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古尔邦节,回民都宰了牲。我在姑妈家吃了一顿牛头熬苤蓝,那独特的乡野风味,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天傍晚,姑妈先将牛头燎毛、刮净,剜耳去角,劈成两半,洗掉脏物,放在一口大铁锅里,加入清水,漫过牛头。水开后,她又放入青盐、蒜瓣、生姜、调和布袋。用大火煮沸一个小时后,又将两棵苤蓝削皮洗净,切成一厘米薄厚的小块,放进锅里。
俗话说“牛头不烂,多费柴禾”。这时她又把炉火压小,用文火慢炖。从晚上十点钟搭锅,整整熬了一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夜里她还不时地起来翻转、添水,使牛头炖得更烂,熬得更均匀一些。第二天早晨她把牛头捞出锅,撕下皮肉切碎,连同葱花、芫荽、醋、味精、酱油、辣油调入锅中搅匀,稍煮片刻便出锅。姑妈每人给我们舀一碗。只见那牛头肉和苤蓝已炖成了棕红色,油汤辣水,香味四溢,食之,牛头肉软而不韧,香而不腻;苤蓝熟而不烂,绵酸带甜,别说吃一口,就是叫你嗅一嗅,看一看,也会流口水的。吃过这乡野佳肴,浑身热乎乎,顿觉精力倍增。我想:这牛头熬苤蓝是不是和羊杂碎、炒糊饽一样,也算得上是回族的一种民间风味食品呢?随赋小诗一首:宰牲欢度古尔邦,牛头苤蓝嫩亦香,真主慈悯收成好,国富民强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