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头号间谍苏秦
齐国打败了魏国,夺取了七雄霸主之位。然而,风水轮流转,齐国在霸主的位子上没能坐稳60年,就在一场近乎灭国的浩劫中跌落了下来。而这场浩劫的幕后黑手是一位堪称战国头号间谍的谜样人物。
他就是苏秦。
为什么说苏秦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呢?原因是此人在史书上的记载有多个不同的版本,就连活跃的时间,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都是大相径庭,给人感觉似乎苏秦特别长寿,而且还有多个分身在四处活动。
我们先来听听司马迁笔下的这个版本:
《史记》上说,苏秦出生在洛邑的乘轩里(今河南洛阳市东),是王畿之地的人。年轻的时候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和孙膑、张仪是同门师兄弟。但是,苏秦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孙膑、庞涓、张仪他们出山后都能得到诸侯的重用,叱咤风云,而苏秦同学却游荡了好几年都没找到工作,最后身无分文,失魂落魄地跑回家了。
看到苏秦名师门下毕业还能失业在家,乡里的人都在讥笑他那些年的书都白读了。他的家人更是瞧不起他,觉得自己花钱供苏秦读书,最终却供出一个窝囊废出来。苏秦的妻子饭也不给他做,衣服也不给他织,就差跟他闹离婚了;苏秦的兄长一家不让他进门,也不给他饭吃;苏秦的父母则是懒得和他说话,好像没生过这个儿子似的。
乡人的讥笑和家人的冷漠让苏秦的自尊心备受打击,他下定了决心,一定好把书念好,学到真本事,再去混出个人样来。
从那之后,苏秦就变了一个人,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念书,复习鬼谷子教授的功课。他看书不是只看几个时辰,而是经常通宵达旦地看。要是看书看得困了,他就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用刺痛让自己清醒起来继续看书。这就是成语“悬梁刺股”中“刺股”的由来。
依靠这种玩命似的学习方式,苏秦在把自己的大腿扎出无数个小洞后,终于完全领会了师父教授的纵横学知识。苏秦有了信心,就对家人说:
“凭借这些知识,我可以去游说现在的国君了。”
但家人都对他嗤之以鼻,不肯相信,以为这个书呆子又在吹牛皮了,根本不理睬他。苏秦一气之下,一个人拿起包袱,继续外出闯荡了。
按照苏秦的目标,他是要去游说各诸侯国君,让他们听从自己的外交主张,从而授予高官厚禄,使自己名扬天下。周天子离他家最近,所以苏秦游说的第一站就是周王室。
但是当时的周天子是虚名一个,周朝朝廷也就是个要饭级别的穷政府,一天能吃上三餐就很不错了,哪有人关心什么争霸天下的事情。所以,当苏秦提出要求见周显王姬扁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搭理他。有些近臣和苏秦是同乡,了解苏秦的情况,都以为苏秦不过是个骗吃骗喝的小混混,一口便将苏秦给回绝了。
苏秦求职的第一家单位,还没有开口说话就被拒绝了。
苏秦不甘心,便往西走,去游说秦国。
秦国当时对天下之士都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以高薪待遇招揽人才。按理说苏秦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冷遇。可惜的是,苏秦来的时机不对。当时秦孝公嬴渠梁已去世,商鞅刚刚被秦惠王赢驷给处死了。正在气头上的赢驷对外国的游说之士非常反感,觉得他们就是来给秦国捣乱的。所以,赢驷虽然接见了苏秦,但对他的游说不感兴趣。
苏秦对赢驷说:
“秦是个四面都有险地的国家,群山环抱,渭水萦绕,东面有函谷、蒲津等关,西面有汉中,南面有巴、蜀之地,北面有代地和马邑,这真是天然的宝地啊!凭着秦国百姓的众多,军事上的严格训练,足可以吞并各国,建帝号统治天下。”
苏秦把秦国的马屁拍得这么响,其实透露出的意思就是:
“你秦国有能力一统天下,要不要聘用我苏秦助你一臂之力啊。”
赢驷是聪明人,他当然知道苏秦的潜台词是什么,他便回绝说:
“鸟的羽毛还没有长成时,绝不可以高飞;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还不明确,这是谈不上到兼并别国的时候。”
赢驷的意思是说:
“我秦国不需要你,滚吧。”
