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丘,是一处低矮的小山丘,戚城前往朝歌最近的路线必须经过这里。罕达与驷弘的大军押运着辎重粮草,行进缓慢,给了赵鞅抢夺先机的好机会。赵鞅率兵急行军,抢在了罕达之前占领了铁丘。
晚来的郑军浩浩荡荡地来到铁丘山脚下,却发现山路已经晋军封锁了。气愤的罕达抬头一看,山丘的最高处正飘扬着赵鞅的军旗。
赵鞅站在铁丘的山顶上,看见郑军的人马在底下密密麻麻的一片,心里也是一阵的紧张。自己手中的三万人马该如何抵挡郑军六万人的进攻呢?
阳虎这个时候在身边为赵鞅谋划说:
“大人,郑兵虽多,但其战力远不及我军。百年来,晋郑交战,郑国无一胜绩便是证明。我军兵少,但将士同心,纪律严明,必能以一敌百,无往不胜。所以,此战我军不必固守,相反应当强攻。晋国战车天下无敌,大人可将所有战车列于阵前,插上赵氏军旗突击。郑兵见我军容严整,攻势犀利,必然恐惧而乱。我军甲士乘机掩杀过去,定能大破郑军于此地!”
赵鞅大喜,称赞道:
“阳虎真将才也!”
赵鞅立即吩咐下去,命令各军按照阳虎的布置做好战斗准备。所有的战车包括将领的专车都集中到一起,插上军旗,安排在阵列的前方。当年晋文公重耳手下打造出来的重型战车——五两之士,此时也被推了出来,摆了在全军的最前锋。其令人恐惧的外观和构造,就好像一头头在盼望着嗜血盛宴的猛兽。而今天,在铁丘的战场之上,五两之士以及它所在的晋军战车部队将成就一场彪炳战史的战役。
公元前493年农历八月初七清晨,号角声响彻了整个大地,晋军三万人马全营出动,在铁丘的缓坡上列阵。在战斗开始之前,赵鞅登上了高台,向着三万名将士誓师,他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喊道:
“士家与中行家违背天意叛乱,他们杀害百姓,欺凌国君,其罪不容诛!而郑国,上百年来一直在我晋国的庇佑之下保全,如今却串通叛贼,侵我国土,这是我们的耻辱!现在,叛贼与郑人就在山脚下,我们遵从天意,一雪耻辱,报效国家的时刻到来了!
“只要战胜敌人,全军无论尊卑贵贱,都能得到赏赐!我赵鞅承诺:上大夫将授予一个县,下大夫将授予一个郡,士人可获良田千亩,平民可获官职,奴隶可以脱去贱籍。而要是战败了,我赵鞅愿一人担当罪责,自杀以谢国人,而且棺椁不用装饰,灵位也不摆入赵家宗祠。天地神明和众位将士在此为我作证!”
赵鞅的这段誓师词极其出名,堪称战前誓师的经典范例。他先晓以道理,用大义和忠君报国思想鼓舞士气,接着用丰厚的赏赐来激励将士,最后用破釜沉舟的决心来表明必胜的信心。
在赵鞅精彩的演说之下,晋军士兵仿佛浑身充满了力气,全然忘记了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他们高喊着“必胜!必胜!必胜!”,在山丘上久久回荡。
郑军统帅罕达与驷弘见晋军在坡上列阵,他也下令全军布阵,与晋军会战。罕达此人当时在郑国卿位最高,是当朝执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多次率领郑军出战,曾击败过宋军,有相当的作战经验。依照个人的推测,罕达为了能有效突破晋军防御,应该是使用了当年郑庄公发明的鱼丽阵。
鱼丽阵经历了两百多年,郑国人应该对自己的这套看家阵法进行了多次改进。有观点认为,罕达此时的鱼丽阵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弓箭手五人一队,布置在前面;弓箭手之后是重甲战车部队;重战车的背后则是由轻型战车和步兵组成特混方阵,负责填补前方阵列的空隙。
鱼丽阵的优点在于阵型严丝合缝,战车与步兵精妙的配合。然而,这个阵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适合进攻不适合防守。如果遇到强大的敌人,前面的重甲战车被击败,那么后面的轻战车与步兵就只有被宰杀的份了。
不过,罕达自量兵力远胜晋军,绝不会沦落到防守的地步。当他把鱼丽阵布置完成的时候,一排排的战车和全副武装的士兵极其威武,六万多名郑军将士整整齐齐地站在铁丘山下,一片人山人海。
卫国太子蒯聩身为赵鞅的护卫官,当时是赵鞅专车的车右。当他爬上战车,看见山坡下一望无际的郑军时,居然吓得从车上滚落了下来。赵鞅的车夫邮无恤连忙把他拉了起来,斥道:
“像个娘们儿一样!”
