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6245900000009

第9章 赤胆忠心扶社稷,肝脑涂地报君恩——重臣篇(4)

元世祖决定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可朝廷之上的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显然没有强迫他下跪的意思,只是惋惜地说:“你来这里时间也不短了,改朝换代是大势所趋,如你能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便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合适的位置。”

文天祥笑道:“谢谢你的这番美意,我授受不起,我是大宋的丞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

元世祖仍不甘心,又问:“你到底怎样才能归顺我朝?有什么条件?你尽管提出来,我都会满足你!”

文天祥回答:“好!那我就提一个条件!”

元世祖大喜:“什么条件?赶快说!”

文天祥哈哈一笑,说:“速求一死!”

元世祖备感羞辱,于是便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第二天,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要说?现在一切都能来得及!”文天祥怒斥道:“男子汉大丈夫!死就死了,哪这么啰嗦?告诉我哪边是南方!”

有人立即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说:“事已至此,我心中无愧了!”于是从容就义,时年只有47岁。

人们在收敛他的尸骨时,从衣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的死,可谓壮怀激烈、感天动地,古代虽从容就义者不少,但以名相之身而成为烈士者,恐怕唯其一人。

评说台

对于文天祥,历史和后人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甚至有人把他誉为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尤其是他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气节,更值得后人景仰。文天祥总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看做最高目标,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

有人在赞扬这位状元出身的丞相时说:以丞相之躯鞠躬尽瘁、扶颠持危,他和诸葛亮是相同的,但他能慷慨尽节;在举义倡勇、忠贞不二上,他又和张巡是一样的,但他官至丞相。而“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的评价就足以彰显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彪炳千秋的英雄。

当元朝统治者发现文天祥已经成为全民族的灵魂时,便开始提出交涉,要他让步。可在文天祥看来,元朝之所以敢这样对待他、屈辱玷污他的家人与同胞,还假惺惺地不杀他,其实就是怕成全他。

但元朝最后还是被迫低头了,开始善待他的家人,用高官厚禄吸引他转向,但文天祥依然不为所动,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场不能妥协的战争。文天祥虽然最终倒在了统治者的屠刀下,但却是应自己之邀,是他一个人打赢了这场战争,至少在精神层面。

当然,关于文天祥,也有不同的另类声音,说他是一个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人,可更多的人却对此观点不屑一顾,并迅速淹没了少数的反对声音,他们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和他对国家无私的忠诚只能体现个人,而元朝替换宋朝和个人的行为是不能拿来比较的,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文天祥是不能左右历史的发展的,但文天祥作为国家的一个将领,忠实地履行了他自己的崇高职责,而坚定地投身保家为国的行列,且义无反顾、忠贞不二。

文天祥的忠贞爱国的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值得世人敬仰。

岳飞——民族英雄,蒙难风波亭

人物志

岳飞(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岳飞自幼习武,从军后屡建奇功,被升为秉义郎。1140年,金兵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1142年,宋高宗听信谗言,暗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风云榜

岳飞出生于宋朝相州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早亡,由其母抚养成人。

传说其母曾在他的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4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因而出身寒门的岳飞就以驱逐胡虏、救民水火、恢复旧山河为己任,精忠报国、至死不渝,成为叱咤风云的杰出英雄人物。

北宋靖康元年冬,岳飞处理完家中诸事后,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成为刘浩军中的一名下级军官。当时刘浩见岳飞与众不同,就命岳飞招降吉倩,岳飞果然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380人,岳飞因此被补为承信郎一职。

同年十二月,康王赵构根据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设立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筹备武装力量,旨在为被金兵包围的宋朝首都东京解围。赵构很快就筹建了一支以他为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的军事力量。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

岳飞隶属刘浩前军。根据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首要任务就是火速赶往东京,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快速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武装冲突,并大败金兵。然后就与随之率军赶来的刘浩一起参加了东京保卫战,将金兵击退,解了东京之围。

