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往灾区送物资。一到灾区,他看到当地人民生活比较困难,就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下来的钱全部捐献给了灾区。雷锋同志走到哪里,就把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做到哪里,就把春风送到哪里。
学会审美
关于艺术美
艺术美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艺术美的照耀,我们的生活将显得暗淡无光,而有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美的装扮,我们的生活便变得绚丽多姿、五光十色。艺术美在美的形态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艺术美既是对现实美的反映,又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美;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又是艺术家智慧、技巧在艺术作品中的感性显现。换言之,艺术美就是人们在对现实美的感受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创造出的更典型、更强烈的艺术形象的美。对于青少年来讲,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加强自己的美学修养,必须对艺术美这个重要的审美领域有所了解。
什么是艺术美呢?简单地说,艺术美就是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按照美的规律所创造的美。
艺术美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人们的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反映,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运用这一哲学道理来分析艺术的产生,就会知道,生活属于社会存在的内容,艺术属于社会意识的内容。因而生活决定艺术。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反过来说,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事例也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着名画家徐悲鸿喜欢画马。他说:“画马必以马为师,我爱画动物,皆对动物用过极长的功。即以画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着名画家李可染喜欢画牛,他把自己的画室起名字叫“师牛堂”。由于他对生活的深入,对牛的观察十分仔细,所以他画的《牧牛图》笔墨纯厚质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有人会问,既然艺术的来源是生活,那么,为什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呢?实际上,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生活。这些形象也是作家以生活实践为依据,经过一定的想象、幻想加工而成的,从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中仍然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并不是作家脱离实际,凭空臆造的。这个想象、加工,说明了艺术产生的第二个方面,即艺术高于生活。
前面我们讲,艺术来源于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但是,并不是说艺术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搬。实际上,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是对现实生活的选择、加工、提炼,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关于这一点,苏联的着名作家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讲得很明确,他说:“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人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小市民习气所造成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
艺术高于生活的道理,我们还可以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过程中得到证实。歌剧《白毛女》的演出非常成功,以至于扮演反面人物的演员被观众怒骂打伤。为什么这个歌剧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剧的创作人员没有机械地按照当地流行的“白毛仙姑”的故事去创作,而是对这个流传的故事进行了加工、整理、提炼和升华。
“白毛仙姑”的故事说的是晋察冀边区西北部有一个老佃农的女儿,为了躲避恶霸地主的迫害,躲进山洞,几年不见阳光,靠偷吃奶奶庙的供品维生。因为常年不见阳光,不吃盐,变得毛发全白。由于人们不明真相,误以为她是神仙妖怪。后来,她被八路军救出,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1944年,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整理和加工,不断修改、丰富、补充,增加了喜儿的反抗、王大春的参军、赵大叔的叙说红军故事等情节,删除了故事中关于封建迷信的成分,终于把它改编成了一个反映两种社会两重天、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优秀艺术作品,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道理。从这个故事的改编过程可知,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同时,艺术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整理又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美产生的两个主要方面。
现在,我们知道了艺术美的产生和来源,那么艺术美的构成是什么呢?一般来说,艺术美的构成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再现的美,二是表现的美,三是形式的美。
什么是再现的美呢?它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所描绘出来的生活美。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幅美术作品与原物毫无差别时,我们会惊叹画家的技艺,赞誉这幅作品的逼真。这种逼真的美就是再现的美。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常常可以欣赏到作家对生活、对场景逼真的描写,这些都是艺术美中的再现美。
什么是表现的美呢?它是指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采用一定的夸张等手法来表现生活的美。再现的美追求的是逼真,而表现的美则追求的是神似。
表现的美要求艺术家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侧重于主观的情与意的抒发。在这个方面,漫画这种艺术,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什么是形式的美呢?它是指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法则对事物进行加工,使之更好地表达其本质特征。无论是再现的美,还是表现的美,艺术家总要运用某种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被人感知到。
下面,我们进一步谈谈艺术美与真善的关系和艺术美的分类。
1.真是艺术美的基础。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文学是巨大而重要的事业,它建立在真实上,它所接触到的一切都要求真实。”不仅文学是这样,其他的艺术形式也要求真实,常言道,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讲的就是真与艺术美的基本关系。艺术的魅力,在于真实地表达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如果弄虚作假,内容空洞无物,即使用华丽的外衣包装,也只能令人厌恶。艺术的真,一方面要求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另一方面,要求艺术家的真情涌现。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从来不可能打动人、感染人,因此,根本谈不上艺术的美。
2.善是艺术美的前提。在艺术美中,除了要求艺术的真,还要要求艺术的善,这样才能充分地展现出艺术的美。如果一件艺术作品,宣扬的是反动的、落后的、颓废的、淫秽的思想和意识,其社会效果不是引导人们走向善良、诚实,而是邪恶和堕落,这样的作品是与艺术美绝缘的。只有美和善和谐统一,在作品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才是真正好的艺术作品。
艺术的种类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标准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审美感官为根据,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三类:一是视觉艺术,包括工艺、建筑、雕塑、绘画等;二是听觉艺术,主要指音乐;三是视听类,包括舞蹈、戏剧、电影、文学。
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三类:一是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塑等;二是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等;三是时空艺术,如舞蹈、戏剧、电影等。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两类:一是静态艺术,如绘画、雕塑等;二是动态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此外,以反映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以艺术的功能不同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实用艺术与美的艺术;以媒介或材料的不同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等。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无论对艺术进行如何分类,都应对于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工艺、文学、戏剧、电影、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和认识,知道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它们的特长和局限。对艺术美的欣赏和理解,离不开对上述艺术形式的了解和把握。
艺术美的特征
艺术美和自然美、社会美一样,也是美的基本形态之一。作为美的一种形态,艺术美具有美的一般特征,即感染性、社会性、功利性、形象性等。但是艺术美又有自己的独特特征,比如:典型性、情感性、独创性、统一性等。了解艺术美,理解艺术美,离不开对艺术美特征的掌握和认识。那么,艺术美的特征有哪些呢?