而晋军中也有一位赵氏族人,也是看见郑军人数非常多,上了战车之后浑身直打哆嗦。旁边的人看他这般不像话,便用绳子把他绑在了位置上。有人过来询问缘由,旁人连忙解释说:
“他疟疾发作了,浑身颤抖,绑起来是怕他掉下车去。”
见郑军也排开了阵势,赵鞅当即登上自己的战车,亲自动手擂响了进攻的战鼓。车夫邮无恤使劲一扯缰绳,赵鞅的战车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刹那间,晋军战马嘶鸣,战车轰响,所有将士大声喊杀,扑向山下的郑军。
罕达简直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大跳,他万万没有想到,兵力偏少的晋军居然抢先于自己主动发起进攻了。他连忙下令最前排的弓箭手张弓搭箭,对准进攻的晋军放箭。郑军的箭嗖嗖地飞来,射倒了许多冲锋的晋军士兵。但是晋军的重甲战车包裹着厚厚的皮甲,几乎不受弓箭射击的影响。而且晋军将士个个训练有素,加上是从坡上俯冲,所以他们速度极快。郑军的弓箭手还没来得及换上第三支箭,晋军的五两之士战车就已经冲到他们跟前了。
晋军雄壮的战马和坚硬的战车震动着整个大地,他们追杀着奔逃的郑军弓箭手,一头撞向了郑军的战车队列中。顿时,晋郑两军所有的战车勇士全部拥挤在一起,他们挥动着长戈长戟,在旷野上左突右攻,不断地有人被砍下战车,也不停地有战马在惨痛地嘶鸣,铁丘山下尘土飞扬,战况极为惨烈。
郑军的战车多,兵也多,他们汇聚起来蜂拥扑向晋军的战车部队,大有将晋军三万人围困在了战场中央之势。晋军以少敌众,战局一时无法突破,情形非常危急。身先士卒的赵鞅当时也陷入到了郑军的围攻之中。郑军看见他的车上有帅旗,知道是晋军主帅,便纷纷冲向赵鞅的战车。邮无恤赶紧拉紧缰绳,控制着战车躲闪逃避。因为用力过猛,跑动转弯太频繁,有两匹马胸前的革带都被扯断了,战车几乎失去了控制。而赵鞅坐在不停颠簸的车上,不时便有郑军车兵的长戈像森林中的树枝一样刺来。赵鞅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低头,努力让自己不被刺中。但是四面八方都有郑军的战车,赵鞅躲避不及,被一名郑军车兵刺中了肩膀,顿时血流如注,差点要摔下车去。而车上的帅旗也被郑军趁乱给拔下来抢走了。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正在车右位置的蒯聩急忙伸手奋力一拉,将差点摔下马车的赵鞅拉了上来。然后他挥舞着长戈,勇敢拼杀,将周围靠近的郑军车兵一个一个刺死。而邮无恤这个时候也想办法控制住了马车,暂时摆脱掉了郑军的围攻。
捡回一条命的赵鞅趴在箭袋上大口喘气,吐着鲜血,但他忍住伤痛,继续坚守在岗位上,他命令晋军的战鼓绝对不能停,而且还要擂得更响。
主帅况且如此拼命,晋军将士们更是如同爆发了一般,他们个个以一当十,与数量众多的郑军战车对战居然完全没有处于下风。郑军的战车兵没有晋军善战,与赵鞅豢养的那些斗士们交手,没有几回合就被挑下车来;而郑军的战车更是没有晋军的坚固,五两之士战车在战场之上横冲直撞,凡是靠近的郑军战车不是被撞散架,就是被撞得四脚朝天。
在晋军凶猛而且不要命的攻击之下,为数众多的郑军战车部队人仰马翻,死伤惨重。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包围晋军,战线就被突破了。晋军战车直冲郑军后方的步兵方阵,将来不及逃散的郑军步兵辗压在地。而紧跟而来的晋军步兵也冲了上来,他们在前方战车撕开的缺口涌入,斩杀着那些落单的郑军。
曾经名噪一时的鱼丽阵就这样轻易地被晋军打破了,重战车一败,郑军后面的步兵与轻战车完全不是晋军的对手,他们只能在晋军的攻击之下狼狈逃窜。六万多人的郑军居然被三万人的晋军给杀得丢盔卸甲,那一千多车的粮食他们已全然顾不得保护了。
