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意图
1.促使学生破除思维定式,打破思维枷锁,走出思维的胡同。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为自己的经验和经历所禁锢。
(二)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思维定式对个人创造性的消极影响,学会破除思维定式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2.跳出个人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死胡同,善于发现问题,力求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诱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能够真切地体验破除思维定式,打破思维枷锁的重要性。
2.难点
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问题意识的养成以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途径。若学生能在本课训练过后进行内化迁移,坚持不懈,这节课就算成功了。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思维定式对人思维的消极影响,激发学生破除思维定式的强烈动机,对自己的创造性能力进行大致的评估,并了解思维定式产生的原因,激起学生破除思维枷锁的意愿。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环节通过引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引起高中生的共鸣,并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学生读完案例后,教师可以请同学讲一讲自己是否遇到过与故事中的“小象”一样的困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被定式所羁绊的状态。
(2)“测一测”环节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小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创造能力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本环节中,教师了解一下同学创造性能力“容易突破定式”“常被束缚”的分布比例如何,大概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同学自主阅读,该环节主要通过一个小测试,使同学们了解和认识思维定式。通过思维定式的分类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思维定式形成的原因并对自己的状况有所了解,激起学生主动改善思维状况的愿望。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到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体会到我们有能力突破思维定式。
(2)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能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是因为他们不能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思维习惯于勇往直前,毫不回头,即采取线性思维,思维进入了“单行道”,进而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问题,进行逆向思维。
(3)掌握头脑风暴展开的流程和阶段以及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突破思维定式。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维定式进行训练。
(2)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角色扮演和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多体验感受。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等,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一个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使学生回顾一下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所思所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牢记学到的内容。
2.程序
(1)“问一问”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程的内容,掌握突破思维定式的技巧,学会创造性思维。
(2)“想一想”环节提供一个经典小故事,让学生仔细阅读并结合自身体验以及本课内容进行反思,适当地与同学分享。
(一)“逆向思维”策略教学建议
1.通过阅读小故事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思维活力,引导学生寻找突破思维定式的方式与方法,教师可以不限定学生思维范围,也可引导学生逆向思考。
2.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建议6~8人一组,在角色扮演时采用本次分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测一测”中的测试题有哪些可能性?
(2)做完“反口令”的游戏后自己有什么感想?
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写下来,在班级内交流分享。由某一个小组分享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可将学生讨论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二)“头脑风暴”策略教学建议
发散性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向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头脑风暴法。
1.课前准备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查阅“头脑风暴”的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头脑风暴”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以实例来实际操作,考查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2.教师在学生自我组织的“头脑风暴”活动中,对操作上有所欠缺的应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指导,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按小组,独立对书本上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行头脑风暴训练,将各个小组活动答案进行对比,将小组答案和个人独立获得的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体验到“头脑风暴”的魅力。
1.本课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同时注重学生对突破思维定式策略的引导与培养。
2.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策略。
(一)参考资料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做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可概括为下面三个方面:
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
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从高中阶段开始,学生在思维中运用假设的能力不断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就是要求人们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概念和假设进行的思维活动。
思维假设性的发展,又使得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预见性。对思维活动的自我调节,是思维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从高中阶段起,学生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更加明显化,这就使得思维活动具有内省性。
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的发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已获得了相当完善的发展,在其思维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辩证逻辑思维也迅速发展起来,主要表现为,在高中生思维过程中的抽象与具体活动有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高中生在实践与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一般和特殊、归纳和演绎、理论和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并逐步发展成那种从全面的、运动变化的、统一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高中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标志。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首先是各种思维成分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基本达到了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其次是个体的思维差异,包括在思维品质和思维类型上的差异已基本上趋于定型;第三,从整体来讲,思维的可塑性已大大减少,与成人期的思维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思维能力还高于成人。
(摘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头脑风暴的几个环节及注意事项
头脑风暴法力图通过一定的讨论程序与规则来保证创造性讨论的有效性,由此,讨论程序构成了头脑风暴法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从程序来说,组织头脑风暴法关键在于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议题
一个好的头脑风暴法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因此,必须在会前确定一个目标,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一般而言,比较具体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主持人也较容易掌握;比较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
2.会前准备
为了使头脑风暴畅谈会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可在会前做一点准备工作。如收集一些资料预先给大家参考,以便讨论者了解与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外界动态。就参与者而言,在讨论之前,对于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所了解。会场可作适当布置,座位排成圆环形的环境往往比教室式的环境更为有利。此外,在头脑风暴会正式开始前还可以出一些创造力测验题供大家思考,以便活跃气氛,促进思维。
3.确定人选
一般以8~12人为宜,也可略有增减(5~15人)。与会者人数太少不利于交流信息,激发思维;而人数太多则不容易掌握,并且每个人发言的机会相对减少,也会影响会场气氛,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与会者的人数可不受上述限制。
4.明确分工
要推定一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秘书)。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如通报会议进展情况,归纳某些发言的核心内容,提出自己的设想,活跃会场气氛,或者让大家静下来认真思索片刻再组织下一个发言高潮等。记录员应将与会者的所有设想都及时编号,简要记录,最好写在黑板等醒目处,让与会者能够看清。记录员也应随时提出自己的设想,切忌持旁观态度。
5.规定纪律
根据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可规定几条纪律,要求与会者遵守。如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不消极旁观;不要私下议论,以免影响他人的思考;发言要针对目标,开门见山,不要客套,也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会者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切忌相互褒贬等等。
6.掌握时间
会议时间由主持人掌握,不宜在会前定死。一般来说,以几十分钟为宜。时间太短与会者难以畅所欲言,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影响会议效果。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会议开始10分钟~15分钟后逐渐产生。美国创造学家帕内斯指出,会议时间最好安排在30~45分钟之间。倘若需要更长时间,就应把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讨论。
头脑风暴法成功要点
一次成功的头脑风暴除了在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为关键是探讨方式和心态上的转变,概言之,即充分、非评价性的、无偏见的交流,具体而言,则可归纳以下几点:
1.自由畅谈
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2.延迟评判
头脑风暴,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既不能肯定某个设想,又不能否定某个设想,也不能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会议结束以后才能进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与会者的积极思维,破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先开发设想,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工作提前进行,影响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3.禁止批评
绝对禁止批评是头脑风暴法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参加头脑风暴会议的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4.追求数量
头脑风暴会议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多提设想。至于设想的质量问题,自可留到会后的设想处理阶段去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设想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产生的设想越多,其中的创造性设想就可能越多。
推荐教师阅读书目
林崇德着:《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林崇德着:《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刘希平着:《学会思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
(二)问题思考
1.如何营造一个轻松且有序的教学氛围?
2.怎样调动学生之间的交流?
3.怎样使学生在课后仍能坚持采用课程中所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