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洛(1898-1978)
植物生理学家。浙江黄岩人。1930年获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0年至1945年任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植物生理学创始人之一。早年研究氢离子浓度对细胞原生质胶体性质的影响;植物对铵态氨和硝态氮的吸收及各种金属离子对植物吸收铵离子、硝酸根离子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植物组织培养、微量元素、生长素的研究,水分生理、抗性生理、辐射生理的研究;参加苏北沿海盐渍对造林的影响、西北地区干旱与盐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华南橡胶树北移问题的考察研究,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浙江黄岩十里铺是驰名中外的蜜橘之乡。1898年8月,在这个蜜橘之乡诞生了一位对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就是中科院院士、着名植物生理学家罗宗洛。他一生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和教学,是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在植物矿质营养、植物离体根尖培养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当原子能应用于农业和植物生物学以后,他又开拓了辐射生理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罗宗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达50年之久,对人才的培养和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异域求学结国际情谊
罗宗洛自小生活在小康商人家庭,6岁丧母,由祖母、继母抚养长大。
1905年至1911年在家乡上私塾。1911年在杭州定安中学学习,次年转学至以师资优良、学风朴素着称的上海南洋中学,1917年毕业后校长王培荪鼓励他到日本留学。于是,罗宗洛远涉重洋,踏上了去日本的求学之路。
1918年,罗宗洛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专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并获得浙江省官费资助。1919年,被分配到仙台市的第二高等学校理科学习。经过3年的勤奋学习,1922年他从第二高等学校毕业,报考札幌市北海道帝国大学(现名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植物学科。入学第二年,罗宗洛师从着名植物生理学家坂村彻教授,从此,他便以植物生理学为终生事业。
与坂村彻教授一起,共同度过了七个寒暑。
1925年3月,罗宗洛毕业后,留日本帝国大学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开辟了关于植物生理和植物矿质营养等方面的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发表了《不同浓度的氢离子对植物细胞原生质的影响》等论文,获得国际植物学界的好评。他的论文《更换营养液对培养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与通气的关系》和博士论文《氢离子浓度对植物吸收铵和硝酸盐的影响》,在植物生理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1930年,罗宗洛获得农学博士学位。这是在日本获得自然科学博士的第二个中国人,当时日本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个新闻。
异域求学的经历,让罗宗洛非常注重对外交流,一生中与众多外国学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为我国植物学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成回国育精英
1930年,罗宗洛结束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涯,学成归国。随后他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教授、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理学院教授,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
罗宗洛1940年来到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任教授。当时,浙江大学已经西迁到了贵州湄潭,而生物系就设在湄潭城西郊外。那里风景优美,但工作条件却很差。他一面教课,一面因陋就简,在一个小祠堂筹建了简易的植物生理实验室,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
罗宗洛教授在担任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和代理系主任期间,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和作了许多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让学子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术前沿。特别是《植物的性转换》、《植物水分生理和抗寒性》、《植物的春化作用》等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不仅在国内引起震动,在国际植物生理学界也产生了影响。
在浙江大学任教时,他开了生物系的植物生理、农学院的植物生理和学生的实验课程,同时开展微量元素的研究。罗宗洛讲课所用的教材,是自己编写的,而且逐年增加新的内容。生物系一学年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中,上学期专讲植物细胞生理学(普通生理学),与一般植物生理教科书完全不同,下学期才讲植物生理学各论,讲不完的部分印发讲义。他讲课时全神贯注,讲解清楚,引人入胜,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他对实验课也十分重视,实验讲义也都是亲自编写的,实验前大家都认真看过,对实验的操作都有严格要求,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做实验时,他在身边随时注意他们的基本操作,不对则随时纠正。为了让学生多学些化学,1941年他和化学系商定让生物系选化学课的学生参加他们的实验课,使用的器材和药品由生物系自己解决。由他倡导定期举行的文献讨论会,不仅可以开拓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从1940年起,罗宗洛开始研究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先后发表了8篇论文。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在湄潭浙江大学工作4年期间,师从于他的学生很多。他为精心培养祖国生物学英才殚精竭虑,尽心尽力,贡献卓着。
离开浙江大学后,罗宗洛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创设了植物生理研究室,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教学。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全面胜利,被日本侵占了50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罗宗洛以台湾教育复员辅导委员会主持人的名义出席了日本投降仪式,并以教育部台湾特派员身份,接收了台北帝国大学,改为国立台湾大学,罗宗洛兼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罗宗洛在大学任教时,始终坚持做研究工作,认为做研究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他说:“一位教书先生如果不做研究,大学课程是不可能真正教好的。你可以读很多书,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综合评论来,但是给内行看了,就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罗宗洛培养学生,总是着重培养他们日后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
潜心研究 建卓越之功
罗宗洛不仅在大学培育英才,创办植物生理实验室,更穷尽毕生之力从事生物学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我国化学氮肥严重不足,建设了许多小化肥厂生产碳酸氢铵(碳铵)。工厂事先曾征求罗宗洛的意见,他提供了有关碳酸氢铵肥效及如何使用的科学依据,对这些工厂的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虽然,目前对NH、NO3的吸收、利用研究已在向纵深发展,对吸收机制的认识已更为深入,但罗宗洛在半个世纪以前研究中观察到的许多现象,成为后人工作的先导。
1934至1937年间,罗宗洛开展无菌条件下玉米离体根尖的研究,当时植物组织培养还处在萌芽阶段,只有法、德、美等国的少数人在做相关研究。他和清华大学的李继侗是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先驱和倡导人。罗宗洛通过研究发现叶提取物对主根的增长及侧根的发生有促进作用。从1935年起,罗宗洛连续发表了3篇相关论文,引起国际上的重视。后来由于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组织培养的工作被迫搁置。尽管如此,我国的组织培养研究,后来之所以能够得到日益蓬勃的发展,不能不追溯到当年的肇始工作及培养的人才。
1958年罗宗洛开始进行高等植物辐射生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项研究在当时国际上才开始,现在已成为辐射生理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可见他的科学远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为了打破国外对我国的封锁,国家在海南岛、广东等地大力发展橡胶树种植事业。但寒流灾害一直是威胁发展橡胶林的不利因素,1955年的寒流对海南岛新种的幼树,造成严重的损失。罗宗洛应邀去海南岛研究寒害的原因和防止寒害的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后,他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罗宗洛还就防范自然灾害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不仅防止了橡胶树的灾害,而且对扩大橡胶树的种植区及宜林地的选择都起了重要作用。
盐土造林、橡胶树寒害的防治等问题,以前他并没有接触过,但凭他渊博的植物学知识,深厚的植物生理学理论功底,对遇到的新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得出反映复杂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提出措施来解决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他曾深刻指出:“须知实际问题,都是些综合性的复杂的问题,它的解决,要求较高的理论水平。目前许多实际问题,未得到迅速解决,其原因之一是技术水平不高。因此为了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大力展开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理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指针,研究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不是为理论而理论。”
罗宗洛为人直爽,敢于坚持真理。尽管曾因对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坦率提出意见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他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志向始终不渝。1978年春,罗宗洛到北京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回上海后已经病重,仍于4月17日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全体会议上做了贯彻大会精神的讲话。在讲话中他激动地表达了这次大会和邓小平副主席的报告使他深受感动的心情,并说:“我年龄大,有病的人,也下了决心,凡能够做的事,我决心尽力地做。”他还结合研究所的实际,提出一些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由于积劳成疾,罗宗洛院士于1978年10月26日不幸病逝,国家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卓越的爱国科学家。他在创建和发展我国植物生理学事业方面所做出的多方面功绩,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