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7749500000022

第22章 3岁男孩的动力开关——让兴趣成为儿子的老师(2)

2.捉迷藏

最简单普通的游戏,却极具快乐、益智和锻炼宝宝身体的多重功能。家长与宝宝互相找一个藏身之处,让对方来寻找。家长要不断变换藏身位置,促使宝宝努力思考,增强他的判断能力。

3.模拟保龄球

在家里的走廊弄一个保龄球滚道,然后在一边放置6个空的水瓶,并且准备一个网球。让宝宝帮你把所有的水瓶排列成三角形,并且和他一起大声地数瓶子的数量。让宝宝像打保龄球那样,把网球推出去,在水瓶倒了之后,就问他:“你弄倒了多少个水瓶啊?”然后,和他一起数还在屹立的水瓶,从而得出倒下的水瓶数目。就这样,再和宝宝把水瓶弄起来,摆好,再重新玩一次游戏。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在滚网球的时候,宝宝学到了眼睛和手的平衡,并且,在数倒下的瓶子的时候,学到了简单的加减法。

4.小拼图大智慧

拼图老少皆宜,乐趣无穷。尤其是对0-3岁的宝宝来说,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还有助于提升其视觉空间、图像认知、手眼协调能力,因此拼图是开启宝宝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男孩女孩都非常适合。家长不妨带着宝宝一起来试试看。

0~1岁:看图案

0~12个月的宝宝,由于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活动的空间也有限,因此,这一时期比较适合给他看一些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比较大的图案,尽量选用红、黄、蓝、绿这四个颜色的玩具和图形,为发展宝宝视觉图像认知做准备。

1~2岁:玩拼装玩具

1岁左右的宝宝会走路了,视野也拓宽了,认识事物和图像认知能力大大提升。这一时期,家长可以给宝宝玩一些简单的可拼装的立体玩具。市场上出售的有一些过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装的萝卜是不错的选择。这类玩具可以帮助宝宝从拆分到拼装的游戏中初步建立整体——局部——整体的概念,同时也促进了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和发展。

2~3岁:玩四片拼图

两岁,宝宝的“正式”拼图游戏就可开始了。我们建议家长,让宝宝先从4片式拼图玩起。在选择拼图时,要注意拼图的图案、线条要大而清晰,颜色的区分要明显。

5.广播电台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作为一个广播电台,比如:奶奶广播电台、爸爸广播电台。一位家长打电话,当拨到某个电台时,这个电台就要播放歌曲、相声或者新闻等任何自己能够想象出的节目。家长可有意识地拨打孩子的电台,使孩子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这样能使孩子的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能有表情地讲述和朗诵。

另外,家长还可以在孩子耳边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如小猴在电灯泡里跳迪斯科、小老鼠打败了大老虎等。让儿子听后传给电台的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讲出电报内容,发电报人进行验证。如果没有第三个人,则要求孩子在家长的耳边再复述一遍。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小小营业员

准备孩子的玩具5-10件,还有围裙。然后将玩具逐一放好,家长先系上围裙当营业员,向孩子介绍商品。比如指着玩具狗说:“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会闻气味,它有4条腿,有一条卷的尾巴,它会帮人们看门,你喜欢它吗?你想买它吗?”孩子将小狗“买”回去,然后再由孩子过来当营业员介绍商品,与家长的角色转换,游戏反复进行。

在游戏中,可以出现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娃娃等各类物品,还可以让顾客描述要买的物品特征让营业员来猜,猜对了就把物品“卖”给顾客。这样就可以培养儿子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讲述的能力,并且巩固他对物品特征的认识。

不要将父母的兴趣强加于儿子

兴趣应该是儿子自发或在父母引导下产生的,而不是由父母强制注入,并且不情愿地将它作为成长发育中的一项任务去完成。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家长在这样做,他们将自己喜欢的兴趣强加到儿子身上,希望并勉强自己的孩子也和自己接轨。