苏秦本想在秦国大展宏图,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有些气愤的他决心不再给秦国服务,把今后的游说的目标定位为说服六国合纵攻秦,他要给傲慢的赢驷一点颜色看看。
苏秦离开了秦国,来到了赵国。当时的赵国国君是赵肃侯(赵武灵王之父),赵肃侯任用了弟弟奉阳君为相。奉阳君是个眼睛长在脑门上的人,看不起苏秦这种平民布衣,就拒绝苏秦来游说赵肃侯。苏秦又吃了个闭门羹。
苏秦出来“谈业务”,接连拜访了三家“客户”都没有成功。一般人或许会说,哎呀,算了吧,不去谈了,我可能不是当说客的料。但苏秦却不这么想,家人已经因为过去的错误而厌恶他了,再灰溜溜地回去岂不是更无脸见人。他必须继续努力,坚持下去,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于是,苏秦再次背起行囊,出发前往燕国。
但是前往燕国的道路遥远而漫长,苏秦游说三国失败,花光了身上所有的积蓄,他已经没有去燕国的路费了。
苏秦遇到了他人生中最落魄的时刻,他只好向认识的人借钱,但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借给他。最后好不容易有人发了善心,借了他一百钱(具体价值不详,估计只是一笔小数目),苏秦这才谢天谢地地上路了。
然而,一百钱的路费实在是太少了。苏秦只能精打细算,想办法省着花。他吃饭饿一顿饱一顿的倒是可以忍受,但原来跟着他赶路的一个仆人不干了。这个仆人觉得跟着苏秦混连饭都吃不饱,每天挑行李累死累活的,这工作谁干谁傻蛋。他在一路上牢骚满腹,好几次都想找机会撂担子开溜了。最终,在苏秦准备度过易水进入燕国时,这个仆人逃跑了。无奈的苏秦只好一个人拖着行李过了河。
经过一路的风餐露宿,苏秦终于到了燕国。但燕国人的回复却让他大失所望。
当时的燕国国君是燕后文公,一个碌碌无为,没有什么事迹可言的国君。然而,就是求见这样一位国君,苏秦一开始是吃了一大碗闭门羹,人家见他没啥名气,根本不见他。
苏秦火了,他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来到燕国,非得见到燕后文公不可。于是他就选择了等,跟燕后文公死缠烂打。苏秦在燕国住了下来,一有机会就找人求见燕后文公。就这么耗了一年多的时间,燕后文公终于被苏秦的诚意所佩服,允许见苏秦一面。
苏秦见到燕后文公后,便开始了自己的长篇演说。因为篇幅太长,这里就不全篇收录了,而且长篇大段放在这里,大家也没有太大地兴趣认真看。我这里就用通俗而又简短的话来代替以后苏秦游说的内容,方便大家做大概的了解。
苏秦对燕后文公说:
“燕国一直以来都很和平,没有什么战争,原因就是因为赵国在南面给燕国做屏障。所以,燕国可以得罪秦国,唯独不能得罪赵国。燕赵两国一定要联合起来,让赵国安心为燕国抵挡秦军的进攻。”
燕后文公高兴地说:
“你说得对,寡人就授予你燕国的相印,带上礼物去游说赵国吧。”
历经艰辛,苏秦终于游说成功了一家。现在他有了燕国宰相的名衔,还有燕国提供的车驾,再去游说别国立刻就轻松了许多。
苏秦又去了一趟赵国,此时那个看不起苏秦的奉阳君已经死了。没人阻碍,苏秦顺利地见到了赵肃侯,他对赵肃侯说:
“赵国是大国,君侯的态度左右着天下的局势,所以一定要谨慎。秦国和赵国接壤,两个大国必有一战。而秦国之所以现在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有韩国和魏国牵制它。故而赵国一定要和其余五国一起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只要六国合纵,秦国一定不敢来进犯,而赵国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获得其余五国的支持和尊敬。”
赵肃侯一听,说:
“你能为赵国的长远打算,寡人很高兴。寡人给你赵国的相印,带上礼物去游说其他国家与赵国合纵吧。”
苏秦便带着燕赵两国的相印,又去游说韩国。他对韩宣王说:
“韩国说什么也是个能出产优秀兵器的强国,七雄之一。怎么可以向秦国俯首称臣,割让土地?我听说过‘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这句话,君侯现在所为不是和‘牛后’差不多吗?连我都为韩国的懦弱感到羞耻啊。”
韩宣王被苏秦的话激怒了,说:
“你说得对,寡人绝不能再向秦国屈服,愿意和赵国联盟合纵。”
得到韩国的支持后,苏秦转而又到魏国,向魏襄王游说说:
“魏国人口众多,以前是七雄之首,现在却屈服于秦国,向秦国纳贡,我都为君侯羞愧啊。那些劝您和秦国连横的人都是奸臣小人,他们出卖魏国的利益换取自己在秦国荣华富贵,君侯不能相信他们。君侯应该拿出魏国的骨气来,和其余五国合纵抗秦,秦国必然不敢再来侵犯。”
