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航空情缘
7600000000069

第69章 关于开展软科学和知识产权的研究(4)

(五)制度运用是保障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已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推动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的同时,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合理、有效地扩散,对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是保障创新发展的强有力工具,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主创新的过程。其间,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以下几方面。

1.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为防止专利新颖性遭破坏,企业应首先对创新成果按照《专利法》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专利申请条件进行知识产权确权甄别。其次是采取相应保密措施,例如:与相关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在未经知识产权清理或未形成专利权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公布相关信息,包括在行业系统内参加成果鉴定、申报、标准报批等活动中公布有关技术内容;在技术合作合同条款中应清晰明确界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分享比例、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从源头上防止知识产权流失和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尤其要避免对外合资中的知识产权被国外公司逐步弱化或独占;同时应加强对相关数据、技术文件、客户等资料的保护管理。

2.适时开展知识产权评估。企业应把知识产权列入本单位资产管理系列,加强对上市、合资、股份制改造、重组、破产清算、许可、转让、质押等商业运作中的知识产权价值适时评估,减少或避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流失环节。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实施公司制改建、增资扩股和主辅分离创设新企业过程中的价值,应在完成这些活动之前进行专利申请和全面清理知识产权,并及时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防止非法转移专利、商标、商业秘密以及未采取保护措施而导致其他知识产权的流失。

3.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近年来,跨国公司大多建立了严密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体系,注重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预防。无论是新产品开发、技术研发,还是技术应用、产品销售都进行风险分析,制订可能与已有技术或专利发生冲突的预案,在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后处理等不同阶段寻求法律支持,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资源时,就很有可能围绕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应用发生一系列法律纠纷。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预防机制就成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具有促进企业健康成长、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预防性工作,应予高度关注。企业应围绕主业发展对知识产权的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变被动防守为主动维权,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预防机制,规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推动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手段,增强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能力。这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避雷针”,既可有效预防跨国公司的“专利伏击”,也是企业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游戏规则的基本功。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部门应充分运用知识产权预警指标体系及专利分析数据库,对本单位知识产权发展趋势、法律状态、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主要领域或影响程度等进行市场动态跟踪,监测创新成果应用的市场动向,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提前预测和风险分析,适时发出警示,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案。

4.注意规制知识产权的滥用。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如果权利人逾越垄断的合法界限,就形成了知识产权的滥用。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拒绝许可、搭售行为、价格歧视和掠夺性定价等手段滥用知识产权;部分企业将公知、公用技术申请专利,形成“专利垃圾”,攫取非法利益;也有部分企业将失效专利、非专有技术等进行转让,收取专利许可费。所以,企业应树立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理念,运用法律武器,在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必须规范制裁知识产权的滥用。

(六)有效激励是良策

1.注重对战略实施过程的评估。应适时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实行动态考核、评估、监管,形成战略实施闭环管理工作体系,并根据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和企业整体发展需求变化,进行战略调整。在战略实施的末期,对战略量化指标的实现、各项战略措施的效果以及战略成效等进行全方位评估,为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知识产权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应把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量化指标纳入单位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体系,层层考核,严格评价,促进本单位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

3.重视制定相适应的配套政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配套政策的完善程度。企业应制定以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保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落到实处。

4.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多种激励方式并存、以效定奖、重效重奖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在专业带头人中设知识产权专业,专业技术人员所获专利可作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依据之一的运作模式。

(七)队伍建设是根本

一流人才队伍创造一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仅仅是职能部门的工作,也是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是一项覆盖范围广,涉及到企业规划、财务、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人力资源、法律事务、资本运作、企业文化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一个连续的共同参与的密切合作工作链。一方面需要各类知识产权和其他各方面专业的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具有宏观视野和全球视野,具备丰富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了解国情、了解决策过程,对外国经验和做法有一定了解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的知识产权工作创新团队。唯有所有部门和员工都重视和支持知识产权工作,并将战略贯穿在每个流程和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才能真正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对本单位发展的“硬支撑”作用。为此,企业应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管理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和布局;注重培养精通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战略型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挑选一批懂专业、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员充实到知识产权工作岗位,形成一支以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等专门人才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工作队伍;择优招录有实践经历、有代理资格的人员充实到本单位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网络建设。

(八)文化建设是沃土

一种制度的运行,一个战略的实施,都需要相适应的生存土壤,需要与之配套的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培育能让自主创新及其成果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极大涌流及茁壮成长的知识产权文化沃土,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重要内容。因此,企业应将全员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纳入日常工作中,建立知识产权培训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宣传培训方式对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构建全员重视知识产权、维权光荣、侵权可耻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例如,结合企业知识产权案例进行宣讲,侧重知识产权实务指导,对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管理、应用和政策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将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纳入“五五”普法之中,并发挥内部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推动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利用企业培训机构和发挥院校、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开设知识产权知识选修课程,分层次、分阶段、分地区、有重点地对各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主管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和操作技巧、保护策略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创建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单位,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尽快扭转一些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被动局面。

(九)交流合作是机遇

近年来,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趋势发展迅速,全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保护手段也更加高明。在此国际大环境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对外信息沟通交流机制,“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地了解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的业务发展情况、知识产权法律状况,广泛开展与国际间、区域间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的交流合作。应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扩大知识产权人员对外学习交流机会,不断推进自身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入,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融人世界经济发展步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此文写于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