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悌:兄友弟恭
7194800000016

第16章 兄弟才德,难分高下(9)

董乐山还写了许多评论世事和文学的散文随笔,文笔犀利,观点鲜明,发表后深得评论界和读者的好评。结集的有《文化的休闲》、《文化的误读》、《边缘人语》、《译余废墨》等。他的译作还有《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古典学》、《中午的黑暗》、《太阳帝国》、《探索的路上》(编译)、《我热爱中国》、《韩素音自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巴黎烧了吗》、《1984》、《光荣与梦想》、《冠军的早餐》等。他的译作文笔流畅纤巧,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此外,他还编著了《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等,单独校完了卷帙浩繁的《美国志》、《美国新闻史》等书。他是一位难得的信达雅俱佳的翻译家和美国文史学家。

可惜天不假年,董乐山患了肝癌,于1999年1月16日溘然病逝。2001年,由李辉编的《董乐山文集》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共四卷。梅兰芳的长子梅绍武很为这位老同事惋惜:“遗憾的是乐山兄后来转入了翻译家与学者生涯,放弃了文学创作,否则的话,他真是堪与王蒙同志媲美于文坛而决不逊色。”

1989年退休后,董鼎山康健如常,宝刀不老,每天至少用6个小时进行阅读新书和翻看最新的报刊杂志,用两个小时进行写作。他历任纽约华人文艺协会理事兼副会长,海外中国文艺复兴协会副会长,现为国际笔会纽约分会会长。2000年12月,他荣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授予的“终身成就奖”。2001年,在国内一下子推出三部新著:《纽约客书林漫步》、《留美五十年》和《最后的罗曼史》。同年7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董鼎山先生新作介绍会上,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先生称赞董鼎山先生是中美文学交流的杰出使者。

董鼎山被誉为“美国文学大使”是当之无愧的。在二十多年时间里,董鼎山先生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广大读者和作家介绍美国文学情况,几乎将美国作家和作品“一网打尽”,为中国广大读者和作家了解美国文学情况和最新发展动态,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故事感悟

董鼎山与董乐山两兄弟为自己心中的事业一生奔波,他们兄弟间志趣相投、互相砥砺,共同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史海撷英

董鼎山的职业生涯

1947年,董鼎山到美国留学,先后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硕士学位,在纽约《联合日报》主持过国际新闻版,受聘于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任资料部主任,成为英美文学兼亚洲部分的资料专家和资深教授。原打算去美国两年后就回国,谁知风云变幻,一别祖国就是31年,直到1978年才有机会回国探亲。在美国,他娶了瑞典籍的妻子,有了一个女儿。

在美国的五十余年,董鼎山一直是上班族,没有专事笔耕,但这无妨他硕果累累的蓄积。他不仅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写作,而且他的作品题材之广、发表刊物之多、海内外影响之大,在当前美籍华裔作家中都是少见的。

早期的二三十年,作为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参与,他主要以英文写作,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美联社特写》、《星期六评论》、《图书馆月刊》以及《美中评论》、《新亚洲评论》等报刊写作书评时论文章。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大陆文化禁锢初现松动,一种把现代欧美文学思想输入中国文化界的使命感燃起他重新运用母语写作的热情。从1987年为《读书》杂志每月写一篇“纽约通讯”开始,他的介绍、论述、剖析现代当代欧美作家与作品的精彩文章在中国大陆的、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美国加拿大的许多中文报刊杂志上出现,并在20年间先后结集出版了《天下真小》、《西窗漫记》、《书、人、事》、《留美三十年》、《西边拾叶》、《美国作家与作品》、《西窗拾叶》、《第三种读书》、《纽约文化扫描》、《董鼎山文集》(二册)、《自己的视角》、《纽约客闲话》、《美国梦的另一面》等书。

◎文苑拾萃

《申报》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也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它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刊,初为双日刊,从第5号起改为日报。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初由英商安纳斯·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美查将报名定为《申江新报》(简称《申报》)。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7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80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上海图书馆为全国《申报》收藏最全的单位,藏有全套原版《申报》。

常熟徐氏兄弟

◎兄弟虽有小愤,不废懿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徐枕亚(1889—1937年),近现代小说家。名觉,字枕亚,别署徐徐、泣珠生、东海三郎等。常熟人。南社社员。

20世纪20年代,常熟出了一对驰誉文坛的兄弟徐天啸、徐枕亚。徐氏兄弟都是著名文学社团“南社”的成员,是民国时期出色的编辑家、书法家,徐枕亚还是小说家,是“鸳鸯蝴蝶派鼻祖”。他们在现代文化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

徐氏兄弟的祖父是常熟当地的名儒,父亲徐懋生也擅诗文。徐懋生在当地创办了一个学校,名叫“善育小学”。徐天啸生于1887年,徐枕亚生于1889年,他们从小在父亲指导下学习诗词、古文。徐懋生曾有诗句说:“学堂忧忧此何间,家学翻嫌误两儿。伴我寂寥饶别趣,一勤铁笔一吟诗。”

民国初期,徐天啸在上海主持《民权报》,他撰写了许多政论文抨击袁世凯政权。1913年《民权报》被袁世凯政府封闭后,又创办了《黄花旬报》,经常写人物典故和杂文,曾汇成一册《天啸残墨》刊出。因多种原因《黄花旬报》也办了时间不长,徐天啸后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青年会中学(现上海市浦光中学)任教国文,与曾虚白、邹韬奋、洪深等人同事。徐天啸与弟弟徐枕亚在1914年一起参加了著名的文学社团“南社”,在“南社”会刊上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徐天啸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尤工刻印,他著有《天涯沦落人印谱》。