家长不能用自己过多的欲望,去扼杀孩子的童年,剥夺孩子的童年。

一位年轻妈妈,领着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去医院咨询。她急切地询问专家,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这么瘦?专家一问才知道,这个小男孩一个星期天要上三个“兴趣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数学,晚上学美术。而这种日子从他3岁那年就开始了。

小男孩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目光呆滞。专家叹息着给出了结论:孩子太累了。父母的兴趣变成了孩子的负担和烦恼,他不喜欢的东西,被强加到自己身上,整个人都因此成了机器,没有了一点快乐和人生的乐趣。

在这方面,刘先生就做得比较好,他对儿子亮亮只有一个要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爸妈绝不干涉。从亮亮两岁开始,刘先生就和妻子商定好了这条培养原则,不送课外学习班,不请家教,也不增加额外的艺术课程。

现在亮亮已经4岁了,成功度过了3岁之前的兴趣培育阶段。在爸爸宽容的教育风格中,他在各方面都比同龄孩子表现了更好的潜力和素质。每个见过亮亮的人回去都会跟自己的家人说一句:“那个孩子可真聪明!”

把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强加给孩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不是根据他的特点和需要来制订,而仅仅是出于父母的主观愿望。比如现在,有些孩子不喜欢钢琴,可是父母认为孩子学钢琴很重要,逼着孩子学,不仅事倍功半,还会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伤害亲子之间的感情。

我们给家长的建议:

1.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适当制订对他的兴趣引导计划,要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让他感到逆反的事情,切莫强迫孩子去学。

2.严格来说,不应该给3岁之前的男孩套上任何未来的蓝图,应让他像自由的鸟儿一样,在天空任意飞翔。

3.兴趣的引导应适可而止,不应制定具体的目标。我们主张,对于3岁之前的男孩来说,任何兴趣都应只让他浅尝辄止,留下一个朦胧的印象即可。

不要让儿子过早地接受超前教育

现在很流行超前教育,可是你知道吗?过早接受超前教育的结果,只会让儿子既失去快乐的幼年,家长又得不到期待中的教育成果。

“超前教育”实则是“过劳教育”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学习好,上班以后工作好,爱情婚姻更加好。因为父母有这些愿望的存在,导致了现在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父母希望能为他们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孩子上学以后能学得更好一点儿,在学校里能更轻松地学习。因此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去学小学知识。父母认为这样等孩子上学后就不会因为学习而感到太累,会让孩子感到很顺利。而这种教育方式就被人称为“超前教育”,顾名思义,本该明天才学到的知识,今天就拿过来对孩子进行教授。

现在的幼儿园有各种特色的兴趣班,很多知识都和小学教育大有关系,连心算也在幼儿园里安了家,还有英语特长班等。孩子其实不想学,但父母想让他们学。不管适不适合,父母都在抱着“多学一点至少没害”的心态。其实不然,过于超重的负担,会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堪其负,影响他的正常发育。

萌萌在两岁的时候就能从一数到一百了,特别流利,数的时候中间也不出错。听上去,他真是聪明的孩子,可事实上,他却一点不知道这些数字的具体意义。有一次奶奶问他:“萌萌啊,一百是什么意思?”萌萌不假思索地说:“不知道。”奶奶问:“那你为啥还背?”萌萌的回答很老实:“妈妈让我背的。”

孩子的幼年和童年只有一次,超前教育实则是在占据他们本该最快乐的时光,让他们在做一些毫无价值的事情。孩子美好的时光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并会对成年以后的他造成“童年缺失”的阴影。

3岁宝宝应该远离“超前教育”

美国某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从3个月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他们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确实平均高出15点。然而,这种早期教育的优势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有些儿童上小学四年级后,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育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