第一,艺术美的典型性。
艺术美的典型性是指艺术家通过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美。艺术美中的形象与一般人们所说的形象有所不同。一般人所说的形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具体外形。而艺术形象则具有特别的含义,它既是个别的,使人可以具体感受,又是抽象的,具有概括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一部作品中艺术美的高低,是由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决定的,艺术美属于典型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显示了这部作品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的。统治阶级身上有,被压迫的劳动人民身上也有。鲁迅先生通过阿Q这个典型的、具体的人物形象,暴露了国民的弱点,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美是分散的,彼此孤立,缺乏内在联系,而艺术作品反映生活则可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这是艺术美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根本原因。
第二,艺术美的情感性。
艺术美的情感性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投入了真挚情感,艺术形象无不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
青山绿水等自然美本身是无情感的,语言美和行为美等社会美更多的是理智因素,艺术美则不同。俄国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表达情感,他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艺术美是由艺术家强烈的情感熔铸而成的,艺术家的情感越强烈、越深厚、越真挚,就越能打动人、吸引人。
第三,艺术美的独创性。
艺术美的独创性是指艺术家独立地创造艺术的美。任何一门艺术,都贵在独创。一件美的艺术品,体现着艺术家独特的感受、新颖的构思、个性的理解和不俗的手法。在艺术的圣殿,照抄照搬,简单模仿,因袭守旧,不敢创新,永远不会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
艺术美的独创性要求艺术家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现实生活中,模仿别人的作品只能叫人反感。比如有的电影,情节雷同,看了开头,就知结尾,根本无法产生吸引力。
第四,艺术美的统一性。
艺术美的统一性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对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共同追求、统一把握。我们知道,自然美的特征之一是形式重于内容,社会美的特征之一是内容重于形式,而艺术美则要求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内在统一。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是美的,而且在形式上也是美的,二者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
唐诗宋词是青少年非常热爱的。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大型唐诗宋词音乐会,不知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唐诗宋词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一方面是由于它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另一方面是它具有优美的语言和完美的艺术形式。
第五,艺术美的恒久性。
艺术美的恒久性是指艺术家所创造的美好作品,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泽。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艺术美通过物化以后可以长期保留,供人们欣赏;二是艺术美所体现的普遍审美价值可以越超时空的限制。
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是变动的、易逝的、时生时灭的。春光下的桃花,鲜艳无比,可是一场风雨过后,则是花落知多少。人的身材、肤色和相貌,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步步失去昔日的光彩。但是,艺术美则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躲避风霜雪雨的摧残。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可以把端庄稍带妩媚的眼神、轻盈中又带神秘的微笑这一现实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神韵,凝铸在画幅上,永远保留,传之久远。在1998年夏季的大洪水中,广大军民奋力拼搏,勇战洪魔,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壮丽凯歌。我们的摄影师抢拍的一幅幅动人的抗洪画面,能永远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就是艺术美的恒久性。
总之,艺术美同自然美、社会美相比,有其独特的魅力。青少年认识艺术美、理解艺术美应当全面把握其特征,系统了解其含义、分类及不同艺术形式的规律和优势。艺术美对于审美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青少年应当自觉加强自身艺术美的修养。
艺术美的形式与功能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作为社会生活艺术再现的艺术美也是丰富多彩的。
艺术美从不同的侧面来表达人们不同的审美情感,从不同的层次来展示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便构成了艺术美不同的表现形态。下面,给青少年介绍几种主要的艺术美表现形态。
第一,崇高美。崇高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粗犷、雄伟、豪放的美。这样的艺术作品给人以雄伟壮丽、雄浑劲健的感觉。
在音乐作品中,《保卫黄河》就是这各种崇高美的优秀代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了战斗的气息,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这样的作品,以其雄伟豪放、英勇不屈的神采,使人惊心动魄、奋发向上,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在文学作品中,苏轼的《赤壁怀古》也充满了雄浑的阳刚之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的文学作品,气势磅礴,使人荡气回肠、心灵震撼。
第二,秀丽美。秀丽美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柔和、典雅、秀婉的美。崇高美表达的是雄伟,秀丽美表达的则是婉约。
在音乐作品中,《春江花月夜》是秀丽美的优秀代表。它没有《保卫黄河》中的雄壮、奔放,但是,其典雅、柔和的曲调,给人展现了一幅迷人的景色。秀丽美的艺术作品,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借以调剂生活,陶冶性情。
在文学作品中,以秀丽美着称的不胜枚举。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在这首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秀丽无比的图景,令人陶醉,使人神往。
第三,悲剧美。悲剧美是艺术家通过对正面人物悲哀、悲痛、悲惨的描写,使人们在感受其痛苦、牺牲之后而激起勇气和信心的一种美。因此,悲剧美也是一种激荡人心的崇高美,不过,它不是直接表达而是曲折表达的崇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