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个性化诉求:传统办学模式的突围之路
6874100000009

第9章 环境个性化:得天独厚,人文和谐(1)

镇海中学的环境资源,可以说是既富有的又是贫乏的。说它富有,是因为它拥有得天独厚、别具一格、人文和谐的校园物质景观环境和校园心理环境。

说它贫乏,是因为它地处滨海小城,远离中心城区,不具备或缺少中心城市所集聚的各种优越的软、硬环境资源。在个性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扬长补短”,在深度开发、充分实现优势环境资源教育价值的同时,有机整合、优化拓展、高效利用种种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营造广阔的时空。

一、校园景观环境的保护开发

作为学生在三年高中生活和教师工作期间必须长时间置身的一个物质背景,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是镇海中学倡导的“个性化校园”、“品质教育”的有机组成和直接体现。如何“保值增值”历史赋予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使之发挥更大效用,如何在校园物质景观环境建设中凸现人文、和谐、生态,如何让师生在与物质环境持续的紧密联系中获得对物质环境本身及其蕴涵的更为丰富的背景信息的感知,等等,这些问题就成了学校个性化校园建设和品质教育打造过程中着力探索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文历史遗迹教育价值的深度发掘

物质景观是人们在大地上展示自身的审美趣味、价值趋向、个性特征而留下的痕迹。镇海中学前身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八年(1743)的蛟川书院,可谓源远流长,人文积淀十分深厚。而镇海一地又素有“海天雄镇”之誉,历史上多次英勇抗击外来侵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养成了其独立开放的城市心态。

故学校在重建校舍时首先考虑将这些宝贵因素有形化,使学校建筑清晰地打上传统和地域的印迹。校园内保存了一批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学校拨专款进行了全面修复,形成了时间跨度千余年,内容较为丰富齐全的校内德育基地,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成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内现有海防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其中泮池、吴公记功碑亭、都督俞公亭3处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学校还开发修建了校园人文历史景观有28处,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底蕴丰厚、融古朴与现代为一体的校园景观环境。

今天的景观是过去社会文化的积淀,它“恰似一座储藏丰富的档案库,又如一幅色彩错综的拼合板,其间有不同的历史层次,有过去时代可触知的信息”。镇中20世纪铸就的校园景观所蕴涵的信息是相当丰富的,至少涉及四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流风遗韵,书法、古建筑、碑刻、对联、古诗词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样式在镇中的校园景观里表现得具体而生动,朱熹讲学的梓荫阁、孔庙大成殿等遗迹增加了校园文化的纵深感和历史厚度;三是爱国爱乡爱校的赤子情怀,“富的廊”以及由傅在源先生捐建的体艺馆、图书电教大楼体现了一个爱国侨胞的赤诚中国心和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造福后代的博大胸怀;四是镇中悠远的历史渊源和艰辛而辉煌的办学历程,这方面学宫遗址、星光灿烂奖匾墙、郭沫若题词、校史陈列馆可为代表。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校园物质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因此,校园物质景观可以称之为“教育表达式”。既然是一种表达式,那么它的奥秘就需要学生去解读,去体味。学生在对景观进行反复解读与体味中,不断塑造了自身,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拓展了自身的生活视野。学生的大部分行为方式,就是在校园物质景观这个“模子”里模塑出来的。故而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这种景观文化解读、文化感悟。首先,高一新生进入镇海中学的第一课就是在军训时瞻仰学校的人文历史遗迹、了解遗迹背后的事实,政教处于学年中期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知识竞赛。其次,在每届学生中开展以校园人文历史遗迹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美术创作比赛、摄影大赛、歌咏大赛,去年开始又新增加了网页制作大赛、校园景观图像处理大赛等。再次,由教务处、政教处、团委牵头,有关学科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研究性课题对学校人文历史遗迹的美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如语文组开展了《镇海中学校园古迹的楹联艺术》,一些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对“镇海中学校园景观中的碑刻艺术”也作了深入的探索。

在个性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历时一年精心编撰了《镇海中学校园问典》。《校园问典》由镇海中学资深教师和地方志专家共同编撰,整理划分出32处校园古迹文物及现代景点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为“长河溯源”、“史迹留芳”、“英气云归”、“故园华踪”、“盛世记胜”五卷,以景说事,既有对学校办学渊源、办学历程的追踪,也有对学校近年来屡创屡高的办学业绩的回顾与展望,既对历史名人、海防将士的事迹作了翔实生动的展示,也对侨胞傅在源先生多年来情系桑梓、助学镇中的情怀和善举作了注解,堪称一本内容丰富、条目繁多的校园辞典。每一则问典都引经据典、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在完整解析典故的同时充分蕴现了古文字、书法、碑刻、古建筑等的艺术美。书稿独具特色的整体美术设计风格也洋溢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具有极强的阅读欣赏和收藏价值。师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历史教育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感染力强、能深深打动人心。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还开发了《校园中的碑刻艺术》、《校园植物的分类与养护》等多门校本课程,收效明显。如被评为宁波市第二批优秀校本课程的《解读镇中认识镇海》,就是在系统梳理镇中百年发展史和镇海优秀地域文化基础上,整理出镇中概况、镇中文化、镇海区域概况、镇海院士文化、海防文化、宁波帮文化等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并采用讲授、实地考察、研究性学习、观看视频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校及镇海区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色、发展图景等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爱校爱乡的浓烈情感,强化他们的“镇中意识”。

【案例3-1】《知我镇海爱我镇中》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知我镇海爱我镇中

2.开发教师:朱道初、王梁等

3.教学材料:教材拓展、改编、自编

4.课程类型:拓展性校本课程(限定选修或自由选修)

