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生活常常让人感到无奈,但是一个残败而短暂的春天依然可以春光明媚,依然可以细雨如梭,依然可以绽放美丽。生活可能无奈,但不曾渺茫;生活可能渺茫,但不曾绝望;生活如果绝望,不过是自己的心不够坚强。倘使我们还活着,那么我们就并非一无所有;倘使我们还活着,那么我们就并非没有一点希望。
拥有生命是值得庆幸的事,拥有健康的生命则是值得骄傲的事。健康是生活的基础,无论你得到了多少财富,无论你拥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和名誉,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很快都会如同浮云般消散。拥有了健康,我们就把握住了人生的希望。生活或许夺走了我们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它不会轻易夺走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而只要最有价值的东西还在,我们就有理由淡定地对自己说:“一切还不是那么坏。”
曾就读于哈佛大学的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说:“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健康就是幸福,而且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倘若健康被无情地剥夺,你也不要绝望,只要还活着,无论身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也必定存在获得幸福的希望。
幸福就像手中沙,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一位作家曾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第一是当幸福来临时,我们不懂得珍惜,等到错过之后,才后悔莫及;第二是当我们加倍珍惜自己的幸福时,它却坚决离我们而去。”生活总是让人无奈,你越是在意的东西,越是容易失去;越是想要抓住,就越是抓不住。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目标,但是太过焦急未必是一件好事。幸福之所以会悄悄溜走,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太用力、太在乎、太执着。人生就是一个天平,天平这头放着我们自己,那头放着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天平能够达到平衡,所以总是千方百计地尝试着去控制,刻意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插手,太在意了,人生反而更容易失衡。
有一位好莱坞演员因为无法再吸引观众而被迫退出演艺圈。对比今朝的落寞,他时时想起从前的种种风光,不禁百感交集。如今离开了舞台,离开了大众的视线,离开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的生活显得非常无聊和单调,他不甘心自己变成一个平凡的人,却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自己再也无法回到黄金岁月和人生的巅峰了。
这个演员不久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身体也日渐憔悴,于是朋友们都劝他一定要摆正好心态,但是这个演员很难接受人生的巨大落差,根本听不进去。这时,他的母亲告诉他:“你出名以前怎样过日子,现在就怎样过日子,你只不过是重新走回了原点,而并没有真正失去什么啊!”
人生不过是一场寂寞的烟花,绽放时越是灿烂夺目,熄灭后则越是寂寞和无奈,我们享受到烟花的绚丽绽放,却常常不愿意承受烟花过后的凄凉;我们享受过青春的激情,却常常无法面对青春过后的无奈;我们品尝到爱情的美妙,却常常害怕见到爱情过后的悲伤;我们习惯了幻影的繁华,却常常担忧繁华过后的虚无。
由生到死、由有到无、由得到失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历程,谁也无法轻易逃离,谁也无法轻易回避。我们害怕面对死亡,但其实死亡不是生命的流逝,而是生命走出了时间;我们害怕失去幸福,然而失去了也不是一无所有,而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放下。
幸福是脆弱的,我们不经意间就会伤害到它,尽管这并非是我们的本意,但是幸福或许原本就经不起我们轻轻的一握,或许原本就不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保护。我们需要给予幸福一点空间,所以做一件事时也不要太过执着,很多时候不妨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去刻意寻求最完美的结果。
有个人在山上采回来一大把非常漂亮的野花,回家后就把花插在花瓶之中,然后兴高采烈地拿着花瓶给别人看,大家都对这些野花赞不绝口,纷纷询问他是在哪里采到这样美丽的花,众人对此都十分羡慕,认为把这样的花摆在家中,整个屋子一定都会变得光彩照人。
这个人炫耀完自己的花后,就往回走,结果碰到了邻家的一位老人,他立刻就把花拿给对方看,老人家看完之后,说:“花的确很漂亮,但是它已经不是野花了。”采花的人听了觉得莫名其妙,十分不解,这明明就是野花啊!于是就疑惑地问对方,老人淡然地回答:“从你把它采回家,它就已经不是野花了,真正的野花应该长在山间野地,会有很长的花期。”采花的人原本很高兴,然而听完老人的话后,便觉得非常羞愧。
幸福不能抓得太紧,这样反而流失得更快。这就像放飞风筝一样,如果我们想要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更惬意,就要懂得给风筝更多飞翔的空间,需要尽可能地放长手中的线;如果我们紧紧将线抓在手中,风筝也就无法飞高了。幸福其实也需要有尺度地去放飞,因为幸福也需要成长的空间,也需要一定的自由,我们需要和幸福保持一定的距离,刻意去经营反而会破坏幸福成长的规律。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珍妮·嘉索认为,得到的是幸福,得不到的也会是幸福,想得到的是幸福,不想得到的也是幸福,只要顺其自然,一切都会成为幸福。无缘的东西,得与不得都是一样,想与不想也是一样,你难以作出任何改变,不如坦然地顺从一切,这不是懦弱地放弃,而是智慧人生必备的一次修行和经历。
并不是越有钱越幸福
对于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在一节公开课中有过明确的阐述。课程一开始,他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子丢失了1美元硬币,他很伤心,蹲在路边哭。行人看他很可怜,就从自己的包里掏出1美元硬币给他,并对他说:“快回家吧,别哭了。”不料,孩子哭得更伤心了,边哭边说:“如果我没有丢的话,现在就可以有2美元了。”
罗伊教授说:“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像这个小孩子一样,受到财富的蛊惑,因而觉得自己不幸福。”钱可以满足人们很多需求,可以让人拥有漂亮的衣服,品尝各种美食,享受舒适、便捷和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如果抛开精神层面来看,富有者自然要比贫穷者幸福得多。但是,罗伊教授却表示,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们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财富的多少与幸福感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并非“越有钱越幸福”。
很多人认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就是薪水,只有赚更多的钱才会让自己更幸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薪水是工作的报酬,而不是工作的动力,更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工作的动力应该是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而幸福也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需要以物质上的标准来界定。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而且一辈子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殊不知,那些真正取得事业成功的人,都是那些有自发工作动力的人,是能够从工作中找到幸福的人。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才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退休、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很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工作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萨默·莱德斯通自己对此的看法是:“实际上,赚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让我感到快乐的是我所做的事,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个愿望,要尽可能地实现生命中最高的价值。”
