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古诗词精选·书法艺术卷
7345900000010

第10章 词(2)

3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4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儿水喝。

【导读】

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苏轼到石潭谢神,作了一组《浣溪沙》,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描写农村生活中的日常景象,生活气息浓郁。

138.【浣溪沙】

游蕲水1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2暮雨子规3啼。谁道人生无再少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5唱黄鸡6。

——(宋)苏轼

【注释】

1蕲(qí)水:即现在湖北浠水。

2潇潇:形容雨声。

3子规:布谷鸟。

4无再少:无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

5白发:老年。

6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导读】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向上精神。

139.【念奴娇·赤壁1怀古】

大江2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4,谈笑间、樯橹5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6还酹7江月。

——(宋)苏轼

【注释】

1赤壁:有说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2大江:指长江。

3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痕迹。

4羽扇纶(guān)巾:是儒者的装束。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5樯橹:这里指代曹操的水军。

6尊:同“樽”,酒杯。

7酹(lèi):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导读】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作者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壮丽的风景让作者想起历史上传说的三国时期风云人物周公瑾,抒发时光易逝,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140.【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1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2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3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

【注释】

1沙湖:地名,在黄州城东南三十里,苏轼被贬黄州后,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这首词是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2芒鞋:草鞋。

3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导读】

作者被贬黄州后,一直郁郁不得志,宦海沉浮,历经坎坷,壮志未酬,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渴望摆脱这种生活,退隐江湖。

141.【卜算子·送鲍浩然1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2,山是眉峰聚3。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4。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王观

【作者简介】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宋代词人。

【注释】

1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2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指山水交汇处。

【导读】

这首诗描写山水之貌,暗示离别之意,把“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情怀。

142.【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1。鸟雀呼晴,侵晓2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4,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5。

——(宋)周邦彦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注释】

1消溽(rù)暑:消除潮湿、湿润的暑气。

2侵晓:快天亮时。

3叶上初阳干宿雨:初升的太阳晒干了荷叶上残留的雨水。

4吴门:即现在的江苏苏州5芙蓉浦:有荷的水边。

【导读】

此词大约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作者久客京师。这首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表达思乡之情。

143.【如梦令】

常记溪亭1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2,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

【注释】

1溪亭:溪边的亭子。

2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

【导读】

这首词是作者结婚前后,追忆故乡往事而写就的。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风格独特,意境优美。

144.【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1,瑞脑2消金兽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4,半夜凉初透。东篱5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

【注释】

1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3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4纱厨:纱帐。

5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6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导读】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憔悴万分,孤独、寂寞的心情。

145.【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2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

【注释】

1玉簟(diàn)秋:意思是秋席生凉了。玉簟,洁净如玉的竹席。

2雁字:指鸿雁飞行的队形,有时像“一”字,有时像“人”字。

【导读】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丈夫赵明诚的,诉说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46.【卜算子·咏梅】

驿1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3风和雨。

无意苦4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5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

【注释】

1驿(yì):古时供传递公文者或过往官员暂住、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2无主:无人过问。

3着:遭受。

4苦:极力,竭力。

5碾:碾磨,碾压。因为梅在驿站外,落花被驿车来回碾压。

【导读】

这首词是托物言志之作,通过描写梅花的孤寂境遇和高洁品格,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坚贞自守,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气节。上片写梅花的环境及遭遇,驿站断桥边,风雨交加晚,寂寞孤苦,备受摧残。

隐喻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作者的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精神品质,既不争春,又香如故,坚贞的品格是作者人格的投射,梅花即作者,既是咏物更是言志。

147.【清平乐1·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2相媚好3,白发谁家翁媪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5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着名爱国词人,南宋豪放词派代表。词风或豪迈雄阔慷慨淋漓,或曲折缠绵深厚含蓄,能俗能雅,化前人成句,收民间言语,无事不可入词。词与苏轼并称“苏辛”。

【注释】

1清平乐:乐读yuè。

2吴音:吴地的方言。

3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4翁媪:老翁、老妇。

5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导读】

这首词作于带湖闲居时,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后,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长居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词中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皆在作者笔下绘出,纯用白描,直陈其事,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