不过,岳飞一人还是难以抵御大金的军队。靖康二年四月,已经江河日下的北宋终于扛不住威猛的大金的疯狂进攻,北宋亡国,连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成员也做了大金的俘虏,并被押往北方扣做人质。

五月,康王赵构自封为帝,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一开始,宋高宗坚决主张收复失地,并起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他主张反对议和,抗战到底。

赵构登基不久,岳飞便上书阐明观点:“如今陛下已登大位,江山社稷有主,已经具备了伐敌的能力,况且现在的部队已经初具规模,可是金国方面一直把我们看得很虚弱,我们正好利用他们对我们轻敌的时候发动突袭,而黄潜善、汪伯彦之辈却不能完成恢复中原的使命。微臣愿意替陛下效力,正好乘敌立足未稳之时,率军北上,一鼓作气,恢复中原指日可待!”

但令岳飞失望的是,宋高宗看过建议,不仅没有大加赞赏,反而认为他十分狂妄,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岳飞无奈,就北上投靠了河北招讨使张所的军中,做了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很快便将岳飞提升为统制。

建炎元年九月,张所命岳飞编入王彦部,北上抗金。岳飞的军事才华得到展现,数败金兵,声威大震。可王彦却保守怯战,不敢正面迎敌,岳飞只能孤军奋战,况且王彦连军中给养都不肯供给。缺草少粮的岳飞只得再次投靠宗泽,出任留守司统制。

宗泽死后,杜充代之,岳飞又官复原职。后来杜充准备回南宋首都建康,岳飞急忙进言:“中原之地寸土不可丢,如果今天一走,马上就会被金兵占领,如果今后再想夺回,非要用几十万大军不可。”但是,杜充根本不听,岳飞无奈,也只能随军而归。

南宋建炎三年秋,金国大将兀术率领金军渡江攻宋,侵犯江南。当时岳飞还只是一员偏将,奉命与其他16员偏将一起随都统制陈淬前去迎敌。正当两军激战之际,宋将王燮突然率部逃跑,致使宋军方寸大乱,金军趁机击溃宋军。

在宋军主将陈淬战死、其他宋将全都“作鸟兽散”的严峻形势下,岳飞仍然率部奋力作战。直至天色昏黑,岳飞才整军退守建康城东北的钟山。

这次战败,标志着宋朝的崩溃。不久之后,全权负责长江防务的宋军统帅杜充投降金人,原宋军的很多将士也就沦落为以掳掠为生的盗匪军贼。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使军心浮动,将士们深感前途渺茫,军粮也开始短缺。就连岳飞部下,有的军士也开始逃往其他各军。

面对统帅投敌、士卒溃散、百姓惶惶呼救的乱局,岳飞慷慨陈词说:“我等享受国家俸禄,当以忠义报国,建立功名,死且不朽。若降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那是好办法吗?谁再有二心,定斩不饶!”岳飞激昂的音容,感动了所有将士,他们不再萌生异志,都钦佩岳飞忠义爱国、勇武绝伦,纷纷表态愿追随他抗战到底。

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听说宋金和议即将达成,便立即上书表示反对,并再三强调“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强烈抨击了丞相秦桧居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怀恨在心。但高宗决心已定,对岳飞的正确建议置之不理,并最终达成了和议。随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

尽管岳飞反对和议,但高宗认为毕竟因为岳飞等人的战功为谈判增加了筹码,仍应当给予奖励。可诏书下了3次,岳飞却坚决拒绝一品官衔的爵赏和3500户食邑的封赐。后来高宗对他好言相劝,岳飞才勉强接受。并上书“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但高宗拒绝采纳。

宋金两国签署协议没过多久,金国便撕毁绍兴和议,金国大将兀术等分四路来攻。由于当时的南宋还陶醉在“和议”的成果里,根本没有防备,致使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沦陷。这时的高宗才急了,赶紧下令,命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敌。