魏襄王听了苏秦的话,感叹地说:
“寡人要是早点听到你的话就好了,我们魏国愿意和赵国合纵。”
魏襄王也给了苏秦魏国的相印,苏秦趁热打铁,又去齐国游说了齐宣王,他对齐宣王说:
“齐国是东海之滨的大国,相隔秦国几万里,秦国不敢饶过韩魏两国来攻打齐国,大王为什么要害怕秦国而向他称臣呢?大王不如与其他五国合纵,这样一来不仅避免秦国的入侵,而且还能扩大齐国的国家影响力。”
齐宣王赞同说:
“齐国愿意参与合纵,寡人也授予你齐国的相印。”
苏秦就像收集七龙珠一样,收集完了五国的相印。现在,他只差一个国家的相印没有拿到,那就是楚国。
苏秦马不停蹄地奔到楚国,向楚威王游说说:
“现在山东五国已经结盟合纵了,楚国如果不参与进来,必然会遭到秦军的攻击;但如果楚国和秦国连横,等于是放弃楚国的王霸地位而向秦国屈服,最终帮助秦国成就帝业。大王您可要好好考虑。”
楚威王回答说:
“你说的没错,秦国是虎狼之国,楚国不能与之结盟。寡人愿意封你做楚国的国相,参与六国合纵。”
就这样,苏秦集齐了六国相印,成功游说六国组成合纵联盟反对秦国。苏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此次合纵盟约的领导人,受到的各国国君的敬重。
咸鱼终于有了翻身的一天。
苏秦向赵国复命的时候途径了老家洛邑。身为合纵长的他,排场那是相当大,随行的马车以及各国护送的使者、卫士络绎不绝,就像一个大国的国君出巡一样。
就连当时的周天子都没有过这样的排场。当初把苏秦拒之门外的周王室听说苏秦要来,连忙派人把周边的道路重新修缮和打扫了一边,还派人到郊外去迎接。苏秦回到了家乡乘轩里,当初那些看不起他,嘲笑他的乡邻,包括苏秦的家人们都跪倒在了街道两旁,恭迎苏秦衣锦还乡。
苏秦走到家人的面前,他的家人们都不敢用正眼来看他,说话的时候都低着头的。当初不肯给苏秦饭吃的嫂子,这个时候是主动端上了酒菜给苏秦。苏秦便说:
“以前你对我那么傲慢,现在怎么变得这么恭敬了?”(原文“何前倨而后恭也”,“前倨后恭”的成语来源于此)
苏秦嫂子连忙弯下身子匍匐在地上,用脸贴着地面回答说:
“那是因为叔叔您现在官职高,有钱了呀。”
苏秦嫂子是个没心机的女人,她把周围人羞于说的实话老老实实地讲了出来,想必让许多听见这句话的人面红耳赤。
但苏秦没有责怪她,而是感慨说:
“同样是我这个人,贫贱了亲人就轻视我,富贵了亲人就害怕我。亲人尚且是这样,何况是一般人呢!假如我当初在洛阳城边有二顷良田,小有成就,我还会如此卖命学习,还能佩上六国相印吗?”
苏秦没有埋怨亲人们的势利,拿他反而出了千金的财宝分散给了自己的家人还有乡邻。因为他看透了人性就是这样,一般人永远只会用成败来论英雄,而不会考虑这个人付出的努力和将来的前景。苏秦反而是感谢当初自己的无能和亲人的鄙视,正是这些因素激发了自己改变现状的欲望,最终取得了别人没有企及的高度。
想通了这些,我们就能理解苏秦的行为了。
赏了家人和乡邻,苏秦另外又拿出了不少的钱回馈当初在周游列国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那个借了一百钱给苏秦作路费的人,苏秦用一百金还给了他。其他借过苏秦钱的人,苏秦都是加倍做了偿还。
苏秦做了散财童子,到处发钱。唯独没有给那个在去往燕国路上想开小差溜走的仆人赏赐。这个仆役以为苏秦把他忘了,就厚着脸皮到苏秦那里讨赏钱。苏秦冷冷地答复他说:
“我没有把你忘了。你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抛弃了我,这件事我一直记得。我没有给你赏钱,就是对你当初行为的回报。”
在苏秦的眼里,背叛比藐视更加可恨。
在苏秦的游说和组织之下,六国组成了反秦联盟。苏秦亲自将合纵盟约送到了秦国,吓得赢驷十五年不敢出关。
然而,六国之间的矛盾无法完全得到调和,合纵盟约没有坚持太久便破裂了,六国间再一次展开了自相残杀。苏秦失去了合纵长的身份,六国的相印也被收回了,失去工作的他只好去投靠了最早听从他游说的燕国,因为燕国人那个时候还是信任他的。
苏秦是靠嘴巴吃饭的人,所以他在燕国干的还是老本行——说客。燕国封他做了客卿,有什么需要忽悠的外交工作就交给苏秦来出面了。而苏秦的本事自然不是盖的,到燕国没有多久,他就帮燕国忽悠回来十座城。
当时的燕王是燕易王,正是燕后文公的儿子,他的王后是秦惠王赢驷的小女儿。燕易王刚即位时,齐国趁燕国国丧,很不厚道地出兵占据了燕国十座城市。燕易王不敢和齐国打仗,就把苏秦找来说:
“当初你游说先王发起六国合纵,现在齐国破坏盟约侵占燕国的领土,使燕国被天下人耻笑。你有办法帮寡人要回这十座城吗?”
