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庸:不依为庸
7194200000018

第18章 处世以庸循乎大道(2)

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在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知道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也都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因此害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故而不贪一时之荣,不图一时之利。所以,张良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

从此以后,张良便淡泊名利,抛弃人世纷争,专心修性养心,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是吕后感德张良,劝他不要自苦,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

◎故事感悟

经历彭越、韩信被诛事件,张良清楚地认识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屡次要求致仕,干脆不接受封赏,甚至修道养气求仙,以避免招致皇帝的怀疑。他这种不贪求利禄的品质非常可贵,他清醒的认识更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史海撷英

张良取履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文苑拾萃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唐)白居易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

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潇洒可终身。

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

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卫青功昭不傲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周易》

卫青(?—前106年),西汉军事家,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卫青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是霍去病的舅舅,与霍去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卫青的母亲曾在平阳公主的夫家做女仆,由于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

丈夫死后,卫媪仍留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后来,卫媪感觉供养孩子非常艰苦,就把卫青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

但是,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这个私生子,便让卫青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经常随意苛责他。卫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所受的苦难也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随即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便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次年,匈奴反攻,冲破雁门,长安震恐。卫青临危受命,率军3万,趁匈奴长驱直入疲惫之际,发动了一次风驰电掣般的突袭。卫青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厮杀,士卒备受鼓舞,士气大振,斩杀匈奴上千人。

汉武帝这一年十分高兴,自己新发掘的青年将领智勇双全,大挫匈奴。后宫卫子夫生下了一个儿子,汉室有后,卫子夫理所当然成为皇后。卫氏家族在这一年里,把所有好事全占了,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宫。

在十年之中,卫青前后出征七次,他治军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作战骁勇,多数都是长驱直入,指挥大规模的战役,最后官拜大司马大将军。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窃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按《史记》记载,他所得的封邑总共有1.67万户,《汉书》记载为2.02万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卫青从不结党,更不养士。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获得好的名声,而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与舅舅卫青有着同样的看法。

由于自己出身低微,又深知宫廷险恶,所以卫青处事处处低调,小心谨慎,对汉武帝更是拘谨顺从。由家奴出身的卫青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后,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卫青为人却一直都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唯有汲黯不服,卫青还经常向汲黯讨教。

每次武帝对卫青有要求,卫青也都是无所不从,这与他一向做事谦恭退让有关。尽管战功卓著,卫青也绝不会功高盖主。武帝高高在上,是他知遇的恩人,是他侍奉的君主。

李广的儿子李敢错认为卫青导致了父亲李广的自杀,击伤了大将军卫青,而卫青却选择了秘而不宣。后来霍去病知道后,射杀了李敢,为舅舅卫青报了仇。

漠北之战后,功高盖主的卫青开始逐渐被汉武帝冷落,昔日的部下也大都改投了霍去病,卫青仍然无怨无悔。也许正是因为少年时的磨难,青年时的浴血,同时走过贫富、贵贱的两端,多舛的命运才使卫青比常人更能经得住那么多的沉浮起落。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也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谥号烈侯,取《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像阴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故事感悟

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这跟他“能避权远嫌故”有直接的关系。居功不傲,处世低调,不仅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更能体现出其较高的人生境界。

◎史海撷英

卫青收复河朔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

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的战役。卫青率领四万大军,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从西面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了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廷的联系。

随后,卫青又率精骑挥兵南下,进入陇县西,形成了对匈奴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100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

◎文苑拾萃

老将行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郭解处世以庸

◎愈藏而愈大,愈露而愈少。——唐志契

郭解(生卒年不详),字翁伯,汉族,河内轵(今济源东南)人,汉善相人许负的外孙。其父亲因为行侠,孝文帝时被诛。郭解是西汉时期游侠,作为《史记·游侠列传》中的主要人物而著名。郭解长得短小精悍,为人节俭、勇猛,常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所以人们争相与他交往。若朋友有难或遭怨,必亲自助其报仇;若不愿复仇者,则捐钱使其安居。武帝时被杀。

郭解是汉朝最著名的游侠,年轻的时候干了不少坏事,只要谁惹着他一点,哪怕是一个眼神不对,他就会暴起杀人。郭解的运气一直不错,被官府缉拿的时候,往往能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逃脱,更给他罩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年长之后,郭解突然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一样,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不问青红皂白地乱杀一气了,在他看来,那根本就是不入流的游侠。现在的郭解成熟了,义字当头,明辨是非,慢慢成长为一代大侠。他时时检点自己,以德报怨,替人做事不求回报。

因为名声响亮,郭解不管到哪儿,人们都非常尊敬他,也可以说是害怕他。但他是一个很能藏锋露拙、大智若愚的人物。

郭解为人谦和,从来不和官府发生正面冲突,而且出入县衙门的时候不敢乘车,以示恭敬。即使到别的郡国替人办事,能办成的事情一定把它办成,不能办成的也要尽量让双方都满意,然后才敢上致谢的筵席。

有一次,洛阳有个人因为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想请他化解这段恩怨。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

事情协调好后,郭解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本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很担心,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会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

郭解接着说:“这件事这么办吧,也请你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后,再请本地的几位绅士、侠客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答应了这件事,使他们认为是他们完成了这件事,拜托了!”

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就可以走人了。可是郭解还高人一筹,想问题更深远,把一切都做得那么完美。

◎故事感悟

郭解顺舍逆取,为人处世审察环境,实施帮助时让对方乐于接受,因此声名远播。然而,他并非只是单纯利用这种名声而大肆宣扬,而是懂得藏锋露拙,处世谦恭,思虑缜密,这更加提高了他的影响力。

◎史海撷英

游 侠

游侠在古代是指那些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韩非子·五蠹》中称:“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游侠性格率真、质朴,无常居之所,四处游走,行侠仗义,汉朝时北方经常可以遇见。

游侠精神并不等同于侠义精神,因为前者比后者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可以说,在两千多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

谢安静观时变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孙子·九地篇》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谢安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代表作品有《兰亭诗》、《洛下书生咏》等。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意欲吞灭东晋,统一天下。

当时,东晋的军队数量远远比不上前秦,因此东晋的首都建康一片恐慌。然而丞相谢安认为,敌我兵力虽然悬殊,但敌军孤军深入,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并不太强,东晋以少胜多是完全有可能的。他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8万前去抵御苻坚的军队。

谢玄心中感到很忐忑,临行前又向谢安询问对策,谢安只是回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谢玄心中还是没底,又派下属张玄去打听。张玄去问谢安,谢安仍然闭口不谈军事,却拖着他下围棋。张玄的棋艺本来是远在谢安之上的,可是此时兵临城下,张玄沉不住气,结果输了棋。

果然,东晋军队利用前秦军心不稳的弱点,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当捷报送到时,谢安正与客人下棋呢。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

客人忍不住问他战况如何,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小儿辈大破贼。”(因为谢玄等是谢安的子侄辈)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进屋的时候,他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也没发觉。

谢安不是没有喜怒哀乐,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不害怕、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放纵自己的情绪无济于事,只有保持冷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谢安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了合适的范围,所以才取得了成功,在乱世之中既保全了自己,又保卫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