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6323100000035

第35章 逝者如斯

比喻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感叹说,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白天晚上都在流淌。孔子要我们效法水,不断前进,就像《易经》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样。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是他散文中的代表作。他用赋的体裁来写游记,即能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又有如同行云流水的流畅艺术风格。《赤壁赋》则扩充至“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逝者如斯、盈虚如彼自此成了可以相对应的两句成语。最早怀想赤壁感慨人间如梦的,并不是苏轼,而是诗仙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有句道:“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赤壁赋》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拥有极高地位,并不仅仅因为苏轼的文才,也是因为其中所浸透的达观思想。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在客人近于悲观的问后,苏轼跟着答:“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这几句简单解释,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或者不变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岂但人生百年,倾刻即逝,就连似乎亘古不变的天地,其实也有可能眨眼间化为乌有;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人生也一样会绵延不息。不但富有文采,而且极有哲学的思辨。水和宇宙一样,随时在动。“逝者如斯夫”,体现了孔子的运动观、变化观。奔流不息的川水让孔子赏心悦目,也引发了他的哲学情思。他曾经说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论语·子罕》)按照佛家的分析,人的心理和流水是一样的。“今我非故我”,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前一分钟的我了,都过去了,像流水一样。西方哲学家不是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吗?李泽厚先生认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生的执著,对存在的领悟和对生成的感受。

孔子没有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中,置于当时的政教伦常和构建社会秩序的目标下。一切都在流变,“不变的一”即永恒的本体就是这个流变着的物质世界本身。(见《美的历程》)孔子怀瑾握瑜,现实中却四处碰壁。望着奔流的河水,他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他的潜意识里,除了哲学意义上的感悟,大概也有时光如流水,太匆匆,一去不复返,青春终会老去,但自己追求恢复周礼的功业未半,不由自主地一声叹息。面对奔流不息的流水,孔子只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北宋诗人苏轼,面对流水,写下了他一生中的巅峰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三国时期的曹操在《短歌行》里感叹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太短暂,有太多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功业未成,人生已过大半。

李白却不这么看,他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骨子里却透出无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两句话是整部《论语》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孔子见水,一定仔细观察。子贡曾经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水,在道家那里经常被用来代表人生哲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面这段话,如果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意思是:上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草根,心要像水那样平静,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水,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在老子看来,万物的滋养都离不开水,但是,水却从来不居功自傲,不与万物争高下,水具有谦虚的美德。江海为啥能包容一切河流?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要论起柔来,谁也比不上水,它能屈能伸,能扁能圆,能高能矮,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有个成语叫”滴水穿石“,这么柔的水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柔可克刚,就是这个道理。”柔德“之大,人不该好好学学吗?老子教我们效法水,就是让我们明白”不言“的教导胜过”有言“,”无为“的好处胜过”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