夫人刘吟秋早亡,徐天啸郁郁寡欢,经常借酒消愁,故而大醉。一天,他和弟弟徐枕亚、好友刘楚生等人饮酒后回家,在途中见一个印度警察侮辱中国人,他打抱不平打了印度警察。于是他辞去在青年会中学的教职,随邹天雷去了桂林。邹天雷的长女成了他的继室。

1931年,徐天啸曾出版第一部中国妇女通史《神州女子新史》。著作另有《神州女子新史及续编》、《自由梦》等10种左右。1941年11月24日病逝于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享年56岁。

徐枕亚少年时代喜欢读《游仙窟》、《燕山外史》等小说,并经常模仿习作。1904年毕业于常熟虞南师范学校,后在善育小学任教员。两年之后,父亲徐懋生病故,学校也就关了门,他又去无锡西仓镇鸿西小学任教。1912年,经哥哥徐天啸推荐,徐枕亚进入上海《民权报》担任编辑。在编辑的同时,他开始在《民权报》副刊上连载长篇小说《玉梨魂》。小说刊登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读者追着每期连载的报纸阅读,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现象。

《玉梨魂》在报纸上刊载完了以后,民权出版社将小说印成单行本发行,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两年,这本十万言的小说再版了十次。1913年《民权报》因反袁的政治态度,遭到袁世凯政府的封闭。徐枕亚去中华书局任编辑,编撰了《高等学生尺牍》,不料被编辑部主任沈瓶庵乱删乱改,徐枕亚很不开心。正好《民权报》部分同人集资创办《小说丛报》,请徐枕亚和吴双热担任主编。《小说丛报》从1914年5月创刊到1916年7月结束,共出22期。徐枕亚每期写短篇小说一两篇,又发表了长篇小说《刻骨相思记》、《棒打鸳鸯录》等。还把《玉梨魂》翻花样,加入许多诗词,名为《雪鸿泪史》而连载。

《玉梨魂》是徐枕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杰出的作品。此后十年里,《玉梨魂》又印行了23版,这还不包括上海以外的大量翻版盗印。它还被编成新剧演出。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被林纾翻译介绍到了中国,成为晚清影响最大的一部西洋小说,当时的文人将它比做西洋的《红楼梦》。受《茶花女》的影响,《玉梨魂》也采用日记形式交代故事的结局,最后又都采用“后记”形式来交代“叙述人”的凭吊。1915年,徐枕亚又用同一题材写成《雪鸿泪史》(中国第一部日记体小说),情节比《玉梨魂》增加了三四成。这部小说与《玉梨魂》一样极为畅销,再版32次共几十万册,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处也翻版印行。

徐枕亚的祖父和父亲都死于酒,他与哥哥也嗜好酒,经常酒后醉倒,跌得鼻青脸肿,衣破骨损。朋友们劝他戒酒,他也发誓与酒分手,并作《酒话》一卷,以为纪念,可是没有多久,又是酒杯在握。他的贪酒与家庭生活的不快关系很大。他的嫂子刘吟秋因为恶姑凌辱而自杀,他的妻子蔡蕊珠也因为不容于恶姑,被迫假离婚。他私下把蔡蕊珠接到上海秘密同居。后来蔡生孩子后,产后营养失调而早逝。他在伤痛之余,做《悼亡词》100首,印成册子分寄给朋友。

《玉梨魂》也让徐枕亚有了一段戏剧般的姻缘。清朝最后一科廷试“末代状元”刘春霖有个女儿叫刘沅颖。她读过《玉梨魂》着了迷,不觉恹恹生起病来,刘觉得蹊跷,要女儿直说。刘沅颖没说什么,只在枕头边取出一本《玉梨魂》扔给她父亲看,眼里却流出泪来。

老状元从没读过这种书本子,翻了几页,不禁拍案叫绝说:“不图世间还有如此才子。”立刻托出人来替女儿刘沅颖做媒。不久,徐枕亚便入赘刘府。那时,徐枕亚已将近50岁,而刘女还只有30岁左右。后来,刘沅颖跟徐枕亚从北京回南方生活,她过不惯清贫生活,抑郁致病而死。遭逢又一次生活打击,徐枕亚更加颓唐。他自己笔枯砚荒,不再写作。他自办了一个清华书局,创刊《小说季报》,后经营不当,没有多久就关闭了,出盘给大众书局。他与长兄徐天啸回了老家常熟。

徐枕亚也擅长书法,曾与哥哥徐天啸被书界人士誉为“海虞二徐书约”。回到常熟,他沉溺于酒中混日子。一天,有一个人专程从上海到常熟拜访徐枕亚,因慕徐的大名而求其书法。给了他若干银两润笔,徐枕亚大喜,挥毫就写了一幅字联。客人过了十天,回来说:“这是徐先生的伪品,徐先生的书法珠圆玉润,不是这样僵枯无力的。”硬是要徐枕亚还原来给的银两,可徐枕亚早已经花光了。恰巧他有朋友来访,知道此事,便解囊代为还款,才了结了此事。此事对徐枕亚的心灵打击也很大,不久他病重,于193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