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6323100000029

第29章 见义勇为

《新华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勇于去做。这个故事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说,不是你家的鬼而你去拜祭,说明你有求于人,有功利的目的,这就叫“谄”,也就是献媚。在《增广贤文》中有这样的话:“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意思是说,崇尚道义的人会受到人们的钦佩,而贪利轻义之人不仅会遭到人们的鄙视,甚至连鬼都会讥笑他。见到应该做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当看客,却“不为”,那叫无勇。后人由此提炼出“见义勇为”这个成语。孔子说见义不勇为不能算真正的勇敢。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即“仁”决定着人心取向,“义”影响着人生历程。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说,成为后人见义勇为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源泉。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东汉末年,皇室式微,地方势力兴起,相互割据混战,阴差阳错成就了西北军阀、大野心家董卓的霸业。

自从董卓挟持天子、控制朝廷之后,开始党同伐异,滥杀无辜。某一日,他心情不好,就给司空张温定了一个谋反罪,命养子吕布砍去了张温的头颅,周围的人敢怒而不敢言。《三国演义》中把司徒王允描写成一位见义勇为的忠臣,貂蝉则成了见义勇为的美女。王允眼见董卓倒行逆施,心急如焚,他思来想去,用连环美人计,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再献给董卓,让他们反目成仇,好让吕布杀掉董卓。貂蝉义无反顾地配合。终于等到机会,王允和吕布商量妥当,在宫廷外面埋伏好精兵,让吕布趁机将董卓杀死,为朝廷除了一害。《三国演义》中,真正最讲义气的人是关羽,他已经成为中国民间义的符号。孔子被封为“文圣”,关羽被奉为“武圣”。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供奉武圣关羽的关公庙的数量则远远超过了文宣王庙。在清朝时期,仅北京一地的关公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公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祭祀孔子的文庙。据说,晋商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兴旺几百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晋商都拜关公,三国时的“汉寿亭侯”关羽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神,其地位非常之高。

晋商普遍讲诚信,重义气,同乡之间的同行不是冤家对头,而是合作伙伴。关羽与刘备、张飞当年在桃园三结义,许下了同生共死的誓言,并且他们都努力实践着许下的誓言。当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曹操的追剿下被冲散之后,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关羽在曹操部将张辽的游说下,与曹操约法三章之后依附了曹操。曹操为了收买关羽的人心,用尽请客送礼等各种办法,还相继给关羽送来美人、黄金、战袍、赤兔马,又利用手中的权力封了关羽一个“汉寿亭侯”。尽管这些物质利益很诱惑人,但始终未能改变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当关羽打听到刘备的下落之后,毅然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终于兄弟相聚。这段历史在我国一直以来广为流传,令人肃然起敬。关羽还是一位光明磊落、知恩图报的君子。当年身在曹营时,他帮助曹操斩杀了颜良和文丑这两员敌军大将,而且当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之后,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把守曹操败退的必经之路华容道。面对落荒而逃、狼狈不堪的曹操,关羽念起了当年曹操对自己的恩情,冒着违令杀头的危险,放了曹操一马,由此足见关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义”的繁体字为“義”,从“我”、从“羊”,同“儀”。

“义”字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指礼节、仪式;二是指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也即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比如说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三是指品德的根本和伦理的原则,比如说,贫士养亲,菽水承欢;严父教子,义方是训;四是指情谊、恩谊,如有情有义,忘恩负义,类似的成语有,义无反顾、义形于色、义正词严、见义勇为;五是指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如义父、义子、义妹;六是指行为超出常人的,有正义感的,如义士、义侠等;七是指不获取报酬的行为,如义演、义卖。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荣华富贵谁不想要?但是如果违背了“义”,发的是不义之财,这样的富贵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转瞬即逝。孔子宁可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中也有乐趣。孔子在谈到如何理政时则说:“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即从政者只要推崇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增广贤文》中有不少地方提到“义”,比如说,“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行义要强,受谏要弱”,“礼义兴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以直报怨,以义解仇”等。这些贤文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做人要崇尚“义”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