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每当金秋时节,倘若你来到被誉为“塞上江南”宁夏的红瓜籽之乡一一平罗县境内,便见那一片片“打瓜”地里,干枯的秧上疙里疙瘩,结满“打瓜”蛋,黄的黑的,大的小的,布满了田垄。老瓜农带着妻子儿女,全家出动,提筐携篮,摘的摘,捏的捏,淘的淘,晒的晒,忙得不亦乐乎。瓤厚籽多,殷红片片,艳丽耀眼,人们围坐一圈,边捏边谈,欢声笑语。晚秋的塞上,是一派美丽喜悦的丰收景象。
平罗的红瓜籽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是沿海大中城市客商们争收的热门货。由于当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差大,有天然黄河水资源灌溉等优势,所以每个“打瓜”可产300克鲜瓜籽,最佳者可产500克,瓜籽长度在1厘米以上,宽多在0.7厘米以上。瓜籽挖出时鲜红殷实,干后色泽不减。华北、广东、广西、新疆等地,都曾先后引种这种红瓜籽,但都因水土、气候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缘故,均不能保证其优良品性。因此,宁夏银北重镇——平罗地区所产的红瓜籽分外惹人注目。它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以籽仁肥厚,色泽红润,片大酥香,油光发亮而著称,是宴席待客之佳品。宁夏民间流传有“中宁的枸杞灵武的果,要嗑瓜籽到平罗”的美食俗语。可以说,平罗红瓜籽是宁夏地区独一无二的优良土特产品。阿三有诗咏道:“喜事邀客坐,面点溢清香。一盘红瓜子,嗑叙论家常。”
平罗红瓜籽皮薄味香,营养丰富,含油率达55%,经过加工可制成甜味瓜子、咸味瓜子、五香瓜子、奶油瓜子等种类,实乃干货之上品。亲朋相聚,摆上一盘光泽艳红的红瓜籽,边嗑边叙,别有一番情趣。据悉,在国外和港澳地区,因其颜色艳丽红润而被誉为“福星齐临”,又因其籽多仁香被誉为“人丁兴旺”。有人还亲切地称为“平罗红宝”。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瓜氨酸、月桂酸、棕榈稀酸、钙、磷、男性荷尔蒙以及抗癌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主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取红瓜籽研末去油,可治妇女月经过多;炒食,补中宜人。宁夏回族民间常用红瓜籽仁、黑芝麻、珍珠粳米、红糖煮粥,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催乳下奶,效果甚好。
红瓜籽出自“打瓜”。民间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何仙姑用荷叶船将八大仙渡过黄河,铁拐李上岸后,经过一片西瓜地,不慎被瓜蛋绊倒跌瘸了腿,一气之下,将脚下的瓜捏成拳头大,扔在沙滩上。由于瓜籽未受损失,被打破的瓜第二年又长成大籽粒、小个头的瓜,人称“打瓜”,意为挨过打的瓜。“打瓜”的形状酷似西瓜,一般最大的也不过二三公斤重,普遍为碗口大小的瓜蛋,比较匀实。“打瓜”成熟时瓤为黄白两色,酸甜兼有,特点是籽粒颇多。收获时掏籽称为捏瓜,捏瓜可是个急活,捏早了,籽仁秕瘦,捏迟了,籽仁会生芽。每当这时,瓜农们将水桶或大盆放在田边,把掰开的瓜瓤放在水里挤捏,滤出瓜籽,捞出丝瓤,淘去杂质。把鲜瓜籽薄薄晾在苇席上,慢慢阴干。如果曝晒,籽仁就会变紫发黑,甚至麻皱弯曲,极不雅观,被视为劣等品,不宜出售。
捏瓜籽是精细活儿,种“打瓜”更要精心得法。懂得科学种田的农民,“打瓜”年年丰收;不会种的,不是秧络长疯了不结瓜,就是瓜秧瘦了瓜蛋小,有的甚至会死秧,荒废一年的收成。平罗县城东黄河边上的回族瓜农丁耀林、杨永梓、王德成、丁兆祥,种“打瓜”出了名,当地群众无不佩服他们的种瓜技术。他们在黄河岸边开发荒滩野地,引水灌溉,广种“打瓜”,亩产瓜籽均在50公斤以上,每年收入在万元左右。乡邻们风趣地称他们为“打瓜四王”。
平罗县的二闸、渠口、通伏、六中、灵沙、高庄、惠北等乡镇,都是盛产“打瓜”的基地,每年出产红瓜籽上百万斤,运销到国内外许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