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来到了齐国之后,并不是立刻就被提拔做了大官,成了齐国的军师的。实际上,孙膑在那个时候还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已。没有功勋,没有后台,还是一个受了膑刑的罪犯,是做不了大官的。
依照正史的说法,孙膑是主动说服了齐国使者才被带到齐国的。认识到他才能的,除了庞涓,那就只有这个不知姓名的齐国使者了。至于齐威王田因齐、田忌以及墨子久闻孙膑的大名,那只是小说的杜撰而已。严谨地说,田因齐和墨子极有可能那个时候根本没听说过孙膑这个人。
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一下孙膑到达齐国后的境遇。那位齐国使者先是向田因齐推荐了自己从魏国偷偷带回来的这位人才,但田因齐得知孙膑出身低微,还是个残废,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履历,便拒绝接见孙膑。齐国使者没有办法,便把孙膑介绍给了田忌做门客。田忌家有钱有势,门客众多,多孙膑一个不多,就当做善事收留了这个残疾人。
那个时候的田忌也没认识到孙膑的才能,只当他是一位极普通的门客,平日里分配孙膑干点力所能及的杂活,比如写写字,抄抄书之类的。孙膑就这么无聊地混了一段时间,每天领着微薄的薪水勉强糊口。
但是,在孙膑的心中,向庞涓复仇的信念之火从来就没有熄灭过。老实人一旦记起仇恨来,那是刻骨铭心的。孙膑就像当初的勾践一样,每天都用各种办法激励自己,迫使自己不能忘却老同学庞涓给自己带了痛苦。但是这样无聊地做些杂活度日,何年何月才能复仇呢?
孙膑觉得,自己按眼前这样百无聊赖地生活下去是绝对不行的,他不能等下去,他必须找一个办法让田忌和国君发现自己,重视自己,给自己足够复仇的权力。
那么,孙膑最终想到了什么办法了呢?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典故——“田忌赛马”。
这个故事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就学到过了,说是孙膑教田忌用上等马跑赢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跑赢齐威王的下等马。当中具体的情节就不必多说了,我们只需要了解的是,孙膑正是依靠这次的表现,得到了田忌的赏识。田忌经过此事对这个残疾人是刮目相看,他没想到自己的身边有这样一个懂谋略的奇才。大老粗的他平日里经常吃聪明人邹忌的亏,自恋的邹忌总是凭借自己出色的智谋欺负田忌没见识,所以对邹忌颇为不满的田忌迫切需要一个聪明的智囊给他出主意对付这个臭美的国相。于是他不久之后就提拔了孙膑,让他做了自己的高级参谋。
一段时间后,孙膑表现果然没有让田忌失望。田忌又把他推荐给了田因齐,希望朝廷批准他到军中任职。田氏宗族如此推荐一个残疾人,田因齐便亲自接见了孙膑,面试他关于军事方面的问题。但孙膑毕竟毫无名气,所以田因齐对他的能力还是有所怀疑的,所以他一开始就问了一些看似很肤浅的问题,想试探孙膑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田因齐先用轻视地语气问孙膑:
“你没有上过战场,你知道什么叫用兵之道吗?”
孙膑便侃侃而谈道:
“用兵之道,并没有永恒不变的模式。一个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可以避免亡国,把江山世代延续下去。如果不能取胜,就会割让土地,以至危及国家生存了。所以,用兵不可不慎重对待,胜利也不是靠贪求而能得到。用兵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并保证正义在自己这一方,才能付诸行动。如果储备不足而守卫,没有正义而进行战争,那样,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不败的……”
田因齐一听,这个残疾人还讲得挺有道理。就端正了语气继续问:
“那你知道用兵多少有什么规律吗?比如说我强敌弱,我方兵多敌方兵少的时候该怎么办?”(用众用寡有道乎?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
孙膑连忙恭敬地向田因齐行礼,然后说:
“真是英明君王提的问题啊。在本方兵多势强的形势下,还问如何用兵,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是安邦的根本。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采用诱敌之计,叫做‘赞师’,即是故意让本方军队队形散乱,迎合敌方心理,引敌方和本方交战。”(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
孙膑聪明地拍了一下田因齐的马屁,让田因齐心情大好。他不再轻蔑地看待孙膑了,接下来他又问了八个关于战场指挥的问题,孙膑全部是对答如流,说的田因齐是连连点头。
到最后所有的问题问完,田因齐高兴地说:
“你说得太好了!你讲的用兵的奥妙真让人受用无穷啊!”(善哉言!兵势不穷。)
面试成功,孙膑顺利地得到了田因齐的重用,他被调派到了齐军中当幕僚(军队中的文官),做专职参谋。至于后世小说中说孙膑所担任的“军师”一职,是一个汉朝才出现的官职,战国时代并无此职位。
有了军队的参谋权,孙膑已经有充足的实力向庞涓复仇了。现在他只缺一个时机而已,一个齐魏两国交战的时机。
一场包裹着同窗恩怨的齐魏双雄之争即将拉开战幕。
机会很快就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