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杯咖啡de时光
6323500000028

第28章 一言难尽星巴克(之三)

我们听说过无数与欧美日合资的、或干脆就是他们独资的企业:工厂、商场、宾馆等。可是我们鲜见与欧美日合资的、或者是他们独资的餐馆,除了快餐馆。这也正常。中华饮食傲视天下,老外学都来不及。跑来班门弄斧?他们还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不过快餐例外。查查康熙辞典,你一定找不到“快餐”一词。想那位躲到阴暗处苦读圣贤书,靠老婆送“快餐”为生的云南穷书生,高中状元得到一官半职之后,不休了糟糠之妻就算不错了,哪里还会把那黄脸婆做的快餐“过桥米线”写入史书?!既然祖宗不关心出不得场面的“快餐”,那么麦当劳、肯德基之流快餐席卷中华,应该不至于伤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吧。可是这来势汹汹的星巴克算什么呀?看看它陈列的精美西点,看看每天有多少小资吃那玩意儿当正餐,总不能说它是个单纯的饮品店吧?从烹饪方式看,食物有“干食”和“湿食” 之分。整体而言,中华民族是“湿食”民族。或者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美食,几乎都是“湿食”。不信找本食谱看看,凡出自煮、蒸、烹、炒、烩……的食物,无非“湿食”;而“干食”者,烤、炸、煎、烙一类食物,如烤白薯、炸油条、煎大饼,早已沦为街头小食,难登大雅之堂。

国人之好“湿食”,甚至把本属“干食”称谓的“烧”字,也赠给“湿食”,如红烧肉、烧茄子等。先有熟食后有锅。故而人类从茹毛饮血过渡到熟食,是个先干后湿的过程。推论下去,似乎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应该是“湿食”民族。为难的是,说中华“湿式”美食,口味远胜西餐之“干式”美食,大概鲜有异议者;若说我们现在的文明程度比别的什么民族高,恐怕就未必那么底气十足。历史上,凡动干戈,较之“湿食”者,“干食”者总是赢多输少。南方兵还在埋锅做饭,怀揣烤饼的北方大兵已经杀到跟前。“干食”者强悍,“湿食”者懦弱,哪怕在中国内部,大约也是铁律。如果觉得内斗丢脸,看名将戚继光如何杀倭寇吧。当时的倭寇,是为采用游击战术之日本海盗。游来游去,戚家军总是捕捉不到战机。戚将军脑子灵,发现鬼子搞个半干半湿的米饭团(现代寿司的前身),总比一碗米饭更容易携带和保存。等自己的兵做好饭,偷袭得胜的倭寇早已逃之夭夭。于是戚将军本人亲自改进了民间的一种烘焙大饼,使之可以较长时间存放;又在饼的中间做个洞,再用绳子穿着,挂在身上。行军打仗,十分便利。不必埋锅做饭的戚家军,机动性大增,倭寇的游击,从此不再是优势。

为纪念戚继光将军,福建百姓把那饼叫“光饼”。这就是国产版的“干食”胜外来“湿食”的案例。不过,只要一有机会,真的太平盛世也罢,实为苟且偷安也罢,嗜食并以之为天的国人一定要湿不要干、要精不要简。久而久之,我们的味觉、以及我们与消化功能有关的器官、我们的做饭菜技巧,几乎一致地排斥“干食”。咖啡算饮料。那么星巴克的西点,算干食还是湿食?大部分西式糕点确实是烤出来的。不过有了冷冻保鲜技术,西式糕点,尤其是那些点缀着诱人鲜果的蛋糕,越变越“湿”,以含水分计,直逼甚至超过我们的标准湿食--馒头了。那些西点的造型与口感也越来越精彩。难怪成群红唇皓齿,身娇肉嫩的白领MM不顾体形好歹,锲而不舍地大啖星巴克的点心,充作正餐。中华民族的同化能力是超级强大的。那些入主中原的野蛮愚昧的游牧民族,最终全部被我们的祖宗同化个一干二净。纵横中华20余年的麦当劳、肯德基,看看势头,居然也放下架子,推出牛肉饭汉堡、川麻汉堡、老北京鸡肉卷等。它们与中华饮食趋同的走势,初露端倪。可是,还看不出那星巴克会被谁同化。无论在自命不凡的欧洲,还是在我们的紫禁城,星巴克总是那副嘴脸,用浪漫与温柔,滴水不漏地藏掖着资本家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