而统治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并未停止自己反封建的步伐,他亲自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勾画出了他理想中的社会蓝图。在这一蓝图中,它实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每个人都应授与土地,并且强调,不论男女,都照人口平均分配,这一制度旨在建立一个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公有的小农社会的理想模式。

随后,他又参与辅政的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政纲,它主张兴办交通、银行和矿业等,虽然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倾向完全不同,洪秀全也表示完全赞同,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比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正是因为思想上的先进性,让洪秀全成为了当时令清政府不寒而栗的“头号要犯”,多次派兵进行围剿。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而领导人洪秀全更是民族的榜样,被后世景仰。

悲情史

中国有这样一句话:“盛极必衰”。太平天国也是如此。

随着定都天京,洪秀全的享乐思想愈发滋生,于是退居幕后不再打理国事,因此,太平天国的前期,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杨秀清的权力越来越大,这自然让洪秀全感到了一丝威胁,于是,两人的矛盾开始日渐激化。例如,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杨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洪秀全已经有些难于控制太平天国的局势了。

真正动摇了太平天国基础的,是内部政治斗争的不断加剧。

1856年九月,太平天国发生内乱。当时,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八月九日死后,消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杨秀清的这个举动,自然招致了其他领导人的反感。北王韦昌辉就曾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后来,陈承熔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韦昌辉九月一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二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两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内部的凝聚力大大下降,各个领导人心里也都有自己的打算。尤其是当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石达开府中的家属。

石达开闻之大怒,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

看到局面有些失控,洪秀全不得不处死韦昌辉、秦日纲和陈承熔,以缓解紧张局势。随后,翼王石达开开始主政,然而洪秀全对其并不放心,总担心他会兵变篡位,于是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这一举动,引起了石达开的不满。1857年,石带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从此走下坡路。

开国将领的死亡或独立,让洪秀全已经产生了些许失望。于是,他的猜忌之心愈发强烈,对任何人都难于信任。

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为军师、干王,名义上总理天国朝政,却不肯把军师的权力交给他。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异姓为王。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人心及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爵,末年封王者竟达两千多人。这种做法,导致了各地将领据地自重,太平天国的凝聚力进一步下降。

太平天国的内乱,加速了军民的失望情绪和离心倾向。因此,洪秀全更进一步沉溺和求助于宗教,以此寻求心灵上的安慰。他反复宣传天父天兄与其父子为“父子公孙”三代,其父子受天父天兄安排坐江山,因而是神圣不可动摇的。

随后,洪秀全又改国号为“上帝天国”,随即又改回用“太平天国”,并在“太平天国”之上加“天父天兄天王”6个字。这些宗教宣传和举措,因为缺少社会内容,未能起到鼓舞士气、加强权威的作用。甚至,原本反封建的他,反而采取了一系列封建举动。

太平天国末年,清军节节取胜,面对困境,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他们可以驱走清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太平天国国力大大下降,清政府加紧了镇压的步伐,甚至勾结外国侵略势力。

l863年,太平天国统治区相继陷落,天京被清军包围,弹尽粮绝,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责。

也许在洪秀全心中,此时他已完全陷入宗教之中,以为真的有上帝来拯救自己。l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清军终于攻破天京,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灭亡。

评说台

1851年~1864年,是属于太平天国的13年。这13年来,太平天国内部领导人多次变更,也经历了由盛至衰、回光返照的阶段,可谓极具戏剧性。因此,对于洪秀全的评价,史学家也有着激烈的争论。绝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和洪秀全是必须肯定的。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因为它代表了农民的利益:太平天国运动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伟大创造,给予了农民阶级一定的物质利益,反映了农民阶级渴望自由、平等的强烈愿望,也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内容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历史上农民起义者第一个有关分配土地的具体方案,体现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洪秀全的功劳是不容否定的。

第二,它提倡商业发展: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积极地实施对外贸易政策,并开展正常对外贸易,努力做到平等互利、独立自主,这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洪秀全对外来侵略者态度比较强硬,与孱弱的清政府相比,在对待外交事务上,洪秀全表现出了十足的魄力。比如,当外国船只闯入镇江、南京江面时,他下令予以炮击。

当英美公使询问太平天国对待《南京条约》和1844年诸条约的态度时,他不予理睬,实际等于否认了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太平军攻克宁波后,英军要求太平军撤走炮台,洪秀全提出“逐出宁波外人”,并称炮台是“自卫所必需,断不能自弃也”。

现在有的学者认为,洪秀全是不折不扣的“邪教总头目”,例如说他倾向暴力政权、过于提倡宗教的力量。然而,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洪秀全虽然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功过是非相比,过不掩功,他仍不愧为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

孙中山就将他创立的旧三民主义,看作是对洪秀全开创的太平天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动摇了大清帝国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代表民意基础的太平天国,制定了顺应民心的社会制度,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因此,对于一个封建社会下的农民起义领袖,能做到如此成绩,这就足够赢得后人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