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航空情缘
7600000000025

第25章 关于航空工业非航空产品(民品)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研究(24)

20年的民品发展,不但增强了航空工业的经济实力,使得80%左右的企事业单位都有了自己的支柱民品或重点民品,而且培育出一批在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的产品:微型汽车、微车发动机、摩托车、汽车消音器和净化器、汽车水箱、密封胶条、金属蜂窝及金属幕墙与玻璃幕墙等新型建筑装饰器材及工程、高尔夫球具、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中频转杯纺纱机、高速并条机、片梭织机、箭杆织机、液晶显示器、电子衡器、飞亚达钟表、子午线轮胎加工设备、液压泵与阀及配套部件、空调压缩机等。这些产品基本已经系列化并达到一定规模,在相应行业中成为一个闪烁的亮点。

2.成效显著的民品技术改造

从“六五”末期国家首批“军民结合技改专项”开始到“九五”期间的“二期双加”和“军转民技改计划”,航空工业仅在国家对军工企业实施的6次技术改造计划中就有104家企事业单位263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的技术改造,到1998年底已经竣工近200项。另外,在“七五”到“九五”期间,航空工业还通过国家机电产品出口技改专项计划,对75个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至1998年底已经竣工近60项,初步形成了如“工量刃具、千斤顶、大叶片毛坯、通路地板、高尔夫球具、风动工具、铝型材及制品、食品与包装机械、摩托车、服装机械、医疗器械、电子产品、电机”等一批相对稳定的重点出口产品。

民品技术改造的实施,促使一大批民品,特别是支柱民品获得较快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品质量也有明显改观,一些单位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得到认证,进一步提高了技改项目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一大批企事业单位的实力得到增强,产品与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美誉度,产品与企业共荣,如:金城摩托车与金城集团,东安微车发动机与东安公司,昌河微型汽车与昌河公司,松花江微型汽车与哈飞公司,西沃大客车与西飞公司,水处理技术及设备与武汉仪表厂,飞亚达钟表与中航技深圳公司,汽车零部件与贵航集团,高尔夫球具与航空材料研究院,子午线轮胎设备与航空工艺研究所究所等。这些产品的市场销路不错,企事业单位的效益也较好,基本上都源于多年坚持不懈的实施“军转民,内转外”,得益于民品技术改造。

3.民品的合作与交流步伐加快

在“军转民,内转外,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技术为辅”的原则下,民品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发展较快,进而提高了民品乃至全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和知名度。主要表现在4种运作方式上。

一是技术引进(含设备或生产线的引进)。主要集中在:从1984年第一项民品技术引进(哈飞公司、昌飞公司、东安公司3家通过中航技与日本铃木公司签订ST90、ST90VT微型货车和客车的制造软件合同)开始,到1998年间的微型汽车、微车发动机、摩托车、零部件、空调器与空调压缩机、冰箱与冰箱压缩机、空调散热器与冷凝器、压缩机电机等一批后来发展成为一些企业的支柱或重点民品上。这是民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第一个高潮。

二是广泛招商引资。主要做法是把民品的技术引进与中外合资办厂结合进行,其特点是广泛招商引资:一种是单纯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产品生产线而尽快形成经济规模或适度规模;再就是组织在建合资企业的同时引进外方技术或设备。它形成民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第二个高潮。

在这两个合作与交流的高潮中共有30个企事业单位引进近50项技术,为民品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在开展民品合作与交流的实践中,民品发展主要采取由中方控股、外方参股,或由外方控股,或进行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多种形成。首先是与香港天利公司等外资于1993年建立了“香港基金”,共引入外资1亿多美元,相继改造了哈飞公司的微型汽车、沈飞公司的大客车、东安公司的微车发动机、金城集团公司的摩托车、241厂的中频转杯纺织机等产品;其次是与拥有独自的产品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外方企业进行合作,如昌飞公司的微型汽车、贵航集团的微型轿车、南方和金城集团的摩托车及零部件、庆安集团的空调压缩机、西飞公司的大客车、北京长空公司的加油机等,以及一批汽车零部件厂的项目,共引进外资2亿多元。还通过合作使一些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提高了适应市场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全行业已有如金城集团等40多个企事业单位与外商建立了合资企业。实践证明,组建合资企业是使市场看好的产品尽快形成经济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是资源的多元化。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一方面为民品发展广泛募集资金,同时促进企业“转机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如西飞国际、南方摩托、东安汽车动力、力源液压等几家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约17.9亿元人民币;目前正在运作准备上市的还有哈飞公司、金城集团、贵航集团、昌飞公司等。

4.技术开发推动民品持续发展

在市场变化异常的情况下,要使企业不至于被市场淘汰,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抓好科技开发和市场开拓。民品的技术开发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民品的技术开发大致分为3个层面。

一是“六五”期间,民品从以“自力更生为主”转为“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技术为辅”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航空工业1982年结合仿制能力强的优势,组织力量开发了一批轻便摩托车、自行车、微型汽车、摩托车、洗衣机等产品,并小量投放市场。但随着“军转民”的发展,更多的企事业单位认识到这种建立在“多品种、小批量”基础上的航空工业生产管理机制已不适应民品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布局、物流管理和质量控制。于是,在“六五”末期到“七五”初期,全行业便出现了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民品技术开发雏形,使民品技术开发从纯仿制转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阶段。

