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时期北宋诗坛“苏黄”并称,黄庭坚成为苏门学士,这对黄庭坚诗歌创作道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苏轼是中国古代的大文学家,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而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为特出。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他的诗与陶诗、李诗、杜诗、韩诗、白诗并列而称为苏诗,他的词开创了一代豪放风格,被誉为“雄视百代”之才。苏轼于北宗景祐三年(1036)出生于四川眉山。嘉祐二年(1057)苏轼二十二岁与其弟同科进士及第,父子三人名震京师。嘉祐六年(1061)由欧阳修推荐,苏轼参加制科考试,献《进策》和《进论》各二十五篇,提出系统的政治革新主张。治平二年(1065)召试秘阁,直史馆。熙宁三年(1070)在京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此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外任州、县,继因作政治讽喻诗入狱,后贬谪黄州。元祐时期苏轼还朝,担任朝廷重要职务,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文人集团。这时苏轼已是北宋古文运动后期的领袖,同时也是诗坛的盟主,并在词的创作上以豪放风格开辟宋词发展的新道路。苏轼对黄庭坚诗的推许确立了黄庭坚在诗坛的地位。元祐元年苏轼在《书黄庭坚诗后》云:“每见鲁直诗文,未尝不绝倒。然此卷语妙,殆非悠悠者所识能绝倒人也,是可人。”他不仅盛赞山谷诗,而且在《送杨孟容》诗中自称“效黄鲁直体”。此诗以窄韵见长,非苏轼佳作,但表明山谷诗在苏轼看来已经自成一体。黄庭坚见到诗后,以为“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韩愈)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他遂次苏诗原韵表示逊谢: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
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
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
万牛挽不前,公乃独立扛。
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
袒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
诗中“曹郐”为春秋时两个小国。“晁张”指苏门学士晁补之与张耒。“老庞”指汉末襄阳高士庞德公,诸葛亮每至其家,独拜于床下。黄庭坚对苏诗和苏轼均极钦敬。在元祐的八年间黄庭坚次韵苏诗之作近四十首。其《次韵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游》描述苏轼出游曰:
金狨系马晓莺边,不比春江上水船。
人语车声喧法曲,花光楼影倒晴天。
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
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
苏轼时在翰林院,因文名重天下,每当出游,京都民众都往瞻仰,以示爱慕之情。黄庭坚记下了苏轼出游盛况。在《双井茶送子瞻》诗里,黄庭坚以单行入律,打破律体的限制,语意特别流畅: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双井茶是黄庭坚家乡所特产之茶,他想象苏轼在翰林院为朝廷书写典册制诰时,饮了双井茶而唤起了贬谪在黄州之梦,隐含希望其回归江湖之意。此诗表现了诗人之儒雅风流,而且也表达了对苏轼的崇敬之情。此时期黄庭坚的唱和之作极多,它们大都是沿袭原作思路,为文造情,缺乏真实生活与真实情感,很难出现佳作,而且很难超越次韵的情景局限。兹以黄庭坚《次韵子瞻武昌西山》为例。苏轼元祐元年在翰林时与同僚邓圣求话旧,忆及谪居黄州时曾游武昌寒溪西山,因作《武昌西山》: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尊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
苏轼追忆当年游西山的情景,遗去愁苦情绪,与同僚话旧时将情景诗化,故有文人骚雅风趣。全诗音韵谐美,笔笔老健,乃苏诗佳篇,一时和者三十余人。黄庭坚之和诗云:
漫郎江南酒隐处,古木参天应手栽。
石坳为尊酌花鸟,自许作鼎调盐梅。
平生四海苏太史,酒浇不下胸崔嵬。
黄州副使坐闲散,谏疏无路通银台。
鹦鹉洲前弄明月,江妃起舞袜生埃。
次山醉魂招彷佛,步入寒溪金碧堆。
洗湔尘痕饮嘉客,笑倚武昌江作罍。
谁知文章照今古,野老争席渔争隈。
邓公勒铭留刻画,刳剔银钩洗绿苔。
琢磨十年烟雨晦,摸索一读心眼开。
谪去长沙忧 入,归来杞国痛天摧。
玉堂却对邓公直,北门换仗听风雷。
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嵘今鼎来。
万壑松声如在耳,意不及此文生哀。
唐代诗人元结,字次山,人称漫郎,曾家居于武昌附近。黄庭坚诗以元结旧隐处入题,描摩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想象苏轼与邓圣求夜话。其诗固然雅致流畅,但毕竟是对原作之意的敷衍,并无真实情景之感受。山谷诗大量次韵之作都是如此。
