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大米名天下。宁夏盛产大米,历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间,宁夏大米因醇香软嫩,味美爽口,曾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而被赐定为皇宫食粮,品居“贡米”之列。康熙帝专访宁夏时,还钦点为宴席主食,称之为“珍珠粳米”。又因当时宁夏叫“朔方”,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出产的大米叫“朔方贡米”。清顺治三年(1646),宁夏巡抚黄图安就咏道:
西峙贺兰爽气凌,东流黄河日奔腾。
塞北江南名得旧,嘉鱼早稻利同登。·
宁夏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代,秦国大将蒙恬屯垦戌边,开挖了秦渠;两汉时代开挖了汉延渠、汉伯渠;唐朝时开挖了唐徕渠;清朝时开挖了惠农渠,使宁夏沃野千里,成为谷稼殷实的庶富之地。至此,在隋朝就已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据《宋史·夏国传》记载:西夏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甘凉之间,则以诸河为溉……可见那时宁夏地区水稻种植业已相当发达。不过,水稻产量极低,除宫廷食用外所余无几。解放后,兴修了水利,加之高产水稻的栽培,人均占有大米量约100公斤,居全国首位。每年青铜峡有数千吨粳米销往陕、甘、晋、闽、内蒙古等省区。这不仅使宁夏各族人民引以自豪,也为西北及其他各省区人民所羡慕不已。宁夏大米不仅在产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堪称“塞上瑰宝”。1986年,在香港经济食品博览会上,宁夏大米一鸣惊人,被外宾赞誉为“珍珠米”、“晶莹米”。一举打入东欧市场,备受青睐。四川诗人尹贤品尝了宁夏大米后赞道:
晶莹似玉又如珠,拙夫有此可当厨。
做成米饭香黏软,客乐为餐不用鱼。
宁夏大米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优良,极富营养价值,具有“粒圆、色洁、油润、味香”四大优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淀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其中直链淀粉含量达20%,蛋白质含量达7.95%,胶稠度达99毫米,糊化温度为七级。用珍珠粳米焖制的大米干饭,色、香、味、形俱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上等美味佳馔。盛在碗里,如白玉团,松而不散,粒粒晶莹,软而不粘,粘而不腻;闻起来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品尝起来酥软黏甜,颇富口感,油润爽口,使人回味无穷。敢与著名的天津“小站米”媲美共荣。用珍珠粳米熬成的稀饭,喝起来清醇耐食,别有风味。当地民间妇女做月子都非常喜欢用珍珠米熬稀粥喝,可补养身体、通乳,恢复体力,效果极佳。
许多初访宁夏的友好人士,若不是目睹宁夏大米的味美实惠,诱人食欲的光彩一幕,难免会对宁夏产出珍珠米发生疑问。1958年10月下旬,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宁夏视察,在宾馆就餐时说:“宁夏的大米味道香甜可口,引人食欲,在家时,我只吃一小碗米饭,今天我可要破例了。”惹得大家欢笑起来。他还随后赋诗一首:
银川信是米粮川,秋实如云喜报连,
不闻舟子波翻下,来庆农民大有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些到宁夏参观访问、帮助建设美好宁夏的国际友人、外地来宾,享用珍珠米后无不交口称赞。前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机构搞调查的几位美国、德国、法国农业专家在宁夏访问后,临行前特意购买了一些珍珠粳米准备带回祖国家乡,让亲人们也品尝这异国他乡的美味食品,分享口福。1993年李瑞环同志视察宁夏时,特别指出“珍珠粳米”是宁夏的独特产品,要大力发展种植业,努力把它推向全世界,让它更好地为宁夏经济建设创造效益。一位日本外商食罢宁夏珍珠米蒸制的饭肴,感慨地说:“吃了这顿晶莹如玉、滋味十足的大米饭,真叫人忘不了宁夏这美丽富饶的地方。”的确,宁夏珍珠米给许许多多贵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近年来,宁夏科技工作者又培育出一种新的“粳性杂交水稻”,经过几番试种,亩产量最高已达到800公斤,米质优良纯正。宁夏的珍珠粳米已被自治区政府定为“西夏贡米”。“西夏贡米”荣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列为名牌产品,为走向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