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古诗词精选·书法艺术卷
7345900000009

第9章 词(1)

120.【渔歌子】

西塞山1前白鹭飞,桃花流水2鳜鱼肥。青箬笠3,绿蓑衣4,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

【作者简介】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能书画,善歌词。

【注释】

1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3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4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导读】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诗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是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121.【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2,春来江水绿如蓝3。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注释】

1谙(ān):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导读】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122【菩萨蛮】

小山1重叠金2明灭,鬓云3欲度4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5。

——(唐)温庭筠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约870),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注释】

1小山: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2金:指“额黄”,唐代女子好在额部涂上黄色,过夜后其色有明有暗。

3鬓云:鬓发浓密如云。

4度: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

5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罗袄上有一双新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襦,短衣,短袄。

【导读】

这首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运用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123.【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1洲。

——(唐)温庭筠

【注释】

1白(pín):一种水中浮草【导读】

作者的词作多写女子情事,此词写一女子盼望、等待直至失望、“肠断”的心情。

124.【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1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唐)韦庄

【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注释】

1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导读】

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词中说江南风景好、生活好、人也美好,让大家在江南终老,但恰恰反衬出作者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心情。

125.【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1滋味在心头。

——(五代南唐)李煜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注释】

1一般:一种。

【导读】

这首词上片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下片抒发诗人的“离愁”。作者身为亡国之君,这哀之痛和思之切都深沉含蓄地体现在作品中。

126.【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1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2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南唐)李煜

【注释】

1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2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导读】

这首词作于南唐覆亡后,李煜被软禁在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时期,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127.【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1。黯乡魂,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

【注释】

1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2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3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有说这两句应该连读,意思是,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时方得安睡。

【导读】

这首词上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下片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思乡是诗词中常见题材,这首词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意境的阔大。

128.【渔家傲·秋思】

塞下1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2连角起。千嶂3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

【注释】

1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2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3千嶂:崇山峻岭。

【导读】

这是一首边塞题材、描写军旅生活的作品。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

这首词表现了边塞秋天的荒凉、肃杀的战地景象和战士们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战局有进展和思乡等复杂情绪。

129.【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1。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2独徘徊。

——(宋)晏殊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注释】

1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2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导读】

这首词通过对几个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了春光易逝之感,是伤春感时之作。词中也蕴含着某种哲理——事物的消逝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有美好事物的再现,怅惘与慰藉交杂。

130.【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1,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2。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3赢,笑从双脸生。

——(宋)晏殊

【注释】

1新社:指春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2逢迎:相逢。

3斗草: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导读】

这首诗描写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131.【蝶恋花】

槛1菊愁烟兰泣露。罗幕2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4,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晏殊

【注释】

1槛:栏杆。

2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3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4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导读】

此词经疏淡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表达出作者的羁旅之情,相思之苦。

上片写景,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下片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淡、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

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132.【雨霖铃】

寒蝉1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2无绪3,留恋处,兰舟4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6,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

【作者简介】

柳永(?-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北宋词人。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注释】

1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2都门帐饮:在都城汴京的城外,设帐置酒送别。

3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4兰舟:木兰做的船,这里是对船的美称。

5清秋节:凄清的秋季。

6经年:年复一年。

【导读】

这首词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从离别前、离别中、离别后三个场景描写离别。层层递进,结尾点睛。在离别类作品中经久不衰、传诵至今。

133.【望海潮】

东南形胜1,三吴2都会,钱塘3自古繁华。烟柳画桥4,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5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6,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7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8,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9夸。

——(宋)柳永

【注释】

1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2三吴:说法不一,这里应泛指江浙一带。

3钱塘:即现在杭州。

4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5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6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7重(chóng)湖叠: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

8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9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导读】

这首词是作者在杭州时所作。据说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了谒见西浙转运使孙何,写这首词投赠他。

134.【蝶恋花】

伫倚危楼1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2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3把疏狂4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5人憔悴。

——(宋)柳永

【注释】

1危楼:指高楼。

2黯黯:神情沮丧。

3拟:打算。

4疏狂:磊落豪放,放荡不羁。

5消得:值得。

【导读】

词首写相思之情。上片,高楼伫立,凭栏远眺,见景生愁,且说春愁生自天际,残照下的草色烟光传达愁思,忧愁涌上心头。下片借酒消愁,愁更愁,留下的还是痴心一片。“衣带渐宽终不悔”,可见痴情之执着、之专注、之恒久,亦可作为某种高境界的象征。

135.【江城子·密州1出猎】

老夫2聊发少年狂,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5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7云中8,何日遣冯唐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0。

——(宋)苏轼

【注释】

1密州:现在山东诸城。

2老夫:作者自称。

3黄:黄犬。

4苍:苍鹰。

5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6孙郎:指孙权。这里指作者自喻。据《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载,孙权曾经“乘马射虎”。

7节: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

8云中:古郡名,在现在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9冯唐:人名。汉文帝时一位郎官。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报战果时多报了除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冯唐向文帝进谏,文帝命冯唐持符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复为云中守。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比。

0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这里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导读】

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首词是次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词风慷慨雄壮,是对当时传统词风的挑战。

136.【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1。

明月几时有?把酒2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3。不应有恨4,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

——(宋)苏轼

【注释】

1子由: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2把酒:端起酒杯。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别离时圆呢?

5千里共婵娟: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指月亮。

【导读】

月是这首词的中心意象,以月为中心展开想象与思考,反映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仕”与“隐”之间抉择时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37.【浣溪沙】

簌簌1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2。牛衣3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4。敲门试问野人家。

——(宋)苏轼

【注释】

1簌簌:花朵飘落的样子。

2缲(sāo)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

“缲”同“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