5.授课时间: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每周一节,总课时在18节左右。根据情况可以择其精要集中在一个学年教学,也可以根据教材系列顺次在三个学年中开展教学。

6.授课对象:可以是全体学生统一学习,也可以是部分学生选修。

二、具体内容

[课程背景]

《知我镇海爱我镇中》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大背景是高中新课程对校本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动因首先在于镇海和镇中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已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值得深度开发利用。本课程开发的第二个动因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数量学生对镇海中学、镇海区的特色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是那些区外学生),很多人三年高中毕业以后连学校的创建年月都不甚清楚,故而也没有相应的认同感、归属感、感恩心理和镇中意识。

[课程目标]

根据科学性、现实性、完备性的原则,我们认为该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既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又要顾及实现目标需要的现实可能性;既要有本校的个性特点,又要切合国家基础教育的根本方针。为此,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旨在:

总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家乡镇海、母校镇中的认知度、认同感,强化他们与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血脉联系,培育他们爱校爱乡爱国的情感与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起真切的“镇中意识”。

具体目标:

(一)在知识与能力上

1.通过阅读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进一步激发并加强学生对镇海和镇中发展的历史与特点的感性认识。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学校和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过程与方法上

1.学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主动而有效地搜集与课程有关的信息。

2.积极参加有关社团活动,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有效沟通。

3.正确选择有益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付诸行动。

(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习惯和能力,认识并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学会关爱自我、关爱集体、关爱母校、关爱镇海、关爱自然。

2.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氛围,成为镇中精神的拥护者、宣传者、倡导者、实践者、建设者。

3.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利用在学习、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亲身探索实践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知我镇海爱我镇中》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托镇海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而开发的,融知识性、针对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爱校、爱乡教育的好素材。

校本课程实施教材以“知我镇海,爱我镇中”为中心主题,向纵横方向拓展。纵,指“文本”、“探究”、“拓展”、“活动”各个环节;横,指大小板块,如校园文化版块、中外语言文学版块、人文社会版块、数学版块、自然科学版块、学科史版块、艺术体育版块、地方经济版块、计算机教育版块等,这些板块分别组合起来成为“知”和“爱”的教学材料的附件。每个单元和篇章都设计有供学生作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性问题”、“活动安排”、“拓展性阅读”等环节,旨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教材内容共分三册,分别适用于高一、二、三年级学生。

(一)“镇海中学校本课程讲义第一册”

(适合高一年级使用,2007年年初推出,并列入课表,按照计划在高一年级正式进行教学。)

该册其主要内容是校内遗存的文化资料,有介绍校友张困斋烈士、柔石烈士、朱枫烈士的事迹,裕谦、林则徐、龚振麟、吴杰等在镇海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业绩,还有关于镇海区地理地貌的介绍,强身健康的训练资料等。

【第一章】镇海中学简史

【第二章】艺术·历史·校园(①建筑鉴赏②碑刻鉴赏③牌楼鉴赏④书法鉴赏⑤文人雅集鉴赏⑥雕塑鉴赏)

【第三章】“永不消逝的电波”——为解放事业壮烈献身的校友张困斋

【第四章】情柔似水志坚如石——现代小说家、革命烈士柔石

【第五章】枫叶飘落在台湾——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女烈士朱枫

【第六章】泮池尽节以死报国——记鸦片战争保卫镇海的两江总督裕谦第七章 制造利炮坚舰震敌胆——介绍19世纪著名军械革新家龚振麟的业绩

【第八章】威震镇海口的抗法名将吴杰

【第九章】满怀抗敌志一腔忧国情——林则徐在镇海防务的日子里

(二)“镇海中学校本课程讲义第二册”

(适合高二年级使用,2007年寒假推出,并列入课表,按照计划在高二年级正式进行教学。)

第二册比较多地选录学校有关学科文化方面的论述,如有关中学数学中的文化,生活中的物理,成语与哲学等;同时以较大的篇幅介绍镇海商帮和镇海籍两院院士的材料,后者显然带有浓重的乡土色彩,对于激励学生爱国爱乡、奋身投入发展祖国经济和科学的事业有一定的作用。

(三)“镇海中学校本课程讲义第三册”

(适合高三年级使用,2008年暑假推出,并列入课表,按照计划在高三年级正式进行教学。)

1.【第一章】镇海县区沿革史

2.【第二章】镇海的形胜和物产

蛟川形胜赋

蛟川物产五十咏

唤鸠岙毙虎记

部分野生动物简介

当本专著初稿即将完成的时候,正是七月流火的盛夏时节,刚刚于5月成功举行百年华诞庆典的镇海中学又创造了新的辉煌,成为省内外瞩目的焦点:在2011年高考中,学校理科一批上线率高达97.4%,文科一批上线率高达91.7%,王子宁同学以734分的成绩获得全省理科第2名,全省理科前10名占4名,文理科前100名多达26人,此前已有7名同学保送到北大、清华,16名同学保送和预录到复旦大学,最终有4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23名学生被复旦大学录取,1名同学获得58万港元全额奖学金被香港中文大学基础班录取,两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这份又刷新不少历史纪录的成绩单出乎很多人的预期。

3.【第三章】镇海抗倭及相关海防历史记述

抗倭历史记述

宝顺轮始末

贝氏兄弟

散文二篇

4.【第四章】镇海商帮(续)

叶澄衷、戴显运、傅昌顺、汪显述、陈协中、陈薰昆仲、盛炳纪、朱忠煜、李容、邵逸夫

5.【第五章】镇海儒学

沈焕、黄震、盛炳炜

6.【第六章】蛟川书院的有关记述

课时具体安排:这门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每周一次课,学期总课时约为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