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航空情缘
7600000000071

第71章 关于航空工业管理工作的研究(2)

要塑造航空工业整体形象,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媒介、场合、手段、方式展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标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是航空工业所有企事业单位、56万职工的集合,是全行业的共同的整体名誉,每个企事业单位、每个成员都是这个整体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细胞,它并不是指总公司机关,总公司机关不是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它只是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这个整体的运筹部门、是司令部,它代表国家来管理、运筹全行业发展,代表着全行业56万名职工的意志。所以说无论是总公司机关、还是各企事业单位都有一个如何自觉统一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标识下、维护航空工业整体形象、努力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争光的义务和责任。要从向市场上提供的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方面入手,到各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员工素质、工作作风、精神风貌等环节注重塑造好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整体形象的宣传教育(如:对员工加强各自的职业岗位、礼仪培训,统一规范,考核上岗等),强化整体意识。可在各单位的宣传材料、文件、资料、工作服(厂服)、车辆、产品标识、广告等凡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方面面都印(标)上“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司徽和“AVIC”标识,潜移默化,逐步形成全行业各单位、每个成员在任何场合(活动)中都注重把自身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整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单位、每个员工树立起自身的“角色意识”,主动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人人为塑造好航空工业的整体形象尽心尽力。同时,在全行业要创建若干个拳头名牌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争创产品名牌形成了规模更广、层次更高的经营新趋势。如今,我们已生活在一个名牌引导市场的环境里,衣、食、住、行、用、产等生活的每个领域都被名牌充斥着,因此说,创建名牌产品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整体意识,由缓慢演变进入到大规模实施阶段。其实施手段大致分“自创名牌”和“收购名牌”的实施手段,对于“收购名牌”实施办法比较艰难,它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自创名牌一般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定位:要根据不同地区(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来确定自身产品出名的方位,亦即:选准产品出名的突破口,使产品适合市场需求一举成功。这是创建名牌产品的重要环节。

航空工业民品经过15年的发展,种类不少,但真正占领市场的名牌产品甚少。其主要原因,就是产品重复多,内部竞争、力量分散,构不成对市场的威慑,势单力薄又如何有能力去争创名牌?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要抓住时机组织航空工业民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联合舰队”;在分析自身产品的实质性技术档次(质量水准)基础上,可否采取“避开大路(发达国家或地区)走两厢(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导入策略,把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定在进入发达国家而把突破口选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越南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以举办展销、提供国际市场实用信息服务等方式,引导和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商贸活动,使航空工业有更多的民用产品去占领那些发达国家尚未顾及到的空白点或薄弱环节,然后再逐步向发达国家渗透。

——控制品质:产品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品质是名牌产品的灵魂,名牌需要扎扎实实的“创建”。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之一的商品生产者(企业)的形象通常是以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形象体现出来的,产品是市场交换的有形实物,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而产品形象又是内在质量和外表质量及更深更广的内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只有不断地创建出更多的内在质量坚实、可靠、耐用,外表质量新颖美观且价格便宜的名牌产品,才能较好地展示企业形象的高大并引人注目地产生“名牌效应”。

塑造航空工业整体形象,应从产品这个基础抓起,创建出若干个航空工业“拳头”名牌。要拿出名牌,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除有良好的愿望之外,还须有企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作后盾。对内要加强管理。首先,对全行业的诸种民品进行认真分析,制订出创名牌的标准并加以推行和监督检查,对拟创名牌的产品要在政策、渠道、信息、资金等环节上加大支持的力度,增加投入,扩大其生产规模与改善设备,力争使这些产品进入市场就做到“出奇制胜、一鸣惊人”;其次是要加强对员工素质(如:技能、作风、敬业精神等)的培训,着力技术和人才的储备,增强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和动力源。对外要搞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扩大广告宣传,以显示其形象的价值。实践证明:只有把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企业的名牌产品队伍,塑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整体形象,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适能力和和应变能力。

——市场推广:市场潮流的趋向是不容忽视的。在市场定位准确、产品品质可靠的情况下,把握广告宣传时机、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是创建名牌产品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目前航空工业同类型产品对外宣传是各吹各的号、各打各的牌,起不到“创名牌”的效果,不利于塑造航空工业整体形象。在“市场推广”这个环节上,采取“集中统一”一鼓作气的办法,加大加强航空工业创建名牌的广告宣传力度应不失为良策。要做好宣传广告工作、加强推广环节,笔者建议:第一,在全行业建立民品“市场推广”机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这方面的业务;第二,做好全行业民品宣传广告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统一布局,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利用传播媒介的功能为航空工业创建名牌服务,树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个形象;第三,要舍得花钱,宣传广告已成为产品重要成本之一,应从产品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广告宣传费,作为宣传广告专项开支、专款专用,总公司在资金统筹安排时应打足这部分经费(当然,这要根据宣传广告的策略规划审定)。

