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一个将满周岁的宝宝,这个孩子非常爱听古典音乐,只要听到古典乐,他就精神百倍,情绪特佳;但一听到爵士乐,情形便不一样,他会“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这时如果父母不留意孩子的这种变化,即等于剥夺了婴儿最感兴趣的事,这对他精神的成长,至少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遗憾的是,偏偏世上的母亲们,都不太注意婴儿为何会踢手踢脚?为什么忽然哭起来?有些做妈妈的甚至只为自己方便,就把婴儿很感兴趣的音乐停掉,或硬逼他听他不喜欢的音乐,这种做法无异于摘掉了稚儿的成长嫩芽。
不只在音乐方面如此,有时婴儿正对某种事物感到有趣时,母亲却以“是换尿布的时间了”、“喂奶的时间到了”,而打断孩子的兴趣。要是孩子能说话,他一定会说“等一下嘛”,以表示抗议。就因为他不会开口讲话,他才通过踢手踢脚以竭尽全力地作“意愿表达”。还有的母亲,当幼儿正一心一意在玩玩具时,却因客人来了,就把玩具收起,这也会使幼儿对玩具的兴趣大减。
兴趣是发挥幼儿潜力的最佳营养剂。因此,尽管做父母的会十分细心地照顾孩子的饮食生活,但如果在精神方面“营养失调”,也可能会因此而中断孩子的兴趣。
总之,不管是换尿布或是喂奶,当母亲想要孩子“做什么”时,都得仔细观察他当时的状况,起码在你心中应有不打断他兴趣的意识。
希望年轻的妈妈们务必了解,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同时也要明白,负面的教育对婴儿则会产生十分坏的影响。
幼儿有自己的兴趣感知
只要对孩子稍加注意的大人都会发现,往往在儿童专用玩具以外的多种物体中发现另外的“玩具”。例如,一张四脚朝天的破桌子。厚厚的旧电话簿、饼干空盒子乃至被扔在地上的小木片,几乎没有不成为小孩玩具的。
对小孩而言,什么才是玩具,在他们的意念中并无区别,他们倒是能从不被大人认定为现成玩具当中,找出自己觉得更好玩的要素,并发现可刺激他的部分。他正是在透过这样的头脑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
日本围棋名誉本因坊高川格氏,就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据高川说,大多数小孩子对棋都很感兴趣,但又不喜欢玩下棋,这表明他们只是对“棋子”那东西极感兴趣。
他的孙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更好地培养孙子,高川为他买了很多儿童玩具,但事实上他的孙子连看都不看一眼那些玩具,却对他下棋用的棋子情有独衷,于是,高川给孩子棋子,任他随意去玩,但见孙子不只用手嚓啦嚓啦去搁,或者抓起来又让棋子滑落,有时还将黑白分开,或摆成各种形状,或用手弹来弹去,玩起棋子来比玩那些做成玩具用的“弹珠子”还有趣。
一个个的棋子,有黑的、有白的,大小全部一样,具有单纯化形状,排起来就有各式各样形态在那儿忽现忽失、变化多端。每一个棋子虽然均“无个性”,却因而反倒适于拢合起来做成新的形阵。幼儿就拿棋子当随意运用的材料,高高兴兴地进行着各种创造活动。
经由这样的棋子游戏,说不定会培养出对围棋发生兴趣的孩子来。不过,更重要的是,借着那些以视觉模式为媒介的游戏,一定能使儿童对数、量、形等等产生更丰富、更广泛的思考力。
要让幼儿的兴趣持久
兴趣是幼儿的最佳意志促进剂。但要使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能继续维持下去,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孩子对某一项活动发生了兴趣,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加以重视,任其发展,那么其结果就是孩子的兴趣对像很快发生了转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若是勉强要他把兴趣集中于某一事物,这反而会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逆反心理。况且,正因为有了那样的旺盛好奇心,孩子才能从外界得来对心智、身体的成长所不可欠缺的各种刺激和体验。
大人们一般都以为,幼儿会从很多外界的事物中,自然找到可以作为自己兴趣的对象,并且会自动加深兴趣以将之持续下去。然而,在多半情形下,父母都应以某种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
事实上,对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做父母的能否很快发觉,并表现出予以支持的反应,对幼儿维持长久的兴趣具有很大的意义。
如前所述,孩子的兴趣是极不稳定的,即在一瞬间荫生,瞬时之后又告萎缩。做父母的,应该适时把握住那萌芽的一刻并给予适当的辅助,使其兴趣能继续茁壮成长。
当然,要让孩子的所有兴趣都作均衡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尽管我们不知道哪一种兴趣最后会变成长久的兴趣,但做父母的还是应该尽量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在广泛的兴趣中,试试哪一种兴趣可以持续下去。
有一位父亲曾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谈了这样一种看法。他的儿子在1岁两个月时,偶然对“之”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凡是看到各种场合有个“之”字出现的,做父亲的便指着那个字告诉孩子,并教他念“之”的发音。过了两个月,他的孩子已经认得ABC三个英文字母,父亲便趁机用折尺上的英文字,教他继续再学,他马上就学会了。
到了1岁半时,孩子又对各种汽车、家电制品的标志发生了兴趣,父亲就举出厂家名称,让他猜测商标,有时向他出示商标让他猜厂名。
由此可见,这位看似“天真的老爸”,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使得幼儿的兴趣既能持续,而且还能更为浓厚。
母亲要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童年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回忆童年,会觉得自己做了许多令人发笑的事,的确有些事情,哪怕我们大人看起来是多么莫名其妙,但孩子们却做得很起劲,而且还当它是件大事去做,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一类母亲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总是用一脸不屑一顾的表情望着,这实在让我们感到失望。
常有一些母亲提这样的问题:“我自己并不喜欢古典音乐,但为了孩子,我是否应让他听古典音乐呢?”试想一想,一个母亲是如此讨厌古典音乐,孩子会对它有兴趣吗?古典音乐对小孩能有很好的影响,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但是由于做母亲的已对它显示出厌恶的神情,她那种神情就会传导给孩子,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你也就别指望孩子会喜欢古典音乐了。
母亲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既然如此,母亲对孩子所做的事,就不可以漠不关心。有时,大人之所以对孩子在做的事情感到无聊乏味,那是因为你用大人的感觉去看的关系。这时,你应换一个角度,比如把自己投回到童年时期,你也许就不会这样对待了。
当大人贸然闯入小孩子的天地时,这无异于在强迫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而一旦大人自己对某件事“不感兴趣”,却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大减。
因此,我们认为,母亲应有的态度,该是在小孩世界的四周,密切注意他们所做的一切。你对孩子在做的事表示关注,并给予鼓励,对孩子的帮助不知该有多大!
母亲以温和、喜悦的心情去关注孩子,并对他的行为给予母亲的微笑,这胜过任何言词的勉励语言。如果你用大人的尺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甚至认为:反正那是小娃儿玩的把戏,不值得我们大人去认真,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挫伤他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