罕达见败局已定,只能懊丧地下令敲响撤退的钟声。郑军士兵丢弃了运送的粮食,惊慌失措地从战场上逃离。晋军则跟在他们的后面继续追杀,砍下了无数郑军士兵的头颅。而那个临阵投敌的温邑长官赵罗则在乱军之中被晋军俘获了。
当晋军快要追击到罕达所在的方阵时,遭到了一支罕达安排的断后部队的袭击。这支郑军向追击的晋军射出如雨的箭矢,冲在前面的晋军士兵当即中箭倒地。
赵鞅见此情景,知道已无必要再追击,便对身边的人说道:
“郑国虽小,也不能小看啊,还是收兵吧。”
在一片收兵的锣声之中,晋军停止了追击。他们收拾战场,运走郑军遗弃的那一千车粮食,足足忙活了两天两夜。
赵鞅以少胜多,打赢了铁之战,但是他在混战中丢失的帅旗还在郑军的手中,这是唯一一件让晋军感到没面子的事情。手下的将领有人就提议趁郑军尚未远去,偷袭对方军营,将帅旗夺回来。但赵鞅却回答说:
“郑军新败,罕达必然有防备。为了我的一面旗子,再去损伤将士性命不值得。我军以三万之众击败郑国六万之众,已经令郑人难堪,够了!”
见主帅不同意再次追击郑军夺回帅旗,赵鞅底下的一帮门客开始私下里合计,决定不请示赵鞅,自己动手去执行夺旗的行动,他们推举了一位名叫公孙尨(máng)的人担任行动的总指挥。
公孙尨,原是士家的家臣,在一次士赵两家的冲突中被赵家人俘获。当时,许多人都劝赵鞅杀掉公孙尨。但赵鞅爱惜公孙尨是个勇猛之士,拒绝说:
“他为了他的主公效命,有什么罪?”
赵鞅没有杀掉公孙尨,反而给予了他很高的礼遇。公孙尨感激赵鞅的恩义,便投效到了赵家的门下。这一次,公孙尨为了报答赵鞅,便同意了这帮赵家门客的推举,带领着五百多名勇士悄悄离开了铁丘,追击南撤的郑军。
郑军确实还没有走远,罕达一路收拾残兵败将,在郑卫边境附近宿营。公孙尨查探到赵鞅的帅旗就在罕达所在帐幕里,那里有重兵守护。公孙尨手下只有五百人,贸然攻击只能是送死。他便带人潜伏在郑军兵营附近,打算等到天黑了以后再行动。
入夜时分,天空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糟糕的天气让郑军士兵有些放松了警惕,他们纷纷躲到营帐里避雨。公孙尨便带领着五百人在夜色中摸进了郑军军营里。经过一番曲折,他们终于接近了罕达所在的帐幕。
公孙尨见时机成熟,当即大喊,
夺旗啦!
五百名晋国勇士也跟着大吼,
夺旗啦!
守卫的郑军士兵听得雨夜中的喊叫声,吓了一大跳,还没等他们做好准备,公孙尨便带着五百勇士不顾一切地向罕达的大营冲去,见人便砍,郑军顿时大乱。
罕达听见帐外的喊杀声,急忙起身查看,却看见公孙尨带着几个人冲进了帐内,举剑便要向他砍来。罕达连忙躲闪,在身边近侍的保护之下,他逃到了帐幕之外。公孙尨没有追赶,他赶紧找到赵鞅的帅旗,把它系在自己身上。然后,他带着手下的勇士且战且退,突破了郑军重重包围,杀出了敌营。
公孙尨带着浑身的伤痕和血迹,连夜赶回了铁丘。当他筋疲力竭地来到赵鞅跟前,呈上那面帅旗之时,只说了一句:
“在下终于可以报答主公的恩情了。”
赵鞅则捧着这面带血的帅旗,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郑军失利的消息传到了朝歌,士家和中行家无不感到惊骇。失望至极的士吉射不得不停止了突围行动,但他还抱着一丝的希望,那就是齐景公还会派援军来支援朝歌,所以士吉射选择了继续固守,拒不投降。
朝歌暂时还无法攻克,赵鞅下令继续围困下去。他知道朝歌已经要到支撑的极限了,只要再坚持坚持,就可以擒获士吉射和中行寅了。
朝歌的围城战还在进行着,而就在这年的冬天,一个让赵鞅相当高兴的消息从绛城传到了朝歌前线——那就是中军将智跞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