二是进入“七五”之后,国家对“军转民”的科技开发给予极大的重视并加大支持力度,每年从财政拨出专款支持军工企事业单位开发民品。从1987年至1998年,航空工业从国家的“军转民科技开发计划”中获得的开发经费,先后开发了11类225个项目。其中,40%以上的项目是成功的或较为成功的,并结合技术改造形成了生产规模。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仍是航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是“八五”之后,以及“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确立,国家更加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到目前为止,经国家批准组建的西飞公司、南方公司、庆安公司、沈飞公司、贵航集团、金城集团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一些企业自筹资金建立的产品开发中心都表明航空工业民品技术开发已经进入高级阶级。

5.“军转民、内转外”,大力开拓境外市场

“军转民”以来,航空工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重视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的机电产品出口,不断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的出口生产基地和以中航技为主渠道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到目前为止,航空工业已经有82个单位(研究院所、院校)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建立起48个出口生产基地和扩大出口生产企业,与境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军转民”以来年出口创汇在5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单位已有15个。

在出口产品中,利用航空技术自行开发研制的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逐渐增加,并具备了生产和出口成套设备的能力。贸易方式也已从早期的“三来加工”,一般机电产品的出口,逐步发展到向国外输出技术和成套设备及输出资本并在国外建立合资企业,例如,金城集团在哥伦比亚、巴基斯坦,南方公司在阿根延组建了摩托车组装厂;陕飞公司和中航技总公司帮助埃及建立了微型汽车组装线。

随着“军转民、内装外”,大力开拓境外市场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一个面向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加快民品发展的新局面正向航空工业走来。

(二)民品发展的主要特征

回眸20年航空工业“军转民”基本概况,民品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使我们更加清醒,感概多多,也平添了几分思索。

1.主要特征

航空工业在努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这两个转变的进程中,民品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全面贯彻中央“军民结合”方针,制定并认真实施“军转民、内转外”和“突出主体、加两翼,发展经济、振兴航空”的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全行业“军转民、内转外”从初期的不自觉转向主动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国际市场,从对市场陌生逐渐转向认识并努力学习按市场规律发展民品的本领,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而学习参与市场角逐的策略、方法,从实物经营为主转向资本与实物运营的双重业务,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向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模式,从各自为战的产品经销发展到联合承接工程,……在这些转向的过程中,实现了民品的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航空工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一批在同行业内居领先的支柱民品和骨干企业(如:微型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大客车、微车发动机等支柱产品和金城、昌飞、哈飞、西飞、贵航、东安等骨干企业)已经成为民品发展中的中流砥柱。

一个以支柱民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着力于结构调整、联合重组、优势互补进而带动其他产品与企业,寻求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2.几点体会

民品20年发展的历程使我们认识到,“军转民”、建立“军民结合”体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要争取得到行业和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三要始终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及服务。今后在继续实施“军转民”、坚持“军民结合”方针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应继续把握。

——市场是民品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然而,市场又是不断变化的。唯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身结构,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民品发展运行机制才不至于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应以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若离开了市场,企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基础)。

——决策是民品发展的关键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20年民品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说明,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而决策者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及经济环境等决定着决策的正确与否。民品发展的实践证明,“七五”至“九五”民品发展的决策是正确的,它为航空工业民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多项目都已经成为如今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吃饭产品,成为航空工业经济增长的脊梁。然而,有些民品项目虽然决策早,但在实际运作当中由于机制落后、统筹规划不协调、措施不力、操作不当,使之与机遇失之交臂而败下阵来,被市场淘汰。

——规模经营是民品抵御市场风浪的推进器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规模经济,尤其是在兼并联合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一体化而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有效联合、形成规模经营是减少风险、增大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民品的规模经营是民品发展的动力所在,民品也只有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进程中,加快规模经营、集约化发展,才能增强抗御风浪的能力,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有效空间。

——质量是民品赢得市场的通行证市场竞争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就没有生存与发展的机遇和参与竞争的资格,也就没有市场。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高度重视质量,坚持“质量第一”不动摇。

——创新是民品生存与发展之本如今的市场竞争,已不单单是国内的竞争,而是中国与世界的竞争,在这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最有力的竞争手段就是看谁手中掌握有高科技。而高科技的掌握则完全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地推陈出新。很多在市场上独占鳌头的企业,其成功秘诀就是不断创新。航空工业20年“军转民”的实践也说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在“技术与产品、观念与机制、技改与市场”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进而用科技优势去获得市场优势,企业才会有立足市场之本。

——增加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是民品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则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各地也都把支持军工企业的“军转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很多企事业单位(如哈飞公司、东安公司、昌飞公司、金城集团靠“老乡找老外”)的实践证明,各企事业单位只有将军转民融合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才会有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环境,是促进“军转民”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服务是民品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抓手在市场竞争中,不仅仅是有形商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服务”这种无形商品的角逐。很多成功企业正是通过“服务”这只抓手助推有形商品赢得了客户,获得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