在岳飞等人的顽强抵抗下,很快就在东、西两线取得对金大胜,失地也相继收回。岳飞跃马长江,挥师北上,实施了锐不可当的反击。

岳家军挺进中原后,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主力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挥戈上阵,所向披靡,大破金军引以为豪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把金兀术的部队打得抱头鼠窜。岳家军将士以“守死无去”的强悍战斗作风,压倒了敌人排山倒海的进攻。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虽然金兀术集合了10万大军进行抵挡,但却被岳飞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岳飞这次挺进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等十几个重镇,并打垮了金军的有生力量,使得金军军心涣散,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形势也发生根本逆转,如果再向前推进一步,那么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会彻底收复。岳飞也兴奋地告诉大将们:“直抵黄龙府,迎取二帝,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鸣。

然而,岳飞的赫赫战功虽然震慑了敌人,却让当朝的皇帝赵构也感到了威胁,尤其岳飞那句“迎取二帝”的话,更是让赵构深感不安。

一个国家不可能有3个皇帝,赵构因此对岳飞有了芥蒂。再加上岳飞曾经言辞激烈地抨击过丞相秦桧,这都为岳飞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隐患。

悲情史

岳飞出师北伐的节节胜利,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他认为如果形势照此发展,收服中原的愿望将很快变为现实。

可这位忠贞爱国的元帅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时候,一场大灾难正悄悄向自己逼近。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快速推进的关键时刻,朝廷方面却连下12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知道这一定是无耻的奸臣玩弄的丧国权术,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岳飞不得不忍痛班师。

一代爱国英雄、疆场骁将岳飞,面对奸佞却无可奈何,只发出了痛苦的感慨:“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戛然而止。

岳家军班师时,始终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财产,故意放言明日渡河,消息传出,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给岳飞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百姓南迁到襄汉一带创造了条件,最后岳飞才恋恋不舍地撤离中原。

可是,这时却出了一个无耻的小人,竟然飞马快骑,给金兀术送信:“太子千万别走,京城可以守住了,岳少保的兵马上就要撤退了。”消息得到确认后,金兀术便马上整兵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就又重新占领了中原地区。

岳飞回到临安,便立即陷入了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天罗地网。绍兴十一年,岳飞被以“谋反”之罪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监察御史万侯■亲自刑审、拷打岳飞,逼岳飞招认他们编造的罪名。据说当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在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把岳飞视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大言不惭地给秦桧写信,密告:“要想和谈,必须先除掉岳飞。”

在内外两股势力合围夹击下,岳飞依然正气凛然,光明磊落,忠心报国。

而负责审理岳飞一案的另一个御史中丞何铸,原本是秦桧的铁杆党羽,可当他看到刻在岳飞背后的“精忠报国”4个大字时,何铸良心发现,幡然悔悟,再也不忍心做此伤天害理的勾当,便去拜见秦桧,力辩岳飞无辜。

面对何铸的一再请求,秦桧也张口结舌,无话可答,就神神秘秘地向何铸透露了底细:“我也知道他冤枉,但这是天意,不可违背!”可何铸仍不退让,坚定地说:“无论什么样的阴谋,都不应当拿岳飞开刀,现在强敌未灭,却无故杀戮大将,这会让世人寒心、将士愤慨,这绝对不是江山社稷的长久之计。还望大人三思。”

但是,秦桧最终还是没能同意何铸的请求,坚持一意孤行。让秦桧为难的是,从岳飞身上,竟然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老将韩世忠再也看不下去了,就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支吾吾,含糊其辞,说了句:“其事莫须有。”

韩世忠义愤填膺,当场驳斥:“什么?‘莫须有’三字,这样的混账话,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尽管岳飞进行了艰难的抗争,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再加上高宗对自身的考虑,于是,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39岁。岳飞的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成为千古奇冤。

就这样,这位浩然正气、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没有倒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却惨死在奸佞小人的无端冤屈里,让世人无不扼腕。临死前,岳飞在供状上挥毫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8个大字。这是正义的呐喊,这是悲愤的呼声!

岳飞冤死风波亭,这是时代的悲剧。但是,他的精忠报国之业绩却是不可磨灭的。正是岳飞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了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