在生存压力如此大的现实社会中,没有钱固然是不行的,但是只为了钱工作的人,却往往得不到自己需要的足够的钱财。工作的动力应该来自高于金钱的东西,比如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或者自己的某个理想与目标。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近千名的美国富人,其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金钱其实并没有带给他们幸福,资产过千万美元的富人中有三分之一还认为金钱所导致的麻烦远远多于其解决的问题。虽然一些高收入的人也觉得富裕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但是研究发现他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并不比收入较低的人更有乐趣,而且,整日思索如何去赚更多的钱,还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急躁的情绪。
显然,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为了赚钱而拼命工作并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感。相反,尽管一个人工资起点很低,但只要他坚持努力,寻找工作的乐趣,那么每次的升职加薪都会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无论你喜欢与否,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你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那么你也就很难变得富有了。当然,谈论金钱的重要性,并不是想让金钱来主导我们的生活,而是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要热爱金钱并且利用金钱。你可以享受金钱,尊重它并使用它,合理地规划你的花销,还可以梦想拥有更多的金钱,但你要记住,千万不要为金钱而活着。钱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交换方式。当然,拥有金钱总比永远为金钱苦苦挣扎奋斗要快乐,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还在被金钱奴役着。
罗伊教授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感首先体现在一些低级的需要(如安全、生理、社交等)得到满足,进一步体现在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如何才能使一个人的种种需要得到满足呢?有时候,财富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它也会带给人们这些满足感。可是只拿财富的多少来衡量满足感和幸福感就必然过于狭隘了。
除了财富,人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追求,比如兴趣爱好、社会价值等,成功的满足感也不是仅凭财富就能衡量的。物质生活也许很容易就能得到满足,但精神上的追求却永无止境,人活于世便是为着这个追求而不断奋斗。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生活将会变得很空虚。有了追求就会有动力,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使生活因多彩而幸福。
把压力当成动力,享受自我提升的幸福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日渐加快,从早到晚杂事纷扰,在学校中考试——愁,在职场中拼搏——累,回到家里——烦,还有诸多对未来的担忧、对现状的不满、对生存压力的无奈……尤其是当我们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时,我们总是感到如临大敌,绷紧神经,整天是那样若有所失、惴惴不安!压力让我们焦虑不堪、身心疲惫,以至产生出一些偏激甚至绝望的念头。
其实,仔细推究,大量的压力都来源于那些没有达到的期望,包括我们自己的和别人的。在工作和学习中压力可能来源于领导、家人对我们过高的期望,但更多来源于我们给自己设立了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而后者便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施压。当然,还有我们在应对压力时那种忙乱的心情,也使得我们在焦头烂额之际,更易感到生活的苍白、繁重,以致生出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试想,在这样的情绪之下,我们的生活还能有多少幸福感可言呢?
当你感到责任重大的时候,也就是你被施加压力的时候,你是否感觉浑身充满了被倚重、被信任的感觉,仿佛天地之间都缺少不了自己的这份努力?对家人、对朋友,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交待,所以,我们不能不化压力为动力,而当我们在前进中得到提升时,正是我们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今天的人们总是喜欢抱怨生活中的压力太大,可是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在压力面前浑浑噩噩以至无法承受,而有的人却可以在压力面前从容不迫,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压力。当压力来临时,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应对的准备,另一方面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在压力面前放弃自己,也不能迷失自己。
梅琳是某大型集团分公司一位非常优秀的人力资源主管,顶头上司对其工作表现和能力都赞不绝口。这次集团总经理到各个分公司巡查工作,上司想让她在大会上做相关工作汇报,借此机会推荐她去另外一个分公司任人力资源总监。
对于梅琳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晋升机会,所以她非常重视。在她的期盼中,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她怀着紧张而兴奋的心情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工作汇报。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在演讲的时候,一向从容的她竟然心跳加速、小腿发抖,漏掉了许多之前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要点,而蹩脚的表现也让她与这次晋升机会失之交臂。
一直都表现优异的梅琳为什么会失误呢?其实,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梅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然而,面对得失,太想获得晋升机会的心态让梅琳失去了平常之心,压力过大,影响了发挥。
与梅琳相反,韦伯却因为没有压力,而使得自己的工作效率低下。韦伯从事财务工作多年,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将成为公司的财务总监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一直为此努力着。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久前,他终于达成了愿望。多年的愿望一夕成了现实,欣喜当然不言而喻,可是他也陷入了迷茫中,当上财务总监后,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在工作中,他好几次出错,如果不是核查人员的细心他很有可能就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