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渐渐地开始支配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单一的智商,而且,超前教育组儿童在早年所体现出来的智商优势并非他们真实能力的体现,而是建立在他们比其他孩子学习了更多知识的基础上。等到其他孩子的知识在正规学习时突飞猛进以后,超前教育儿童在知识上优势就不明显了,相反,他们在幼年较少获得学习之外其他能力训练的不足则慢慢表现出来了。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其实“超前教育”满足的只是父母渴望孩子成才的心理,对于宝宝自身来说,并不能够真正起到挖掘能力、开发智商的效果。

作为家长来说,让我们的小男子汉远离“超前教育”,会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看过这样一则家教故事:

一个刚入幼儿园的小男孩在洁净淡雅的新床罩上,用红、蓝圆珠笔涂上了“1、2、3”,还画了小鸡、小鸭。妈妈发现了,气得大声怒喝,摆出一副要揍他的架式,男孩吓得躲在墙角直哭。这床罩是妈妈跑了好几家商场,花了近一个月工资买来的。爸爸看见了,也怒上心头,向儿子投去严厉的责备目光。孩子知道自己将要大难临头了。

孩子的兴趣将被扼杀,童心将被摧残。十分庆幸的是,这位父亲在床罩和孩子之间,选择了珍视童心、珍视兴趣。

当父亲看到床罩上那似像非像的小鸡小鸭时,他的火一下消了大半,甚至还有一分惊喜。他将妻子叫到一边,把床罩泡在盆里。然后走近满脸惊慌的儿子,低声说:“你把妈妈的新床罩弄脏了,咱们帮她洗干净好不好?”儿子顺从地跟着爸爸 。爸爸边洗边问:“妈妈买的新床罩你喜欢吗?”儿子点点头。“你在床罩上乱画,妈妈能不生气吗?”儿子的泪水夺眶而出。“看,这小鸡小鸭画得多像呀!看来它们也喜欢这漂亮的床罩,赖在上面不走了。”儿子笑了。“这小鸡小鸭如果画在纸上,爸爸、妈妈和幼儿园老师都会很喜欢。”父亲打了很多次肥皂搓洗,清晰的痕迹依然存在。儿子有些愧疚,走到妈妈身旁道歉。父亲接着说:“真乖,明天爸爸给你买个画图本,你上幼儿园时在上面画一幅好看的小鸭子,送给妈妈,妈妈就不会生气了。”第二天,父亲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儿子也果真给妈妈画了一幅画。

后来,在家长会上,父亲惊讶地看到儿子在“床罩事件”后画了许多画,有几幅还参加了幼儿园的“娃娃画展”。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兴趣有多么重要!这里面包含着他这一生的生命密码,蕴藏着他将来的希望,是他未来能达到的高度,是他可以尽情飞翔的翅膀。那么,做父母的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的兴趣爱好呢?

善于发现

牛顿从小爱摆弄小玩具,上课时常开小差,老师扬言要把他赶出学校。但牛顿的父亲却认为这是孩子兴趣的表现,不但未反对,反而鼓励他继续发展下去。如果不是其父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牛顿后来很难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因而,父母要想孩子成才,必须敏锐地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到底在哪一方面。

积极保护

比如孩子迷上了画画,这儿涂涂,那儿抹抹,把墙壁弄坏了,把床单涂脏。如果当家长的就此对孩子一顿乱打乱骂,无疑会损害孩子可贵的童心,也不利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兴趣。

加以巩固

小孩子对事物容易发生兴趣,但一般难以持久。因而,家长在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兴趣的同时,应采取措施不断强化,使他们的兴趣能巩固下来。比如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在感兴趣的活动上经常取得一些小的成功,教孩子不要怕一时的小小失败,给孩子创造物质上的必要条件等。只有这样,日益强烈的兴趣才会有持久的推动作用。

善于引导

孩子如果出现某些不健康的兴趣,家长应立即以具有吸引力和新奇感的事物来吸引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特别是对已上学的孩子的一些课外兴趣爱好,原则上不要把它与课业学习对立起来,必要时稍加引导,就可以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得到良好发展,促进课业学习。对于孩子还没有感兴趣的其他方面,只要家长引导得法,也完全可以让孩子感兴趣。