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6323100000031

第31章 祸起萧墙

《新华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指祸害起于内部。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季氏》,原文是,“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孔子教训他的两个学生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帮助主人出谋划策是你们的本分。如今,其他国家的人不服气,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你们看看,国内分崩离析、大家吵吵嚷嚷、意见不能统一,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出大问题。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孔子很担忧地说,你们的许多内政问题处理不好,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这样下去很危险。我恐怕季氏的危险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祸乱不会发生在外,而是在你们家影壁墙之内,即内部要出大乱子。果然不出所料,这话不久就应验了,不幸被孔子言中。

不久,季家兄弟内部果然发生祸乱。祸起萧墙这个成语由此而来。中国成语很微妙,和这个故事类似的还有一个成语叫“曲突徙薪”。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语云:“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客人建议主人,把灶头的烟囱由直改曲,以避火星,柴薪也应远离灶火。主人不听,果然发生火灾。在现实生活中,翻版的“曲突徙薪”故事还真不少。有个人到某歌舞厅消费,总感觉不太对劲,就对负责人说,这里危险啊,可能发生火灾,负责人把好心的劝告当作耳边风,“不见棺材不落泪”,终于酿成惨剧,以至于所有的歌舞厅不得不“刮骨疗毒”。“好好的一家企业,资产也有这么多,怎么突然就没了呢?”不幸的是,这样的话近来出现的频率似乎高了起来。人说“祸起萧墙”。最近又收集了一批垮台企业的案例来读,不得不为他们“祸起萧墙”而深深叹息。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窘境之时,企业家们恐怕更应看一看的是自家的“萧墙”如何了。--这是现在报道中爱使用的语言。那么,“祸起萧墙”中的“萧墙”究竟是什么墙呢?查成语词典,“萧墙”不过是一堵“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而已。其实,萧墙就是屏风。但这个屏风跟后来的屏风有一点不同,有人认为它是砖垒的,类似你一进大门看到的影壁。“萧”跟“肃”通假,也就是说,你到萧墙这儿就要庄重、严肃。萧墙当时的作用,就是为了挡住视线。中国人贵曲不贵直,说话都拐弯儿。所以不说“祸起屏风”,而说“祸起萧墙”。我国古代的建筑,包括宫殿、寺庙、园林,都不允许一通到底,一定要在中间遮挡一下,保护隐私。过去有的两居室,一开门,正洗脚呢,外人都看得见,以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去的大家族里有时也摆一个落地大帽镜,这就是由屏风演变而来的。所以,这个“萧墙”是很有寓意的。现在的建筑没有这堵墙,所以很多人都不能领会它的意义了。

有一次看央视的《开心辞典》,某个选手上来以后,连闯十关。最后一道题考一个词的意思,“萧墙”。该选手在五选一中选答案,备选答案有马头墙、女儿墙,等等。他没能选中,在“萧墙”这儿翻身落马,让这么一道难题给忽悠下去了,没得上大奖。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体现在建筑上也是非常讲究的。在中国古代官府的内宅,进门一般有面影壁墙,这面墙就是常说的“萧墙”,“祸起萧墙”就是指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萧墙的正面都冠冕堂皇地写着“福”字,或者绘有山水松鹤的吉祥图案。但在背面却绘有一只面目狰狞、张牙舞爪、形似麒麟一样的怪兽,它就是传说中的“犭贪”(音:贪),“犭贪”腾云驾雾,大嘴张开,把八仙的宝物都吞进去,还要贪得无厌地追逐月亮、太阳,最后只能被太阳活活烧死。面向内宅的“犭贪”,就是家人奴仆们的反面教材,告诫他们要时刻节制贪欲,避免祸起萧墙的悲剧。真正摆脱祸起萧墙的悲剧,最要紧的是祛除“心魔”,坦坦荡荡地做人做事。我们应该经常审视一下自己心中的“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