苏秦惭愧地说:
“好的,我这就去把这十座城要回来。”
苏秦便以燕国使者的身份出访了齐国,他拜见齐王时先是低头表示了庆贺,接着又抬起头表示了哀悼,搞得田辟疆莫名其妙。齐王就问:
“你这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庆贺一会儿又马上表示了哀悼。”
苏秦回答:
“我这是在大王您感到悲哀啊。您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领土,燕国国家小,您可以不用在意。但如今的燕王是秦王的女婿,您欺负了燕国,不是等于和秦国结仇了吗。到时候秦国以燕国为先锋,发动天下的兵马来攻打您,您不是吃亏了吗?”
齐王吓得变了脸色,说:
“那该怎么办?”
苏秦说:
“臣觉得,大王应该把这十座城还给燕国。燕国无缘无故收回了被占领土,一定会高兴;而秦国知道您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归还燕国领土,他也会感到高兴。这样一来,燕国和秦国就从敌人变成朋友了。大王只用十座城市就换来天下的赞誉和归附,那是真正的霸王伟业。”
齐王高兴地说:
“很好!”
他便将十座城市归还给了燕国。
苏秦帮助燕国人不费一兵一卒地要回了失地,燕国国内却有人在造他的谣。具体什么原因不太清楚,可能是苏秦在齐国又干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个人推测是苏秦接受了齐国授予的官职),被人抓住了把柄。有人便在燕易王面前进谗言说:
“苏秦这个人是个小人,摇摆不定,反复无常,他一定会出卖国家,制造动乱。”
燕易王虽然没有全信,但他对苏秦的油腔滑调和左右逢源已经有所顾虑了,他担心苏秦真有可能会在私底下把燕国卖了,便开始不信任苏秦了。
苏秦听到了风声,连忙从齐国赶了回来,但等待他的却是燕易王的解聘通知,他已经不是燕国的客卿了。苏秦赶紧去找燕易王申诉,说:
“我本来只是一介平民,是您重用了我,使我有现在的地位和成就。我为您要回了齐国侵占的土地,您不能因为别人中伤我的话而疏离我啊。我确实是个不守信誉的人,但这恰是大王应该用我的原因。如果让孝顺的曾参、廉洁的伯夷和守信的尾生来做大王的臣下,您觉得合适吗?”
燕易王说:
“他们都是贤人,为什么不合适。”
苏秦说:
“像曾参那样孝顺的人,按理不会离开他的父母在外住一夜,他怎么肯远赴千里外的燕国为大王效劳?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他不贪图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下。像这样廉洁的人,他怎肯远来燕国干一番事业呢?像尾生那样守信用的人,和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来,大水来了也不肯离开,宁愿抱着柱子让水淹死。像这种迂腐死板的人,您又怎么能够相信他去退却齐国的强兵呢?所以我正是那种因为忠信而得罪大王的人。”
燕易王不屑地说:
“你本来就不是忠信的人,哪有因为忠信而获罪的?”
苏秦连忙说:
“话不是这么说。我听说有个到远方做官的人,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将要回来了,她的姘夫很担心。这个妻子说:‘您不要担心,我已经准备好药酒等他了。’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果然回家,妻子叫侍妾捧着药酒让丈夫喝。侍妾想说出酒里下了毒药,恐怕他会把女主人赶出去;想不说呢,又怕害死了男主人。于是假装跌倒而打翻了酒。男主人大怒,打了她五十鞭。所以,侍妾假装跌倒而泼了药酒,对上来说是保存了男主人,对下来说是保存了女主人,却不免遭到鞭打,怎么能说忠诚就不会得罪呢?我的罪过,不幸正和这个故事相同啊!”
苏秦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我是为了维持燕齐两国的友好关系,才做出了那件看起来不守信誉的事情,其实我是一片忠心啊。”
燕易王被苏秦说得心服口服,说:
“你还是担任原来的职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