苏门四学士之间于此时期亦有互相唱和之作。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年号归来子。济州巨野(山东巨野)人。熙宁六年(1073)晁端友在杭州新城任县令,时苏轼通判杭州,晁端友之子补之以文谒苏轼。元丰二年(1079)晁补之进士及第。元祐元年由李清臣向朝廷举荐,晁补之通过学士院考试,除授秘书省正字,继迁校书郎。黄庭坚《次韵答晁无咎见赠》:
翕翕一日炎,耽耽万年永。
四海仰首观,顷复归根静。
时雨泻玉除,潢流涨天井。
性不耐衣冠,入门疏造请。
煮饼卧北窗,保此已侥幸。
空余见贤心,忍渴望梅岭。
诗中对晁补之之高尚人格表示赞赏,其语意皆极为晦涩。
张耒(1052-1112)字文潜,楚州淮阴(江苏淮阴)人。早年受知于苏辙,弱冠进士及第。元祐元年因范纯仁之荐,参加学士院考试,迁秘书省正字,继为著作郎。张耒有《初到都下供职寄黄九诗》,黄庭坚作《次韵答张文潜惠寄》:
短褐不磷缁,文章近楚辞。
未识想风采,别去令人思。
斯文已战胜,凯歌偃旍旗。
君行鱼上冰,忽复燕哺儿。
学省得佳士,催来费符移。
方观追金玉,如许遽言归。
南山有君子,握兰怀令姿。
但应洁斋俟,勿咏无生诗。
诗赞美张耒的文采,继以“握兰”为比,以示出自二苏门下。任渊《山谷诗集注》卷三:“意谓兰草之芳馨,非芍药凡草之比。知我者必以是为好,姑修洁以俟之可也。士之于世,正如女之从人,不可自献。故山谷以此为况。”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及第,授蔡州教授。元祐二年苏轼以贤良方正荐秦观于朝,受到政敌反对。元祐五年被召到京师,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黄庭坚《次韵孙子实寄少游》:
薛宣欲吏云,季氏或招闵。
此公胸中秋,万物欲收稇。
卖药偶知名,草玄非近准。
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
士生要弘毅,天地为盖轸。
骥来盐车骖,井下短绠引。
难甘呼尔食,聊寄粲然 。
谁能借前筹,还归用束缊。
吾闻调羹鼎,异味及枌堇。
岂其供王羞,而弃会稽笋。
诗虽赞赏秦观文学之才,但同情其命运的坎坷,又对之寄予很大的期望。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江苏徐州)人。少年时刻苦好学,以苦吟知名。元祐元年因苏轼、傅尧俞、孙觉之荐,授徐州教授,后为秘书省正字。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李廌被称为“苏门六君子”。陈师道论诗推服黄庭坚,以为黄诗精深雅奥,自成一家。他在《后山诗话》里说:“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这已将黄庭坚与王安石和苏轼诗并列而为宋诗之大家。元祐初年陈师道在京都寓居陈州门,黄庭坚《赠陈师道》云:
陈侯学诗如学道,又似秋虫噫寒草。
日晏肠鸣不俯眉,得意古人便忘老。
君不见向来河伯负两河,观海乃知身一蠡。
旅床争席方归去,秋水黏天不自多。
春风吹园动花鸟,霜月入户寒皎皎。
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丛中一人晓。
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
呻吟成声可管弦,能与不能安足言。
这是一篇论后山诗之作。陈师道曾言:“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五云:“学道即学仙也。陈无己此语,乃印山谷之言。……苟非陈无己,山谷亦未向人说此也。故云:‘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丛中一人晓。’”黄诗突出了陈师道苦吟与贫穷的状况,似印证了欧阳修所说“诗穷而后工”之论。这是黄庭坚酬赠诗中很有真情实感之作。
元祐时期虽然是黄庭坚居清要之职,为平生仕宦最得意之际,但他并无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宏愿。他的《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其三云:
畏人重禄难堪忍,阅世浮云易变迁。
徐步当车饥当肉,锄头为枕草为氈。
元无上马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
不是朱门争底事,清溪白石可忘年。
朝廷朋党之间的矛盾斗争,使黄庭坚甚感厌倦,产生退隐的思想。在《寺斋睡起二首》中退隐的思想表达得尤为明显: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
退食归来北窗梦,一江风月趁鱼船。
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葱葱。
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
这些诗都极含蓄地透露了诗人在朝廷的真实心情。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一以为第一首:“诗意谓巧诈之相倾,智愚之相角,与此数虫何异,得失竟安在哉。”第二首之诗意:“谓世途狭隘,动触法令,宁自放于江海也。”
黄庭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在《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里得到体现,诗云:
于阗花骢龙八尺,看云不受络头丝。