(三)在市场竞争中调整完善自身形象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作为全行业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市场竞争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一些问题(如:某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某个单位由于服务问题与消费者发生了纠纷等)。无论出现何种问题,都会给企业自下而上带来危机,对航空工业整体形象造成损害,对此,我们应保持警惕。一旦发生问题,要迅速妥善处理,挽回不良影响。同时要通过公众的反映,及时了解航空工业自身形象,要有的放矢地调整完善自身的形象。要通过“形象塑造”机构采集自身形象在市场上的信息(它包括:产品形象信息,如公众对航空工业民品的技术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反映,对产品优缺点的评价及如何改进的建议等情况;企业组织形象信息,如公众对航空工业总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等),测定自身形象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归纳整理出产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调整各方面的工作;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把我们的行为成果反馈给公众,这样就增强了社会(市场)对企业的信任,有利于航空工业整体形象的塑造。

我们应重视和开发“企业形象”这一无形资源,加快塑造出良好的航空工业整体形象,造就出航空工业企业家队伍,促使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这个特大型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完成跨国经营、振兴航空工业的历史任务。

(此文写于1994年4月)

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现实和长远发展的观点看,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都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企业的质量,始终要坚持“质量第一”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各有“千秋”:更多的企业以质量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有的企业却在产品有销路或畅销时,便“萝卜快了不洗泥”,当产品出现滞销时才抓质量,而这时的抓质量大都是限于生产加工环节中的质量整顿,对围绕产品而涉及到的各个工作环节中的质量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这种有了问题才抓质量的被动方式,使得一些企业推动的产品质量总是不稳定,时好时差,市场信誉不好,企业难有大的发展。

质量,并非专指产品质量。坚持“质量第一”长期战略方针,恐怕要摒弃“有了问题才抓质量”的被动方式,从大市场出发,真抓实干,全面理解并实际运作“质量”的全部内涵。

1.真正在思想观念上认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全体员工中,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中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并落实在各自实际工作中。

2.抓好从产品的设计、工艺、原材料、元器件购买及进厂检查,加工(每道工序)与出厂检查,包装,销售及售后服务(含安装调试、零部件供应)到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道德水准,技术素质,敬业精神等每个环节(岗位)上的全面质量管理。

3.注重有关质量的外部环境研究:一是社会环境,有关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经济发展趋势及社会文化状况等;二是有关的科技发展状况,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材料、工艺、技术等;三是改善企业产品质量所需的原材料、能源、机器设备及外协零部件等;四是相关市场的调查研究,如最终用户的需求,竞争对手的产品及有关方面的质量状况,市场相关产品的供求情况及变化趋势等。

4.着力做好有关质量的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一是产品的质量分析;二是企业生产分析,包括生产类型、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生产技术水平等;三是科技分析、科技手段、科技开发等方面对改进产品质量的能力;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情况分析。

5.质量是靠每位员工干出来的。因此抓质量,既是重视并真抓实干,还要注重对质量的投入:一是要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品寿命、改进提高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品种形成系列、降低成本和规模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二是应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和技术素质,改进生产设备,健全质量监控设施,加强内部全面质量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上增加投入,而这种投入,并非只体现在资金上,它还体现在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在各自岗位上的注入程度;三是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中要打足对产品质量保证设施的投入,在计划、规划中应纳入检、监、控等质量保证手段,并应有质量监督部门参与有关管理工作。

(此文写于1996年1月)

试谈企业精神的培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精神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整个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的指导核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个企业若失去了企业精神这个核心与支柱,企业的各项工作也就暗淡无色。下面就企业精神的培育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企业精神的涵义及特征

所谓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科研、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经过倡导和培植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具有激励和鼓舞员工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奋发向上、规范企业行为并成为员工自觉行为准则的一种群体意识。它主要包括企业所具有的独具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习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精神风貌等。企业精神的基本特征着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员工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能力充分发展是产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前提,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程度则是衡量企业有无活力以及其活力大小的重要标尺。因此,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员工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企业精神体现了企业的宗旨。企业的宗旨就是指企业所要实现的总目标以及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如何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如何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不断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丰富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企业宗旨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企业精神的指导。所以,企业精神必须服从于、服务于企业的宗旨,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企业宗旨。

3.企业精神体现了企业内外部的高度一致性。一个企业是由若干个基层单位及员工个体集合而组成的整体,其群体意识是由企业每个员工的个体意识集合而构成的。因此,企业精神所体现的群体意识绝不是也不可能是企业少数人的意识,而应该是集中体现构成企业这个集合体全体人员的整体意识。这种融企业员工个体意识于一体的整体意识正是企业内部高度统一协调的象征。企业精神不仅要求企业内部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而且要求企业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关系,与社会环境协调相处,有适应社会变化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