西河骢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长楸落日试天步,知有四极无由驰。
电行山立气深稳,可耐珠鞯白玉羁。
李侯一顾叹绝足,领略古法生新奇。
一日真龙入图画,在坰群雄望风雌。
曹霸弟子沙苑丞,喜作肥马人笑之。
李侯论干独不尔,妙画骨相遗毛皮。
翰林评书乃如此,贱肥贵瘦渠未知。
况我平生赏神骏,僧中云是道林师。
苏辙《韩干三马》诗,记述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家所藏唐代画家韩干所画之三马。苏轼《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有云:“干惟画肉不画骨,而况失实空留皮。”第一句乃用杜甫《丹青引》之成句,对韩干所画加以指摘。黄庭坚诗崇尚瘦硬风格,系沿于杜诗风格之一。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棗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独立,书贵瘦硬方通神。”秦始皇在山东峄山之刻石,苦县老子庙碑,它们的书法笔势瘦硬劲健,甚为杜甫赏识。这里表达了杜甫的一种美学思想。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有云:“峄山传刻典型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苏轼在诗中论书法,他不赞成杜甫于书法欣赏瘦硬之美。黄庭坚的意见与杜甫相同,他以为苏轼论书法,不懂得“贱肥贵瘦”的美学原则。这表明黄庭坚与苏轼的审美理想是不相同的,由此他们的诗风亦相异。黄诗瘦硬生新、精深雅奥的风格与求奇的倾向在元祐时期的诗作里已经完全定型。
元祐的八年间,黄庭坚作诗413首,艺术风格稳定,艺术特点突出。这段时期虽然朝廷内部有朋党之争,但整个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是较为安定的,不同于熙宁与元丰时期变法派执政、新旧两派互相进行斗争、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局面。黄庭坚在京都翰院任著作之职,实际上脱离了政治斗争,也远离了社会现实,因而其创作多为翰院文人之间的酬赠,其次是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在这些诗里,作者追求艺术的趣味,表现文人儒雅的生活。其题画诗中《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是最深刻和优秀的: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
异时踏门闯白首,巾冠攲斜更索酒。
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将八九。
醉拈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
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物冷萧萧。
山僧归寺童子后,渔伯欲渡行人招。
先君笑指溪上宅,鸬鹚白鹭如相识。
许生再拜谢不能,原是天机非笔力。
自言年少眼明时,手挥八幅锦江丝。
赠行卷送张京兆,心知李成是我师。
张公身逐铭旌去,流落不知今主谁。
大梁画肆阅水墨,我君盘礴忘揖客。
蛛丝煤尾意昏昏,几年风动人家壁。
雨雪涔涔满寺庭,四图冷落让丹青。
笑酬肆翁十万钱,卷付骑奴市尽倾。
王丞来观皆失席,指点如见初画日。
四时风物入句图,信知君家有摩诘。
我持此图二十年,眼前绿发皆华颠。
许生缩手入黄泉,众史弄笔摩青天。
君家枯松出老翟,风烟枯枝倚崩石。
蠹穿风物皆爱惜,不诬方将有人识。
此诗充满人世沧桑之感,气魄博大,笔势奇崛。北宋初年画家许道宁,学五代著名画家李成山水,笔墨简快,自成一家。此幅山水画为黄庭坚收藏,他在诗中追述此画之来历:当年许道宁在京都饮酒醉时,乘兴挥洒笔墨,势若山崩,倾刻巨幅山水画成,展现江山万里、山寺渔人。黄庭坚的父亲黄庶见到画中的溪宅与白鹭有似曾相识之感。这幅图是许道宁为张咏而作。张咏乃北宋名臣,多年之后张咏下世,此图流落民间。黄庶在开封画肆忽然见到此图,以高价购得,成为传家之宝。黄庭坚保存此图二十年,现在与王道宁寺丞一同观赏,画师早已归黄泉,留下艺术杰作,令人不胜感慨。诗的结构富于变化,但层次清晰,乃惨淡经营之作。《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是黄庭坚寄意颇深的名篇: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此诗是很工稳的五言律诗。猩猩笔乃是用猩猩之毛或者是猴类之毛所制之笔,由钱勰(穆父)出使邻邦高丽所得。唐人裴炎在《猩猩说》里记述:猩猩在山谷间,数百为群。猩猩嗜酒,又喜着屐,于是人们设酒,织草为履,置于路旁。猩猩最初疑是人设,数次之后,相约饮酒而酬,又取屐穿上,遂被人们擒获。黄庭坚用此事典,以为一生穿不了几双鞋,但用笔可以写下五车书。这些著述对于社会有重大意义,因此猩猩拔毛而有益于社会,这与春秋时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之利己者大不相同。诗借咏猩猩笔而表达了学术济世的思想。诗中“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意义很丰富,为宋人赞赏之名句。
孔毅父,名平仲,与苏门文人多有交往,甚有诗名。黄庭坚《戏呈孔毅父》是小诗,寓意却深广,诗云: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